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脾虚的女人老得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解点儿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分阴虚、阳虚。阴虚的人怕热,阳虚的人怕冷,这是判别阴阳体质的关键一点。但是经常有人问:“我既怕冷又怕热,冬天一着凉就感冒,夏天稍微热点儿就中暑,我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呢?”
首先,人的体质很少是单一的,很多人是几种体质、几种情形兼有,比如阴虚的同时兼有气虚,叫“气阴双虚”。这种人有气无力,受风就着凉的同时,手脚心还经常发热,总喜欢把手脚心放在冰凉的地方,即便是冬天晚上睡觉,也喜欢把脚伸在被子外边,这样的人在补气的同时还要兼顾到滋阴。纯粹气虚的人适合通过吃人参来调补,于这种人就不适合。如果要补的话,气阴双补的西洋参更合适。既怕冷又怕热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寒热错杂、阴阳jù虚的。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脾气虚。
中医讲,肺主皮毛,肺和皮肤有直接的关系。肺气虚的时候,皮肤就会出现不任寒热的问题,可以说是温度调节功能下降了,所以人稍微遇冷、着风就要感冒,这在中医就叫“虚不固表”,就是护卫体表的功能下降了,屏障出了问题,风寒很容易侵袭进来。至于夏天怕热,也是同样的道理。
中医所说的“表气”是人体和外界环境的一个“隔离带”“缓冲区”,这些环节出了问题,在天热的时候身体的消耗就要加大,而且消耗的主要是气。所以气虚的人,夏天也很难过,甚至会比其他人更容易中暑,可能站着站着就晕过去了。这种人也可能始终处于血压过低的状况,舒张压(低压)时常是50毫米汞柱上下,收缩压(高压)也不超过100毫米汞柱。到了夏天,血压随着血管的扩张还要下降,这就使他们在夏天经常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因为大脑的供血不够了,这加重了中暑的可能。中暑,就是天气太热、身体的消耗太大,伤津耗气的结果。气虚的人本身功能就不足,能量储备就不够,自然比其他人更禁不起消耗。
因此,气虚的人无论是在入夏之前,还是入秋之前都应该有所调理,都要补气,以修补自身与环境间的“缓冲区”“隔离带”,只是两个季节前进补的药物有所不同。
立秋之前,气虚的人要尽快建立“屏障”。老话总说“春捂秋冻”,其中的秋冻,也是通过加减衣服促使身体自己尽快建立御寒屏障。但是气虚人的屏障绝对不是仅靠扛冻的屏障就足够的,他们不禁冻,所以要人为地提前补气来抵御风寒的到来,用的药还是补气的经典方——“玉屏风散”。现在市面上卖的是“玉屏风颗粒”“玉屏风口服液”,其中就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前两味都是健脾补气的,而防风有祛风的作用。对于气虚且特容易出汗、稍微运动就自汗不断的人,可以在立秋就开始吃。吃到明显感到精神头儿大了,不再有气无力的时候就可以酌减,立春之前就可以彻底停了。
进入夏天之前,气虚的人也要补,他们在此时适合吃的是“生脉饮”。夏天天热,是耗散心气的季节,心气耗散的表现就是血压低,清阳不能向上供应,导致了头昏、乏力。
“生脉饮”中也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要药,麦冬可以补阴,因为夏天也会耗散津液的。至于五味子,味道是酸的,中医认为酸味的药物都有收敛的作用,把它用在夏天,就是为了减少心气的耗散。对此,药王孙思邈早就提倡,在农历的五月,即刚刚入夏的时候开始吃五味子,就是为了防止夏天时心气的耗散。
很多人担心“生脉饮”里有人参,喝了会上火,但是,如果你是个典型的气虚病人,就绝对没这个副作用,因为所谓的上火,都是发生在功能强健的时候。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你本身的功能还不足,哪有“火”可上?反过来,如果你喝了“生脉饮”之后没有上火的问题,这就更证明你是气虚无疑了。
像“玉屏风散”“生脉饮”这样的补药,作为改善气虚体质的保健药来喝的时候,每天只需吃到治疗量的1/3,早上吃1次就可以,最好空腹吃,效果会更好。如果能坚持吃一个季节,你会明显感到既怕冷又怕热的毛病减轻了。
了解点儿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分阴虚、阳虚。阴虚的人怕热,阳虚的人怕冷,这是判别阴阳体质的关键一点。但是经常有人问:“我既怕冷又怕热,冬天一着凉就感冒,夏天稍微热点儿就中暑,我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呢?”
