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血唐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宇文孝直?宇文孝直?何许人也?可是王妃姻故啊?”
“主人,需要老奴现在去问王妃?”
“等等。”李守礼忽然想起什么,摆着手,将李恕叫到跟前,贴在李恕耳边瞪眼说道:“拆开,念给我听。”
“绝密。”李恕冷冷道。
“哎呀本王看不清楚,快念。”李守礼反复催促道。
“诺。”李恕见守礼一脸猴急,沉稳放下双手,一板一眼拆开信函,取出信物,见书信是由绢匹而写,更加小心,抽丝剥茧般摊开绢纸,一字一句蹦字儿读到:“邠王如故,臣章怀太子詹事宇文孝直顿首,廿年不见,邠王风采如故?巴山一别,臣甚思念,久居太子祠堂,不复出矣,忽闻西宁王殒命,不胜自哀,而今侄孙孟德已入长安,还望邠王施以援手,重振太子血脉,臣不甚感怀,望邠王康健如旧,臣宇文孝直再拜顿首。”
“是他。”李守礼浑身蹿电,猛然想起这个宇文孝直,惊愕叹道:“老先生犹在人间!”
李恕抬起头,面无神色看着李守礼,口中缓缓挤出两字:“主人。”
几月之前,西宁王兵败身死的消息传入朝中,李守礼连续几日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如今再提及西宁王仲,李守礼脸上憔悴更甚,额头皱纹仿佛一瞬间多出两条,唉声叹息道:“当年西宁王还朝,接风之人正是本王,二十年啦,本王还能苟延残喘,可我侄儿,唉!。”
“西宁王已死,尸首已下葬,孟德公子已在长安,主人可是要将他接回府中?”
“不!不!”李守礼伸出右掌五指挡在李恕面前,双目炯炯念叨着,苍声有力喊出两个‘不’字,随后低头游走,啃着左手拇指,干瞅着李恕发呆,寻思道:“陛下尚未定罪姚州失守之事,若此时将侄孙接回,隐藏起来,倒也不难,可要想让他管复原爵,非得如此了。”
李守礼想了许久,吩咐李恕道:“你停下手中所有事务,即刻跑一趟司天台,这十日内长安城内晴雨如何,你要给本王打探清楚咯!”
“诺。”
“还有,先不要接孟德回府,你替本王好生招待,叫他在邸馆不要走动,等待皇上旨意。”
“如此一来,那主人的寿宴怎么办?老奴无法两头周全。”李恕眉头一抬,看了眼主人颜色,随之低下头,谨慎问道。
李守礼听了,双唇一闭,不悦道:“混账东西,那是我父王骨血,兄长独苗,哪头轻重,你分不清楚?”
“诺。”李恕点头,有所领会问道:“主人打算何时进宫。”
李守礼凝目看着李恕,深叹口气,拍着李恕肩膀,胸有成竹道:“只要眼下雨季不停,本王自有办法。还有,此事不要告诉王妃,王府之中,除了你我二人,谁也不准知道。”
“诺。”
第二日,李守礼整日待在府中,足未出户。直到第三日,李守礼早膳沐浴,整理行装,带上三两随从,进宫朝会。
早朝散后,皇帝移銮兴庆宫,午时过后,李守礼候在兴庆宫侧殿的龙池边畔,等待皇帝召见。李守礼背脊旧伤,坐不住一般椅登,只能站在殿外,出身望着头顶乌云,不时与宫内负责仪仗的太监宫女闲扯几句,权当解闷。待到午时一刻刚过,李守礼得到召见,跨着大步走入正殿中,迎面走来一人,身着紫袍,身形消瘦,身在十米开外就跟李守礼悠远寒暄道:“邠王殿下六十寿诞,哥奴在此恭贺了。”
李守礼老眼花,听到‘哥奴’二字,笑声放言回道:“吏部侍郎勤政,深得圣心!本王六十寿诞,还盼望哥奴老弟亲至啊。”
来者正是吏部侍郎李林甫。李林甫年近五十,面相虽庸,气质非凡,谈吐亲柔,衣着文质,嗓音却是粗犷阴哑。论辈分,李林甫也算是邠王远亲,二人出入朝堂,共事二十年,自是相熟之甚。
李林甫抿嘴一笑,作揖客气道:“一定一定,倒是哥奴怕殿下嫌弃哥奴低卑,不肯收留哇。”
李守礼见李林甫谦卑,心里倒是糊涂,要说李林甫最近几年在皇帝面前是大红大紫,任职刑部侍郎时,修订《订赃估》,有大功于社稷,转任吏部侍郎后,每岁选人,修废举直,甄别官员流品,皆有恒度,每一件事办得都是上下满意,且李林甫从不参与朝中文学派与吏治派两大朋党之争,是个不可多得的能人,李守礼估么着,不出一年,黄门侍郎的位子早晚也是这位‘哥奴’的,可今日为何这般含而不露?
