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诸天一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之心,小则不容二人,大则包容万物,其复杂渺渺乎不可揣测。世有人心难测,知人知面不知心,也有心存高远,燕雀不知鸿鹄之志。
这是叶知秋在现代界时感慨人心的话语。
而当灵气复苏,他就没怎么感慨过,不过他却感知到心灵与肉身都是格外的重要。
肉身自然是要修行的,而至于心灵的修行,叶知秋却不曾入门,因此这一次他见到了王阳明,便想问一问王阳明怎么修心。
“心灵道我不知,不过我却可以讲一讲我的心学,希望有助于国师道友。”
王阳明讲起了他的心学。
“朱子是孔圣人之后的又一圣人,他的《四书集注》是科考指定教材,他的思想被公认为“天下之真理”,朱子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叫做“道”。道,就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洞悉了道,就可以洞悉世间一切。如何才能悟道?朱子说:格物致知。格,就是琢磨的意思只有不停地格物,与事物亲密接触,才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理”。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完朱子之著作后,到家中“格竹”,坐在院子一棵翠竹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竹子,希望参透竹子的变化玄机,掌握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格了七天七夜,不曾悟道,却晕倒了,我便感叹:“圣人之说可疑也”,便渐渐有了自己的心学。”
王阳明讲起了过往的事,听得叶知秋有些发愣,他只知道朱熹似乎提出了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好像是很坏的东西。至于更深的,他也不曾读过,毕竟是朱熹的东西,而不是道家的。
“理学从天地生生之道出发,指出了万物无不有理,仁义礼智是天赋本性,之所以有善有恶,是因为被不同的气质之性所遮蔽,因此要存天理、去人欲;而我则从心与理的这个缺口入手,从内心出发,提出心即理也,良知不需外求,本就在各人心中。所谓:凡人虽无圣人斤两,成色上却能够与之无异。因此从心上功夫来说,就是要时时“良心发现”,做到存心养性,知行合一。”
王阳明悠悠言道,说出的话让叶知秋大抵知道了理学和心学之间的差别,似乎理学并不是叶知秋想象的那样坏,但是王阳明说的还是有些抽象,让叶知秋只能大体理会。
“心上功夫和事上功夫是一体而统一的,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追随良知本体去行,光明磊落无愧于心,事了拂尘去,但求自然而然,多了点沾沾自喜或是后悔不满都不对。
这样久而久之,我儒家之士就能够感受到浩然正气而毫无亏欠,于是“无入而不自得”。”
“道友大才!”
叶知秋没见过孟子,不知道孟子这位“吾善养浩然之气”的存在是怎么样的风度,但是他已经见过王阳明了,看到了满身浩然正气。这样的儒,已经到了大儒的境界,而不是腐儒,酸儒。
儒之一字,正大光明。
“我心学强调不离事,但是也不滞于事,通过内在的道德直觉、现实的道德实践,下学而上达地触及良知本体,感受云开月明、镜无纤尘的精神境界,它是立根... -->>
人之心,小则不容二人,大则包容万物,其复杂渺渺乎不可揣测。世有人心难测,知人知面不知心,也有心存高远,燕雀不知鸿鹄之志。
这是叶知秋在现代界时感慨人心的话语。
而当灵气复苏,他就没怎么感慨过,不过他却感知到心灵与肉身都是格外的重要。
肉身自然是要修行的,而至于心灵的修行,叶知秋却不曾入门,因此这一次他见到了王阳明,便想问一问王阳明怎么修心。
“心灵道我不知,不过我却可以讲一讲我的心学,希望有助于国师道友。”
王阳明讲起了他的心学。
“朱子是孔圣人之后的又一圣人,他的《四书集注》是科考指定教材,他的思想被公认为“天下之真理”,朱子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叫做“道”。道,就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洞悉了道,就可以洞悉世间一切。如何才能悟道?朱子说:格物致知。格,就是琢磨的意思只有不停地格物,与事物亲密接触,才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理”。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完朱子之著作后,到家中“格竹”,坐在院子一棵翠竹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竹子,希望参透竹子的变化玄机,掌握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格了七天七夜,不曾悟道,却晕倒了,我便感叹:“圣人之说可疑也”,便渐渐有了自己的心学。”
王阳明讲起了过往的事,听得叶知秋有些发愣,他只知道朱熹似乎提出了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好像是很坏的东西。至于更深的,他也不曾读过,毕竟是朱熹的东西,而不是道家的。
“理学从天地生生之道出发,指出了万物无不有理,仁义礼智是天赋本性,之所以有善有恶,是因为被不同的气质之性所遮蔽,因此要存天理、去人欲;而我则从心与理的这个缺口入手,从内心出发,提出心即理也,良知不需外求,本就在各人心中。所谓:凡人虽无圣人斤两,成色上却能够与之无异。因此从心上功夫来说,就是要时时“良心发现”,做到存心养性,知行合一。”
王阳明悠悠言道,说出的话让叶知秋大抵知道了理学和心学之间的差别,似乎理学并不是叶知秋想象的那样坏,但是王阳明说的还是有些抽象,让叶知秋只能大体理会。
“心上功夫和事上功夫是一体而统一的,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追随良知本体去行,光明磊落无愧于心,事了拂尘去,但求自然而然,多了点沾沾自喜或是后悔不满都不对。
这样久而久之,我儒家之士就能够感受到浩然正气而毫无亏欠,于是“无入而不自得”。”
“道友大才!”
叶知秋没见过孟子,不知道孟子这位“吾善养浩然之气”的存在是怎么样的风度,但是他已经见过王阳明了,看到了满身浩然正气。这样的儒,已经到了大儒的境界,而不是腐儒,酸儒。
儒之一字,正大光明。
“我心学强调不离事,但是也不滞于事,通过内在的道德直觉、现实的道德实践,下学而上达地触及良知本体,感受云开月明、镜无纤尘的精神境界,它是立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