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回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时期唐朝边境上的异族非常的多,名称更是复杂无比,因为很多这些小的政权就连文字都没有,大唐便根据发音称呼他们,其中不少都已经向大唐臣服了,每年纳贡,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异族,大唐设置了六大都护府,分别为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等。
至于像新罗、高句丽、铁勒这样的政权,更像是属国,自己人管理自己,也不需要向大唐进贡的,不过在面对大唐时都是以臣相称,当然,这样的关系对他们没有多大的侵略性,也只是面子上低一等,实际上都暗怀不臣之心,谁也不愿意向别人称臣啊。
秦妙可虽然没有正经的学过兵法,不过她也有自己的想法,便将这些想法写在了试卷上,最后一道鸡与蛋的问题她也写了,不过终觉得自己答错了,因为她发现这是一个无解的题目,反正她是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答案的。
方炎在书院里巡逻着,身后跟着几个先生,整个学院是呈长方形的,也是这个时期最常见的建筑方式,有点类似于四合院,不过面积更大,除了正门之外,一般还有两道侧门,侧门供平时进出使用,正门一般是在重要人物进出的时候才会开放。
看到一群人在广场上指指点点的,方炎便带着几个走了过去,那里是一块雕塑,雕塑的是孔子的塑像,这也是一般学院都有的建筑,不过让学子们指指点点的却是塑像前的几个大字,那是方炎当初写的四个字,学以致用。如今被当作了校训一般放在了这里。这些学子们便在议论这个,方炎满意的点了点头,还从来没有一个学院会以这句话当作校训呢,这些学子们意外也很正常,不过这正是方炎办青山学院的宗旨。
学以致用,这才是正道,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学子们梦寐以求的状态,最后是一辈子做学问求功名做高官,至于其它的嘛,那都是不务正业的人才会做的。而方炎就是想打破这种思想上的牢固。不仅仅是这个朝代,后世上千年的封建朝代所谓读书人差不多都会出现两个极端。
读书人,一方面受人尊敬,每当一个学子获取功名后,即使还没有得到任何官位也没有收入,可是却没有人敢去轻视他们,因为他们说不定哪一天就会一飞上天,成为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这也是为什么读书人总体上地位非常高的原因。可是另一方面,当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获取功名时,那情况又是霍然相反的。
可别小看了一个小小的秀才功名,一般孩童几岁便入学堂,十几岁开始参加乡试,能够在二十岁前获得秀才功名的那都是天才了,至于三十多四十多岁获得秀才那才是普遍的情况,可秀才不过刚刚入门,朝庭也只会发一点点捐奉,相当于生活费用,这点费用也只够秀才自己一个人吃喝的,更别说是养家糊口了。可是身为读书人又不能去做别的事,否则就是降低身份遭人耻笑的,往往这些没获得功名的都生活极为穷困,一辈子就蹉跎在这些书本中了,对外面的世界却一点也不了解。正应了那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方炎觉得这样很不对,读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考取功名或者为了做官,读了书后做其它的事往往更加有利,至少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前人的经验,为什么就不能在各个行业中普遍开来呢。所以他才提出了学以致用,这就相当于是一句口号,以后青山书院扩大后,再建新的书院一样要以此为校训,还要鼓励这些从青山书院毕业的学子们从事其它的行业,比如进入自己的作坊园,方炎相信只要给他们足够高的待遇,一定能引领其它的读书人,最后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秦妙可终于结束了考试,交了试卷从考场出来了,心态有些失落,感觉自己最后一道题目没有答出来,这次也不知道会不会把自己招上的,虽然感觉和那些男子一起上学有些不妥,可心中还是十分愿意的,除了青山书院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出了考场,秦妙可随行过来的下人们便纷纷涌了上来,后面跟着一驾马车,秦妙可便上车离开了,一路上行人看到这辆马车都惊叹不已,也有人认出来了这驾马车的来历,秦妙可第一次这般在众目睽睽下,感觉很新奇。
方炎领着几人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便问道:“这驾马车好生华丽,不知是何人。”
