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梧桐引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于大娘自然知道这小子不好意思,拍了拍身上的灰,随后进了屋来,道:“行了,这回在自家屋,没外人了,有啥话你小子快说。”
根子嘴角一豁,咧着嘴笑开道:“娘,你去求俺婶子去提亲呗,成亲的日子越快越好,最好是农忙前。”
于大娘一愣,随后爽朗的笑声就传了出去,根子无奈的看着自己怕娘,实在是不知道娘这大嗓门是好还是不好,过了半晌,于大娘歇了笑,缓了口气,才道:“你小子,不成亲是不成亲,这一成亲就想让你娘忙断腿啊,你知道这成亲得有多少事操办,三书六礼,走完这些也不是一两个月的事,哪里就能这么快的把媳妇娶进来,等着吧,反正你也这么大了,娘也不着急了,等这一应程序按规矩走下来,上秋吧,等秋收过了再给你们成亲。”于大娘有意逗逗自己的儿子,虽说看儿子着急娶媳妇,自己心理不大痛快,毕竟是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平日瞧着在自己跟前都没这般急过,如今要娶媳妇了,真是恨不得明天新媳妇就进门,于大娘一时心理还有些不是滋味。
正好根子爹从外头回来,听以于大娘的笑声,进屋问道:“这是咋了,有啥好事,瞧把你张狂的,满大道都能听到你的动静。”
根子起身叫了声:“爹,你回来了。”
这边动静刚落,那边于大娘不满的声音就传来道:“老头子,我乐咋了,大过年的,谁家不兴乐呵乐呵,再说了,我乐的是我儿子终于要成亲了,谁还能拦着去。”
根子爹一听也立起了耳朵,道:“咋,冯家同意了,那新媳妇进门也得年后吧,眼瞅着就农忙了,过了农忙再走礼就得年后能成上亲就不错了。”
根子一听顿时垮了一张脸,刚才自己可是向三丫保证了的,农忙前就把人娶进门,再说三丫现在越长越好看,要是别人也去提亲咋办。
于大哥指着根子抚掌笑道:“瞧瞧你儿子那一张苦脸,只怕等到年后这小子都得抓狂,你儿子可是说了,赶农忙前要把人娶回来呢。”
根子爹一听,唬了一跳,道:“哪能那般急,就是冯家怕是也不能同意吧,头两个闺女嫁的急那是有原因的,二丫当初是赶在公公去之前嫁过去的,那嫁过去没两月公公就去了,大丫得赶到妹妹之前出门子,才急议了亲,虽说走在二丫后头,可也没耽误几个月,婆家那边也是知道的,三丫这可是最小的丫头,又没啥火急火燎的事,冯家还不得一步步来。”
于大娘似乎更是诚心逗儿子一般,两手一摊,道:“瞅瞅,不光是我这么说吧,你爹也不同意,咱们只能一步步来了。”
根子坐在炕边,几尺的汉子竟是直搓搓手没了主意,于大娘一瞅乐了,上前拍了根子一巴掌道:“行了,臭小子,多大点的事,平时瞧你挺有主意的,咋,到了媳妇跟前就软了。”
根子不傻,这话分明带着醋味,虽说是自己的娘与媳妇吃醋真是分说不着,可刚刚在冯家,大舅哥点他那话,他自然知道啥意思,这会听了自己娘的话,忙分辩道:“那哪能,儿子这不是想着早点给您和爹抱孙子吗,娘,你没瞧见,我刚刚去冯家,见二丫带着三孩子回来了,还有铁柱哥家的两小子,可精神了,那二丫家的小丫头更是古灵精怪的,才三岁不到的年纪,说话愣是一套一套的,大眼睛黑的跟那黑葡萄似的,咕噜噜的转着,瞧着可喜人了。”
这话还真说到了于大娘和根子爹的心理,他们家就两个儿子,老人去世,守孝一年议亲也是平常,可是大儿子非要耗个三年,于大娘不是那没心思的妇人,儿子这么一说,心理就有些猜测,知道大儿子不像小儿子有啥心理话都跟她这个当娘的说,大儿子一天认干,小儿子嘴甜,不过于大娘也不是那偏颇的人,家里就两个儿子,一碗水端平,因为大儿子从小懂事,从来不为了要什么东西而在当娘的面前耍乖,于大娘反而更心疼大儿子一些,见大儿子起了这心思,根子爹开始还嘀咕嘀咕,后来就让于大娘用话顶回去了,于大娘当时就对根子爹说:“咱儿子孝顺,你别成天用那些话咯应他,他爷活着的时候就对根子好,咱儿子从小跟他爷爷一个被窝搂大的,这点事都是应该做的,就是耽误两年,也没啥,到时候好姑娘还得给咱儿子留着,那有姑娘的人家还得说咱们儿子是好样的。”
