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伐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年多以前,皇太极的遗孀、悍然侵犯了大明皇帝朱由榔的权力,向全天下人宣布邓名为大明近亲宗室——承认某人为大明宗室,这已经是永历天子手中为数不多的权力了。
要不是依旧住在缅甸的那些被释放的禁卫军伙同暹罗这个大明的铁杆盟友,夜以继日地琢磨从莽白身上咬下一块肉来,永历天子现在连午餐吃什么的选择权可能都不会有。当然,现在朱由榔可以向缅甸护卫人员讨要他想要的食物,但却失去了吃还是不吃午饭的自由——在邓名扶持莽鲁之前,瓦城并不太关心朱由榔的死活,所以很长时间朱由榔赖以果腹的食物都是附近寺庙的僧侣施舍的。不过在莽鲁分裂集团出现后,莽白政府突然对大明天子一家的健康关注起来。
现在平均每两个月,缅北的大明禁卫军和杨在大学士就要炮制一次谣言,称天子驾崩或是杨在的老岳父马首辅被折磨至死,然后就声泪俱下地宣布要讨伐瓦城;暹罗察觉到晋王和保国公都忙于对付眼前的敌人,无意邀请他们参与讨伐缅甸后,就和杨大学士取得了联系,暹罗同样乐此不疲地制造朱由榔受到莽白虐待而亡故的假消息,他们不是两个月一次,而是一个月两次!
莽白为了澄清事实,只能不停地请朱由榔写信,每个月给昆明报三次平安,以驳斥杨大学士和暹罗国王传递到李定国、邓名和白文选那里的谎言。莽白不久前还命令依旧效忠阿瓦的僧侣们给永历天子祈福,希望他能诞下更多的龙子、龙女,以向不怀好意的昆明和成都证明他们的皇帝在阿瓦身体安康、心情愉快。
因为永历天子和马首辅、沐国公没有人身自由,所以他们无法向爱新觉罗家的女主人抗议她对老朱家的家谱编纂权的侵犯——争天下很常见,但争夺家谱编纂权这个事……你们从通古斯来的爱新觉罗氏连凤阳祖坟的祭奠权都不放过吗?真是野蛮人!
而能够代表大明天子发出抗议声的杨大学士,心思却不在这上面,他现在渐渐被莽鲁政权和暹罗国王所说服,一心想帮着莽鲁政权发动统一缅甸的战争,顺便让暹罗朋友分杯羹,让禁卫军进入阿瓦城报仇。
对于大清太皇太后的宣布,邓名是最后一个有权发出抗议的人,可是他一开始没把这当回事。北京为了降低被戳穿的概率,没有指明邓名到底是哪个藩王的后裔,只有摸棱两可的暗示。邓名本以为自己不说,永历或是杨在的流亡朝廷也会代劳的。后来邓名觉得北京闹得有点过分,开始考虑公开驳斥的时候,巩焴又搞出了“一个宗室,各自表述”的策略。
现在邓名显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公开驳斥时机,由于永历、流亡朝廷和邓名本人都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对此保持缄默,所以大清太皇太后的越权行为看上去已经成为事实了——如果不是索尼、鳌拜那帮奴才无能,分析不出邓名到底是哪家藩王之后,大清的太皇太后早就替永历封邓名为大明的亲王了。
今天北京的使者十分自信地把这个事情说出来,邓名也不好反驳,倒不是因为默认的时候太久,而是据理力争驳倒了这个使者也没有用,北京的太皇太后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进行赔偿并清除影响。
清廷的使者这么气愤,也是因为邓名竟然亲笔写信,向清廷保举自己为扶清灭明军的提督,这样的事情都做出来了,节操还能有一点底限么?目前清廷中央和山东的地方衙门都深信邓名创下一个空前的记录,而且今后也不会有人刷新了。碰上这样的谈判对手,使者知道讲任何大道理都起不到作用。
因为山东战场的形势对清廷来说不是完全有利,所以使者必须发挥出谈判的技巧,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来。这位使者是叶赫家族的后人,正黄旗的满人,现在的职务是御前侍卫,奉有太皇太后和辅政大臣的密令,手中掌握着一定的谈判和讨价还价的权利。
“科举和流官,能够保证地方上的豪强不会威胁朝廷。”虽然是一个正黄旗的满人,但使者一语就道破了流官制度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每当占领一片土地,就会竭力实行改土归流的制度,只要不是阻碍力量太大,就要设法进行。吴三桂讨伐水西安氏的行动,虽然让北京的部分朝臣不满,觉得他放着李定国不打,却要去收拾土司,是拿了朝廷的俸禄不干活,但辅政大臣集团对此确实持支持态度。因为吴三桂使得乌蒙地区完成了改土归流的工作,这等于是替清廷扫除了障碍。最近辅政大臣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派人寻找安家的后人打算赦免他,这倒不是因为清廷觉得改土归流不对,而是因为清廷有意把贵州还给明廷。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必要替明廷拔荆棘了,最好能够在把贵州还给明军前,再把安家给扶持起来。