>
这时期唐朝边境上的异族非常的多,名称更是复杂无比,因为很多这些小的政权就连文字都没有,大唐便根据发音称呼他们,其中不少都已经向大唐臣服了,每年纳贡,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异族,大唐设置了六大都护府,分别为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等。
至于像新罗、高句丽、铁勒这样的政权,更像是属国,自己人管理自己,也不需要向大唐进贡的,不过在面对大唐时都是以臣相称,当然,这样的关系对他们没有多大的侵略性,也只是面子上低一等,实际上都暗怀不臣之心,谁也不愿意向别人称臣啊。
秦妙可虽然没有正经的学过兵法,不过她也有自己的想法,便将这些想法写在了试卷上,最后一道鸡与蛋的问题她也写了,不过终觉得自己答错了,因为她发现这是一个无解的题目,反正她是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答案的。
方炎在书院里巡逻着,身后跟着几个先生,整个学院是呈长方形的,也是这个时期最常见的建筑方式,有点类似于四合院,不过面积更大,除了正门之外,一般还有两道侧门,侧门供平时进出使用,正门一般是在重要人物进出的时候才会开放。
看到一群人在广场上指指点点的,方炎便带着几个走了过去,那里是一块雕塑,雕塑的是孔子的塑像,这也是一般学院都有的建筑,不过让学子们指指点点的却是塑像前的几个大字,那是方炎当初写的四个字,学以致用。如今被当作了校训一般放在了这里。这些学子们便在议论这个,方炎满意的点了点头,还从来没有一个学院会以这句话当作校训呢,这些学子们意外也很正常,不过这正是方炎办青山学院的宗旨。
学以致用,这才是正道,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学子们梦寐以求的状态,最后是一辈子做学问求功名做高官,至于其它的嘛,那都是不务正业的人才会做的。而方炎就是想打破这种思想上的牢固。不仅仅是这个朝代,后世上千年的封建朝代所谓读书人差不多都会出现两个极端。
读书人,一方面受人尊敬,每当一个学子获取功名后,即使还没有得到任何官位也没有收入,可是却没有人敢去轻视他们,因为他们说不定哪一天就会一飞上天,成为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这也是为什么读书人总体上地位非常高的原因。可是另一方面,当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获取功名时,那情况又是霍然相反的。
可别小看了一个小小的秀才功名,一般孩童几岁便入学堂,十几岁开始参加乡试,能够在二十岁前获得秀才功名的那都是天才了,至于三十多四十多岁获得秀才那才是普遍的情况,可秀才不过刚刚入门,朝庭也只会发一点点捐奉,相当于生活费用,这点费用也只够秀才自己一个人吃喝的,更别说是养家糊口了。可是身为读书人又不能去做别的事,否则就是降低身份遭人耻笑的,往往这些没获得功名的都生活极为穷困,一辈子就蹉跎在这些书本中了,对外面的世界却一点也不了解。正应了那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方炎觉得这样很不对,读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考取功名或者为了做官,读了书后做其它的事往往更加有利,至少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前人的经验,为什么就不能在各个行业中普遍开来呢。所以他才提出了学以致用,这就相当于是一句口号,以后青山书院扩大后,再建新的书院一样要以此为校训,还要鼓励这些从青山书院毕业的学子们从事其它的行业,比如进入自己的作坊园,方炎相信只要给他们足够高的待遇,一定能引领其它的读书人,最后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秦妙可终于结束了考试,交了试卷从考场出来了,心态有些失落,感觉自己最后一道题目没有答出来,这次也不知道会不会把自己招上的,虽然感觉和那些男子一起上学有些不妥,可心中还是十分愿意的,除了青山书院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出了考场,秦妙可随行过来的下人们便纷纷涌了上来,后面跟着一驾马车,秦妙可便上车离开了,一路上行人看到这辆马车都惊叹不已,也有人认出来了这驾马车的来历,秦妙可第一次这般在众目睽睽下,感觉很新奇。
方炎领着几人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便问道:“这驾马车好生华丽,不知是何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