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红楼之眼光放远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了句:“记住你今天的话。”楚氏见儿子还好,精神头不错,更给人一种长大的感觉,这才彻底放下心来,但是仍然忍不住背着人的时候埋怨贾珍太过狠心了些。“玉不琢,不成器。”贾珍笑着听完妻子的抱怨,微微一笑,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父亲母亲都憋着坏呢。”
“可不是这样。”楚氏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贾珍握住楚氏的手,微微一笑,妻子虽然心疼孩子,但是也理解他,不然恐怕早就发难,就连大长公主那里怕是也惊动了吧。
贾珍的闲暇日子没有过多久,就被一道圣旨打破了,而拿到这道圣旨的贾珍恨不得抱病修养去。南安郡王的叛乱因着内应以及政和帝早早地布置,不过一月多就结束了,而南安郡王私底下的那些联络信函,暗帐都也一一查清,明面上安安分分的西宁郡王,甄家等等将近半数多的勋贵全部卷入其中,尤其是在大皇子,二皇子倒台之后那些倒戈于四皇子的,都在名单上,十分齐全。政和帝的命令也很简单,有贾珍以及李安胡济各带领一队京城兵马,一夜将这些人全部解决干净。
政和帝下这道命令的时候,考虑过很多情况,这些勋贵家族本来就是国之蠹虫,私底下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些勋贵中还有不少与军权沾边,当然单单凭勋贵也不可能成气候,里面可有不少如荣丞相这般权倾朝野之人,而朝中现在官僚腐朽,要等到全部了结,不知道得花费多久的功夫,况且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边疆外敌蠢蠢欲动,眼看就要到了冬天只怕又要来犯,海上还有茜香国,赈灾抚民之后国库里连老鼠都快饿死了,哪有工夫来这些扯皮的。
贾珍有些心情复杂地接过圣旨,看来朝廷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一个帝王最爱惜的莫过于自己的名声,最重视的莫过于自己的权势,政和帝选择用这种对于其名声有着极大损害,甚至对于自己的权势地位颇为不利的方式,可见朝堂的水浑到了何种地步了。太监见贾珍接了圣旨,开口道:“圣上有句话奴才捎给郡王爷,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郡马爷可别让圣上失望了。”贾珍微微一笑,开口道:“还请公公转告圣上,臣必当恪尽职守。”什么是恪尽职守,那就是在名单上的这些人家都不会有一个人能够看到明天的太阳。
贾珍不敢耽搁,将圣上赐下的令牌收好,便快马往京都大营赶去,而等他赶到之时,李安胡济二人已经带着暗卫将那些并非忠于圣上,曾经与勋贵们以及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暗有往来的将领除去,其中就包括南安郡王侧妃阮氏之父阮文田。“看来我来得正好。”贾珍面色沉静如水,见了李安和胡济二人也是微微一笑。“今晚的京城注定是血色之夜。”李安一身杀气,神色淡淡地道。
三人各领了人马,便按照圣旨上的命令直奔自己所要解决的勋贵权势人家。贾珍手中名单的头一个便是荣丞相的荣府。“咱们没有过多的时间耽搁,绝对不能放走一个人,更不能留下一个活口。”贾珍上过战场,杀过敌,素日虽然是个儒生模样,但是神情一肃,却隐隐带着说一不二的气势。官兵迅速地包围了荣府,荣府的门房察觉到了外面的不同寻常,开门才露个头,便被一个机灵的官兵给捂住嘴巴,拽了出来。“你们家的主子可都在?”门卫吓得大惊,连忙点头,却被一刀毙命。贾珍已经站在了荣府门口的台阶上,一手成掌,向下一挥,官兵们就如潮水般地涌了进去,而荣府的角门,侧门都全部被官兵所驻守,防止有人逃出来。
贾珍站在门外,只听到里面传来号泣声,呼救声,打斗声等等,当然还有惨叫声。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有一个将领模样的男子前来汇报。贾珍踏进了血腥气极重的荣府,荣丞相恐怕没有想到他权倾朝野多年,最后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性命。“没有活口了。”贾珍挑了挑眉,问道。“没有活口,荣府上下一百二十七人全部毙命,大人可以一一查验。”陈达,就是先前汇报的将领,带着贾珍往荣府后院走去,一一查验。“可以了,去下一家。你们留下四十个人,清点荣府的财产以及账册,不得有误。”贾珍踏出了荣府,命令道。
