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重生之平凡人的奋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书是大学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有时间的时候,赵宏也会再次重温了《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新星》《简爱》《飘》等等名著,感觉和上一世不太一样,励志的有些像童话,现实的骨感已经让赵宏知道了什么是天花板。不在对未来期待很高。反而许多批判性的外国现实类小说让赵宏感触颇深。
赵宏从未来的需要考虑,已经开始学习一些经济学的知识。
但是现在的经济学好多课本已经过时,里面讲的还是计划经济内容。赵宏自己去寻找了许多有些过期但是目前还是比较非常著名,实用的书籍。
比如《资本论》就是一本好书,随后又找到了一些描述美国经济历史的书籍,赵宏还是发现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描述。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总结。
其中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几个阶段,就是个很有意思的内容。
萌芽状态时期,有点像七十年代末,一切都是偷偷的,悄悄的发展,一不小心就会被打击,所以这个阶段,做事情挣钱可以,但是安全第一。
资本主义的初始发展阶段,不断的和封建势力斗争,也有反复无常,今天可能是正确的,明天有可能就是严厉打击的,有些像八十年代初到92年之前。这时候就要低头做事,莫要张扬,悄悄发展,默默积累。
再往后就是资本主义的初步确立时期,资本自由大发展的阶段,条件是艰苦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规模逐渐扩大,成为社会主流,占有主要地位。
这就是目前93年所处的时代大环境。
赵宏知道这个阶段一直发展至2007以后,这是个产业资本的时代。工厂的发展到极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利润就会不断增加。
但是随着自由竞争开始,随后随着企业利润为零,甚至亏损,淘汰一批小的落后的,逐步淘汰合并,直到有垄断地位行业巨头产生。
这个过程非常残酷,随着产品价格下跌,经济萎缩,工人失业,没有合适的岗位,工资下跌,因为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还能继续生存下去!
工厂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在资本主义里这种现象就被叫做经济危机!
就像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看看它的描述。
“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从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的大暴跌,成为此次大危机的导火线。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资本主义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相互交织激荡,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生产严重衰退。
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相继废止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由于商品严重滞销,市场问题变得异常尖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1933年危机才逐渐结束。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
其实只要把“资本主义”全部都换成“市场经济”,你就会发现,事实证明这些道理和规律是多么的准确和有效。我们也就可以基本按照历史经济的发展规律去生活,去工作,去选择。大致的方向对了,再努力就会事半功倍。
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首先是内部竞争淘汰(各种实力的争斗,各种资源的争夺),百姓穷没有购买力(现金为王,渠道的残酷压榨),再然后就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做为平民百姓就别参与其中了,小胳膊小腿,谁碰你一下,你就找不到了。
最多有时间,有健康,可以跟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做点小的小生意,喝点小汤水,赚点小钱养家。
其他的别瞎想,回家洗洗睡吧。
赵宏总结,自己必须在经济告诉发展结束之前结束自己的快速发展。发展的规模和行业的地位都决定了其后是否能够生存下去。是否可以保证自己安全富裕的享受幸福的生活。
诗和远方毕竟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但是那需要相当不错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
否则现实就会教育我们,放下了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因为我们还有责任和义务。
赵宏用了近一个月的空余时间去学习了能够找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历史的书籍(很少就那么几本),通过通读反复的读,慢慢的总结了一些发现,再思考确定大致的方向。
再详细的就需要继续学习。其实看看我们的邻居RB的经济发展过程也有不少收获。
“RB从1955 年到1973 年将近20 年期间,尽管增长率年年都有变动,但平均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像国内哪个阶段?)
在1973 年、即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终点”年份,RB的实际GNP 达到1946 年的11 倍,达到战前水平(1934—1936 年)的7.7 倍。RB的人均GNP从50 年代不及美国的1/10,增长到相当于美国的60%。这样的增长速度在RB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像国内哪年的情况?)
如果说,在经济复兴时期的经济增长是以出口(“外需”、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特需”)为主导的增长,那么,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则是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即迅速增长的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数字上看,例如1969 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率(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高达27.3%,包括政府投资在内的投资率更是高达__35.3%。(像国内那个阶段?)