于大娘这话也不算是唬人,根子如今在村里的名声就很好,不只因为小伙子能干,更是因为小伙子孝顺,连带着整个于家的名声都比以前好了不少,试问:别人家去了老人也就守个一年顶天了,可这家小伙子愣是挺过了成亲的年纪,于家又不是那家丁多兴旺的人家。
原本有那看不过于家这番作为的,因着自己家老人去逝,只守了大半年就给儿子该娶亲娶亲,姑娘该出门子就出门子的人家,就挑那酸话说什么于家想在村子里起高调,不按常理走,这话被于大娘听到了,也不知道于大娘在哪听到这么一番话,站到村口理直气壮的就冲那家媳妇骂过去道:“这守孝的事,原本就凭的各家心思,再说也不是我们一家这么做,更何况守孝三年原也是古人传下来的祖训,连孔子都说过:“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在父母长辈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长辈,爱念父母长辈呢?”
那媳妇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哪见过什么大世面,被于大娘这般一忽悠,也就歇了气,还没少让人看笑话,回家连她婆婆都没少挑她毛病,经常拿着个大条帚冲着她喊:“你个不孝顺的,等赶明我老了你是不是连一天的孝都不想守,我告诉你,你要是存了那种心思,我就让我儿子现在把你休了,你看看人家于家,孙子都能守三年,我也不要求多了,我孙子给我守一年半,我也不能比于家差多了。”
其实于大娘也不算是忽悠她,古时候重孝道,就连孩童从小的启蒙教育学的《弟子规》首章就是讲的孝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饴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更何况中华传承的文化孝悌是基础,正因为有这种条条框框的约束,才会有:“百善孝为先”。的话,任何
/> 于大娘自然知道这小子不好意思,拍了拍身上的灰,随后进了屋来,道:“行了,这回在自家屋,没外人了,有啥话你小子快说。”
根子嘴角一豁,咧着嘴笑开道:“娘,你去求俺婶子去提亲呗,成亲的日子越快越好,最好是农忙前。”
于大娘一愣,随后爽朗的笑声就传了出去,根子无奈的看着自己怕娘,实在是不知道娘这大嗓门是好还是不好,过了半晌,于大娘歇了笑,缓了口气,才道:“你小子,不成亲是不成亲,这一成亲就想让你娘忙断腿啊,你知道这成亲得有多少事操办,三书六礼,走完这些也不是一两个月的事,哪里就能这么快的把媳妇娶进来,等着吧,反正你也这么大了,娘也不着急了,等这一应程序按规矩走下来,上秋吧,等秋收过了再给你们成亲。”于大娘有意逗逗自己的儿子,虽说看儿子着急娶媳妇,自己心理不大痛快,毕竟是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平日瞧着在自己跟前都没这般急过,如今要娶媳妇了,真是恨不得明天新媳妇就进门,于大娘一时心理还有些不是滋味。
正好根子爹从外头回来,听以于大娘的笑声,进屋问道:“这是咋了,有啥好事,瞧把你张狂的,满大道都能听到你的动静。”
根子起身叫了声:“爹,你回来了。”
这边动静刚落,那边于大娘不满的声音就传来道:“老头子,我乐咋了,大过年的,谁家不兴乐呵乐呵,再说了,我乐的是我儿子终于要成亲了,谁还能拦着去。”
根子爹一听也立起了耳朵,道:“咋,冯家同意了,那新媳妇进门也得年后吧,眼瞅着就农忙了,过了农忙再走礼就得年后能成上亲就不错了。”
根子一听顿时垮了一张脸,刚才自己可是向三丫保证了的,农忙前就把人娶进门,再说三丫现在越长越好看,要是别人也去提亲咋办。
于大哥指着根子抚掌笑道:“瞧瞧你儿子那一张苦脸,只怕等到年后这小子都得抓狂,你儿子可是说了,赶农忙前要把人娶回来呢。”
