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重生之红星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七八章 发展(二)
此时,正是秋收时节,田野里的谷穗金黄金黄,风吹过,掀起一阵阵金色波浪。
刘一民心情高兴,用英语对这些美国来的客人说道:“欢迎各位先生到美丽的中国陕西来工作。我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大学校长、红七军团军团长、陕西军区司令刘一民,很高兴认识各位。我非常荣幸地告诉大家,陕西是一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红军是人类历史上纪律最严明、作风最严谨、最受人民拥护的部队。到中国陕西来,帮助英勇的工农红军打败日本侵略者,将是各位一生中最传奇、最光荣的经历。诸位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求可以通过翻译,告诉我们的同志。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和各位做朋友,希望各位在我们这里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这些美国人一听刘一民纯正的英语,马上就有一种他乡遇故交的味道,纷纷涌上来与刘一民拥抱,用英语叽里呱啦地问东问西,刘一民满面笑容一一解答。
陈云不懂英语,不知道刘一民在说什么,只好叫过翻译,让翻译转述刘一民的话。
一边的李富春看的直笑,逗陈云说:“这下好了,给洋鬼子配的翻译变成给陈大人翻译了。”
陈云也笑了,说富春大哥不厚道,看来我是得学英语了。
设备装车完毕,美国来的技工也都坐上了西安仅有的几辆汽车,刘一民、陈云、李富春等人就带着车队向韩城赶去。
当晚便在韩城宿营。
红十三师东移后,师部就驻扎在韩城。
陈云、李富春从西安出发时,让罗荣桓派军团文工团随行,计划接到美国客人后在韩城举行欢迎晚会。这车队一到韩城,吃过饭,晚会就开始了。
刘一民对军团文工团的节目已经很熟悉了,就让陈大中、常化雨、王南湖陪着陈云、李富春他们看节目,让李清陪着自己在韩城街上走走。
这段时间,一切都很顺利,根据地继夏粮丰收后,又迎来了秋粮丰收,红军不用再为没有粮食发愁。今天又接到了倪华发回来的设备,马上就是一轮新的建设热潮。虽然有特务造谣的诗,但那只是小事,影响不了形势大好的局面。因此,刘一民走在韩城的街道上,心里都一直在笑。
在刘一民生活的那个时代,农民就有夏粮吃饭、秋粮换钱的说法,主要是说秋粮基本都是经济作物,象大豆、玉米、棉花、红薯、土豆等,都是随时可以出售变现的,是农民一年生计中的钱柜子。
虽然现在和后世无法相比,根据地又是初创,许多行业还没有完全复苏,但毕竟形势稳定,红军政策又好,没有那么多苛捐杂税,税率稳定,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今年的陕西算得上是做生意人的天堂了。
刘一民和李清一路漫步,见许多生意铺子都还开着门,有的铺子门口还挂着收购玉米、小米、黄豆、黑豆、芝麻、棉花、花生、大枣、核桃、红薯、土豆的牌子,价钱也标的清清楚楚。看的刘一民越发心情愉快,忍不住轻声低笑。
李清看着刘一民如此高兴,本不想破坏他的心情,但心里有事,觉得还是要报告军团长,就开口说道:“军团长,今天我看到了军团报,上面有晶晶一篇文章,题目是《人民英雄刘一民》,把你参加红军以来的事迹写的清清楚楚。战士们都看得如醉如痴,但我觉得这篇文章发的不好,虽然说是为了消除特务造谣的影响,写的也都是事实,可我总是感觉这个题目大了点。人民英雄一般都是盖棺论定时候的用语,是中央总结某个同志贡献时的评价,我们自己这样说,似乎有点不合适。再说了,把你的情况介绍的如此详细,不利于对你的安全保卫,更容易让敌人了解你的性格特点和指挥特色。”
刘一民一听,就有点惊疑,忙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李清说:“看日期是前几天发的,我们距离远,今天才收到报纸。”
刘一民马上就让李清带他去看报纸。
到李清办公室后,刘一民就亟不可待地拿过报纸,仔细看了起来。越看越烦,到最后眉毛都纠结到了一起。
看完报纸,刘一民一声不吭,点了支烟,抽了两口,心内默默思量。