对朝廷的这种动作,吴三桂也没有表示反对,因为他知道朝廷在放弃贵州前不会自找麻烦地扶持安家的。如果清廷给安家平反,今后要头疼的也是明廷和李定国了。
现在北京的使者就认为,邓名是打算在胶东干同样的事,因为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抱着这个目的所以扶持胶东的豪强土官。
“是啊,是没法威胁朝廷了,所以才会这么不堪一击。”邓名冷冷地答道。
因为不在本地长期待下去,随时可能调任,所以地方官只能依靠朝廷的威信,他们也没有什么清廉的必要,捞的油水足够多,卸任后才能回到老家造福一方嘛——不用和任上的百姓客气,反正从这里考上科举、出去做官的人,到了别的地方也不会客气的。
对地方的缙绅和百姓来说,地方官就是个贪婪的外地人,不过大家既然没胆子杀官造反,那也只能虚与委蛇哄他开心。百姓被欺压得太狠的时候,缙绅也会出于乡情出面哀求两声。
这次在胶东作战的时候,明明扶清灭明军更缺乏战斗经验,而且扶清议院目前也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但这么落后的组织和军队,依旧能把绿营击败。本地的绿营眼看形势不妙,缙绅和大侠这些地头蛇都联合起来了,虽然是清廷的军队,也没有几个人想替外省来的知府、知县殉葬。衙门里的胥吏都是本地人,更是被缙绅议院以乡亲的关系威胁加上利诱,完全渗透了,每次登州知府主持的军事会议开完,他们的会议副本就能送到缙绅议院这边,给扶清灭明军的军官研究。
现在形势很明显,即使是草创的缙绅联军,也能和山东绿营斗个旗鼓相当,随着他们不断磨合,对山东绿营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大。只要北京不抽调精锐进入山东作战,那么扶清军把清军从山东赶出去只是时间问题。而有江南明军的干扰,清廷也没有多少军队还能浪费在胶东战场上。
“如果王爷放弃科举,扶持豪强的话,那王爷迟早也会深受其害。”因为太皇太后的旨意,所以满清的使者在私下甚至视邓名为亲王。
“不知道我会受多少害,但这天下之主肯定不会是你们的了。”邓名依旧是那冷淡的口气。
满洲男丁只剩四万人了,这也是杰书在江南畏首畏尾的原因之一,北京再也没有多尔衮时代的底气了,再也不敢拼上几万满洲人的性命来搏取天下了;依靠绿营,又不敢放手武装汉人,还不能承认绿营惨败的结果。
乱了一个胶东还不怕,只要邓名缩回四川,清廷腾出手来就能把胶东缙绅议院给拍死了——至少北京现在还... -->>
一年多以前,皇太极的遗孀、悍然侵犯了大明皇帝朱由榔的权力,向全天下人宣布邓名为大明近亲宗室——承认某人为大明宗室,这已经是永历天子手中为数不多的权力了。
要不是依旧住在缅甸的那些被释放的禁卫军伙同暹罗这个大明的铁杆盟友,夜以继日地琢磨从莽白身上咬下一块肉来,永历天子现在连午餐吃什么的选择权可能都不会有。当然,现在朱由榔可以向缅甸护卫人员讨要他想要的食物,但却失去了吃还是不吃午饭的自由——在邓名扶持莽鲁之前,瓦城并不太关心朱由榔的死活,所以很长时间朱由榔赖以果腹的食物都是附近寺庙的僧侣施舍的。不过在莽鲁分裂集团出现后,莽白政府突然对大明天子一家的健康关注起来。
现在平均每两个月,缅北的大明禁卫军和杨在大学士就要炮制一次谣言,称天子驾崩或是杨在的老岳父马首辅被折磨至死,然后就声泪俱下地宣布要讨伐瓦城;暹罗察觉到晋王和保国公都忙于对付眼前的敌人,无意邀请他们参与讨伐缅甸后,就和杨大学士取得了联系,暹罗同样乐此不疲地制造朱由榔受到莽白虐待而亡故的假消息,他们不是两个月一次,而是一个月两次!
莽白为了澄清事实,只能不停地请朱由榔写信,每个月给昆明报三次平安,以驳斥杨大学士和暹罗国王传递到李定国、邓名和白文选那里的谎言。莽白不久前还命令依旧效忠阿瓦的僧侣们给永历天子祈福,希望他能诞下更多的龙子、龙女,以向不怀好意的昆明和成都证明他们的皇帝在阿瓦身体安康、心情愉快。
因为永历天子和马首辅、沐国公没有人身自由,所以他们无法向爱新觉罗家的女主人抗议她对老朱家的家谱编纂权的侵犯——争天下很常见,但争夺家谱编纂权这个事……你们从通古斯来的爱新觉罗氏连凤阳祖坟的祭奠权都不放过吗?真是野蛮人!