当时,RB无论是在生产方面,还是在消费方面,都以美国作为样板,为此所需要的技术,也无需自己从头开发,只要把先进技术引进来,通过模仿、消化与改良,就能迅速使之产业化、产品化。由于竞相引进技术而导致了设备投资的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投资呼唤投资”的热潮。通过设备投资热潮,在战争期间由发达国家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流进RB,使原有的产业设备一举更新,崛起了钢铁、合成纤维、石油化学、电子工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也就是战后重工业化和化学工业化的过程。(像不像那年的政府报告?)
1960 年由池田内阁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为RB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象征,使广大的民间企业受到鼓舞,其低利率政策则有力地刺激了民间投资的增长。迅速增长的投资促使生产设备日趋先进化、大型化:在钢铁业,最大高炉容量从1953 年不到1000 立方米扩大到 1964 年超过3000 立方米,1973 年超过4 600 立方米,以致在70 年代世界最大的 5 座高炉中RB占了 4 座,并迅速导入氧气顶吹转炉等最先进的炼钢技术;在石油化工业,最大乙烯工厂的规模从1958 年的年产2 万吨扩大到1966 年的年产20 万吨,1973 年的30 万吨,建成了以大型联合企业为主的石化生产体系;在电力工业,最大火力发电机容量从50 年代后半期的17.5 万千瓦扩大到1967 年的60 万千瓦,进而向100 万千瓦升级。(哪年的?)
与“大量生产”形成相互促进关系的是“大量消费”,特别是“家庭电器热”成为高速增长时代国民消费的一大特征。在50 年代,号称为“三种神器”的黑白电视、洗衣机、冰箱得到普及,其中黑白电视迅速普及是在每台价格相当于人们一个月工资的50 年代后半期。到了60 年代,彩电、空调、小轿车(由于这三大件的英文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故又称“3C”)成为国民消费需求的新的中心。其中小轿车的普及率从1955 年每千人口保有1.7 辆提高到1965 年的22.0 辆,1973 年的133.6 辆。(哪年的?)
由于技术引进与革新提高了生产力,加上1949 年设定的日元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偏低(1 美元等于360 日元),RB的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出口以... -->>
看书是大学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有时间的时候,赵宏也会再次重温了《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新星》《简爱》《飘》等等名著,感觉和上一世不太一样,励志的有些像童话,现实的骨感已经让赵宏知道了什么是天花板。不在对未来期待很高。反而许多批判性的外国现实类小说让赵宏感触颇深。
赵宏从未来的需要考虑,已经开始学习一些经济学的知识。
但是现在的经济学好多课本已经过时,里面讲的还是计划经济内容。赵宏自己去寻找了许多有些过期但是目前还是比较非常著名,实用的书籍。
比如《资本论》就是一本好书,随后又找到了一些描述美国经济历史的书籍,赵宏还是发现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描述。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总结。
其中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几个阶段,就是个很有意思的内容。
萌芽状态时期,有点像七十年代末,一切都是偷偷的,悄悄的发展,一不小心就会被打击,所以这个阶段,做事情挣钱可以,但是安全第一。
资本主义的初始发展阶段,不断的和封建势力斗争,也有反复无常,今天可能是正确的,明天有可能就是严厉打击的,有些像八十年代初到92年之前。这时候就要低头做事,莫要张扬,悄悄发展,默默积累。
再往后就是资本主义的初步确立时期,资本自由大发展的阶段,条件是艰苦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规模逐渐扩大,成为社会主流,占有主要地位。
这就是目前93年所处的时代大环境。
赵宏知道这个阶段一直发展至2007以后,这是个产业资本的时代。工厂的发展到极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利润就会不断增加。
但是随着自由竞争开始,随后随着企业利润为零,甚至亏损,淘汰一批小的落后的,逐步淘汰合并,直到有垄断地位行业巨头产生。
这个过程非常残酷,随着产品价格下跌,经济萎缩,工人失业,没有合适的岗位,工资下跌,因为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还能继续生存下去!
工厂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在资本主义里这种现象就被叫做经济危机!