晶晶这丫头太年轻了,参加红军时间也太短,一定是看了特务发的造谣报纸心里气愤,要为自己仗义执言,挽回自己在西安百姓中的威信。虽然鲁莽,但以她对自己的情意,这样做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她的失误在于一是不懂政治斗争的危险,越帮越忙,无意中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二是题目语气太大,容易引起人反感,进而让对自己有看法的人更加反感。三是千不该万不该,晶晶不该自作聪明,在文章结尾公然示爱,这是挑战人们心里的道德底线。其他人不说,单是唐星樱看了,心里就不知道会难受成啥样。四是把自己的事迹说的太详细了,虽然都是事实,没有一点夸大,但这样写也不好。领导们看了可能在自豪、欣喜的同时滋生误会、猜忌,敌人看了对自己会更了解,要是让那些日本特务、国民党特务看了,怕是自己再也别想秘密地到敌占区去活动了。
晶晶就不说了,她只是一个新战士、一个20来岁情窦初开的痴情丫头,在自己被特务们肆意诬陷糟蹋时,她有这样的态度、这样的举动很正常。但负责审查的蔡中、罗荣桓是怎么回事?是认为自己受了诬陷、就应该这样给自己正名呢,还是水平低,没有看出这篇文章的副作用啊!如果是这两点倒也没什么,自己向中央写份检讨、再批评批评他们也就是了。要是他们是明知道这文章标题不妥、内容过多、晶晶的心思不对而故意批准刊登,那问题就大了。
刘一民又抽了两口烟,苦笑一下,想到以罗荣桓、蔡中的品质,绝不会有其他想法,怕是被自己受诬陷气昏了头,急于挽回红军在西安民众中的影响,考虑简单,同意发表了。都怪自己,这次陪陈云出来,没有带电台,罗荣桓、蔡中想联系也联系不上,不知道这些天家里都乱成什么了!
刘一民命令李清马上给罗政委发报,让他们说明这篇文章审核时的情况,汇报文章发表后的影响。
李清去发电报了,刘一民又坐下来继续思考。
要是主席看了这篇文章会怎么想呢?这前一段时间他刚让自己学习方志敏的两篇文章,接着就发生了特务诬陷的事情,现在又出现了晶晶的文章,怕是主席对自己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了吧?要单是恨铁不成钢也不要紧,自己穿越而来,机缘巧合,能够参加红军,经历这么多的战事,又让红军少走了许多弯路,提前发展壮大,本身就很满足了。要是将来能再到抗日战场一展拳脚,把日本鬼子打得哭爹叫娘就更幸福了。至于个人前途什么的,对于自己这个穿越者来说,倒也无所谓。怕就怕这篇文章让主席看了后产生一种自己骄傲自大、自我夸耀的看法就不好了,要知道,主席这个人雄才大略,一辈子喜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千万可不敢在心里给自己划一道线,那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
再一想就哑然失笑,这个时候的主席,正是一生中最虚怀若谷的时候,加上穿越以来,自己的言行无形中影响了这些伟人们的思维,他们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一固执传统的思维模式了,这让在美国办公司一事就是明证。要是按照历史上那样子,在美国办公司的事情,怕是首先要向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报告,取得同意后才能进行的。而这时候的共产国际是不可能同意中共和美国人打交道的,现在设备运回来了,美国的技术人员也秘密地来了,说明中央根本就没有向共产国际报告此事,这也应该是自己一直灌输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共产党”的理念结出的一个硕果吧!自己可不能胡乱怀疑主席的智慧和胸怀。
至于周副主席、朱总司令、张闻天看完报纸的想法,大不了是认为不合适,把自己叫去教训一顿就是了。他们都是标准的君子,不会有其他想法的。
要是有人拿这篇文章说事,也不用害怕,党内斗争从来都是强者胜出,一味退让只会让人觉得软弱可欺。可惜王明等人此时还在莫斯科,要是他们回来了,对自己的许多做法恐怕都会有看法的,那样更好,正好借机好好教训他们一顿,让他们早早的醒悟,也避免抗战时出现大的损失。
把这些大的问题想通了,刘一民心里也就没有什么挂碍了,不由自主就想起了晶晶的态度。这丫头,简直脑子进水,咋就是一根筋呢?明知道自己已经结婚了,还敢在报纸上公开那样说。那岂不是告诉所有人她暗恋自己么?自己现在一听女人二字就头疼,这丫头还执意这样干,不是添乱是什么?
