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重口味心理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面吸毒和做ài。E拒绝在别人面前做那种事,所以她坚决要求快克屋的嫖客出去租房间。E有时一晚上会有5~7个顾客,剩下的时间,E都在四处闲逛,寻找和吸食着毒品。
至此,四种成瘾物质(安非他命、可卡因、LSD、大麻)和四种物质障碍(中毒、戒断、滥用、依赖)就全部介绍完了。到这里,本部分的高潮也即将到来,就是我想好好地分析一下成瘾的原因。但由于篇幅限制,暂且只能以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形式为例——酗酒,借此让大家对成瘾的真相一探究竟。
提到酗酒,可以说酒精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我们的文明中,酒精一直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是种可以增加快乐减少敌意的武器;但是另一面,这种千百年来一直给人以快乐、轻松和刺激的东西又有可能成为一种自我毁灭的武器。
酗酒者们会全然不顾亲人的感受,由此带来终生悔恨以及灾难般的生活,以自我毒害的方式毁灭着自己。所以在这里,又可以把酗酒定义为一种自杀,一种慢性自杀,一种自我毁灭。
读过自杀那一篇的人不会对此感到不解,但很多人会认为:没错,就算是自我毁灭,但至少它也会是一种愉快的自我毁灭。对于这种说法,恐怕任何一个了解酒精成瘾患者及其家庭不幸的人都不会同意。对旁观者来说,这也许不是件多么严重的事,但对酒鬼的家庭以及酒鬼本人,却是一场十足的悲剧。
很多酒精成瘾者解释说,自己酗酒的原因是来自生活中的烦恼和种种困难,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遁词。实际上,酒精成瘾者自己也不清楚酗酒的原因。他们能做的只有盲目和无助地被一种可怕的力量驱使,用酒精来进行自我毁灭。用酗酒的痛苦掩盖另一种痛苦,就像自然界中,有些倒霉的野兽误食了毒药或被火烧伤,因而不顾一切地冲入海中淹死,为逃避一种死亡却招致了另一种死亡一样。
那么人们酗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在解释这个问题的一开始,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口腔性格”。前面我们提到了弗洛伊德的“口唇期”,在这里,“口腔性格”就可理解为“口唇期”的性格。拥有这种性格的人,所有快乐满足的方式都是依靠口腔来进行的(比如吮吸手指及母亲的乳房),同时,他们所有发泄也是通过口腔来进行的(除此之外,好像也别无他法)。拥有口腔性格的成人多数会贪吃、酗酒、酗烟等等。
王菲的《人间》里有一句歌词:“可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生命中最初的失望和挫折,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降生到这个世上,不得不经历生命中种种的第一次痛:不得不断奶,不得不放弃对父母的依赖,不得不独自面对残酷社会中的一切,从而不得不从理想的生活中进入到现实的生活中。
在这方面,酗酒者童年最初经历的痛苦在质上与其他人并无区别,但在量上却大相径庭。可以说,酗酒者身上的痛苦已经大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以至于确实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发展,从而在某些方面使他们整个生命始终停留于我们上面提到的“口腔性格”阶段——用嘴来获得一切,用嘴来毁灭一切。
这样来看,就不难理解饮酒事实上是种典型的幼儿报复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第一点,它是用嘴来进行的!其次,它对饮酒赋予了如同吸食母亲乳汁一般的意义,然而这种意义是虚幻的,是过高的。最后,它实际的攻击性是间接的,而成人的报复行为则更具有直接性。举个例子,一个成熟的人因为某些正当的理由而生父亲的气,就会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以酗酒的方式去使他的父亲痛苦伤心。
再回到上面,酗酒者身上让他们无法忍受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呢?在这里可以用两个字简单概括:矛盾!就比如,对于酗酒者而言,不管他们有多么气愤和憎恨,都绝不敢冒险放弃他们紧紧依赖和所爱的对象(如父母);他们同时既希望毁灭其所爱的对象,又害怕失去这些对象;他们一边渴望得到爱,一边又害怕得到爱。
