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伐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笔者按:今天周末,邀请一位可敬的女士共进晚餐,正常更新不加更了。
---------------------
十二月初一,年底在望,现在邓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督促扶清灭明军攻打登州府城。而在这个时候,牙山的好汉们终于弄清楚了形势,不是包围他们的清军打算撤回登州过年,而是从莱州开过来的扶清灭明军打算攻入登州庆贺新年。而这支扶清灭明军的统帅名义上是牙山出身的高云轩少侠,而实际的统帅则是大名鼎鼎的大明保国公邓名。这里面的混乱关系,牙山群豪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理清了头绪,不过直到他们出兵的时候,还有不少好汉仍没有想通为什么大明的保国公会率领着扶清军去清军的地盘上实行“灭明”大业。
弹冠相庆之后,于七、张定南等大侠命令手下继续向牙山的山寨里搬运粮食,同时劝说那些百姓离开山寨,这样若是扶清军的灭明大业失利,祖泽溥卷土重来的话,牙山根据地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不过百姓不肯走,因为他们外面的房屋都被杰书的中央军烧光了,他们也没有存粮可以度过这个冬天。而且因为这次的牙山保卫战,群豪对于七大首领也丧失了信心,就算把这些百姓赶出山区,等清军回来,还是要被赶进来的,而到时候于七多半还是不肯看着他的乡亲饿死。
因此群豪最后就和于七摊牌了,想让大伙儿跟着他继续干,可以。但是首先要争取把扶清灭明军从邓名手里要来,改编为“联明灭清”军。这可是能够攻下府城的强军,有这样一支强兵在手,获得招安的机会就大得多了。不过对这件事,大部分头脑清醒的领袖都不抱有什么指望,因为乱世有兵就是草头王,想让保国公把军队白送给自己不太容易。如果这条办不到就算了,但是大家要求于七必须把投奔他的乡亲送给保国公,这几万人拖家带口的,除了吃饭没有任何用处,而且他们居然还不愿意离开。
当着于七的面,用刀子逼他的乡亲离开也不是不行,但这样就撕破脸了,所以大家要求于七把这些人统统带去交给邓名,算成是牙山派去支援的友军。这样不但把大包袱丢了出去,而且还可以用军粮和有人管饭诱惑他们心甘情愿地离开,而且有邓名照顾,于七也可以不用担心他们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得知数万牙山援军正在赶来,而且是他们的统帅于七亲自领军后,邓名就下令给这位盟友准备最高规格的待遇。邓名确实盘算着要把扶清灭明军交给于七指挥,他本人不可能永远呆在胶东,军中还有不少江湖好汉,而且于七对山东缙绅来说也是自己人——唯一的问题就是于七的声望不够高,所以邓名要想让缙绅买账,就得帮于七树立威望——比如要解决军事领导问题,邓名可不愿意自己前脚走,后脚山东这里的义军就又打成一锅粥,那只会便宜了清廷。
在于七所部抵达前,邓名就提前派出了一个慰问团,其中不但有邢至圣和吴月儿,还有夏捷夏举人等多名缙绅——夏捷虽然不是现在扶清灭明军中地位最高的缙绅,但他跟随邓名的时间早,所以资历过人,俨然也是一位人物了。
在派出使者团的同时,邓名也开始在军中吹风,表示他认为胶东的军事领袖非于七莫属。
不过邓名才吹了一天风,派去迎接于七的夏捷等缙绅就溜了回来,这些缙绅聚在一起议论了一会儿后,就一起来求见邓名。见到邓名后,缙绅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不能服从于七的领导,也绝不能把扶清灭明军交在此人的手上。
“如果国公不亲自出任登、莱两府的提督的话,小人就带着乡亲们回家了。”一个性急的登州缙绅说道,他刚刚加入扶清灭明军和扶清议院没有几天,如果现在就撂担子的话,估计被清廷事后追究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以往要是有这种言论出现的话,不用邓名说话,其他缙绅就会给发言人扣上一个“通邓”的罪名,若是说服教育不奏效的话,就会把这个顽固不化的家伙拉出去杀头。但今天其他缙绅却没有什么反应,还隐隐表现出赞同的意思。
“这是为什么?”邓名大吃一惊。
这些人虽然是墙头草,也上了贼船,但却没有人想当出头鸟,自古以来的规矩就是枪打出头鸟。固然法不责众,可能会迫使清廷赦免叛乱的缙绅,但领头的那个多半跑不了——皇帝的思路很明确,如果领导者能够落好的话,那以后挑头闹事的人就更多了。所以,即使是冤案,带头喊冤的人也难逃一死;而群众的思路也很简单,闹事一般就是因为实在忍不下去了,大家的愿望就是获得合理的补偿,让官府适当收敛,既然目的达到了,那领头大哥倒霉了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以后逢年过节给他上一杯酒了。
