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谋定天下之扶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这下问题大条了,京城三大武力:京营、巡捕军、内操军。你一个人掌管了两个,这是想干嘛?
于是崇祯皇帝便下旨严查。
诏书的颁发流程却是这样,内阁拟定诏书,皇上看过后,送去司礼监用印,然后再由中书舍人下发。
如此重要的圣旨竟然被人修改过。事情重大,于是一级一级查了起来。
最后查出这份诏书是刘鸿训拟定,而传递诏书的中书舍人在严刑拷打之下,也招供刘鸿训指使其私下修改诏书。
于是崇祯皇帝大怒,直接将刘鸿训逮捕入狱,命三法司商议罪名。又私下授意三法司,想致刘鸿训于死地。
要知道依照大明旧例,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即使内阁成员犯了错,也只会由内阁内部处理。不会提交刑部和三法司,以维护内阁的权威。
眼见着刘鸿训就要被押上刑场砍头,幸亏当时内阁中其它辅臣李标等人极力挽救,这货才捡回了一条命,最后落了个充军边塞的下场。而兵部尚书王在晋也被连累撤职,崇祯初年的中兴气象也就这样烟消云散。(《明通鉴》记载:“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可知崇祯皇帝的心胸如何狭窄。诸位读者再留意下,崇祯元年九月发生的事情,十月刘鸿训便被处理了。前后也就一个月不到,所以说崇祯为人操切。)
听到王启年提及刘鸿训,周祥春还是没反应过来,开说道:“刘阁老之事为兄也略有耳闻,贤弟何以提及此事?”
王启年哈哈大笑,开口道:“与刘阁老相比,辽东袁督师职位如何?权势如何?帝眷如何?”
这两人论权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周祥春想也不想,便开口道:“皆不如也!”
王启年继续说道:“帝心不足为恃!以刘阁老的权势,尚且因为这桩无头公案而差点丢命。何况袁督师呢?所以在下说,眼下袁督师看起来稳如泰山,实际上却是危如累卵。”
周祥春点了点头,这话也对。这皇帝太过操切,又视群臣如草芥。今天看你很满意,便会重用你。明天看你不顺眼,一翻脸便是掉脑袋的下场。 袁督师看起来深得帝心,实际上,这帝心却一个铜板也不值。不过即使这样,自己也不急于下注,帝心不值钱,袁崇焕和毛文龙之间,也顶多是个打个平手而已。不是一方必赢,自己没必要急着下注。
王启年看看周祥春的神色,知道这货已经有点心动,只需要再加一把劲,便能拿下。便开口道:“周兄可知刘阁老败落的原因?”
周祥春也不是白痴,又在官场混了这么久,自然知道私改诏书这件事是导 火索,背后肯定还另有隐情,可惜自己却看不透。
不过王启年必然能看透,这也是自己最佩服他的地方。此事一定要问清楚,以后和皇上打交道的时候,便可引以为鉴。于是周祥春站了起来,朝王启年施了一礼,正色开口道:“还请贤弟赐教!”
王启年站起身子,侧身避礼。然后两人继续坐下,王启年开口道:“这刘阁老败就败在四个字上面。 ‘结党’,‘欺上’。”
周祥春接口道:“还请贤弟详言!”
王启年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开口道:“今上自幼见惯了党争,又被阉党压制过很长一段时间,心里对官员结党之事,愤恨不已。而且今上认为朝政崩坏,皆因结党而起。故而结党之事,一向是今上的逆鳞。当初刘阁老私下推荐毕自严为户部尚书、王在晋为兵部尚书,便免不了有结党的嫌疑。私改诏书之事事发,王在晋又前后数次上书替刘阁老辩解,更坐实了结党之事。此其一也。 私改诏书之事,本为欺上之举。再加上皇上下旨严查之时,曾私下询问诸阁臣,刘阁老当时却是断然否认。后来既然查出凭据,刘阁老否认之词也变成了欺上的铁证。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皇上当初有多少看重刘阁老,此时便有多少痛恨刘阁老,自然要致其余死地。”
王启年继续开口道:“每年在京师大洒金钱,结交重臣无数。这袁督师结党之事做的还少?五年平辽的大话,前后数次讳败报功的举动,这袁督师欺上之事做的还少?袁督师深得皇上欢心,和刘阁老相同。只怕一旦事发,也难逃这当头一刀。所谓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袁督师深结朝廷大员,虽然看起来风头无两,可惜却是败亡无日。毛大帅远居海外,虽然未得皇上欢心,却是安如泰山。”(历史上袁崇焕之死,有人说是反间计,有人说是罪有应得。以作者的看法,却是四个字,深失朕望。 前面崇祯皇帝信任袁崇焕到极点,几乎是无条件的满足袁崇焕的一切要求,可惜最后却变成了兵临城下。发现被骗后,这种情绪的剧烈冲击才是崇祯皇帝深恨袁崇焕,将其千刀万剐的根本原因。)
还是王贤弟果然看到深啊。这爱之深恨之切,简直妙绝。的确是这样,以皇上多疑、操切的性格,喜欢你的时候深信不疑。一旦发现被欺骗,便会转爱为恨,恨不得致你于死地。袁崇焕这边看起来深得帝心,其实风险却也更大。
周祥春想了想,便拿起桌上的信封,收入怀内,对王启年说道:“多蒙毛总兵看重,为兄愧领了。贤弟下次见到毛总兵时,还请代为致意。”
王启年却在心里比了一个V字型手势:“耶!先下一城!”
