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15) (1/2)
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宰执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304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15)
‘文王拘而衍周易,仲尼厄而着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这一段,是安慰人的话。文章憎命达,无论李青莲还是杜工部,哪个不是一生坎坷,才有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但韩冈决定还是不让章惇这番话传给苏轼了——在他口中说出来,那就变成讽刺。传到已经上书请求出外的苏轼耳中,也显得自己太过咄咄逼人。而前来恭贺他得赐佳人的章惇,恐怕也会听着不舒服。
——虽然韩冈是真心想安慰苏轼。苏轼的一封判状,其实是帮了他大忙。在如今已经佳人在抱的情况下,韩冈也不会对名传千古的诗人再留着怨气,转着报复的心思。
而宫里现在还没有消息,赵颢还好端端的安住着,不过苏轼已经不想在东京待了。他这个开封推官本作得就不痛快,不幸天降灾祸——推官主管的其实是刑名,要不是蔡确撂挑子,周南的申状也不会压倒他案头上——再留京城暂时找不到什么人喝酒聊天了,不如远放江湖之外,散散心,等今次的事消停了,再回来也不迟。
所以赶在今日苏轼就上了一本,又老调重弹,把新法骂了一通——这是范镇传下来的绝活,许多官员现在都用上了,让天子不好挽留,直接放人。
章惇对苏轼的做法显然很不以为然,但今夜来道贺的时候,也没有对韩冈说太多。
今天有不少人恭喜过韩冈得赐佳人,但知道他赶在今晚就要纳妾的,就只有亲自送来中书调令的章惇,还有李信、李小六这样韩冈身边的人。
听说了韩冈今晚就要纳妾,章惇就主动留了下来,帮着主持了小小的仪式,也算做个见证。等先送了周南入洞房,韩冈就坐下来陪着章惇喝酒。
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举杯底向韩冈示意了一下,章惇摇头叹着,“苏子瞻这也算是无妄之灾,糊里糊涂的就坏了名声。等明日愚兄便打算在堂除的差事里,寻个风土宜人的去处,让他过去修养两年。”
低品京朝官的任免和差遣注授,依律都要通过审官东院,但政事堂也直接掌握着许多职位的任免权,可以跳过审官东院而直接任命官员——这种政事堂直接除授官职的做法就称为堂除。章惇是中书五房检正公事,要帮苏轼寻个外任的好地方,却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江左水乡,苏杭之地。若论风土,再无胜过这两处的了。”看着章惇对苏轼的维护,韩冈有着几分感慨,与章惇做朋友还真是让人安心。
韩冈只是随口说说,但章惇倒是当真去考虑了这两个地方,“……杭州通判到了年后,磨勘就满两年了,考绩也是中上,当可迁官……若要换人,还正好趁现在!”
杭州?……看来苏堤应该不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韩冈为自己的提议而感到庆幸,又对章惇道:“其实韩冈慕苏子瞻大名久矣,本还想着寻机借着检正的光,去拜会一番。只可惜出了今次的这一桩事……”
韩冈倒是想见见苏子瞻,不过今次是没机会了。不提苏轼糊里糊涂犯下的疏失,让两人不便相见,就算想见面,韩冈也没有那个时间。
上午接到天子口谕,直接把周南赐了他,午后,中书省调令终于下来。从调令的字里行间,看出了催他上路的意思。韩冈知情识趣,甚至准备不过夜,直接就收拾行装离开。倒让亲自来送调令的章惇措手不及,好说歹说,才把韩冈劝下来,再留上一夜,也好把纳妾的事办完再说。
——好吧,其实这是韩冈做做样子,他可不想浪费了洞房花烛的良辰美景。不过尽速离开京城的打算,却是真心的。
风头火势烧得皇城漫天红光,他这个煽风点火的罪魁祸首当是早点离京为宜。今次一桩公案,不像前次请二王出宫,只有章辟光一人冲杀在前。王安石的赞同又不幸引来了反变法派赌气式的针锋相对,而宫内赵顼虽然千肯万肯,也不便违逆高太后的心意。朝中分裂,宫中也反对,天子也只能干瞪眼。
可如今风势已经闹得很大,士林清议又一面倒,苏轼一时之误,便不得不自请出外。朝堂已是奇迹般的用一个声音说话,高太后就算再反对也无济于事。后续情节的酝酿和发展,可能要一个月到几个月的时间。但已经开了头,声势造了起来。天子的两个弟弟就不可能再安居于宫中。
“愚兄的第二份奏章已经写好了,明天就呈上去。不仅是愚兄的,有好几个御史都有打算。而且再过几天,相公也要上书,请为二王于宫外近处造邸,以便二王能时常进宫。”