正在想,李清就进来了,把罗荣桓、蔡中的电报拿给刘一民看。
刘一民一看,简直苦笑不得。蔡中在电报上说,是他批准发表的,当时罗政委不在,就没有向政委请示。他认为这篇文章写的好,发表的及时,在西安引起了轰动,军团报加印几次,西安所有的报纸都转载了。现在西安的老百姓再也没有人相信特务的造谣了,老人教育孩子都说要他们向军团长学习,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罗荣桓在电报上说,当时他不在,如果在也同意发表。不过会斟酌标题、删掉文章结尾晶晶表白的那段狗尾续貂的文字。但瑕不掩瑜,总体上说,文章写的好,宣传效果好。现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都有报纸转载,对宣传红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那两个女记者在上海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国民政府提出了抗议,要求国民政府维护新闻自由、惩办污蔑她们清白的造谣者。新闻发布会后,那两个女记者发来了道歉电报,对由于她们的采访给军团长造成的不便,表示道歉。
看完电报,刘一民让李清也看了看,征询他的意见。
李清说:“看样子,军团长这下算是名扬四海了。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个态度,应该向主席他们说明军团长不在家、不知情的情况。”
刘一民点点头,就起草了个电报稿,让罗荣桓、蔡中去中央汇报这篇文章发表的情况,对标题不恰当、结尾不合适、内容过多过杂、审核把关不严的问题,向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洛甫同志做检讨,听取批评和指示。写完,就喊来13师机要人员,立即发出。
办完这些事,李清就向刘一民汇报部队从宝鸡东移韩城的情况,对把屯垦农场移交给红二、六军团一事,心疼不已。
刘一民笑笑,也不说话。他知道李清也只是心疼而已,天下红军是一家,哪里能分清什么是你的我的,这点觉悟相信李清是有的。
李清汇报完后,见军团长不说话,就又汇报了他们计划在韩城境内继续屯垦的想法。这次,刘一民表扬了他,认为13师领导思路清楚,要求马上就要着手,赶上冬小麦播种,明年就可以收获夏粮了。
两个人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唐星樱,李清关心地问几个月了,什么时候生。
李清是刘一民的生死与共的战友,刘一民也不瞒他,就说估计应该明年三、四月份生。
李清高兴地说,到时候一定要等他回去再吃满月酒,他得给孩子准备点礼物。
刘一民就笑着说:“别说我的事,说说你的事情,唐星樱给你介绍对象没有,进行的怎么样了?”
李清有点不好意思,最后还是说介绍了,叫程月如,就在军团文工团,是在成都参军的。这次也来了,现在怕是正在演出呢!
刘一民一听,就知道自... -->>
第一七八章 发展(二)
此时,正是秋收时节,田野里的谷穗金黄金黄,风吹过,掀起一阵阵金色波浪。
刘一民心情高兴,用英语对这些美国来的客人说道:“欢迎各位先生到美丽的中国陕西来工作。我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大学校长、红七军团军团长、陕西军区司令刘一民,很高兴认识各位。我非常荣幸地告诉大家,陕西是一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红军是人类历史上纪律最严明、作风最严谨、最受人民拥护的部队。到中国陕西来,帮助英勇的工农红军打败日本侵略者,将是各位一生中最传奇、最光荣的经历。诸位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求可以通过翻译,告诉我们的同志。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和各位做朋友,希望各位在我们这里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这些美国人一听刘一民纯正的英语,马上就有一种他乡遇故交的味道,纷纷涌上来与刘一民拥抱,用英语叽里呱啦地问东问西,刘一民满面笑容一一解答。
陈云不懂英语,不知道刘一民在说什么,只好叫过翻译,让翻译转述刘一民的话。
