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六十年代媒婆生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韩念念哎了一声,转身去厨房帮叶兰英做饭。
堂屋里,陈爱国和方知行热络的聊着。
小山子乡背靠玉泉山,只有山脚下开了梯田,再往山上去土地贫瘠无法利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上头号召植树造林,山上虽然种了不少树苗,但一时半会都成不了材,无法给小山子乡的社员带来额外收入。如果能在山上养殖,对社员们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和乡里公办的窑厂、水泥厂一样,养殖场也得往公家性质走,所以方知行才赶过来跟吴书记商量具体怎么办。
不大一会儿,姚家人陆续从外面回来了。韩桂娟一看家里来了个陌生小伙,诧异道,“爱国,这是哪家的?”
陈爱国道,“娘们一个,瞎打听啥,饭烧好了吗?烧好赶紧端上桌,我要跟小伙子好好喝一杯!”
炕几上只有陈爱国和陈卫东作陪,家里的女人不能上桌,都在厨房灶台围站了一圈,七嘴八舌的问韩念念。
韩念念把知道的都说了遍,又道,“他跟姑父说是来商量办养殖场的,听说是方大兴酒家的人。”
叶兰英跟陈玲都没听过方大兴,可韩桂娟却听过,她的反应跟陈爱国如出一辙,乐道,“那是要好好招待人家!这事要是成了,咱们日子可要比现在好过许多!”
韩桂娟乐得合不拢嘴,韩念念却听得犯糊涂。小山子乡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个生产队,几乎每个队都养殖了鸡鸭猪鹅,并且分派指标给户下,像陈家,除了分派到养三只老母鸡之外,还负责承担一个猪腿的任务。
一个猪腿也有讲头。一头猪有四条腿,生产队一户人家通常承担一条腿,也就是说陈家是跟其他三个门旁邻居合养一头猪,养到年末得上交给生产队,如果达到了指标,生产队就给记上工分,最后把养猪的工分折算成钱。
不论是猪肉还是鸡鸭,流向城镇只有一个合法渠道,那就是走公社的肉站,等于是先卖给公家,然后由公家来调派分配。既然是这样,方知行又怎么能够光明正大的来跟吴书记商量‘走私’的事?
【宿主,据在下所知,像方大兴这种几百年的老字号在战火中幸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建国后多数老字号仍拥有合法经营权,几年前三大.改造完成之后,这些老字号虽然名义上属公家管,但他们的后人仍旧能在公家的监视下自主管理,所以就算方知行在乡里办养殖场,必定也是公家知情并且允许的。】
韩念念恍然,简单来说,就是普遍现象里面的特殊化了。
吃完晌午饭,方知行坐了片刻,从裤口袋掏出五毛钱和两张一斤的粮票,搁在了炕几上。他给的这些已经远超国营饭店吃一顿饭需要的钱。国营饭店里五分钱就能见肉菜,两个大馒头只要八两粮票。
陈爱国一愣,随即道,“这是干啥?快收回去,粗茶淡饭值不了几个钱,太见外了!”
韩桂娟也道,“多个人不过多添双碗筷,哪用这么客气!”
方知行起了身,礼貌道,“叔婶,平白无故过来蹭你们一顿饭,也没带什么礼,钱和粮票你们一定收着,出门办个事总会用得着。”
出门办事,五毛钱庄稼人还能拿得出来,可粮票却是他们没有的。除了公社里的几个干部外出开会可以去粮站换点粮票,其他人没那个资格,老农民若是出远门干个啥,那得自带干粮水,否则连顿饭都吃不上,没有粮票,进了饭店但凡跟粮食沾上关系的,诸如面条馒头炒饼,都不能卖给你。
炒菜倒是不用粮票,可哪个老农民又舍得花钱炒盘菜干吃?
玲玲的亲事已经定了下来,少不得要跟大勇去城里置办些衣裳鞋袜,到时候肯定会用到。
思及此,韩桂娟朝陈爱国使了个眼色,笑吟吟道,“既然这样,那婶儿就不客气了,下次来咱们乡,要是没处落脚,只管来婶儿家!”
方知行笑着应了一声,又对韩念念道了谢,随后告辞推自行车往公社方向走。
等方知行走远了,韩念念拿起炕几上的粮票前后看了看,六零年发行的地方粮票,黄底帆船,繁体字书写了‘一市斤’。
“这玩意是好,可听说到月不用就作废了。”韩桂娟有些可惜道,“这都四月半了。”
韩念念道,“玲玲不是嚷着要去城里买身新衣裳?去了正好能用掉!”
提起买衣裳,韩桂娟犯愁,“手里连张两寸的布票都没有,去买啥衣裳!我看我去借点棉花,自己纺一匹布得了!”
闻言,陈玲老大不乐意道,“娘,我不穿老土布,人家就结这么一次婚,还不能去城里买件新衣裳啊,娘你想想办法,给弄点布票呗!”
说得倒是轻巧,庄稼人能有几个城里亲戚,上哪借布票去!