根子爹一听,唬了一跳,道:“哪能那般急,就是冯家怕是也不能同意吧,头两个闺女嫁的急那是有原因的,二丫当初是赶在公公去之前嫁过去的,那嫁过去没两月公公就去了,大丫得赶到妹妹之前出门子,才急议了亲,虽说走在二丫后头,可也没耽误几个月,婆家那边也是知道的,三丫这可是最小的丫头,又没啥火急火燎的事,冯家还不得一步步来。”
于大娘似乎更是诚心逗儿子一般,两手一摊,道:“瞅瞅,不光是我这么说吧,你爹也不同意,咱们只能一步步来了。”
根子坐在炕边,几尺的汉子竟是直搓搓手没了主意,于大娘一瞅乐了,上前拍了根子一巴掌道:“行了,臭小子,多大点的事,平时瞧你挺有主意的,咋,到了媳妇跟前就软了。”
根子不傻,这话分明带着醋味,虽说是自己的娘与媳妇吃醋真是分说不着,可刚刚在冯家,大舅哥点他那话,他自然知道啥意思,这会听了自己娘的话,忙分辩道:“那哪能,儿子这不是想着早点给您和爹抱孙子吗,娘,你没瞧见,我刚刚去冯家,见二丫带着三孩子回来了,还有铁柱哥家的两小子,可精神了,那二丫家的小丫头更是古灵精怪的,才三岁不到的年纪,说话愣是一套一套的,大眼睛黑的跟那黑葡萄似的,咕噜噜的转着,瞧着可喜人了。”
这话还真说到了于大娘和根子爹的心理,他们家就两个儿子,老人去世,守孝一年议亲也是平常,可是大儿子非要耗个三年,于大娘不是那没心思的妇人,儿子这么一说,心理就有些猜测,知道大儿子不像小儿子有啥心理话都跟她这个当娘的说,大儿子一天认干,小儿子嘴甜,不过于大娘也不是那偏颇的人,家里就两个儿子,一碗水端平,因为大儿子从小懂事,从来不为了要什么东西而在当娘的面前耍乖,于大娘反而更心疼大儿子一些,见大儿子起了这心思,根子爹开始还嘀咕嘀咕,后来就让于大娘用话顶回去了,于大娘当时就对根子爹说:“咱儿子孝顺,你别成天用那些话咯应他,他爷活着的时候就对根子好,咱儿子从小跟他爷爷一个被窝搂大的,这点事都是应该做的,就是耽误两年,也没啥,到时候好姑娘还得给咱儿子留着,那有姑娘的人家还得说咱们儿子是好样的。”
于大娘这话也不算是唬人,根子如今在村里的名声就很好,不只因为小伙子能干,更是因为小伙子孝顺,连带着整个于家的名声都比以前好了不少,试问:别人家去了老人也就守个一年顶天了,可这家小伙子愣是挺过了成亲的年纪,于家又不是那家丁多兴旺的人家。
原本有那看不过于家这番作为的,因着自己家老人去逝,只守了大半年就给儿子该娶亲娶亲,姑娘该出门子就出门子的人家,就挑那酸话说什么于家想在村子里起高调,不按常理走,这话被于大娘听到了,也不知道于大娘在哪听到这么一番话,站到村口理直气壮的就冲那家媳妇骂过去道:“这守孝的事,原本就凭的各家心思,再说也不是我们一家这么做,更何况守孝三年原也是古人传下来的祖训,连孔子都说过:“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在父母长辈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长辈,爱念父母长辈呢?”
那媳妇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哪见过什么大世面,被于大娘这般一忽悠,也就歇了气,还没少让人看笑话,回家连她婆婆都没少挑她毛病,经常拿着个大条帚冲着她喊:“你个不孝顺的,等赶明我老了你是不是连一天的孝都不想守,我告诉你,你要是存了那种心思,我就让我儿子现在把你休了,你看看人家于家,孙子都能守三年,我也不要求多了,我孙子给我守一年半,我也不能比于家差多了。”
其实于大娘也不算是忽悠她,古时候重孝道,就连孩童从小的启蒙教育学的《弟子规》首章就是讲的孝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饴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更何况中华传承的文化孝悌是基础,正因为有这种条条框框的约束,才会有:“百善孝为先”。的话,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