就像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看看它的描述。
“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从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的大暴跌,成为此次大危机的导火线。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资本主义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相互交织激荡,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生产严重衰退。
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相继废止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由于商品严重滞销,市场问题变得异常尖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1933年危机才逐渐结束。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
其实只要把“资本主义”全部都换成“市场经济”,你就会发现,事实证明这些道理和规律是多么的准确和有效。我们也就可以基本按照历史经济的发展规律去生活,去工作,去选择。大致的方向对了,再努力就会事半功倍。
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首先是内部竞争淘汰(各种实力的争斗,各种资源的争夺),百姓穷没有购买力(现金为王,渠道的残酷压榨),再然后就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做为平民百姓就别参与其中了,小胳膊小腿,谁碰你一下,你就找不到了。
最多有时间,有健康,可以跟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做点小的小生意,喝点小汤水,赚点小钱养家。
其他的别瞎想,回家洗洗睡吧。
赵宏总结,自己必须在经济告诉发展结束之前结束自己的快速发展。发展的规模和行业的地位都决定了其后是否能够生存下去。是否可以保证自己安全富裕的享受幸福的生活。
诗和远方毕竟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但是那需要相当不错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
否则现实就会教育我们,放下了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因为我们还有责任和义务。
赵宏用了近一个月的空余时间去学习了能够找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历史的书籍(很少就那么几本),通过通读反复的读,慢慢的总结了一些发现,再思考确定大致的方向。
再详细的就需要继续学习。其实看看我们的邻居RB的经济发展过程也有不少收获。
“RB从1955 年到1973 年将近20 年期间,尽管增长率年年都有变动,但平均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像国内哪个阶段?)
在1973 年、即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终点”年份,RB的实际GNP 达到1946 年的11 倍,达到战前水平(1934—1936 年)的7.7 倍。RB的人均GNP从50 年代不及美国的1/10,增长到相当于美国的60%。这样的增长速度在RB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像国内哪年的情况?)
如果说,在经济复兴时期的经济增长是以出口(“外需”、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特需”)为主导的增长,那么,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则是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即迅速增长的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数字上看,例如1969 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率(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高达27.3%,包括政府投资在内的投资率更是高达__35.3%。(像国内那个阶段?)
当时,RB无论是在生产方面,还是在消费方面,都以美国作为样板,为此所需要的技术,也无需自己从头开发,只要把先进技术引进来,通过模仿、消化与改良,就能迅速使之产业化、产品化。由于竞相引进技术而导致了设备投资的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投资呼唤投资”的热潮。通过设备投资热潮,在战争期间由发达国家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流进RB,使原有的产业设备一举更新,崛起了钢铁、合成纤维、石油化学、电子工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也就是战后重工业化和化学工业化的过程。(像不像那年的政府报告?)
1960 年由池田内阁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为RB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象征,使广大的民间企业受到鼓舞,其低利率政策则有力地刺激了民间投资的增长。迅速增长的投资促使生产设备日趋先进化、大型化:在钢铁业,最大高炉容量从1953 年不到1000 立方米扩大到 1964 年超过3000 立方米,1973 年超过4 600 立方米,以致在70 年代世界最大的 5 座高炉中RB占了 4 座,并迅速导入氧气顶吹转炉等最先进的炼钢技术;在石油化工业,最大乙烯工厂的规模从1958 年的年产2 万吨扩大到1966 年的年产20 万吨,1973 年的30 万吨,建成了以大型联合企业为主的石化生产体系;在电力工业,最大火力发电机容量从50 年代后半期的17.5 万千瓦扩大到1967 年的60 万千瓦,进而向100 万千瓦升级。(哪年的?)
与“大量生产”形成相互促进关系的是“大量消费”,特别是“家庭电器热”成为高速增长时代国民消费的一大特征。在50 年代,号称为“三种神器”的黑白电视、洗衣机、冰箱得到普及,其中黑白电视迅速普及是在每台价格相当于人们一个月工资的50 年代后半期。到了60 年代,彩电、空调、小轿车(由于这三大件的英文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故又称“3C”)成为国民消费需求的新的中心。其中小轿车的普及率从1955 年每千人口保有1.7 辆提高到1965 年的22.0 辆,1973 年的133.6 辆。(哪年的?)
由于技术引进与革新提高了生产力,加上1949 年设定的日元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偏低(1 美元等于360 日元),RB的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出口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