我们再进一步探究酗酒者这种矛盾情感的来源,便会发现,在他们这种爱与恨相互冲突相互混淆的态度中,真正的始作俑者是他们一度经历的巨大的失望。而造成这种巨大的失望情感出现的罪魁祸首,正是酗酒者们父母畸形的养育方式:酗酒者的父母往往以有意或者无意的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孩子不可避免的失望。他们往往许诺或者在孩子心中勾勒出很多美好的期待与未来,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准备这么多来给予,或者现实不可能有这么多来给予。
举几个例子便可以说明这一点了:
一个酗酒者的母亲给孩子喂奶一直喂到三岁,因为母亲本人一直很享受这种喂奶的体验。但是后来在断奶时遇到种种困难,她不得不用墨汁将自己的乳房涂黑以便吓退孩子。这一招在孩子的内心造成了巨大的疑惑和失落感。
另一个酗酒者的母亲十分宠爱她的这个孩子,这种宠爱的程度远胜于其他孩子。但当这个孩子稍微长大以后,母亲自然而然地就放弃了原来的那种宠爱方式。而对这个孩子而言,由当时的备受宠爱变为现在的一般宠爱,使他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还有一个酗酒者的父亲经常派他的儿子去街角的杂货店为他买香烟,并告诉他只需对老板说一句神奇的话就不用付钱——“记账”。有一天儿子用这种方式得到了一盒糖果,可当父亲知道此事后却把他痛打了一顿,这种情况令孩子既困惑又惊讶又憎恨。
还有一个父亲先是鼓励他儿子工作和储蓄,后来却把这笔钱据为己有。
以上种种前后矛盾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是造成孩子失望来源的错误的养育方式。
这就引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在朋友、邻居和亲戚眼里,这些酗酒者往往被称为是“被惯坏了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这些说法有它们正确的地方,但更多的却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它假定这些孩子之所以被“惯坏”是因为被给予了太多的爱。究竟是否有孩子是被太多的爱惯坏的,很多社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单从父母方面来说,他们过度的“爱”往往不过是恨或者内疚的极其单薄的伪装。
的面吸毒和做ài。E拒绝在别人面前做那种事,所以她坚决要求快克屋的嫖客出去租房间。E有时一晚上会有5~7个顾客,剩下的时间,E都在四处闲逛,寻找和吸食着毒品。
至此,四种成瘾物质(安非他命、可卡因、LSD、大麻)和四种物质障碍(中毒、戒断、滥用、依赖)就全部介绍完了。到这里,本部分的高潮也即将到来,就是我想好好地分析一下成瘾的原因。但由于篇幅限制,暂且只能以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形式为例——酗酒,借此让大家对成瘾的真相一探究竟。
提到酗酒,可以说酒精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我们的文明中,酒精一直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是种可以增加快乐减少敌意的武器;但是另一面,这种千百年来一直给人以快乐、轻松和刺激的东西又有可能成为一种自我毁灭的武器。
酗酒者们会全然不顾亲人的感受,由此带来终生悔恨以及灾难般的生活,以自我毒害的方式毁灭着自己。所以在这里,又可以把酗酒定义为一种自杀,一种慢性自杀,一种自我毁灭。
读过自杀那一篇的人不会对此感到不解,但很多人会认为:没错,就算是自我毁灭,但至少它也会是一种愉快的自我毁灭。对于这种说法,恐怕任何一个了解酒精成瘾患者及其家庭不幸的人都不会同意。对旁观者来说,这也许不是件多么严重的事,但对酒鬼的家庭以及酒鬼本人,却是一场十足的悲剧。
很多酒精成瘾者解释说,自己酗酒的原因是来自生活中的烦恼和种种困难,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遁词。实际上,酒精成瘾者自己也不清楚酗酒的原因。他们能做的只有盲目和无助地被一种可怕的力量驱使,用酒精来进行自我毁灭。用酗酒的痛苦掩盖另一种痛苦,就像自然界中,有些倒霉的野兽误食了毒药或被火烧伤,因而不顾一切地冲入海中淹死,为逃避一种死亡却招致了另一种死亡一样。
那么人们酗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在解释这个问题的一开始,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口腔性格”。前面我们提到了弗洛伊德的“口唇期”,在这里,“口腔性格”就可理解为“口唇期”的性格。拥有这种性格的人,所有快乐满足的方式都是依靠口腔来进行的(比如吮吸手指及母亲的乳房),同时,他们所有发泄也是通过口腔来进行的(除此之外,好像也别无他法)。拥有口腔性格的成人多数会贪吃、酗酒、酗烟等等。
