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非和平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国近代史上有个“无湘不成军”的典故,不过后来湘军逐渐没落,被淮军代替,而袁大头的北洋系正是脱胎于淮军,但是随着同样是团练起家的武翼新军逐步壮大,成为中国国防军的唯一前身,陆军自此以武翼新军为源。大清国曾经盛极一时的海军分为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以及广东水师,除去广东那些个小舢板不算,南洋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就已经损失殆尽了,但是在刘公岛上驻扎的北洋水师却鲜有北方人的身影,这支大清海军的正朔里,英语和福建话(当然里面包含了闽南、客家等地方方言)才是通用语言,一直延续至武昌革命之后的十多年。
闽系海军之所以形成,并非偶然,而实有其地理的历史的及人文的种种错综复杂因素。福建省地处于中国东南沿海,位于欧亚大陆的东侧边缘,海岸线复杂曲折,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加以其地山多田少,必须衣食于海,因之自古以来闽人即擅长海上活动,而以精于海战著称。如明代平定倭寇的名将俞大猷即为泉州(晋江)人,其“俞家军”与戚继光的“戚家军”几于齐名。其后的颜思齐、郑芝龙、郑成功均曾称雄海上,闻名于时。台湾收归大陆后,清代东南沿海的江浙闽粤各省水师总兵提督等高级将领,多为闽省的水师将领所出任,诸如康熙年间的万正色(晋江)、施琅、施世骠、施世纶(晋江);雍正年间的林亮(漳浦)、蓝廷珍(漳浦)、吴英(莆田)、许良树(同安);乾隆年间的陈伦炯(同安)、蓝鼎元(漳浦)等人无不来自于闽南的漳州与泉州。嘉庆年间著名的海盗,以及平定海盗之乱的李长庚皆为福建的同安人(泉州府),更是一时传为佳话。
降至近代,绿营水师没落,新海军肇兴,海军仍为福建人的天下,所不同的仅是闽南人已为福州人所取代。这自然是因为福州船厂与马尾船政学堂均设于福州之故。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设立福建船政局,设马尾船政前后学堂,前培育造船人才,后培育驾驶人才。马尾,成为中代海军摇篮。清末民初,全国海军被闽人垄断,上至总长、司令,下至士卒、杂役,多为福州人,闽系海军成为中国海军的代名词。而所谓“闽系”,实为“马尾系”,绝大多数人是马尾船政出身步入海军的。马尾船政学堂采用英国海军学制,招14岁少年入学,多由海军内闽籍人士推荐,施以8年海军军官养成教育。
非常不幸的是他们几于一开始就认为海军是一条登龙的捷径有利可图,远于第一批留学英法的“闽厂生徒”回华之前,即表现“一得自矜、贪慕荣利”。声言:“创办铁甲,正我辈富贵之日,苟非高官厚禄,切不可就。”及至回国进入海军服务,逐渐地由偏裨而荐至将校,更是俾倪不可一世。视海军为其专利。尤其是民国初年刘冠雄出任海军总长时代,先后十年,连任八次(每易阁揆为一任);李鼎新继之,又于四年之间连任五次,俨然是海军的不倒翁。闽系海军依附军阀,把持海军,以中央的海军正统自居,排斥异己,遂使闽系海军的势力盛极一时。其后杜锡圭、杨树庄、陈绍宽继之,虽然不属于“船政系”(或马尾系),但依然同为福州人,闽系的结构并无改变。以海军部的人事为例,根据《大清缙绅全书》清末时期大体尚为福建与广东藉者各半,维持一个巧妙的平衡。可是一到共和国前十年,即大为不同,如在革命党政府海军部编纂的《海军部职员录》中,海军部内共有204人,其中福建人即有142之多,约占全数的70%。其他海军总司令及各舰队司令,乃至各海军机构的首长,也是非闽人莫属,其垄断可见一斑。
从清末沿袭至革命党政府,闽系控制中国海军的历史始终未变。但是今天闽系海军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风暴潮。三年前革命党倒台的时候,作为闽系老大的刘冠雄辞职后,寓居天津,不再过问世事,整日以种花植树自遣。作为闽系当家堂把子的萨镇冰不得不做出决定,带着战舰跟着革命党远赴广东。
其实在武昌革命爆发,当时的清朝海军曾受命前往汉口镇压革命,但海军官兵大都同情革命,准备发动起义,海军提督萨镇冰默认了起义行为,11月晚11时萨镇冰发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舰艇好自为之”的信号,黯然离开舰队,11月15日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共和海军。但是隐居福建闽侯的萨镇冰在革命党几位大佬的力邀之下还是答应重新掌管海军。没想到乔夫大总统死后,革命党政权居然不到两年就关张大吉了。和北佬没有什么联系的萨镇冰在与闽系将领商讨之后,决定率领所有的军舰接上海军军人和随军家属一起前往广东,以图后变。