门外警戒的方汉,听到室内二人屡出大逆不道之言,心里反而越发的踏实。这主人,跟的过。
p; 这下问题大条了,京城三大武力:京营、巡捕军、内操军。你一个人掌管了两个,这是想干嘛?
于是崇祯皇帝便下旨严查。
诏书的颁发流程却是这样,内阁拟定诏书,皇上看过后,送去司礼监用印,然后再由中书舍人下发。
如此重要的圣旨竟然被人修改过。事情重大,于是一级一级查了起来。
最后查出这份诏书是刘鸿训拟定,而传递诏书的中书舍人在严刑拷打之下,也招供刘鸿训指使其私下修改诏书。
于是崇祯皇帝大怒,直接将刘鸿训逮捕入狱,命三法司商议罪名。又私下授意三法司,想致刘鸿训于死地。
要知道依照大明旧例,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即使内阁成员犯了错,也只会由内阁内部处理。不会提交刑部和三法司,以维护内阁的权威。
眼见着刘鸿训就要被押上刑场砍头,幸亏当时内阁中其它辅臣李标等人极力挽救,这货才捡回了一条命,最后落了个充军边塞的下场。而兵部尚书王在晋也被连累撤职,崇祯初年的中兴气象也就这样烟消云散。(《明通鉴》记载:“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可知崇祯皇帝的心胸如何狭窄。诸位读者再留意下,崇祯元年九月发生的事情,十月刘鸿训便被处理了。前后也就一个月不到,所以说崇祯为人操切。)
听到王启年提及刘鸿训,周祥春还是没反应过来,开说道:“刘阁老之事为兄也略有耳闻,贤弟何以提及此事?”
王启年哈哈大笑,开口道:“与刘阁老相比,辽东袁督师职位如何?权势如何?帝眷如何?”
这两人论权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周祥春想也不想,便开口道:“皆不如也!”
王启年继续说道:“帝心不足为恃!以刘阁老的权势,尚且因为这桩无头公案而差点丢命。何况袁督师呢?所以在下说,眼下袁督师看起来稳如泰山,实际上却是危如累卵。”
周祥春点了点头,这话也对。这皇帝太过操切,又视群臣如草芥。今天看你很满意,便会重用你。明天看你不顺眼,一翻脸便是掉脑袋的下场。 袁督师看起来深得帝心,实际上,这帝心却一个铜板也不值。不过即使这样,自己也不急于下注,帝心不值钱,袁崇焕和毛文龙之间,也顶多是个打个平手而已。不是一方必赢,自己没必要急着下注。
王启年看看周祥春的神色,知道这货已经有点心动,只需要再加一把劲,便能拿下。便开口道:“周兄可知刘阁老败落的原因?”
周祥春也不是白痴,又在官场混了这么久,自然知道私改诏书这件事是导 火索,背后肯定还另有隐情,可惜自己却看不透。
不过王启年必然能看透,这也是自己最佩服他的地方。此事一定要问清楚,以后和皇上打交道的时候,便可引以为鉴。于是周祥春站了起来,朝王启年施了一礼,正色开口道:“还请贤弟赐教!”
王启年站起身子,侧身避礼。然后两人继续坐下,王启年开口道:“这刘阁老败就败在四个字上面。 ‘结党’,‘欺上’。”
周祥春接口道:“还请贤弟详言!”
王启年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开口道:“今上自幼见惯了党争,又被阉党压制过很长一段时间,心里对官员结党之事,愤恨不已。而且今上认为朝政崩坏,皆因结党而起。故而结党之事,一向是今上的逆鳞。当初刘阁老私下推荐毕自严为户部尚书、王在晋为兵部尚书,便免不了有结党的嫌疑。私改诏书之事事发,王在晋又前后数次上书替刘阁老辩解,更坐实了结党之事。此其一也。 私改诏书之事,本为欺上之举。再加上皇上下旨严查之时,曾私下询问诸阁臣,刘阁老当时却是断然否认。后来既然查出凭据,刘阁老否认之词也变成了欺上的铁证。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皇上当初有多少看重刘阁老,此时便有多少痛恨刘阁老,自然要致其余死地。”
王启年继续开口道:“每年在京师大洒金钱,结交重臣无数。这袁督师结党之事做的还少?五年平辽的大话,前后数次讳败报功的举动,这袁督师欺上之事做的还少?袁督师深得皇上欢心,和刘阁老相同。只怕一旦事发,也难逃这当头一刀。所谓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袁督师深结朝廷大员,虽然看起来风头无两,可惜却是败亡无日。毛大帅远居海外,虽然未得皇上欢心,却是安如泰山。”(历史上袁崇焕之死,有人说是反间计,有人说是罪有应得。以作者的看法,却是四个字,深失朕望。 前面崇祯皇帝信任袁崇焕到极点,几乎是无条件的满足袁崇焕的一切要求,可惜最后却变成了兵临城下。发现被骗后,这种情绪的剧烈冲击才是崇祯皇帝深恨袁崇焕,将其千刀万剐的根本原因。)
还是王贤弟果然看到深啊。这爱之深恨之切,简直妙绝。的确是这样,以皇上多疑、操切的性格,喜欢你的时候深信不疑。一旦发现被欺骗,便会转爱为恨,恨不得致你于死地。袁崇焕这边看起来深得帝心,其实风险却也更大。
周祥春想了想,便拿起桌上的信封,收入怀内,对王启年说道:“多蒙毛总兵看重,为兄愧领了。贤弟下次见到毛总兵时,还请代为致意。”
王启年却在心里比了一个V字型手势:“耶!先下一城!”
门外警戒的方汉,听到室内二人屡出大逆不道之言,心里反而越发的踏实。这主人,跟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