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铁血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10章 李岩要打大同
崇祯十五年四月初,盛京。
去年八月的那场兵灾给“满洲国”带来了一场浩劫,也让盛京城内的皇宫和主要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后来多尔衮和豪格虽然对盛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修缮,可要想在恢复到以前的景象已经是不可能了。
是日午朝,临时修缮的“崇政殿”里,年仅五岁的福临身披满清龙袍,头戴建奴龙冠,战战兢兢地坐在龙椅上,正以恐惧的眼神望着阶下肃立两班的文武大臣,还时不时回头看看身后,福临身后隔着珠帘坐着皇太极的皇后哲哲,不过她现在已经是皇太后了。
福临能登上帝位完全是建奴内部几大势力互相妥协的结果。
本来豪格是最有资格继位的,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手里掌握着正黄、镶黄、正蓝三旗的军队,势力十分强大,不过多尔衮的势力也十分强大,他手中同样掌握着正白、镶白两旗的军队,另外正红、镶红两旗的许多贵戚也暗中支持多尔衮。
可以说,豪格和多尔衮两人的势力是不分伯仲,如果硬来八旗军队势必会有一场血战,搞不好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所以豪格和多尔衮都没敢轻举妄动,两人不约而同想争取济尔哈朗和岳托的支持,济尔哈朗是镶蓝旗主,岳托刚刚继承了正红、镶红两旗,谁要是得到了这两个人支持,就会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多尔衮试探了一下济尔哈朗和岳托的口气,发现两人坚持要从皇太极的子嗣中选一人继位,这个发现让多尔衮很是泄气,他知道自己当皇帝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但如果让豪格当上了皇帝,那他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于是。多尔衮便抓住豪格不是皇太极嫡子这一点大做文章,提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位顺序,这一提议得到了济尔哈朗和岳托的鼎力支持,正黄、镶黄两旗中原本坚决支持豪格继位的大臣也没了话说,只要继位地是皇太极的子嗣,对他们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并不是非豪格不可。
这一来。豪格大势已去,从皇太极诸多子嗣中选嫡子继位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所谓嫡子,首推皇后之子,然后是四大贵妃所生子嗣,再然后才轮到庶妃所生的儿子,比如豪格,就是皇太极庶妃乌拉氏所生。
皇太极有一后四妃,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皇后哲哲。关雎宫贵妃海兰珠,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衍庆宫贵妃巴特玛,永福宫贵妃布木布泰,其中皇后哲哲和衍庆贵妃巴特玛膝下无子。关雎宫贵妃虽然最受皇太极宠爱也曾产下一子并且皇太极册封为储君,可惜的是不到两岁就夭折了,所以,够得上皇太极嫡子的其实只有两位。一个是永福宫贵妃布木布泰所生的福临,当时刚刚四岁,另一个就是麟趾宫贵妃娜木钟的儿子博穆博果儿,当时刚刚出生。
就身份而言,麟趾宫地位高于永福宫,因此博穆博果儿的地位也就比福临要高,更重要地是福临的生母布木布泰已经成了明军的俘虏,这对福临来说是很不利的。不过布木布泰的娘家势力也就是蒙古科尔沁部在这场权力角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福临最终挤掉了博穆博果尔顺利登上帝位。
皇太后哲哲垂帘听政,济尔哈朗、多尔衮、岳托成了摄政王,权重一时,原本最有希望继位的豪格则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排挤和打压,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先后被福临、博穆博果尔、济尔哈郎所夺,成为建奴中最失意地人。
今日朝会,建奴大臣齐聚崇政殿是为了商义一件大事。那就是是否起兵伐明?又从哪里破关而入?
在是否起兵伐明这件事上。建奴内部几乎没有任何不同的声音,盛京被毁。数万女真人被杀戮,宸妃、庄妃被掳,先帝皇太极和礼亲王代善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处死,这些血海深仇,不能不报。
可从哪个方向发起进攻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首席摄政王济尔哈朗坚持要从大同破关而入,因为王朴就在大同!皇太后哲哲也支持济尔哈朗,原因很简单,因为王朴在崇祯十五年正月对蒙古用兵,不但扫平了土默特部,还袭破了科尔沁部的三不剌川汗廷,科尔沁部损失惨重,哲哲的长兄乌克善也死于非命!