“大人,圣上的旨意未免太——”陈达也是有儿有女之人,未免有些不忍心,遂开口问道。“陈将军,有些事情不是咱们该管的。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贾珍眯起了眼睛,看向陈达。陈达心中一凛,遂抱拳行礼,道:“末将知错。末将只是觉得稚子无辜。”“他们姓荣,是叛臣贼子之后,荣相这么多年结党营私,为的何尝不是那些稚子。”贾珍挑了挑眉,语气渐冷,随即语气加重,“陈大人何不想想那些被逼的走投无路,家破人亡的百姓呢,他们又有何辜?”陈达觉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忙不断请罪,原是他一时想差了。
京城的动静瞒不过有些人,在贾珍带兵动手的时候,有些与其相邻的达官显贵之家曾经有人偷偷打开过门,但是不过稍微张望了一番,就缩了进去。贾珍不点破,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有时候装聋作哑,才是明哲保身的法子不是?“大人,这是所有的帐册已经查抄出来的东西。”贾珍忙了整整一晚上,才将事情全部都处理好,最后一家的帐册以及家中财产也总算登记完毕。贾珍粗略地翻了翻,这一家家果然都是巨富之家,家财万贯,可惜卷入了夺嫡之争以及谋反中,最后一败涂地。其中有些算起关系来,还能和贾府搭上边来,这让贾珍忍不住暗自松口气,还好,当初他选择了远离勋贵们,更拒绝如南安郡王这等人家的示好,不然的话,遇上政和帝这般的帝,这么说起来其实原书里的皇帝对贾家算是厚道了,可惜贾府自寻死路。
“大人,在想什么呢?”陈达见贾珍似乎有些失神,忙小声提醒道。“没什么,守在这里便是,你跟着我,咱们还要去皇宫复命。”贾珍很快把念头抛在了脑后。不过,被委派了任务的贾珍并不知道今日的朝堂几乎可以说闷来形容,大臣们各个如履薄冰,连说话都比平日要放轻了不少。政和帝并不生气,他以极快的速度下达了新的人士调动,大力提拔了不少新人,不仅如此,原先作为暗卫首领的胡济,李安也成了朝廷命官,而贾珍则被一下子提拔为吏部左侍郎,一下子跃居为三品官员,若是搁在往常,只怕那些御史以及其他大臣都不会答应,可是现下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与政和帝辩驳。
政和帝对这样的情况还算满意,他要的是那种干实事的大臣,不是整天只会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臣子,而重用如贾珍这般干实事的官员只是他的第一步而已。而且,从暗卫那里得到的消息,礼郡王和柳鸿飞的所作所为也叫政和帝还十分满意。政和帝一旨诏书将一切盖棺定论,虽然史官所写并不叫政和帝十分满意,说他过于嗜杀,不够宽仁,但是政和帝并未放在心上,更没有指责负责记录的史官,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后的一切都将会证明他现下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而值得的。不过,政和帝确实不愿叫众人还把这事情放在台面上,礼郡王那里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开恩科了。
政和帝的所作所为在学子中引起了很大的风波,有的人认为政和帝是夏桀商纣在世,嗜血不仁,而贾珍,李安等人就是费仲之流在世,蛊惑君王等等,有的却认为政和帝秉公处事,虽处置有些不够妥当,但是肃清吏治乃是大善,两派几乎争执不休,然而政和帝的开恩科之举却叫众人都一下子没了声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哪里比得上登科及第,身着蟒袍来得风光。
“朕就知道会这样的结果,不过是群读了点圣贤书,肚子里有点墨水了,就各个自以为自己是贤臣御史了,之前说得多热闹啊,酒肆书院,各个唾沫横飞,比那些说书的还精彩。看看,这一说要开恩科,不就太平下来了,之前的那股子文死谏的劲头呢,简直是不足一哂。”政和帝听了下面的汇报,下了如此断语。此时暖阁里所坐的众人各个都是那些抨击朝政的学子所列的名单里榜上有名的,李安,胡济,礼郡王,柳鸿飞,贾珍等人。“圣上英明。”礼郡王身份最高,且与政和帝是兄弟,忙开口道。
“朕记得胡爱卿和贾爱卿家中都有适龄之子参加恩科吧。”政和帝问道。胡济和贾珍急忙出列,回答道。“朕等着两位爱卿的麟儿表现,别叫朕失望。”政和帝微微一笑,说。可惜,贾珍和胡济这次恩科都得避嫌,不好主持,再说了,自己还有别的事情要叫他们办,朝堂里面剩下的那些老顽固虽然官做得不错,但是这些事情是指望不上他们的,反而添乱。“那么这样,这次恩科朕就交给礼郡王,吏部尚书周齐,还有李祭酒了。”政和帝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不管怎么说,还是要稍微安抚一下下面臣子的。