王菲的《人间》里有一句歌词:“可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生命中最初的失望和挫折,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降生到这个世上,不得不经历生命中种种的第一次痛:不得不断奶,不得不放弃对父母的依赖,不得不独自面对残酷社会中的一切,从而不得不从理想的生活中进入到现实的生活中。
在这方面,酗酒者童年最初经历的痛苦在质上与其他人并无区别,但在量上却大相径庭。可以说,酗酒者身上的痛苦已经大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以至于确实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发展,从而在某些方面使他们整个生命始终停留于我们上面提到的“口腔性格”阶段——用嘴来获得一切,用嘴来毁灭一切。
这样来看,就不难理解饮酒事实上是种典型的幼儿报复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第一点,它是用嘴来进行的!其次,它对饮酒赋予了如同吸食母亲乳汁一般的意义,然而这种意义是虚幻的,是过高的。最后,它实际的攻击性是间接的,而成人的报复行为则更具有直接性。举个例子,一个成熟的人因为某些正当的理由而生父亲的气,就会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以酗酒的方式去使他的父亲痛苦伤心。
再回到上面,酗酒者身上让他们无法忍受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呢?在这里可以用两个字简单概括:矛盾!就比如,对于酗酒者而言,不管他们有多么气愤和憎恨,都绝不敢冒险放弃他们紧紧依赖和所爱的对象(如父母);他们同时既希望毁灭其所爱的对象,又害怕失去这些对象;他们一边渴望得到爱,一边又害怕得到爱。
我们再进一步探究酗酒者这种矛盾情感的来源,便会发现,在他们这种爱与恨相互冲突相互混淆的态度中,真正的始作俑者是他们一度经历的巨大的失望。而造成这种巨大的失望情感出现的罪魁祸首,正是酗酒者们父母畸形的养育方式:酗酒者的父母往往以有意或者无意的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孩子不可避免的失望。他们往往许诺或者在孩子心中勾勒出很多美好的期待与未来,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准备这么多来给予,或者现实不可能有这么多来给予。
举几个例子便可以说明这一点了:
一个酗酒者的母亲给孩子喂奶一直喂到三岁,因为母亲本人一直很享受这种喂奶的体验。但是后来在断奶时遇到种种困难,她不得不用墨汁将自己的乳房涂黑以便吓退孩子。这一招在孩子的内心造成了巨大的疑惑和失落感。
另一个酗酒者的母亲十分宠爱她的这个孩子,这种宠爱的程度远胜于其他孩子。但当这个孩子稍微长大以后,母亲自然而然地就放弃了原来的那种宠爱方式。而对这个孩子而言,由当时的备受宠爱变为现在的一般宠爱,使他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还有一个酗酒者的父亲经常派他的儿子去街角的杂货店为他买香烟,并告诉他只需对老板说一句神奇的话就不用付钱——“记账”。有一天儿子用这种方式得到了一盒糖果,可当父亲知道此事后却把他痛打了一顿,这种情况令孩子既困惑又惊讶又憎恨。
还有一个父亲先是鼓励他儿子工作和储蓄,后来却把这笔钱据为己有。
以上种种前后矛盾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是造成孩子失望来源的错误的养育方式。
这就引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在朋友、邻居和亲戚眼里,这些酗酒者往往被称为是“被惯坏了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这些说法有它们正确的地方,但更多的却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它假定这些孩子之所以被“惯坏”是因为被给予了太多的爱。究竟是否有孩子是被太多的爱惯坏的,很多社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单从父母方面来说,他们过度的“爱”往往不过是恨或者内疚的极其单薄的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