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袁绍听了郭图的建议,第二日手书一封,要让刘和领军北上兵困蓟县。至于兵马粮饷自由冀州支援。考虑到鞠义尚在蓟县,没有合适的领兵将领。袁绍派吕旷、吕翔二将前往。另外下一道军令,给远在蓟县的鞠义,命其放弃蓟县,南下兵困易城。这道军令由郭图亲自送往蓟县,同时任命郭图为监军,协助鞠义攻打公孙瓒。
军令一出,田丰等谋士倒没有再做争论,因为主公计议已定,此时再争论就是扰乱军心了。
袁绍这面安排已定,又给剿灭黄巾余孽的颜良、文丑、张颌、高览下了死命令,要求其必须在入秋之前结束对黄巾的围剿。袁绍想着到时秋粮已下,粮秣充足,正可以带大军北上一举平定幽州。
………………………………………………………………………
夏侯兰每日操演阵法,训练士卒,如今十日之期已到,虽然知道如今这五千人马,阵法尚不熟练,纪律还不严谨,但是公孙瓒将令在前,也不好违抗。只好整理了队伍,押运了粮草,全军北上。
这一路所过地界,虽是幽州,却都沦入鞠义之手,偶有小县,地远人稀,也尽倒戈以迎刘和。公孙瓒的统治不得人心,夏侯兰好似在敌国行军一般,一路上补给困难,遇上的百姓也多是充满敌视,所以夏侯兰行军十分小心,以防路遇埋伏。以他看来,鞠义此番行得是围城打援之计,围住蓟县,单等易京援军。而消灭援军的最好办法,就是中途设伏。所以夏侯兰行军缓慢,走走停停,一遇险恶地形,立马命大队骑兵探路,知道确信没有伏兵了才敢前进。
大军行了十日,终于到了蓟县城下。没想到一路太平,鞠义不曾安排一兵一卒埋伏于道旁。到了蓟县城外十里,安营下寨。休整之后,准备与鞠义一战。
………………………………………………………………………
夏侯兰出了易京不久,鞠义就已经从斥候处得到了消息。看他一路谨慎,鞠义便放弃了中途设伏的想法,因为那样如果不能全歼敌军,很可能会让敌人逃回易京,龟缩不出。其实当他知道公孙瓒在易京加紧修筑防御工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之后的策略。那就是攻其必救,围城打援。当时袁绍给了他五万军队,打刘和的旗号与公孙瓒对峙。他很清楚得知道这五万军,除了自己的三千先登营,以及一万多郡县守军之外,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拿着武器的农民。
袁绍这几年在冀州发展很快,特别是军队从做渤海太守时的不到一万兵马,到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牧时的五万兵马,到现在的二十万大军。只用了短短一两年时间。这还是得益于冀州人口众多,粮食丰富,加上袁绍颇有家财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但是扩张的过快,就有一个问题,训练不足,这些军队在鞠义严重多数只能算是民兵。让他们摇旗呐喊可以,打顺风仗可以,如果打硬仗,只怕不光不济事,而且还可能成为拖累。
所以鞠义把三万大军交给刘和统领,让他与公孙瓒对峙,虚张声势,自己则带着两万可用之兵绕道上谷,兵困蓟县。
现在蓟县围城已经有一个月了,城中主将是公孙瓒的结义兄弟刘纬台。鞠义了解此人性格,谨小慎微,不会出错,不过也不会主动出击。正因为这样鞠义敢让一万大军围城,自己则背靠蓟县下寨与夏侯兰对敌。
鞠义对自己的先登营是非常有信心的。正面交战,只怕幽州军没有一支是先登营的对手。加上阎柔新附,增加了几千骑兵的力量,鞠义有信一战而胜夏侯兰,并且让他全军覆没。
就在决战的前夕,郭图带着袁绍的命令到了鞠义的大营。鞠义接到袁绍的军令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大好形势,袁绍会让他放弃蓟县而兵围易京。所以就有一些迟疑。军令上说明郭图是监军,鞠义便问郭图,袁绍为什么会有此命。
郭图不说自己献计,只把堂上众谋士争论一事讲出。鞠义听完,心中暗叹一口气,哎,这些谋士不到前方来看战场形势,只是一味空谈,白白贻误了大好战机呀。
不过鞠义是忠心之人,主公有命自然听从,再加上南下易京只是战略上考虑不同,未必不是好的办法。而且袁绍派郭图来监军,应该是考虑到自己有“将在外不受君命”的可能,应该给了郭图随机决断的权力,自己犯不着违令。更关键的是刘和带领的那三万兵马的底细,鞠义最清楚不过。他们若是虚张声势还行,一旦北上兵围易京,公孙瓒只要一战就可将其击溃,到时候,自己这两万兵马回不到冀州,可就陷入死地了。
所以鞠义马上召集众将帐中议事,安排撤军事宜。众将到了帐中,鞠义看到阎柔等新负的幽州人马,心想,如果让阎柔等人围困冀州未必不是办法。如果这样倒要先将夏侯兰这一支援军打散,阎柔方可站稳脚跟了。想到此处,也不犹豫,一面传达袁绍的军令,一面安排在撤退之前,与夏侯兰一战的部署。
鞠义想到的办法,既简单又直接,就是请君入瓮。夏侯兰带兵来援,以五千人对敌两万余大军,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除非城内的刘纬台能看选择时机,两面夹击才有机会。但是刘纬台没有这个胆子,所以夏侯兰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兵找一个突破口,进城,协助刘纬台防守。如果... -->>
