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抗日之兵王传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战之后1
虽然说蒋委员长给了李学坤部三十万块大洋,但李学坤只抚恤一项,就用的差不多了,他现在急需的是军火、弹药、金钱,这一仗,虽然打胜了,但也把李学坤的家底给打空了。
好在日本人也被李学坤打怕了,不敢,也无力再出动,所以滁洲根据地才取得了暂时的安宁,但这样下去却不是长久之计。
张八岭的兵工厂,李学坤已命令昼夜开工,生产弹药,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已到了极限,每个月可以为李学坤生产出二十万枚子弹,五千枚手榴弹来,但这对于李学坤部来说,还是太少,不足以维持日常训消散所用。
无奈之下,李学坤向蒋委员长打了报告,我部拟扩为军,但装备无着,子弹奇缺,请酌情解决。
蒋委员长看到了李学坤的电报,当即大笔一挥,给李学坤运送一百万发各式子弹,十万枚手榴弹,着安徽省政府押运。
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不敢怠慢,立即组织人从重庆方面接货,然后运输,可就算这样,等这批军火运送到滁洲根据地时,也已经是两个月以后了。
而就在这段时间,国际局势也起了重大变化。
在如快刀切豆腐一般的闪电战中,德国毫无悬念的占领了波兰,而苏联也出兵挑起了苏芬战争。国内,国共的对立开始加剧,到处是摩擦,特别是阎锡山,还成立了三三铁血团,效仿希特勒,建立了一支嫡系特种武装。
总之,国内外战局极为混乱,扑朔迷离,国外,德、苏、英、法争雄,国内,国、共、日、伪犬牙交错,乱成一团,除了少数大智慧的人,谁也看不出历史未来的走向。
对于新四军和八路军,李学坤的内心是极为仰慕的,所以,他将毛XX的字挂在了卧室里,当然,这事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亲信知道,否则,让军统和蒋委员长知道了的话,又会生出波澜。
在忙过了最初的一段时间之后,滁洲城的一切终于再一次走上了正轨,但有一件大事摆在了李学坤的面前。
随着滁洲根据地的巩固,越来越多江北的难民流入了滁洲根据地,这让滁洲根据地的人口暴膨,滁洲虽是鱼米之乡,但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养活那二、三十万的难民,于是,建筑巢湖农场就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李学坤找来了金教授等三位农业专家,这一段时间,三位专家都没有闲着,要么教书,为农场的建立储备人才,要么亲自勘察环境,为农场的建立打好基础。
现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
李学坤将从皖中和皖西一带买来的牛和农具全部分发给了巢湖当地的政府,正式宣布巢湖农场成立。
李学坤的政策也很简单,那就是,由政府提供农具和牲畜,由流民开垦荒地,开垦后的荒地,归巢湖农场所有,但流民可以保有三十年的使用权,每年,要将打下粮食的三分之一交公,其余的自己支配。
当然,农具与牲畜是属于政府的,而政府则出面联系农户之间形成生产互助组,帮助流民耕种,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即提高了流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粮食储备。
金教授乐呵呵的对李学坤说道:“只要人手足,那么,他可以保证,一年开垦出三万亩上好的稻田来。”
李学坤也是一笑,二十万的流民,这人手,是要多少有多少。
金教授听李学坤这么说,大喜过望,口中说道:“真要有这么多人,我可以保证,一年之中开垦出最少五万亩的土地,而且到收获时全都能交上公粮。”
李学坤点了点头,如果多出...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战之后1
虽然说蒋委员长给了李学坤部三十万块大洋,但李学坤只抚恤一项,就用的差不多了,他现在急需的是军火、弹药、金钱,这一仗,虽然打胜了,但也把李学坤的家底给打空了。
好在日本人也被李学坤打怕了,不敢,也无力再出动,所以滁洲根据地才取得了暂时的安宁,但这样下去却不是长久之计。
张八岭的兵工厂,李学坤已命令昼夜开工,生产弹药,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已到了极限,每个月可以为李学坤生产出二十万枚子弹,五千枚手榴弹来,但这对于李学坤部来说,还是太少,不足以维持日常训消散所用。
无奈之下,李学坤向蒋委员长打了报告,我部拟扩为军,但装备无着,子弹奇缺,请酌情解决。
蒋委员长看到了李学坤的电报,当即大笔一挥,给李学坤运送一百万发各式子弹,十万枚手榴弹,着安徽省政府押运。
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不敢怠慢,立即组织人从重庆方面接货,然后运输,可就算这样,等这批军火运送到滁洲根据地时,也已经是两个月以后了。
而就在这段时间,国际局势也起了重大变化。
在如快刀切豆腐一般的闪电战中,德国毫无悬念的占领了波兰,而苏联也出兵挑起了苏芬战争。国内,国共的对立开始加剧,到处是摩擦,特别是阎锡山,还成立了三三铁血团,效仿希特勒,建立了一支嫡系特种武装。
总之,国内外战局极为混乱,扑朔迷离,国外,德、苏、英、法争雄,国内,国、共、日、伪犬牙交错,乱成一团,除了少数大智慧的人,谁也看不出历史未来的走向。
对于新四军和八路军,李学坤的内心是极为仰慕的,所以,他将毛XX的字挂在了卧室里,当然,这事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亲信知道,否则,让军统和蒋委员长知道了的话,又会生出波澜。
在忙过了最初的一段时间之后,滁洲城的一切终于再一次走上了正轨,但有一件大事摆在了李学坤的面前。
随着滁洲根据地的巩固,越来越多江北的难民流入了滁洲根据地,这让滁洲根据地的人口暴膨,滁洲虽是鱼米之乡,但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养活那二、三十万的难民,于是,建筑巢湖农场就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李学坤找来了金教授等三位农业专家,这一段时间,三位专家都没有闲着,要么教书,为农场的建立储备人才,要么亲自勘察环境,为农场的建立打好基础。
现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
李学坤将从皖中和皖西一带买来的牛和农具全部分发给了巢湖当地的政府,正式宣布巢湖农场成立。
李学坤的政策也很简单,那就是,由政府提供农具和牲畜,由流民开垦荒地,开垦后的荒地,归巢湖农场所有,但流民可以保有三十年的使用权,每年,要将打下粮食的三分之一交公,其余的自己支配。
当然,农具与牲畜是属于政府的,而政府则出面联系农户之间形成生产互助组,帮助流民耕种,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即提高了流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粮食储备。
金教授乐呵呵的对李学坤说道:“只要人手足,那么,他可以保证,一年开垦出三万亩上好的稻田来。”
李学坤也是一笑,二十万的流民,这人手,是要多少有多少。
金教授听李学坤这么说,大喜过望,口中说道:“真要有这么多人,我可以保证,一年之中开垦出最少五万亩的土地,而且到收获时全都能交上公粮。”
李学坤点了点头,如果多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