但次席摄政王多尔衮和岳托却认为八旗大军应该从密云方向破关而入,直接进攻大明京师,两人认为大清国地真正仇人应该是大明朝,应该是崇祯帝,八旗铁骑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雷霆万钧之势攻破北京,把大明的崇祯帝掳往盛京凌迟处死,只有这样才能洗刷王朴加诸大清身上的奇耻大辱。
最终,首席摄政王济尔哈朗和皇太后哲哲的意见占了上风,八旗大军选择了从大同破关而入,先扫平大同活捉王朴,然后挥师猛扑京师,再活捉崇祯帝,最后将崇祯帝和王朴一同押赴盛京凌迟处死。
朝会议定由首席摄政王济尔哈朗率镶蓝旗留守盛京,由次席摄政王多尔衮、岳托率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蓝、正白、镶白七旗近六万大军出征,李永芳、佟养性、石廷柱率三万汉军八旗,满朱习礼等率领八万蒙古骑兵随同出征。
八旗大军将于四月初八祭旗出征,然后在三不剌川与蒙古八旗汇合,然后由奄遏海方向毁边进关,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大同。
就在建奴大军紧锣密鼓地准备南下进攻大同和大明地同时,李岩所率... -->>
第110章 李岩要打大同
崇祯十五年四月初,盛京。
去年八月的那场兵灾给“满洲国”带来了一场浩劫,也让盛京城内的皇宫和主要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后来多尔衮和豪格虽然对盛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修缮,可要想在恢复到以前的景象已经是不可能了。
是日午朝,临时修缮的“崇政殿”里,年仅五岁的福临身披满清龙袍,头戴建奴龙冠,战战兢兢地坐在龙椅上,正以恐惧的眼神望着阶下肃立两班的文武大臣,还时不时回头看看身后,福临身后隔着珠帘坐着皇太极的皇后哲哲,不过她现在已经是皇太后了。
福临能登上帝位完全是建奴内部几大势力互相妥协的结果。
本来豪格是最有资格继位的,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手里掌握着正黄、镶黄、正蓝三旗的军队,势力十分强大,不过多尔衮的势力也十分强大,他手中同样掌握着正白、镶白两旗的军队,另外正红、镶红两旗的许多贵戚也暗中支持多尔衮。
可以说,豪格和多尔衮两人的势力是不分伯仲,如果硬来八旗军队势必会有一场血战,搞不好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所以豪格和多尔衮都没敢轻举妄动,两人不约而同想争取济尔哈朗和岳托的支持,济尔哈朗是镶蓝旗主,岳托刚刚继承了正红、镶红两旗,谁要是得到了这两个人支持,就会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多尔衮试探了一下济尔哈朗和岳托的口气,发现两人坚持要从皇太极的子嗣中选一人继位,这个发现让多尔衮很是泄气,他知道自己当皇帝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但如果让豪格当上了皇帝,那他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于是。多尔衮便抓住豪格不是皇太极嫡子这一点大做文章,提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位顺序,这一提议得到了济尔哈朗和岳托的鼎力支持,正黄、镶黄两旗中原本坚决支持豪格继位的大臣也没了话说,只要继位地是皇太极的子嗣,对他们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并不是非豪格不可。
这一来。豪格大势已去,从皇太极诸多子嗣中选嫡子继位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所谓嫡子,首推皇后之子,然后是四大贵妃所生子嗣,再然后才轮到庶妃所生的儿子,比如豪格,就是皇太极庶妃乌拉氏所生。
皇太极有一后四妃,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皇后哲哲。关雎宫贵妃海兰珠,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衍庆宫贵妃巴特玛,永福宫贵妃布木布泰,其中皇后哲哲和衍庆贵妃巴特玛膝下无子。关雎宫贵妃虽然最受皇太极宠爱也曾产下一子并且皇太极册封为储君,可惜的是不到两岁就夭折了,所以,够得上皇太极嫡子的其实只有两位。一个是永福宫贵妃布木布泰所生的福临,当时刚刚四岁,另一个就是麟趾宫贵妃娜木钟的儿子博穆博果儿,当时刚刚出生。
就身份而言,麟趾宫地位高于永福宫,因此博穆博果儿的地位也就比福临要高,更重要地是福临的生母布木布泰已经成了明军的俘虏,这对福临来说是很不利的。不过布木布泰的娘家势力也就是蒙古科尔沁部在这场权力角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福临最终挤掉了博穆博果尔顺利登上帝位。
皇太后哲哲垂帘听政,济尔哈朗、多尔衮、岳托成了摄政王,权重一时,原本最有希望继位的豪格则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排挤和打压,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先后被福临、博穆博果尔、济尔哈郎所夺,成为建奴中最失意地人。
今日朝会,建奴大臣齐聚崇政殿是为了商义一件大事。那就是是否起兵伐明?又从哪里破关而入?
在是否起兵伐明这件事上。建奴内部几乎没有任何不同的声音,盛京被毁。数万女真人被杀戮,宸妃、庄妃被掳,先帝皇太极和礼亲王代善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处死,这些血海深仇,不能不报。
可从哪个方向发起进攻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首席摄政王济尔哈朗坚持要从大同破关而入,因为王朴就在大同!皇太后哲哲也支持济尔哈朗,原因很简单,因为王朴在崇祯十五年正月对蒙古用兵,不但扫平了土默特部,还袭破了科尔沁部的三不剌川汗廷,科尔沁部损失惨重,哲哲的长兄乌克善也死于非命!
但次席摄政王多尔衮和岳托却认为八旗大军应该从密云方向破关而入,直接进攻大明京师,两人认为大清国地真正仇人应该是大明朝,应该是崇祯帝,八旗铁骑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雷霆万钧之势攻破北京,把大明的崇祯帝掳往盛京凌迟处死,只有这样才能洗刷王朴加诸大清身上的奇耻大辱。
最终,首席摄政王济尔哈朗和皇太后哲哲的意见占了上风,八旗大军选择了从大同破关而入,先扫平大同活捉王朴,然后挥师猛扑京师,再活捉崇祯帝,最后将崇祯帝和王朴一同押赴盛京凌迟处死。
朝会议定由首席摄政王济尔哈朗率镶蓝旗留守盛京,由次席摄政王多尔衮、岳托率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蓝、正白、镶白七旗近六万大军出征,李永芳、佟养性、石廷柱率三万汉军八旗,满朱习礼等率领八万蒙古骑兵随同出征。
八旗大军将于四月初八祭旗出征,然后在三不剌川与蒙古八旗汇合,然后由奄遏海方向毁边进关,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大同。
就在建奴大军紧锣密鼓地准备南下进攻大同和大明地同时,李岩所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