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远爹知道自己家有老天爷爷保佑,囤里粮食取不败,地里成倍增收,一律有求必应,有出租的照单全收。
一个秋季,就租赁了八十多亩粮田。
这其中,有梁龙勤老哥四个及其儿子们的,有王长柱王奶奶家的。
牛桂芬、吴巧改和卢金平,也都向宏远爹出租了部分土地。
由于有村民抢着拾棉花挣钱的经历,宏远爹在和租地户签订租赁合同时,又附加了一条规定:凡是梁德福家需要雇工的时候,无论长工还是短工,一律先紧着租地户雇用。
工钱保持在市场价格的上等水平
有租粮还能出临时工挣钱,出租户更是喜上加喜,把今后的希望,全寄托在梁德福家里了。
地多了,种植改革是必须的了。
梁晓乐计划留出十亩春地,其余的一律种上小麦。
而且,要用前世现代的一尺二寸三角楼,实行密植种植。
梁晓乐和宏远娘一起,到工匠铺里定做了五张一尺二村三角楼,雇了十几个短工,在人们的惊讶和不理解的目光中,播种了九十多亩密植小麦。
“播这么密,麦苗会长得起来呀?还不收一地草?!”
“一扎宽的小背儿,连锄都下不去,怎么锄地呀?”
“这家人家,我们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村里的人们议论纷纷。
梁龙勤本来对二儿子梁德福充满信心。
觉得他是干大事业的人。
听到人们的议论,心里也动摇起来。
“德福,你把小麦播这么密,能行吗?老辈儿里可从来没这样种过!”
“慧敏要这样,就依着她吧。”
“她一个妇道人家,种地又不内行,也不能处处光依着她。
人耽误地一时,地耽误人一年。
要改也应该先在小块儿地里试验一下,怎么一下全都种成密植的了?”
“家里的这一切变化,还不都是她带来的!
她要怎样,就让她怎样吧!
咱坐享其成好了。
爹。”
“真要绝收了,这可是三万多斤租粮呢!
你上哪里弄去?!”
梁龙勤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我想,她既然要这样做,肯定有把握。
我也观察她这多半年了,所说的一切,经过实践验证,都是对的。
我看她不是没有准头的人。”
“我过去也这么想。
不过,这事太玄乎,八、九个月才看出效果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