一边的李富春看的直笑,逗陈云说:“这下好了,给洋鬼子配的翻译变成给陈大人翻译了。”
陈云也笑了,说富春大哥不厚道,看来我是得学英语了。
设备装车完毕,美国来的技工也都坐上了西安仅有的几辆汽车,刘一民、陈云、李富春等人就带着车队向韩城赶去。
当晚便在韩城宿营。
红十三师东移后,师部就驻扎在韩城。
陈云、李富春从西安出发时,让罗荣桓派军团文工团随行,计划接到美国客人后在韩城举行欢迎晚会。这车队一到韩城,吃过饭,晚会就开始了。
刘一民对军团文工团的节目已经很熟悉了,就让陈大中、常化雨、王南湖陪着陈云、李富春他们看节目,让李清陪着自己在韩城街上走走。
这段时间,一切都很顺利,根据地继夏粮丰收后,又迎来了秋粮丰收,红军不用再为没有粮食发愁。今天又接到了倪华发回来的设备,马上就是一轮新的建设热潮。虽然有特务造谣的诗,但那只是小事,影响不了形势大好的局面。因此,刘一民走在韩城的街道上,心里都一直在笑。
在刘一民生活的那个时代,农民就有夏粮吃饭、秋粮换钱的说法,主要是说秋粮基本都是经济作物,象大豆、玉米、棉花、红薯、土豆等,都是随时可以出售变现的,是农民一年生计中的钱柜子。
虽然现在和后世无法相比,根据地又是初创,许多行业还没有完全复苏,但毕竟形势稳定,红军政策又好,没有那么多苛捐杂税,税率稳定,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今年的陕西算得上是做生意人的天堂了。
刘一民和李清一路漫步,见许多生意铺子都还开着门,有的铺子门口还挂着收购玉米、小米、黄豆、黑豆、芝麻、棉花、花生、大枣、核桃、红薯、土豆的牌子,价钱也标的清清楚楚。看的刘一民越发心情愉快,忍不住轻声低笑。
李清看着刘一民如此高兴,本不想破坏他的心情,但心里有事,觉得还是要报告军团长,就开口说道:“军团长,今天我看到了军团报,上面有晶晶一篇文章,题目是《人民英雄刘一民》,把你参加红军以来的事迹写的清清楚楚。战士们都看得如醉如痴,但我觉得这篇文章发的不好,虽然说是为了消除特务造谣的影响,写的也都是事实,可我总是感觉这个题目大了点。人民英雄一般都是盖棺论定时候的用语,是中央总结某个同志贡献时的评价,我们自己这样说,似乎有点不合适。再说了,把你的情况介绍的如此详细,不利于对你的安全保卫,更容易让敌人了解你的性格特点和指挥特色。”
刘一民一听,就有点惊疑,忙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李清说:“看日期是前几天发的,我们距离远,今天才收到报纸。”
刘一民马上就让李清带他去看报纸。
到李清办公室后,刘一民就亟不可待地拿过报纸,仔细看了起来。越看越烦,到最后眉毛都纠结到了一起。
看完报纸,刘一民一声不吭,点了支烟,抽了两口,心内默默思量。
晶晶这丫头太年轻了,参加红军时间也太短,一定是看了特务发的造谣报纸心里气愤,要为自己仗义执言,挽回自己在西安百姓中的威信。虽然鲁莽,但以她对自己的情意,这样做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她的失误在于一是不懂政治斗争的危险,越帮越忙,无意中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二是题目语气太大,容易引起人反感,进而让对自己有看法的人更加反感。三是千不该万不该,晶晶不该自作聪明,在文章结尾公然示爱,这是挑战人们心里的道德底线。其他人不说,单是唐星樱看了,心里就不知道会难受成啥样。四是把自己的事迹说的太详细了,虽然都是事实,没有一点夸大,但这样写也不好。领导们看了可能在自豪、欣喜的同时滋生误会、猜忌,敌人看了对自己会更了解,要是让那些日本特务、国民党特务看了,怕是自己再也别想秘密地到敌占区去活动了。
晶晶就不说了,她只是一个新战士、一个20来岁情窦初开的痴情丫头,在自己被特务们肆意诬陷糟蹋时,她有这样的态度、这样的举动很正常。但负责审查的蔡中、罗荣桓是怎么回事?是认为自己受了诬陷、就应该这样给自己正名呢,还是水平低,没有看出这篇文章的副作用啊!如果是这两点倒也没什么,自己向中央写份检讨、再批评批评他们也就是了。要是他们是明知道这文章标题不妥、内容过多、晶晶的心思不对而故意批准刊登,那问题就大了。
刘一民又抽了两口烟,苦笑一下,想到以罗荣桓、蔡中的品质,绝不会有其他想法,怕是被自己受诬陷气昏了头,急于挽回红军在西安民众中的影响,考虑简单,同意发表了。都怪自己,这次陪陈云出来,没有带电台,罗荣桓、蔡中想联系也联系不上,不知道这些天家里都乱成什么了!