李守礼思悟片刻,见李林甫始终不肯抬头,想了半天也想出二人最近有何过节。李守礼略显尴尬,愣在一边,李林甫却是抬头一笑。
李守礼眉毛一颤,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几日出京视察,自己不在府上,想必李林甫早早送来寿礼,这几日一直忙着唐生回京之事,尚未亲自查看过问此事,忘了派人回话,已是失礼在先,李林甫如此说话,是怕守礼嫌弃他送的寿礼不够分量。
想到这层,李守礼挽着李林甫手腕,仰天笑叹道:“怪我怪我,哥奴莫怪,唉,本王老啦,记不住事啦,日后陛下所托国事,还需依仗哥奴的才能啊。”
李林甫见邠王想起寿礼此事,自己目的已然达到,也就不便再问,嘴角微微一笑,低头作揖道:“邠王兄乃国之汉阙,虚怀若谷,哥奴敬佩。”李林甫见李守礼入宫面圣,自知有事,眼珠一转,转念道:“陛下还在等殿中等候,臣不便打扰,邠王兄,哥奴先行一步。”
李守礼望着李林甫背影消失,不紧不慢走入兴庆宫内,隔着宫中墙壁,李守礼洞听皇帝李隆基彻响大笑,暗自庆喜,此时龙颜大悦,自知此时事半功倍。李守礼转过金殿内柱子,立于玉如流金的正殿之前,放声跪拜道:“臣李守礼叩见吾皇万岁。”
李隆基身着龙袍雄立于正,高力士于侧,见邠王守礼已来,李隆基趟着步子跑下正殿,亲自扶起守礼,声音洪亮劲力,笑道:“皇兄快快起来,朕与林甫商榷国事,让王兄久等,王兄可曾用过午膳?”
李守礼踉跄起身,抬头望去,眼前的李隆基精神焕发,犹如当年,不禁感慨,哽咽道:“回陛下,臣来得匆忙,尚未用膳。”
李隆基拉起李守礼手腕,吩咐高力士道:“力士,吩咐御厨,朕要与邠王共用午膳。”
“诺。”高力士低声应着,退到一旁,他自知这君臣二人私下见面,向来是只谈家事,不谈国事,高力士乃李隆基贴身宦官,跟随李隆基三十余年,终日侍奉左右,身为内廷心腹,自然是要给主子腾出空间,叙些家常。
高力士二话不多说,缓步倒退出殿,亲自吩咐御厨去了。李隆基见高力士这般扫兴,方才刚与吏部侍郎李林甫定下当年的官员筛选名额,心情正是大好,他知高力士谨慎,也不责怪,回身挽起李守礼手腕,俯首贴耳亢奋道:“皇兄来得正好,待用过午膳,皇兄陪朕去宫中鸡坊游览一番,如此可好?”
李守礼平日也是很喜欢赌胜斗鸡,每次赌注,千金打底,朝野之中,无人不晓其痴迷其中,出售慷慨阔绰,为了挑选一只上等斗鸡,李守礼还曾多次恳请皇帝李隆基赏赐几只宫中斗鸡,尤其是鸡坊里那几只金豪铁距的常胜将军。李隆基堪称是斗鸡帝,亦知邠王守礼平日嗜好,也想趁着邠王六十大寿,好好赏赐一番。
李守礼一听,就知要坏事,赶忙低头叩谢道:“谢陛下。”李守礼哈哈一笑,抬起头来,转念又道:“陛下,不至一刻,将有大雨,一时半会,恐怕出行不便纳。”
李隆基双目一闪,若有所思望着李守礼,想了片刻,说道:“皇兄,朕听岐王生前曾说,皇兄有观天占卜之异能,能预言阴晴雷雨,何时下雨,何时放晴,不知此事可否属实?”