说了句:“记住你今天的话。”楚氏见儿子还好,精神头不错,更给人一种长大的感觉,这才彻底放下心来,但是仍然忍不住背着人的时候埋怨贾珍太过狠心了些。“玉不琢,不成器。”贾珍笑着听完妻子的抱怨,微微一笑,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父亲母亲都憋着坏呢。”
“可不是这样。”楚氏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贾珍握住楚氏的手,微微一笑,妻子虽然心疼孩子,但是也理解他,不然恐怕早就发难,就连大长公主那里怕是也惊动了吧。
贾珍的闲暇日子没有过多久,就被一道圣旨打破了,而拿到这道圣旨的贾珍恨不得抱病修养去。南安郡王的叛乱因着内应以及政和帝早早地布置,不过一月多就结束了,而南安郡王私底下的那些联络信函,暗帐都也一一查清,明面上安安分分的西宁郡王,甄家等等将近半数多的勋贵全部卷入其中,尤其是在大皇子,二皇子倒台之后那些倒戈于四皇子的,都在名单上,十分齐全。政和帝的命令也很简单,有贾珍以及李安胡济各带领一队京城兵马,一夜将这些人全部解决干净。
政和帝下这道命令的时候,考虑过很多情况,这些勋贵家族本来就是国之蠹虫,私底下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些勋贵中还有不少与军权沾边,当然单单凭勋贵也不可能成气候,里面可有不少如荣丞相这般权倾朝野之人,而朝中现在官僚腐朽,要等到全部了结,不知道得花费多久的功夫,况且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边疆外敌蠢蠢欲动,眼看就要到了冬天只怕又要来犯,海上还有茜香国,赈灾抚民之后国库里连老鼠都快饿死了,哪有工夫来这些扯皮的。
贾珍有些心情复杂地接过圣旨,看来朝廷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一个帝王最爱惜的莫过于自己的名声,最重视的莫过于自己的权势,政和帝选择用这种对于其名声有着极大损害,甚至对于自己的权势地位颇为不利的方式,可见朝堂的水浑到了何种地步了。太监见贾珍接了圣旨,开口道:“圣上有句话奴才捎给郡王爷,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郡马爷可别让圣上失望了。”贾珍微微一笑,开口道:“还请公公转告圣上,臣必当恪尽职守。”什么是恪尽职守,那就是在名单上的这些人家都不会有一个人能够看到明天的太阳。
贾珍不敢耽搁,将圣上赐下的令牌收好,便快马往京都大营赶去,而等他赶到之时,李安胡济二人已经带着暗卫将那些并非忠于圣上,曾经与勋贵们以及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暗有往来的将领除去,其中就包括南安郡王侧妃阮氏之父阮文田。“看来我来得正好。”贾珍面色沉静如水,见了李安和胡济二人也是微微一笑。“今晚的京城注定是血色之夜。”李安一身杀气,神色淡淡地道。
三人各领了人马,便按照圣旨上的命令直奔自己所要解决的勋贵权势人家。贾珍手中名单的头一个便是荣丞相的荣府。“咱们没有过多的时间耽搁,绝对不能放走一个人,更不能留下一个活口。”贾珍上过战场,杀过敌,素日虽然是个儒生模样,但是神情一肃,却隐隐带着说一不二的气势。官兵迅速地包围了荣府,荣府的门房察觉到了外面的不同寻常,开门才露个头,便被一个机灵的官兵给捂住嘴巴,拽了出来。“你们家的主子可都在?”门卫吓得大惊,连忙点头,却被一刀毙命。贾珍已经站在了荣府门口的台阶上,一手成掌,向下一挥,官兵们就如潮水般地涌了进去,而荣府的角门,侧门都全部被官兵所驻守,防止有人逃出来。
贾珍站在门外,只听到里面传来号泣声,呼救声,打斗声等等,当然还有惨叫声。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有一个将领模样的男子前来汇报。贾珍踏进了血腥气极重的荣府,荣丞相恐怕没有想到他权倾朝野多年,最后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性命。“没有活口了。”贾珍挑了挑眉,问道。“没有活口,荣府上下一百二十七人全部毙命,大人可以一一查验。”陈达,就是先前汇报的将领,带着贾珍往荣府后院走去,一一查验。“可以了,去下一家。你们留下四十个人,清点荣府的财产以及账册,不得有误。”贾珍踏出了荣府,命令道。
