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文娱抗日上海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后世,战争结束数十年后,斋藤邦雄写了一本回忆录,并配上了漫画出版,名为《6军步兵漫话物语》,这本书在日本销路不错,接连卖出数十万册。其中虽然对并肩作战的日本士兵颇多维护,但是对中国的八路军的评价却也客观。
其中便有一段斋藤邦雄的回忆——激烈的战斗在接近傍晚时分结束。到阵地上一看,死尸重重叠叠,还有好几个敌人重伤未死。这些濒临死亡的八路军士兵看到日本兵后不知怎么想的。说道:“水,给我水”。我把水壶凑到快死去的八路军士兵嘴边喂了;其中有一个人对我说“谢谢”,还有一个什么话都没说就死了。……对我来说,这次战斗真是“****”一样。现在我记忆里还留有那个向我讨水喝的八路军士兵少年一样年轻的脸……
虽然这人也是个日本兵,但是就凭这一点,也算是个良心未泯的日本兵。反战倾向极为明显。只不过,按照余生的记忆,这个斋藤邦雄,此时应该在苏联人的西伯利亚服苦役劳动才对。不知道历史出了什么偏差,才会将他在此时送回日本。
不过,余生知道,历史就像蝴蝶的翅膀,有时候可能使劲扇都没事,但有时候,很小的细节,就会导致一个人有截然不同的遭遇。这并不稀奇。所以,也没打算仔细追究。
只是和颜悦色的对斋藤邦雄道:“你被录用了。”
斋藤邦雄大喜过望,对余生接连鞠躬道:“多谢余先生!多谢余先生!”
余生摆摆手道:“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
“余先生尽管说。”
“我知道你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士,所以我想请你把你在中国战场所经历的战争细节,完整客观的回忆一下。写出来,并配上漫画。我负责给你出版。书名就叫《6军步兵漫话物语》。”
斋藤邦雄早有这个打算,只是刚刚回国,还饿着肚子,只能暂时搁置。听余生如此说,大声答应道:“哈伊!”
斋藤邦雄欢天喜地的离开后。下一个应聘者推门而入。只不过,放在余生桌子上的,不是一张简历,而是一份投资计划书。余生扫了一眼。现这份投资计划书很贴心的用汉语写成,而投资的出资人落款,居然是大阪商团。
余生问来人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五十余岁的日本男子回答道:“我们大阪商团非常有和余先生合作的诚意。并且,我们是确定无疑的反战人士。如果说大阪商团这个名字还不足以让余先生入耳的话,那么。大阪第四师团这个名字,余先生想必是听说过的。”
余生有些吃惊,问道:“大阪第四师团和大阪商团之间有什么关系么?”
“其实这个关系很简单,许多大阪商团中的成员子女,就在大阪第四师团服役,而许多从大阪第四师团中退役的士兵,都会加入大阪商团,继承家中产业。这么说,余先生明白了么?”
余生哭笑不得:“原来如此。”
在后世,如果要论数二战中。哪个日本军团是最英勇善战的军团,可能争议会很多。但是,如果要论数二战中,哪个日本军团是最爱好和平的军团,那么,毫无疑义是大阪第四师团。
这个大阪第四师团的征兵所在地,是日本大阪。这个师团成立于一八八八年,士兵的主要来源是菜贩子。在一九三七年,日本军队入侵中国时,它已经配备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武器装备。成为日军中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堪称日军之中的“精锐”。
然而,大阪此地和日本其他的地方不同。在日本古代,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大名。而拥有土地的大名,则服从于幕府将军。而幕府将军则在名义上服从于实际上是傀儡的日本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大阪一直都是日本的商业城市。此地居民不依赖于土地和大名的等级制度生存。反而会因为各种苛捐杂税和管理此地的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根本就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所以,效忠天皇。也根本谈不上。
纵然是出于国家法令,大阪的年轻人不得不服兵役。也不会按照日本上层宣传的那样,“为效忠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临别赠言,大多是“御身大切”,译为中文,就是“保住小命,活着要紧”。
而想活着,这些在大阪第四师团服役的士兵,就绝对不会无脑遵从上级让他们苦战送死的命令。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
有了这些原则,大阪第四师团的战例自此让人啼笑皆非。
一九三七年,因为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所以日本人将大阪第四师团调往中国东北。在训练两年后,一九三九年,日本为了北进,试探苏联的虚实,与苏联军队在诺门坎大打出手。
随后,日本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个精锐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日本的仙台师团在接到命令后,强行军四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在抵达战场的当天就投入战斗,随后就死伤惨重,被苏联人打得溃不成军。
而大阪第四师团,却在命令下达后,患了拖延症。大阪师团内的官兵,在接到紧急增援的命令和苏联人很凶猛的消息后,接连因为五花八门的怪病“病倒”,并要求留守。