李守礼呦呦呵呵又十分无奈道:“谣传而已,陛下。臣这点本事,陛下是知晓的,臣无异能,也无根据道理,不过,臣却能预言这阴晴雷雨之事。”
“哦?是何原因?皇兄请讲。”
李守礼摇起白发,不胜自哀道:“陛下知道,当年武曌执政,你我兄弟皆因父辈之罪,被幽禁宫中十年,臣每月都要受那些酷吏杖责,伤痛遍及后背脊骨,现如今,只要临近雨水之时,臣的背脊酸痛沉闷,犹有山压,待到雨水放晴之时,背脊便感到轻健,臣因此才能预言晴雨,并非有观天之异能。”
李隆基极重情义,听罢,眉头紧锁,喜色全无,取而代之则是伤感万分,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叹道:“当年酷吏得势,暴施酷刑,铁骨铮铮的将军都无法承受,更何况咱们这些皇子皇孙。当年,朕才七岁,只因在宫中斥责武崇训辱骂宫中士卒,武曌便杀我母后,当年阿瞒年幼,几位皇兄年长,若没有皇兄替阿瞒受过,恐怕朕也活不到今日。只可惜莒王兄走得早,没有福分享受太平岁月啊。”
李守礼听李隆基自唤阿瞒,又提及莒王李光顺,知时机已到,不顾腿脚疼痛,噗通跪倒在地,叩首拜道:“陛下,臣有一事,斗胆请陛下替臣做主。”
李隆基尚沉浸伤怀当中,抖起龙袍,一把拽起李守礼,关切道:“皇兄尽管说,有何难事,朕,替皇兄做主。”
李守礼起身作揖,正襟而立,速将西宁王之子李孟德之事说于李隆基。李隆基听后,沉吟许久,转身而背,犹疑间,午膳以至,高力士从外而入,引内侍省下人回到殿中,靴面之上已是湿湿尘埃。
:“宇文孝直?宇文孝直?何许人也?可是王妃姻故啊?”
“主人,需要老奴现在去问王妃?”
“等等。”李守礼忽然想起什么,摆着手,将李恕叫到跟前,贴在李恕耳边瞪眼说道:“拆开,念给我听。”
“绝密。”李恕冷冷道。
“哎呀本王看不清楚,快念。”李守礼反复催促道。
“诺。”李恕见守礼一脸猴急,沉稳放下双手,一板一眼拆开信函,取出信物,见书信是由绢匹而写,更加小心,抽丝剥茧般摊开绢纸,一字一句蹦字儿读到:“邠王如故,臣章怀太子詹事宇文孝直顿首,廿年不见,邠王风采如故?巴山一别,臣甚思念,久居太子祠堂,不复出矣,忽闻西宁王殒命,不胜自哀,而今侄孙孟德已入长安,还望邠王施以援手,重振太子血脉,臣不甚感怀,望邠王康健如旧,臣宇文孝直再拜顿首。”
“是他。”李守礼浑身蹿电,猛然想起这个宇文孝直,惊愕叹道:“老先生犹在人间!”
李恕抬起头,面无神色看着李守礼,口中缓缓挤出两字:“主人。”
几月之前,西宁王兵败身死的消息传入朝中,李守礼连续几日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如今再提及西宁王仲,李守礼脸上憔悴更甚,额头皱纹仿佛一瞬间多出两条,唉声叹息道:“当年西宁王还朝,接风之人正是本王,二十年啦,本王还能苟延残喘,可我侄儿,唉!。”
“西宁王已死,尸首已下葬,孟德公子已在长安,主人可是要将他接回府中?”
“不!不!”李守礼伸出右掌五指挡在李恕面前,双目炯炯念叨着,苍声有力喊出两个‘不’字,随后低头游走,啃着左手拇指,干瞅着李恕发呆,寻思道:“陛下尚未定罪姚州失守之事,若此时将侄孙接回,隐藏起来,倒也不难,可要想让他管复原爵,非得如此了。”
李守礼想了许久,吩咐李恕道:“你停下手中所有事务,即刻跑一趟司天台,这十日内长安城内晴雨如何,你要给本王打探清楚咯!”