邓名知道这些缙绅的目的是招安活下去,所以出任胶东军事领导显然和他们的志向有违,因此邓名提出于七这个人选后得到了缙绅们的一致赞成。反正缙绅对自己子弟有不错的控制能力,还是粮草和军饷的提供者,不愁于七不重视议院的意见,加上他又是有名的反贼,正好让他去顶缸。
“于七不是雄主。”一个缙绅低声说了一句,见邓名的目光扫过来后,这个缙绅朝着夏捷一指:“国公问夏先生就知道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邓名和颜悦色地问道,他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促成胶东军实现长久的内部稳定,强行压众人同意他的意见毫无作用。
“于七的主力还在牙山呐,他这是带了几万难民过来了。”夏捷连敬称都没有了,立刻把他的见闻说了出来,刚才他已经源源本本地复述了一遍给其他缙绅听。
义军显然没有什么保密意识,而于七带来的几万乌合之众也没有保密的能力,所以夏捷等人一到于七军中,就把他的半年来的情况摸得明白。
听说于七把清军驱赶前去的百姓都收留下后,邓名微微摇头:“于七心肠好软,确实不是枭雄一流的人物。”
“国公说的不错。”其他缙绅闻言也纷纷附和,如果只是这么一桩就算了,问题是于七的军事能力、对手下的控制能力,所有都乏善可陈,这就让缙绅彻底失望了。
夏捷讲述完毕后,邓名没有给出更多的评价,而是沉思起来:“这几万人于七居然想扔给我,造反居然还有嫌人多的,怕养不起去找粮食啊。再说这些人都和清军有破家之仇,多好的兵员,可比他那些江湖朋友好用得多。”
不过听到于七是想让自己养活这些百姓后,邓名也有些生气:“于七当我是他的培训中心么?把不想要的累赘扔给我,把需要的军队拿走。难怪缙绅们看不上他……不过,等等,这帮缙绅要雄主干什么呢?”
“你们不是要招安么?”邓名开口问道,他知道这帮缙绅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天塌下能扛着的高个,而于七的名声完全符合要求:“于七能不能打仗,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呢?”
“那也不能让他糟蹋了军队啊,要是他把家底败光了,虏廷为何要招安我们?”在邓名身边呆久了的人,个个都有精神分裂的症状,而这些缙绅相比董卫国来说,也都是没出过远门的乡下人,所以发病速度更快,症状出现的时间更早:“要是扶清军没了,我们就得不到朝廷的招安,而是会被鞑子杀光!”
除了这份担忧外,最近扶清军在登州外围战中不断告捷,也让缙绅生出了些别的心意,有人不禁想到,如果不扶这个清,改成扶明了,那将来保国公坐了龙廷,他们不就能跟着飞黄腾达了吗?更有不少年轻士人也被连续的胜利激发出义胆来,... -->>
笔者按:今天周末,邀请一位可敬的女士共进晚餐,正常更新不加更了。
---------------------
十二月初一,年底在望,现在邓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督促扶清灭明军攻打登州府城。而在这个时候,牙山的好汉们终于弄清楚了形势,不是包围他们的清军打算撤回登州过年,而是从莱州开过来的扶清灭明军打算攻入登州庆贺新年。而这支扶清灭明军的统帅名义上是牙山出身的高云轩少侠,而实际的统帅则是大名鼎鼎的大明保国公邓名。这里面的混乱关系,牙山群豪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理清了头绪,不过直到他们出兵的时候,还有不少好汉仍没有想通为什么大明的保国公会率领着扶清军去清军的地盘上实行“灭明”大业。
弹冠相庆之后,于七、张定南等大侠命令手下继续向牙山的山寨里搬运粮食,同时劝说那些百姓离开山寨,这样若是扶清军的灭明大业失利,祖泽溥卷土重来的话,牙山根据地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不过百姓不肯走,因为他们外面的房屋都被杰书的中央军烧光了,他们也没有存粮可以度过这个冬天。而且因为这次的牙山保卫战,群豪对于七大首领也丧失了信心,就算把这些百姓赶出山区,等清军回来,还是要被赶进来的,而到时候于七多半还是不肯看着他的乡亲饿死。
因此群豪最后就和于七摊牌了,想让大伙儿跟着他继续干,可以。但是首先要争取把扶清灭明军从邓名手里要来,改编为“联明灭清”军。这可是能够攻下府城的强军,有这样一支强兵在手,获得招安的机会就大得多了。不过对这件事,大部分头脑清醒的领袖都不抱有什么指望,因为乱世有兵就是草头王,想让保国公把军队白送给自己不太容易。如果这条办不到就算了,但是大家要求于七必须把投奔他的乡亲送给保国公,这几万人拖家带口的,除了吃饭没有任何用处,而且他们居然还不愿意离开。
当着于七的面,用刀子逼他的乡亲离开也不是不行,但这样就撕破脸了,所以大家要求于七把这些人统统带去交给邓名,算成是牙山派去支援的友军。这样不但把大包袱丢了出去,而且还可以用军粮和有人管饭诱惑他们心甘情愿地离开,而且有邓名照顾,于七也可以不用担心他们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得知数万牙山援军正在赶来,而且是他们的统帅于七亲自领军后,邓名就下令给这位盟友准备最高规格的待遇。邓名确实盘算着要把扶清灭明军交给于七指挥,他本人不可能永远呆在胶东,军中还有不少江湖好汉,而且于七对山东缙绅来说也是自己人——唯一的问题就是于七的声望不够高,所以邓名要想让缙绅买账,就得帮于七树立威望——比如要解决军事领导问题,邓名可不愿意自己前脚走,后脚山东这里的义军就又打成一锅粥,那只会便宜了清廷。