刘一民命令李清马上给罗政委发报,让他们说明这篇文章审核时的情况,汇报文章发表后的影响。
李清去发电报了,刘一民又坐下来继续思考。
要是主席看了这篇文章会怎么想呢?这前一段时间他刚让自己学习方志敏的两篇文章,接着就发生了特务诬陷的事情,现在又出现了晶晶的文章,怕是主席对自己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了吧?要单是恨铁不成钢也不要紧,自己穿越而来,机缘巧合,能够参加红军,经历这么多的战事,又让红军少走了许多弯路,提前发展壮大,本身就很满足了。要是将来能再到抗日战场一展拳脚,把日本鬼子打得哭爹叫娘就更幸福了。至于个人前途什么的,对于自己这个穿越者来说,倒也无所谓。怕就怕这篇文章让主席看了后产生一种自己骄傲自大、自我夸耀的看法就不好了,要知道,主席这个人雄才大略,一辈子喜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千万可不敢在心里给自己划一道线,那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
再一想就哑然失笑,这个时候的主席,正是一生中最虚怀若谷的时候,加上穿越以来,自己的言行无形中影响了这些伟人们的思维,他们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一固执传统的思维模式了,这让在美国办公司一事就是明证。要是按照历史上那样子,在美国办公司的事情,怕是首先要向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报告,取得同意后才能进行的。而这时候的共产国际是不可能同意中共和美国人打交道的,现在设备运回来了,美国的技术人员也秘密地来了,说明中央根本就没有向共产国际报告此事,这也应该是自己一直灌输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共产党”的理念结出的一个硕果吧!自己可不能胡乱怀疑主席的智慧和胸怀。
至于周副主席、朱总司令、张闻天看完报纸的想法,大不了是认为不合适,把自己叫去教训一顿就是了。他们都是标准的君子,不会有其他想法的。
要是有人拿这篇文章说事,也不用害怕,党内斗争从来都是强者胜出,一味退让只会让人觉得软弱可欺。可惜王明等人此时还在莫斯科,要是他们回来了,对自己的许多做法恐怕都会有看法的,那样更好,正好借机好好教训他们一顿,让他们早早的醒悟,也避免抗战时出现大的损失。
把这些大的问题想通了,刘一民心里也就没有什么挂碍了,不由自主就想起了晶晶的态度。这丫头,简直脑子进水,咋就是一根筋呢?明知道自己已经结婚了,还敢在报纸上公开那样说。那岂不是告诉所有人她暗恋自己么?自己现在一听女人二字就头疼,这丫头还执意这样干,不是添乱是什么?
正在想,李清就进来了,把罗荣桓、蔡中的电报拿给刘一民看。
刘一民一看,简直苦笑不得。蔡中在电报上说,是他批准发表的,当时罗政委不在,就没有向政委请示。他认为这篇文章写的好,发表的及时,在西安引起了轰动,军团报加印几次,西安所有的报纸都转载了。现在西安的老百姓再也没有人相信特务的造谣了,老人教育孩子都说要他们向军团长学习,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罗荣桓在电报上说,当时他不在,如果在也同意发表。不过会斟酌标题、删掉文章结尾晶晶表白的那段狗尾续貂的文字。但瑕不掩瑜,总体上说,文章写的好,宣传效果好。现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都有报纸转载,对宣传红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那两个女记者在上海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国民政府提出了抗议,要求国民政府维护新闻自由、惩办污蔑她们清白的造谣者。新闻发布会后,那两个女记者发来了道歉电报,对由于她们的采访给军团长造成的不便,表示道歉。
看完电报,刘一民让李清也看了看,征询他的意见。
李清说:“看样子,军团长这下算是名扬四海了。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个态度,应该向主席他们说明军团长不在家、不知情的情况。”
刘一民点点头,就起草了个电报稿,让罗荣桓、蔡中去中央汇报这篇文章发表的情况,对标题不恰当、结尾不合适、内容过多过杂、审核把关不严的问题,向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洛甫同志做检讨,听取批评和指示。写完,就喊来13师机要人员,立即发出。
办完这些事,李清就向刘一民汇报部队从宝鸡东移韩城的情况,对把屯垦农场移交给红二、六军团一事,心疼不已。
刘一民笑笑,也不说话。他知道李清也只是心疼而已,天下红军是一家,哪里能分清什么是你的我的,这点觉悟相信李清是有的。
李清汇报完后,见军团长不说话,就又汇报了他们计划在韩城境内继续屯垦的想法。这次,刘一民表扬了他,认为13师领导思路清楚,要求马上就要着手,赶上冬小麦播种,明年就可以收获夏粮了。
两个人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唐星樱,李清关心地问几个月了,什么时候生。
李清是刘一民的生死与共的战友,刘一民也不瞒他,就说估计应该明年三、四月份生。
李清高兴地说,到时候一定要等他回去再吃满月酒,他得给孩子准备点礼物。
刘一民就笑着说:“别说我的事,说说你的事情,唐星樱给你介绍对象没有,进行的怎么样了?”
李清有点不好意思,最后还是说介绍了,叫程月如,就在军团文工团,是在成都参军的。这次也来了,现在怕是正在演出呢!
刘一民一听,就知道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