“诺。”
“还有,先不要接孟德回府,你替本王好生招待,叫他在邸馆不要走动,等待皇上旨意。”
“如此一来,那主人的寿宴怎么办?老奴无法两头周全。”李恕眉头一抬,看了眼主人颜色,随之低下头,谨慎问道。
李守礼听了,双唇一闭,不悦道:“混账东西,那是我父王骨血,兄长独苗,哪头轻重,你分不清楚?”
“诺。”李恕点头,有所领会问道:“主人打算何时进宫。”
李守礼凝目看着李恕,深叹口气,拍着李恕肩膀,胸有成竹道:“只要眼下雨季不停,本王自有办法。还有,此事不要告诉王妃,王府之中,除了你我二人,谁也不准知道。”
“诺。”
第二日,李守礼整日待在府中,足未出户。直到第三日,李守礼早膳沐浴,整理行装,带上三两随从,进宫朝会。
早朝散后,皇帝移銮兴庆宫,午时过后,李守礼候在兴庆宫侧殿的龙池边畔,等待皇帝召见。李守礼背脊旧伤,坐不住一般椅登,只能站在殿外,出身望着头顶乌云,不时与宫内负责仪仗的太监宫女闲扯几句,权当解闷。待到午时一刻刚过,李守礼得到召见,跨着大步走入正殿中,迎面走来一人,身着紫袍,身形消瘦,身在十米开外就跟李守礼悠远寒暄道:“邠王殿下六十寿诞,哥奴在此恭贺了。”
李守礼老眼花,听到‘哥奴’二字,笑声放言回道:“吏部侍郎勤政,深得圣心!本王六十寿诞,还盼望哥奴老弟亲至啊。”
来者正是吏部侍郎李林甫。李林甫年近五十,面相虽庸,气质非凡,谈吐亲柔,衣着文质,嗓音却是粗犷阴哑。论辈分,李林甫也算是邠王远亲,二人出入朝堂,共事二十年,自是相熟之甚。
李林甫抿嘴一笑,作揖客气道:“一定一定,倒是哥奴怕殿下嫌弃哥奴低卑,不肯收留哇。”
李守礼见李林甫谦卑,心里倒是糊涂,要说李林甫最近几年在皇帝面前是大红大紫,任职刑部侍郎时,修订《订赃估》,有大功于社稷,转任吏部侍郎后,每岁选人,修废举直,甄别官员流品,皆有恒度,每一件事办得都是上下满意,且李林甫从不参与朝中文学派与吏治派两大朋党之争,是个不可多得的能人,李守礼估么着,不出一年,黄门侍郎的位子早晚也是这位‘哥奴’的,可今日为何这般含而不露?
李守礼思悟片刻,见李林甫始终不肯抬头,想了半天也想出二人最近有何过节。李守礼略显尴尬,愣在一边,李林甫却是抬头一笑。
李守礼眉毛一颤,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几日出京视察,自己不在府上,想必李林甫早早送来寿礼,这几日一直忙着唐生回京之事,尚未亲自查看过问此事,忘了派人回话,已是失礼在先,李林甫如此说话,是怕守礼嫌弃他送的寿礼不够分量。
想到这层,李守礼挽着李林甫手腕,仰天笑叹道:“怪我怪我,哥奴莫怪,唉,本王老啦,记不住事啦,日后陛下所托国事,还需依仗哥奴的才能啊。”
李林甫见邠王想起寿礼此事,自己目的已然达到,也就不便再问,嘴角微微一笑,低头作揖道:“邠王兄乃国之汉阙,虚怀若谷,哥奴敬佩。”李林甫见李守礼入宫面圣,自知有事,眼珠一转,转念道:“陛下还在等殿中等候,臣不便打扰,邠王兄,哥奴先行一步。”
李守礼望着李林甫背影消失,不紧不慢走入兴庆宫内,隔着宫中墙壁,李守礼洞听皇帝李隆基彻响大笑,暗自庆喜,此时龙颜大悦,自知此时事半功倍。李守礼转过金殿内柱子,立于玉如流金的正殿之前,放声跪拜道:“臣李守礼叩见吾皇万岁。”
李隆基身着龙袍雄立于正,高力士于侧,见邠王守礼已来,李隆基趟着步子跑下正殿,亲自扶起守礼,声音洪亮劲力,笑道:“皇兄快快起来,朕与林甫商榷国事,让王兄久等,王兄可曾用过午膳?”