首先,人的体质很少是单一的,很多人是几种体质、几种情形兼有,比如阴虚的同时兼有气虚,叫“气阴双虚”。这种人有气无力,受风就着凉的同时,手脚心还经常发热,总喜欢把手脚心放在冰凉的地方,即便是冬天晚上睡觉,也喜欢把脚伸在被子外边,这样的人在补气的同时还要兼顾到滋阴。纯粹气虚的人适合通过吃人参来调补,于这种人就不适合。如果要补的话,气阴双补的西洋参更合适。既怕冷又怕热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寒热错杂、阴阳jù虚的。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脾气虚。
中医讲,肺主皮毛,肺和皮肤有直接的关系。肺气虚的时候,皮肤就会出现不任寒热的问题,可以说是温度调节功能下降了,所以人稍微遇冷、着风就要感冒,这在中医就叫“虚不固表”,就是护卫体表的功能下降了,屏障出了问题,风寒很容易侵袭进来。至于夏天怕热,也是同样的道理。
中医所说的“表气”是人体和外界环境的一个“隔离带”“缓冲区”,这些环节出了问题,在天热的时候身体的消耗就要加大,而且消耗的主要是气。所以气虚的人,夏天也很难过,甚至会比其他人更容易中暑,可能站着站着就晕过去了。这种人也可能始终处于血压过低的状况,舒张压(低压)时常是50毫米汞柱上下,收缩压(高压)也不超过100毫米汞柱。到了夏天,血压随着血管的扩张还要下降,这就使他们在夏天经常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因为大脑的供血不够了,这加重了中暑的可能。中暑,就是天气太热、身体的消耗太大,伤津耗气的结果。气虚的人本身功能就不足,能量储备就不够,自然比其他人更禁不起消耗。
因此,气虚的人无论是在入夏之前,还是入秋之前都应该有所调理,都要补气,以修补自身与环境间的“缓冲区”“隔离带”,只是两个季节前进补的药物有所不同。
立秋之前,气虚的人要尽快建立“屏障”。老话总说“春捂秋冻”,其中的秋冻,也是通过加减衣服促使身体自己尽快建立御寒屏障。但是气虚人的屏障绝对不是仅靠扛冻的屏障就足够的,他们不禁冻,所以要人为地提前补气来抵御风寒的到来,用的药还是补气的经典方——“玉屏风散”。现在市面上卖的是“玉屏风颗粒”“玉屏风口服液”,其中就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前两味都是健脾补气的,而防风有祛风的作用。对于气虚且特容易出汗、稍微运动就自汗不断的人,可以在立秋就开始吃。吃到明显感到精神头儿大了,不再有气无力的时候就可以酌减,立春之前就可以彻底停了。
进入夏天之前,气虚的人也要补,他们在此时适合吃的是“生脉饮”。夏天天热,是耗散心气的季节,心气耗散的表现就是血压低,清阳不能向上供应,导致了头昏、乏力。
“生脉饮”中也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要药,麦冬可以补阴,因为夏天也会耗散津液的。至于五味子,味道是酸的,中医认为酸味的药物都有收敛的作用,把它用在夏天,就是为了减少心气的耗散。对此,药王孙思邈早就提倡,在农历的五月,即刚刚入夏的时候开始吃五味子,就是为了防止夏天时心气的耗散。
很多人担心“生脉饮”里有人参,喝了会上火,但是,如果你是个典型的气虚病人,就绝对没这个副作用,因为所谓的上火,都是发生在功能强健的时候。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你本身的功能还不足,哪有“火”可上?反过来,如果你喝了“生脉饮”之后没有上火的问题,这就更证明你是气虚无疑了。
像“玉屏风散”“生脉饮”这样的补药,作为改善气虚体质的保健药来喝的时候,每天只需吃到治疗量的1/3,早上吃1次就可以,最好空腹吃,效果会更好。如果能坚持吃一个季节,你会明显感到既怕冷又怕热的毛病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