叶兰英坐炕上没吭声,她嫁过来那会儿,娘家就陪了一床棉花被,至于衣裳,只有一件老土布印染的红罩衫,到现在她也舍不得拿出来穿。
她这小姑子倒精贵,连老土布都嫌弃上了。
韩念念哎了一声,转身去厨房帮叶兰英做饭。
堂屋里,陈爱国和方知行热络的聊着。
小山子乡背靠玉泉山,只有山脚下开了梯田,再往山上去土地贫瘠无法利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上头号召植树造林,山上虽然种了不少树苗,但一时半会都成不了材,无法给小山子乡的社员带来额外收入。如果能在山上养殖,对社员们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和乡里公办的窑厂、水泥厂一样,养殖场也得往公家性质走,所以方知行才赶过来跟吴书记商量具体怎么办。
不大一会儿,姚家人陆续从外面回来了。韩桂娟一看家里来了个陌生小伙,诧异道,“爱国,这是哪家的?”
陈爱国道,“娘们一个,瞎打听啥,饭烧好了吗?烧好赶紧端上桌,我要跟小伙子好好喝一杯!”
炕几上只有陈爱国和陈卫东作陪,家里的女人不能上桌,都在厨房灶台围站了一圈,七嘴八舌的问韩念念。
韩念念把知道的都说了遍,又道,“他跟姑父说是来商量办养殖场的,听说是方大兴酒家的人。”
叶兰英跟陈玲都没听过方大兴,可韩桂娟却听过,她的反应跟陈爱国如出一辙,乐道,“那是要好好招待人家!这事要是成了,咱们日子可要比现在好过许多!”
韩桂娟乐得合不拢嘴,韩念念却听得犯糊涂。小山子乡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个生产队,几乎每个队都养殖了鸡鸭猪鹅,并且分派指标给户下,像陈家,除了分派到养三只老母鸡之外,还负责承担一个猪腿的任务。
一个猪腿也有讲头。一头猪有四条腿,生产队一户人家通常承担一条腿,也就是说陈家是跟其他三个门旁邻居合养一头猪,养到年末得上交给生产队,如果达到了指标,生产队就给记上工分,最后把养猪的工分折算成钱。
不论是猪肉还是鸡鸭,流向城镇只有一个合法渠道,那就是走公社的肉站,等于是先卖给公家,然后由公家来调派分配。既然是这样,方知行又怎么能够光明正大的来跟吴书记商量‘走私’的事?
【宿主,据在下所知,像方大兴这种几百年的老字号在战火中幸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建国后多数老字号仍拥有合法经营权,几年前三大.改造完成之后,这些老字号虽然名义上属公家管,但他们的后人仍旧能在公家的监视下自主管理,所以就算方知行在乡里办养殖场,必定也是公家知情并且允许的。】
韩念念恍然,简单来说,就是普遍现象里面的特殊化了。
吃完晌午饭,方知行坐了片刻,从裤口袋掏出五毛钱和两张一斤的粮票,搁在了炕几上。他给的这些已经远超国营饭店吃一顿饭需要的钱。国营饭店里五分钱就能见肉菜,两个大馒头只要八两粮票。
陈爱国一愣,随即道,“这是干啥?快收回去,粗茶淡饭值不了几个钱,太见外了!”
韩桂娟也道,“多个人不过多添双碗筷,哪用这么客气!”
方知行起了身,礼貌道,“叔婶,平白无故过来蹭你们一顿饭,也没带什么礼,钱和粮票你们一定收着,出门办个事总会用得着。”
出门办事,五毛钱庄稼人还能拿得出来,可粮票却是他们没有的。除了公社里的几个干部外出开会可以去粮站换点粮票,其他人没那个资格,老农民若是出远门干个啥,那得自带干粮水,否则连顿饭都吃不上,没有粮票,进了饭店但凡跟粮食沾上关系的,诸如面条馒头炒饼,都不能卖给你。
炒菜倒是不用粮票,可哪个老农民又舍得花钱炒盘菜干吃?
玲玲的亲事已经定了下来,少不得要跟大勇去城里置办些衣裳鞋袜,到时候肯定会用到。
思及此,韩桂娟朝陈爱国使了个眼色,笑吟吟道,“既然这样,那婶儿就不客气了,下次来咱们乡,要是没处落脚,只管来婶儿家!”
方知行笑着应了一声,又对韩念念道了谢,随后告辞推自行车往公社方向走。
等方知行走远了,韩念念拿起炕几上的粮票前后看了看,六零年发行的地方粮票,黄底帆船,繁体字书写了‘一市斤’。
“这玩意是好,可听说到月不用就作废了。”韩桂娟有些可惜道,“这都四月半了。”
韩念念道,“玲玲不是嚷着要去城里买身新衣裳?去了正好能用掉!”
提起买衣裳,韩桂娟犯愁,“手里连张两寸的布票都没有,去买啥衣裳!我看我去借点棉花,自己纺一匹布得了!”
闻言,陈玲老大不乐意道,“娘,我不穿老土布,人家就结这么一次婚,还不能去城里买件新衣裳啊,娘你想想办法,给弄点布票呗!”
说得倒是轻巧,庄稼人能有几个城里亲戚,上哪借布票去!
叶兰英坐炕上没吭声,她嫁过来那会儿,娘家就陪了一床棉花被,至于衣裳,只有一件老土布印染的红罩衫,到现在她也舍不得拿出来穿。
她这小姑子倒精贵,连老土布都嫌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