李守礼踉跄起身,抬头望去,眼前的李隆基精神焕发,犹如当年,不禁感慨,哽咽道:“回陛下,臣来得匆忙,尚未用膳。”
李隆基拉起李守礼手腕,吩咐高力士道:“力士,吩咐御厨,朕要与邠王共用午膳。”
“诺。”高力士低声应着,退到一旁,他自知这君臣二人私下见面,向来是只谈家事,不谈国事,高力士乃李隆基贴身宦官,跟随李隆基三十余年,终日侍奉左右,身为内廷心腹,自然是要给主子腾出空间,叙些家常。
高力士二话不多说,缓步倒退出殿,亲自吩咐御厨去了。李隆基见高力士这般扫兴,方才刚与吏部侍郎李林甫定下当年的官员筛选名额,心情正是大好,他知高力士谨慎,也不责怪,回身挽起李守礼手腕,俯首贴耳亢奋道:“皇兄来得正好,待用过午膳,皇兄陪朕去宫中鸡坊游览一番,如此可好?”
李守礼平日也是很喜欢赌胜斗鸡,每次赌注,千金打底,朝野之中,无人不晓其痴迷其中,出售慷慨阔绰,为了挑选一只上等斗鸡,李守礼还曾多次恳请皇帝李隆基赏赐几只宫中斗鸡,尤其是鸡坊里那几只金豪铁距的常胜将军。李隆基堪称是斗鸡帝,亦知邠王守礼平日嗜好,也想趁着邠王六十大寿,好好赏赐一番。
李守礼一听,就知要坏事,赶忙低头叩谢道:“谢陛下。”李守礼哈哈一笑,抬起头来,转念又道:“陛下,不至一刻,将有大雨,一时半会,恐怕出行不便纳。”
李隆基双目一闪,若有所思望着李守礼,想了片刻,说道:“皇兄,朕听岐王生前曾说,皇兄有观天占卜之异能,能预言阴晴雷雨,何时下雨,何时放晴,不知此事可否属实?”
李守礼呦呦呵呵又十分无奈道:“谣传而已,陛下。臣这点本事,陛下是知晓的,臣无异能,也无根据道理,不过,臣却能预言这阴晴雷雨之事。”
“哦?是何原因?皇兄请讲。”
李守礼摇起白发,不胜自哀道:“陛下知道,当年武曌执政,你我兄弟皆因父辈之罪,被幽禁宫中十年,臣每月都要受那些酷吏杖责,伤痛遍及后背脊骨,现如今,只要临近雨水之时,臣的背脊酸痛沉闷,犹有山压,待到雨水放晴之时,背脊便感到轻健,臣因此才能预言晴雨,并非有观天之异能。”
李隆基极重情义,听罢,眉头紧锁,喜色全无,取而代之则是伤感万分,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叹道:“当年酷吏得势,暴施酷刑,铁骨铮铮的将军都无法承受,更何况咱们这些皇子皇孙。当年,朕才七岁,只因在宫中斥责武崇训辱骂宫中士卒,武曌便杀我母后,当年阿瞒年幼,几位皇兄年长,若没有皇兄替阿瞒受过,恐怕朕也活不到今日。只可惜莒王兄走得早,没有福分享受太平岁月啊。”
李守礼听李隆基自唤阿瞒,又提及莒王李光顺,知时机已到,不顾腿脚疼痛,噗通跪倒在地,叩首拜道:“陛下,臣有一事,斗胆请陛下替臣做主。”
李隆基尚沉浸伤怀当中,抖起龙袍,一把拽起李守礼,关切道:“皇兄尽管说,有何难事,朕,替皇兄做主。”
李守礼起身作揖,正襟而立,速将西宁王之子李孟德之事说于李隆基。李隆基听后,沉吟许久,转身而背,犹疑间,午膳以至,高力士从外而入,引内侍省下人回到殿中,靴面之上已是湿湿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