此时的共和国第一海军舰队还有七艘老旧不堪的巡洋舰,分别是“海天”、“海圻”、“海容”、“... -->>
中国近代史上有个“无湘不成军”的典故,不过后来湘军逐渐没落,被淮军代替,而袁大头的北洋系正是脱胎于淮军,但是随着同样是团练起家的武翼新军逐步壮大,成为中国国防军的唯一前身,陆军自此以武翼新军为源。大清国曾经盛极一时的海军分为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以及广东水师,除去广东那些个小舢板不算,南洋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就已经损失殆尽了,但是在刘公岛上驻扎的北洋水师却鲜有北方人的身影,这支大清海军的正朔里,英语和福建话(当然里面包含了闽南、客家等地方方言)才是通用语言,一直延续至武昌革命之后的十多年。
闽系海军之所以形成,并非偶然,而实有其地理的历史的及人文的种种错综复杂因素。福建省地处于中国东南沿海,位于欧亚大陆的东侧边缘,海岸线复杂曲折,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加以其地山多田少,必须衣食于海,因之自古以来闽人即擅长海上活动,而以精于海战著称。如明代平定倭寇的名将俞大猷即为泉州(晋江)人,其“俞家军”与戚继光的“戚家军”几于齐名。其后的颜思齐、郑芝龙、郑成功均曾称雄海上,闻名于时。台湾收归大陆后,清代东南沿海的江浙闽粤各省水师总兵提督等高级将领,多为闽省的水师将领所出任,诸如康熙年间的万正色(晋江)、施琅、施世骠、施世纶(晋江);雍正年间的林亮(漳浦)、蓝廷珍(漳浦)、吴英(莆田)、许良树(同安);乾隆年间的陈伦炯(同安)、蓝鼎元(漳浦)等人无不来自于闽南的漳州与泉州。嘉庆年间著名的海盗,以及平定海盗之乱的李长庚皆为福建的同安人(泉州府),更是一时传为佳话。
降至近代,绿营水师没落,新海军肇兴,海军仍为福建人的天下,所不同的仅是闽南人已为福州人所取代。这自然是因为福州船厂与马尾船政学堂均设于福州之故。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设立福建船政局,设马尾船政前后学堂,前培育造船人才,后培育驾驶人才。马尾,成为中代海军摇篮。清末民初,全国海军被闽人垄断,上至总长、司令,下至士卒、杂役,多为福州人,闽系海军成为中国海军的代名词。而所谓“闽系”,实为“马尾系”,绝大多数人是马尾船政出身步入海军的。马尾船政学堂采用英国海军学制,招14岁少年入学,多由海军内闽籍人士推荐,施以8年海军军官养成教育。
非常不幸的是他们几于一开始就认为海军是一条登龙的捷径有利可图,远于第一批留学英法的“闽厂生徒”回华之前,即表现“一得自矜、贪慕荣利”。声言:“创办铁甲,正我辈富贵之日,苟非高官厚禄,切不可就。”及至回国进入海军服务,逐渐地由偏裨而荐至将校,更是俾倪不可一世。视海军为其专利。尤其是民国初年刘冠雄出任海军总长时代,先后十年,连任八次(每易阁揆为一任);李鼎新继之,又于四年之间连任五次,俨然是海军的不倒翁。闽系海军依附军阀,把持海军,以中央的海军正统自居,排斥异己,遂使闽系海军的势力盛极一时。其后杜锡圭、杨树庄、陈绍宽继之,虽然不属于“船政系”(或马尾系),但依然同为福州人,闽系的结构并无改变。以海军部的人事为例,根据《大清缙绅全书》清末时期大体尚为福建与广东藉者各半,维持一个巧妙的平衡。可是一到共和国前十年,即大为不同,如在革命党政府海军部编纂的《海军部职员录》中,海军部内共有204人,其中福建人即有142之多,约占全数的70%。其他海军总司令及各舰队司令,乃至各海军机构的首长,也是非闽人莫属,其垄断可见一斑。
从清末沿袭至革命党政府,闽系控制中国海军的历史始终未变。但是今天闽系海军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风暴潮。三年前革命党倒台的时候,作为闽系老大的刘冠雄辞职后,寓居天津,不再过问世事,整日以种花植树自遣。作为闽系当家堂把子的萨镇冰不得不做出决定,带着战舰跟着革命党远赴广东。
其实在武昌革命爆发,当时的清朝海军曾受命前往汉口镇压革命,但海军官兵大都同情革命,准备发动起义,海军提督萨镇冰默认了起义行为,11月晚11时萨镇冰发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舰艇好自为之”的信号,黯然离开舰队,11月15日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共和海军。但是隐居福建闽侯的萨镇冰在革命党几位大佬的力邀之下还是答应重新掌管海军。没想到乔夫大总统死后,革命党政权居然不到两年就关张大吉了。和北佬没有什么联系的萨镇冰在与闽系将领商讨之后,决定率领所有的军舰接上海军军人和随军家属一起前往广东,以图后变。
此时的共和国第一海军舰队还有七艘老旧不堪的巡洋舰,分别是“海天”、“海圻”、“海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