而能够代表大明天子发出抗议声的杨大学士,心思却不在这上面,他现在渐渐被莽鲁政权和暹罗国王所说服,一心想帮着莽鲁政权发动统一缅甸的战争,顺便让暹罗朋友分杯羹,让禁卫军进入阿瓦城报仇。
对于大清太皇太后的宣布,邓名是最后一个有权发出抗议的人,可是他一开始没把这当回事。北京为了降低被戳穿的概率,没有指明邓名到底是哪个藩王的后裔,只有摸棱两可的暗示。邓名本以为自己不说,永历或是杨在的流亡朝廷也会代劳的。后来邓名觉得北京闹得有点过分,开始考虑公开驳斥的时候,巩焴又搞出了“一个宗室,各自表述”的策略。
现在邓名显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公开驳斥时机,由于永历、流亡朝廷和邓名本人都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对此保持缄默,所以大清太皇太后的越权行为看上去已经成为事实了——如果不是索尼、鳌拜那帮奴才无能,分析不出邓名到底是哪家藩王之后,大清的太皇太后早就替永历封邓名为大明的亲王了。
今天北京的使者十分自信地把这个事情说出来,邓名也不好反驳,倒不是因为默认的时候太久,而是据理力争驳倒了这个使者也没有用,北京的太皇太后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进行赔偿并清除影响。
清廷的使者这么气愤,也是因为邓名竟然亲笔写信,向清廷保举自己为扶清灭明军的提督,这样的事情都做出来了,节操还能有一点底限么?目前清廷中央和山东的地方衙门都深信邓名创下一个空前的记录,而且今后也不会有人刷新了。碰上这样的谈判对手,使者知道讲任何大道理都起不到作用。
因为山东战场的形势对清廷来说不是完全有利,所以使者必须发挥出谈判的技巧,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来。这位使者是叶赫家族的后人,正黄旗的满人,现在的职务是御前侍卫,奉有太皇太后和辅政大臣的密令,手中掌握着一定的谈判和讨价还价的权利。
“科举和流官,能够保证地方上的豪强不会威胁朝廷。”虽然是一个正黄旗的满人,但使者一语就道破了流官制度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每当占领一片土地,就会竭力实行改土归流的制度,只要不是阻碍力量太大,就要设法进行。吴三桂讨伐水西安氏的行动,虽然让北京的部分朝臣不满,觉得他放着李定国不打,却要去收拾土司,是拿了朝廷的俸禄不干活,但辅政大臣集团对此确实持支持态度。因为吴三桂使得乌蒙地区完成了改土归流的工作,这等于是替清廷扫除了障碍。最近辅政大臣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派人寻找安家的后人打算赦免他,这倒不是因为清廷觉得改土归流不对,而是因为清廷有意把贵州还给明廷。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必要替明廷拔荆棘了,最好能够在把贵州还给明军前,再把安家给扶持起来。
对朝廷的这种动作,吴三桂也没有表示反对,因为他知道朝廷在放弃贵州前不会自找麻烦地扶持安家的。如果清廷给安家平反,今后要头疼的也是明廷和李定国了。
现在北京的使者就认为,邓名是打算在胶东干同样的事,因为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抱着这个目的所以扶持胶东的豪强土官。
“是啊,是没法威胁朝廷了,所以才会这么不堪一击。”邓名冷冷地答道。
因为不在本地长期待下去,随时可能调任,所以地方官只能依靠朝廷的威信,他们也没有什么清廉的必要,捞的油水足够多,卸任后才能回到老家造福一方嘛——不用和任上的百姓客气,反正从这里考上科举、出去做官的人,到了别的地方也不会客气的。
对地方的缙绅和百姓来说,地方官就是个贪婪的外地人,不过大家既然没胆子杀官造反,那也只能虚与委蛇哄他开心。百姓被欺压得太狠的时候,缙绅也会出于乡情出面哀求两声。
这次在胶东作战的时候,明明扶清灭明军更缺乏战斗经验,而且扶清议院目前也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但这么落后的组织和军队,依旧能把绿营击败。本地的绿营眼看形势不妙,缙绅和大侠这些地头蛇都联合起来了,虽然是清廷的军队,也没有几个人想替外省来的知府、知县殉葬。衙门里的胥吏都是本地人,更是被缙绅议院以乡亲的关系威胁加上利诱,完全渗透了,每次登州知府主持的军事会议开完,他们的会议副本就能送到缙绅议院这边,给扶清灭明军的军官研究。
现在形势很明显,即使是草创的缙绅联军,也能和山东绿营斗个旗鼓相当,随着他们不断磨合,对山东绿营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大。只要北京不抽调精锐进入山东作战,那么扶清军把清军从山东赶出去只是时间问题。而有江南明军的干扰,清廷也没有多少军队还能浪费在胶东战场上。
“如果王爷放弃科举,扶持豪强的话,那王爷迟早也会深受其害。”因为太皇太后的旨意,所以满清的使者在私下甚至视邓名为亲王。
“不知道我会受多少害,但这天下之主肯定不会是你们的了。”邓名依旧是那冷淡的口气。
满洲男丁只剩四万人了,这也是杰书在江南畏首畏尾的原因之一,北京再也没有多尔衮时代的底气了,再也不敢拼上几万满洲人的性命来搏取天下了;依靠绿营,又不敢放手武装汉人,还不能承认绿营惨败的结果。
乱了一个胶东还不怕,只要邓名缩回四川,清廷腾出手来就能把胶东缙绅议院给拍死了——至少北京现在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