章惇城府甚深,但成功的在天子面前表现了一下,也免不了有些兴奋,不过他也知道这是谁的功劳... -->>
第304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15)
‘文王拘而衍周易,仲尼厄而着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这一段,是安慰人的话。文章憎命达,无论李青莲还是杜工部,哪个不是一生坎坷,才有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但韩冈决定还是不让章惇这番话传给苏轼了——在他口中说出来,那就变成讽刺。传到已经上书请求出外的苏轼耳中,也显得自己太过咄咄逼人。而前来恭贺他得赐佳人的章惇,恐怕也会听着不舒服。
——虽然韩冈是真心想安慰苏轼。苏轼的一封判状,其实是帮了他大忙。在如今已经佳人在抱的情况下,韩冈也不会对名传千古的诗人再留着怨气,转着报复的心思。
而宫里现在还没有消息,赵颢还好端端的安住着,不过苏轼已经不想在东京待了。他这个开封推官本作得就不痛快,不幸天降灾祸——推官主管的其实是刑名,要不是蔡确撂挑子,周南的申状也不会压倒他案头上——再留京城暂时找不到什么人喝酒聊天了,不如远放江湖之外,散散心,等今次的事消停了,再回来也不迟。
所以赶在今日苏轼就上了一本,又老调重弹,把新法骂了一通——这是范镇传下来的绝活,许多官员现在都用上了,让天子不好挽留,直接放人。
章惇对苏轼的做法显然很不以为然,但今夜来道贺的时候,也没有对韩冈说太多。
今天有不少人恭喜过韩冈得赐佳人,但知道他赶在今晚就要纳妾的,就只有亲自送来中书调令的章惇,还有李信、李小六这样韩冈身边的人。
听说了韩冈今晚就要纳妾,章惇就主动留了下来,帮着主持了小小的仪式,也算做个见证。等先送了周南入洞房,韩冈就坐下来陪着章惇喝酒。
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举杯底向韩冈示意了一下,章惇摇头叹着,“苏子瞻这也算是无妄之灾,糊里糊涂的就坏了名声。等明日愚兄便打算在堂除的差事里,寻个风土宜人的去处,让他过去修养两年。”
低品京朝官的任免和差遣注授,依律都要通过审官东院,但政事堂也直接掌握着许多职位的任免权,可以跳过审官东院而直接任命官员——这种政事堂直接除授官职的做法就称为堂除。章惇是中书五房检正公事,要帮苏轼寻个外任的好地方,却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江左水乡,苏杭之地。若论风土,再无胜过这两处的了。”看着章惇对苏轼的维护,韩冈有着几分感慨,与章惇做朋友还真是让人安心。
韩冈只是随口说说,但章惇倒是当真去考虑了这两个地方,“……杭州通判到了年后,磨勘就满两年了,考绩也是中上,当可迁官……若要换人,还正好趁现在!”
杭州?……看来苏堤应该不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韩冈为自己的提议而感到庆幸,又对章惇道:“其实韩冈慕苏子瞻大名久矣,本还想着寻机借着检正的光,去拜会一番。只可惜出了今次的这一桩事……”
韩冈倒是想见见苏子瞻,不过今次是没机会了。不提苏轼糊里糊涂犯下的疏失,让两人不便相见,就算想见面,韩冈也没有那个时间。
上午接到天子口谕,直接把周南赐了他,午后,中书省调令终于下来。从调令的字里行间,看出了催他上路的意思。韩冈知情识趣,甚至准备不过夜,直接就收拾行装离开。倒让亲自来送调令的章惇措手不及,好说歹说,才把韩冈劝下来,再留上一夜,也好把纳妾的事办完再说。
——好吧,其实这是韩冈做做样子,他可不想浪费了洞房花烛的良辰美景。不过尽速离开京城的打算,却是真心的。
风头火势烧得皇城漫天红光,他这个煽风点火的罪魁祸首当是早点离京为宜。今次一桩公案,不像前次请二王出宫,只有章辟光一人冲杀在前。王安石的赞同又不幸引来了反变法派赌气式的针锋相对,而宫内赵顼虽然千肯万肯,也不便违逆高太后的心意。朝中分裂,宫中也反对,天子也只能干瞪眼。
可如今风势已经闹得很大,士林清议又一面倒,苏轼一时之误,便不得不自请出外。朝堂已是奇迹般的用一个声音说话,高太后就算再反对也无济于事。后续情节的酝酿和发展,可能要一个月到几个月的时间。但已经开了头,声势造了起来。天子的两个弟弟就不可能再安居于宫中。
“愚兄的第二份奏章已经写好了,明天就呈上去。不仅是愚兄的,有好几个御史都有打算。而且再过几天,相公也要上书,请为二王于宫外近处造邸,以便二王能时常进宫。”
章惇城府甚深,但成功的在天子面前表现了一下,也免不了有些兴奋,不过他也知道这是谁的功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