在于七所部抵达前,邓名就提前派出了一个慰问团,其中不但有邢至圣和吴月儿,还有夏捷夏举人等多名缙绅——夏捷虽然不是现在扶清灭明军中地位最高的缙绅,但他跟随邓名的时间早,所以资历过人,俨然也是一位人物了。
在派出使者团的同时,邓名也开始在军中吹风,表示他认为胶东的军事领袖非于七莫属。
不过邓名才吹了一天风,派去迎接于七的夏捷等缙绅就溜了回来,这些缙绅聚在一起议论了一会儿后,就一起来求见邓名。见到邓名后,缙绅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不能服从于七的领导,也绝不能把扶清灭明军交在此人的手上。
“如果国公不亲自出任登、莱两府的提督的话,小人就带着乡亲们回家了。”一个性急的登州缙绅说道,他刚刚加入扶清灭明军和扶清议院没有几天,如果现在就撂担子的话,估计被清廷事后追究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以往要是有这种言论出现的话,不用邓名说话,其他缙绅就会给发言人扣上一个“通邓”的罪名,若是说服教育不奏效的话,就会把这个顽固不化的家伙拉出去杀头。但今天其他缙绅却没有什么反应,还隐隐表现出赞同的意思。
“这是为什么?”邓名大吃一惊。
这些人虽然是墙头草,也上了贼船,但却没有人想当出头鸟,自古以来的规矩就是枪打出头鸟。固然法不责众,可能会迫使清廷赦免叛乱的缙绅,但领头的那个多半跑不了——皇帝的思路很明确,如果领导者能够落好的话,那以后挑头闹事的人就更多了。所以,即使是冤案,带头喊冤的人也难逃一死;而群众的思路也很简单,闹事一般就是因为实在忍不下去了,大家的愿望就是获得合理的补偿,让官府适当收敛,既然目的达到了,那领头大哥倒霉了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以后逢年过节给他上一杯酒了。
邓名知道这些缙绅的目的是招安活下去,所以出任胶东军事领导显然和他们的志向有违,因此邓名提出于七这个人选后得到了缙绅们的一致赞成。反正缙绅对自己子弟有不错的控制能力,还是粮草和军饷的提供者,不愁于七不重视议院的意见,加上他又是有名的反贼,正好让他去顶缸。
“于七不是雄主。”一个缙绅低声说了一句,见邓名的目光扫过来后,这个缙绅朝着夏捷一指:“国公问夏先生就知道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邓名和颜悦色地问道,他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促成胶东军实现长久的内部稳定,强行压众人同意他的意见毫无作用。
“于七的主力还在牙山呐,他这是带了几万难民过来了。”夏捷连敬称都没有了,立刻把他的见闻说了出来,刚才他已经源源本本地复述了一遍给其他缙绅听。
义军显然没有什么保密意识,而于七带来的几万乌合之众也没有保密的能力,所以夏捷等人一到于七军中,就把他的半年来的情况摸得明白。
听说于七把清军驱赶前去的百姓都收留下后,邓名微微摇头:“于七心肠好软,确实不是枭雄一流的人物。”
“国公说的不错。”其他缙绅闻言也纷纷附和,如果只是这么一桩就算了,问题是于七的军事能力、对手下的控制能力,所有都乏善可陈,这就让缙绅彻底失望了。
夏捷讲述完毕后,邓名没有给出更多的评价,而是沉思起来:“这几万人于七居然想扔给我,造反居然还有嫌人多的,怕养不起去找粮食啊。再说这些人都和清军有破家之仇,多好的兵员,可比他那些江湖朋友好用得多。”
不过听到于七是想让自己养活这些百姓后,邓名也有些生气:“于七当我是他的培训中心么?把不想要的累赘扔给我,把需要的军队拿走。难怪缙绅们看不上他……不过,等等,这帮缙绅要雄主干什么呢?”
“你们不是要招安么?”邓名开口问道,他知道这帮缙绅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天塌下能扛着的高个,而于七的名声完全符合要求:“于七能不能打仗,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呢?”
“那也不能让他糟蹋了军队啊,要是他把家底败光了,虏廷为何要招安我们?”在邓名身边呆久了的人,个个都有精神分裂的症状,而这些缙绅相比董卫国来说,也都是没出过远门的乡下人,所以发病速度更快,症状出现的时间更早:“要是扶清军没了,我们就得不到朝廷的招安,而是会被鞑子杀光!”
除了这份担忧外,最近扶清军在登州外围战中不断告捷,也让缙绅生出了些别的心意,有人不禁想到,如果不扶这个清,改成扶明了,那将来保国公坐了龙廷,他们不就能跟着飞黄腾达了吗?更有不少年轻士人也被连续的胜利激发出义胆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