“大人,圣上的旨意未免太——”陈达也是有儿有女之人,未免有些不忍心,遂开口问道。“陈将军,有些事情不是咱们该管的。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贾珍眯起了眼睛,看向陈达。陈达心中一凛,遂抱拳行礼,道:“末将知错。末将只是觉得稚子无辜。”“他们姓荣,是叛臣贼子之后,荣相这么多年结党营私,为的何尝不是那些稚子。”贾珍挑了挑眉,语气渐冷,随即语气加重,“陈大人何不想想那些被逼的走投无路,家破人亡的百姓呢,他们又有何辜?”陈达觉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忙不断请罪,原是他一时想差了。
京城的动静瞒不过有些人,在贾珍带兵动手的时候,有些与其相邻的达官显贵之家曾经有人偷偷打开过门,但是不过稍微张望了一番,就缩了进去。贾珍不点破,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有时候装聋作哑,才是明哲保身的法子不是?“大人,这是所有的帐册已经查抄出来的东西。”贾珍忙了整整一晚上,才将事情全部都处理好,最后一家的帐册以及家中财产也总算登记完毕。贾珍粗略地翻了翻,这一家家果然都是巨富之家,家财万贯,可惜卷入了夺嫡之争以及谋反中,最后一败涂地。其中有些算起关系来,还能和贾府搭上边来,这让贾珍忍不住暗自松口气,还好,当初他选择了远离勋贵们,更拒绝如南安郡王这等人家的示好,不然的话,遇上政和帝这般的帝,这么说起来其实原书里的皇帝对贾家算是厚道了,可惜贾府自寻死路。
“大人,在想什么呢?”陈达见贾珍似乎有些失神,忙小声提醒道。“没什么,守在这里便是,你跟着我,咱们还要去皇宫复命。”贾珍很快把念头抛在了脑后。不过,被委派了任务的贾珍并不知道今日的朝堂几乎可以说闷来形容,大臣们各个如履薄冰,连说话都比平日要放轻了不少。政和帝并不生气,他以极快的速度下达了新的人士调动,大力提拔了不少新人,不仅如此,原先作为暗卫首领的胡济,李安也成了朝廷命官,而贾珍则被一下子提拔为吏部左侍郎,一下子跃居为三品官员,若是搁在往常,只怕那些御史以及其他大臣都不会答应,可是现下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与政和帝辩驳。
政和帝对这样的情况还算满意,他要的是那种干实事的大臣,不是整天只会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臣子,而重用如贾珍这般干实事的官员只是他的第一步而已。而且,从暗卫那里得到的消息,礼郡王和柳鸿飞的所作所为也叫政和帝还十分满意。政和帝一旨诏书将一切盖棺定论,虽然史官所写并不叫政和帝十分满意,说他过于嗜杀,不够宽仁,但是政和帝并未放在心上,更没有指责负责记录的史官,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后的一切都将会证明他现下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而值得的。不过,政和帝确实不愿叫众人还把这事情放在台面上,礼郡王那里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开恩科了。
政和帝的所作所为在学子中引起了很大的风波,有的人认为政和帝是夏桀商纣在世,嗜血不仁,而贾珍,李安等人就是费仲之流在世,蛊惑君王等等,有的却认为政和帝秉公处事,虽处置有些不够妥当,但是肃清吏治乃是大善,两派几乎争执不休,然而政和帝的开恩科之举却叫众人都一下子没了声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哪里比得上登科及第,身着蟒袍来得风光。
“朕就知道会这样的结果,不过是群读了点圣贤书,肚子里有点墨水了,就各个自以为自己是贤臣御史了,之前说得多热闹啊,酒肆书院,各个唾沫横飞,比那些说书的还精彩。看看,这一说要开恩科,不就太平下来了,之前的那股子文死谏的劲头呢,简直是不足一哂。”政和帝听了下面的汇报,下了如此断语。此时暖阁里所坐的众人各个都是那些抨击朝政的学子所列的名单里榜上有名的,李安,胡济,礼郡王,柳鸿飞,贾珍等人。“圣上英明。”礼郡王身份最高,且与政和帝是兄弟,忙开口道。
“朕记得胡爱卿和贾爱卿家中都有适龄之子参加恩科吧。”政和帝问道。胡济和贾珍急忙出列,回答道。“朕等着两位爱卿的麟儿表现,别叫朕失望。”政和帝微微一笑,说。可惜,贾珍和胡济这次恩科都得避嫌,不好主持,再说了,自己还有别的事情要叫他们办,朝堂里面剩下的那些老顽固虽然官做得不错,但是这些事情是指望不上他们的,反而添乱。“那么这样,这次恩科朕就交给礼郡王,吏部尚书周齐,还有李祭酒了。”政和帝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不管怎么说,还是要稍微安抚一下下面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