日军联队长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不... -->>
到后世,战争结束数十年后,斋藤邦雄写了一本回忆录,并配上了漫画出版,名为《6军步兵漫话物语》,这本书在日本销路不错,接连卖出数十万册。其中虽然对并肩作战的日本士兵颇多维护,但是对中国的八路军的评价却也客观。
其中便有一段斋藤邦雄的回忆——激烈的战斗在接近傍晚时分结束。到阵地上一看,死尸重重叠叠,还有好几个敌人重伤未死。这些濒临死亡的八路军士兵看到日本兵后不知怎么想的。说道:“水,给我水”。我把水壶凑到快死去的八路军士兵嘴边喂了;其中有一个人对我说“谢谢”,还有一个什么话都没说就死了。……对我来说,这次战斗真是“****”一样。现在我记忆里还留有那个向我讨水喝的八路军士兵少年一样年轻的脸……
虽然这人也是个日本兵,但是就凭这一点,也算是个良心未泯的日本兵。反战倾向极为明显。只不过,按照余生的记忆,这个斋藤邦雄,此时应该在苏联人的西伯利亚服苦役劳动才对。不知道历史出了什么偏差,才会将他在此时送回日本。
不过,余生知道,历史就像蝴蝶的翅膀,有时候可能使劲扇都没事,但有时候,很小的细节,就会导致一个人有截然不同的遭遇。这并不稀奇。所以,也没打算仔细追究。
只是和颜悦色的对斋藤邦雄道:“你被录用了。”
斋藤邦雄大喜过望,对余生接连鞠躬道:“多谢余先生!多谢余先生!”
余生摆摆手道:“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
“余先生尽管说。”
“我知道你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士,所以我想请你把你在中国战场所经历的战争细节,完整客观的回忆一下。写出来,并配上漫画。我负责给你出版。书名就叫《6军步兵漫话物语》。”
斋藤邦雄早有这个打算,只是刚刚回国,还饿着肚子,只能暂时搁置。听余生如此说,大声答应道:“哈伊!”
斋藤邦雄欢天喜地的离开后。下一个应聘者推门而入。只不过,放在余生桌子上的,不是一张简历,而是一份投资计划书。余生扫了一眼。现这份投资计划书很贴心的用汉语写成,而投资的出资人落款,居然是大阪商团。
余生问来人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五十余岁的日本男子回答道:“我们大阪商团非常有和余先生合作的诚意。并且,我们是确定无疑的反战人士。如果说大阪商团这个名字还不足以让余先生入耳的话,那么。大阪第四师团这个名字,余先生想必是听说过的。”
余生有些吃惊,问道:“大阪第四师团和大阪商团之间有什么关系么?”
“其实这个关系很简单,许多大阪商团中的成员子女,就在大阪第四师团服役,而许多从大阪第四师团中退役的士兵,都会加入大阪商团,继承家中产业。这么说,余先生明白了么?”
余生哭笑不得:“原来如此。”
在后世,如果要论数二战中。哪个日本军团是最英勇善战的军团,可能争议会很多。但是,如果要论数二战中,哪个日本军团是最爱好和平的军团,那么,毫无疑义是大阪第四师团。
这个大阪第四师团的征兵所在地,是日本大阪。这个师团成立于一八八八年,士兵的主要来源是菜贩子。在一九三七年,日本军队入侵中国时,它已经配备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武器装备。成为日军中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堪称日军之中的“精锐”。
然而,大阪此地和日本其他的地方不同。在日本古代,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大名。而拥有土地的大名,则服从于幕府将军。而幕府将军则在名义上服从于实际上是傀儡的日本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大阪一直都是日本的商业城市。此地居民不依赖于土地和大名的等级制度生存。反而会因为各种苛捐杂税和管理此地的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根本就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所以,效忠天皇。也根本谈不上。
纵然是出于国家法令,大阪的年轻人不得不服兵役。也不会按照日本上层宣传的那样,“为效忠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临别赠言,大多是“御身大切”,译为中文,就是“保住小命,活着要紧”。
而想活着,这些在大阪第四师团服役的士兵,就绝对不会无脑遵从上级让他们苦战送死的命令。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
有了这些原则,大阪第四师团的战例自此让人啼笑皆非。
一九三七年,因为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所以日本人将大阪第四师团调往中国东北。在训练两年后,一九三九年,日本为了北进,试探苏联的虚实,与苏联军队在诺门坎大打出手。
随后,日本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个精锐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日本的仙台师团在接到命令后,强行军四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在抵达战场的当天就投入战斗,随后就死伤惨重,被苏联人打得溃不成军。
而大阪第四师团,却在命令下达后,患了拖延症。大阪师团内的官兵,在接到紧急增援的命令和苏联人很凶猛的消息后,接连因为五花八门的怪病“病倒”,并要求留守。
日军联队长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