袁绍听了郭图的建议,第二日手书一封,要让刘和领军北上兵困蓟县。至于兵马粮饷自由冀州支援。考虑到鞠义尚在蓟县,没有合适的领兵将领。袁绍派吕旷、吕翔二将前往。另外下一道军令,给远在蓟县的鞠义,命其放弃蓟县,南下兵困易城。这道军令由郭图亲自送往蓟县,同时任命郭图为监军,协助鞠义攻打公孙瓒。
军令一出,田丰等谋士倒没有再做争论,因为主公计议已定,此时再争论就是扰乱军心了。
袁绍这面安排已定,又给剿灭黄巾余孽的颜良、文丑、张颌、高览下了死命令,要求其必须在入秋之前结束对黄巾的围剿。袁绍想着到时秋粮已下,粮秣充足,正可以带大军北上一举平定幽州。
………………………………………………………………………
夏侯兰每日操演阵法,训练士卒,如今十日之期已到,虽然知道如今这五千人马,阵法尚不熟练,纪律还不严谨,但是公孙瓒将令在前,也不好违抗。只好整理了队伍,押运了粮草,全军北上。
这一路所过地界,虽是幽州,却都沦入鞠义之手,偶有小县,地远人稀,也尽倒戈以迎刘和。公孙瓒的统治不得人心,夏侯兰好似在敌国行军一般,一路上补给困难,遇上的百姓也多是充满敌视,所以夏侯兰行军十分小心,以防路遇埋伏。以他看来,鞠义此番行得是围城打援之计,围住蓟县,单等易京援军。而消灭援军的最好办法,就是中途设伏。所以夏侯兰行军缓慢,走走停停,一遇险恶地形,立马命大队骑兵探路,知道确信没有伏兵了才敢前进。
大军行了十日,终于到了蓟县城下。没想到一路太平,鞠义不曾安排一兵一卒埋伏于道旁。到了蓟县城外十里,安营下寨。休整之后,准备与鞠义一战。
………………………………………………………………………
夏侯兰出了易京不久,鞠义就已经从斥候处得到了消息。看他一路谨慎,鞠义便放弃了中途设伏的想法,因为那样如果不能全歼敌军,很可能会让敌人逃回易京,龟缩不出。其实当他知道公孙瓒在易京加紧修筑防御工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之后的策略。那就是攻其必救,围城打援。当时袁绍给了他五万军队,打刘和的旗号与公孙瓒对峙。他很清楚得知道这五万军,除了自己的三千先登营,以及一万多郡县守军之外,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拿着武器的农民。
袁绍这几年在冀州发展很快,特别是军队从做渤海太守时的不到一万兵马,到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牧时的五万兵马,到现在的二十万大军。只用了短短一两年时间。这还是得益于冀州人口众多,粮食丰富,加上袁绍颇有家财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但是扩张的过快,就有一个问题,训练不足,这些军队在鞠义严重多数只能算是民兵。让他们摇旗呐喊可以,打顺风仗可以,如果打硬仗,只怕不光不济事,而且还可能成为拖累。
所以鞠义把三万大军交给刘和统领,让他与公孙瓒对峙,虚张声势,自己则带着两万可用之兵绕道上谷,兵困蓟县。
现在蓟县围城已经有一个月了,城中主将是公孙瓒的结义兄弟刘纬台。鞠义了解此人性格,谨小慎微,不会出错,不过也不会主动出击。正因为这样鞠义敢让一万大军围城,自己则背靠蓟县下寨与夏侯兰对敌。
鞠义对自己的先登营是非常有信心的。正面交战,只怕幽州军没有一支是先登营的对手。加上阎柔新附,增加了几千骑兵的力量,鞠义有信一战而胜夏侯兰,并且让他全军覆没。
就在决战的前夕,郭图带着袁绍的命令到了鞠义的大营。鞠义接到袁绍的军令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大好形势,袁绍会让他放弃蓟县而兵围易京。所以就有一些迟疑。军令上说明郭图是监军,鞠义便问郭图,袁绍为什么会有此命。
郭图不说自己献计,只把堂上众谋士争论一事讲出。鞠义听完,心中暗叹一口气,哎,这些谋士不到前方来看战场形势,只是一味空谈,白白贻误了大好战机呀。
不过鞠义是忠心之人,主公有命自然听从,再加上南下易京只是战略上考虑不同,未必不是好的办法。而且袁绍派郭图来监军,应该是考虑到自己有“将在外不受君命”的可能,应该给了郭图随机决断的权力,自己犯不着违令。更关键的是刘和带领的那三万兵马的底细,鞠义最清楚不过。他们若是虚张声势还行,一旦北上兵围易京,公孙瓒只要一战就可将其击溃,到时候,自己这两万兵马回不到冀州,可就陷入死地了。
所以鞠义马上召集众将帐中议事,安排撤军事宜。众将到了帐中,鞠义看到阎柔等新负的幽州人马,心想,如果让阎柔等人围困冀州未必不是办法。如果这样倒要先将夏侯兰这一支援军打散,阎柔方可站稳脚跟了。想到此处,也不犹豫,一面传达袁绍的军令,一面安排在撤退之前,与夏侯兰一战的部署。
鞠义想到的办法,既简单又直接,就是请君入瓮。夏侯兰带兵来援,以五千人对敌两万余大军,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除非城内的刘纬台能看选择时机,两面夹击才有机会。但是刘纬台没有这个胆子,所以夏侯兰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兵找一个突破口,进城,协助刘纬台防守。如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