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二十六章 开国、锁国、攘夷 (2/2)
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实,开国也好,锁国也罢,还有攘夷、尊王、公武合体、倒幕这些都是时代大潮碾压下扶桑社会发出的各种声音,出发点只有一个,怎么才能在工业时代找到扶桑的出路。
直秀前世好奇浏览了相关资料,对各家学说有个初步了解。
扶桑受中华影响之大,仅从文字就可以看出来。
据中华的一份研究,在中华,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
普遍认为汉籍最早在五世纪初流入扶桑的,文字直到直秀穿越过来,扶桑文中的常用汉字为2136个。可见中华对扶桑文化影响之大、之久。
宽永十六年(1639年)幕府发布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锁国令, 宽永十八年(1641年),除对马岛的高丽扶桑贸易外,幕府只限长崎一港准许中华、兰国船舶通航,从这时起,幕府锁国政策基本完成。
之后,儒学依然是扶桑的主流思想文化,其中幕府官学昌平簧,也称昌平板学问所,主要教授儒学中的朱子理学,同时在民间儒学者中也流传着阳明心学。 扶桑本土儒学者也建立了新的流派“古学派”,创始人是山鹿素行(1622年-1685年),对,他也是山鹿流兵法学的创始人,吉田松阴的祖师。
古学派的观点,简单说就是认为朱子学与阳明学都不是真正的孔孟之道,要恢复“真正”的儒学,必先追踪孔孟经典,钻研先秦儒学,在文学方面提倡“古文辞”,主张在扶桑古文的基础上,吸收和摹拟先秦隋唐诗文,反对宋代文风,同时大力推崇“尧舜禹先王之道”,初步提出了“政治和道德分开”的思想。
18世纪以后,扶桑学者又出现了脱离儒学的“国学派”,主张回归扶桑古文古典,推崇扶桑本土文化。
前期国学派继承了古学派的复古主义精神,但把重点转向扶桑古文学和神学,推崇和歌,主张从宋明理学、佛教道德和 “汉意”中解放,恢复扶桑古文学独具的本性,真情表达“情”和“扶桑心”。代表人物有神官契冲(1640年—1701年)和神官荷田春满(1669年-1736
年)。
后期国学派认为,扶桑古文化“体现天地的自然之理,儒学和佛学则是凭借狡智制作的人为之教或伪善的道学装饰起来的”,力主尊重自然和“人性”,推崇“直心”(纯情)。然后然而,在治政方面强调“只要遵守神道,扶桑可保持天下太平,皇统无穷”。
“国学派”的分支学派有水户学说,水户指的是水户藩。水户学起源于水户藩第二代家主德川光圀(1628年- 1701年),代表学说是《大扶桑史》,1657年开始修编,直到幕末也未完成。
水户学说核心思想是华夷论、大义论、王霸论,这里的“华”是指扶桑,总之就是宣扬神道、推崇尊皇大义,扶桑的所有古传统都很好,不能改。
未来的开国、锁国、攘夷、尊王、公武合体、倒幕这么多主张,并非都来自上面提到的学说,但其中某些学说确实收到了上述学说的影响。
1853年7月(嘉永六年水无月)米国海军准将培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强制幕府开国通商,从此打破了扶桑社会的“平静”。
当时幕府内部、各藩内部和民间都议论纷纷,分成“开国”和“锁国”两大派系,但扶桑全体上下都一致同意“攘夷”。开国是同意通商,锁国是不同意通商、不打最好要打也没办法,但针对西洋入侵,开国派是准备通商后整顿军政之后再攘夷来确保自主权,攘夷成功后是否锁国到时再说。
1853年横井小楠上呈幕府的“建白书”(建议书)《夷虏应接大意》中写道,对待米国开国通商的办法只有四种, “其一, 安于现状, 委曲求全. 缔结和约。 此乃最下等; 其二。 拘泥锁国之旧习, 不分理非拒绝一切外夷. 并以战争待之。 虽强于前者。 但不知天地自然之理, 必败无疑; 其三, 憎恨外夷的无礼, 欲与之开战; 担心因250年来太平盛世而士气颓废、 多为骄兵, 暂委屈求和待加紧备兵后与之开战, 但人心涣散, 士气怠惰, 三令五申而无益. 天下遂趋于瓦解; 其四, 幕府各藩必须以录用人才为第一要务; 举贤改政. 知晓天下之人心大义, 士气一新, 精兵强将。 ……故要怀有战斗必死的心情. 奉天地之大义应对外夷乃今日之良策。 ”
当然横井小楠为了突出自己的观点,列出的第一种办法是“同意开国通商后啥也不改进,躺倒装死任捶”,这个是讽刺或提醒用的,实际上没人会这么干。
第二种办法是锁国攘夷,先打一场再说。
第三种办法是暂时忍辱为重,开国之后按传统办法整顿军政,想办法反制外夷。
第四种办法是开国之后彻底改革军政,然后攘夷取得成功。
横井小楠的建白书里私货很多,但大意是主张“先开国,之后想办法攘夷”。
至于尊王,国学派包括水户学说一直在宣扬,和开国、锁国、攘夷在黑船来访前没啥大关联。只是扶桑开国之后,经济受到重创,而且西洋大兵欺男霸女,西洋人还带来了流行疾病造成大范围的瘟疫和其它疾病伤害,大家看幕府好像没啥好办法,所以才要求诸侯参政,打的旗号是“尊王攘夷”、要求是“公武合体”——在扶桑王室的名义下德川家和诸侯各家平等参政、共同攘夷。
至于“攘夷”,狭义理解是和外夷打一场或打几场,广义理解是排斥西洋干涉、维护自主权。后来1863年“公武合体”会议要求幕府发布攘夷命令,是对幕府攘夷工作不满意,要求幕府直接对外夷宣战。
到幕末时期,“萨长土肥”的内部各方对幕府攘夷结果和自身政治环境极度不满意,你不行让我上,就开始倒幕。倒幕之后继续开国通商也不是说不攘夷了,和魂洋才听过没,但这解释扶桑民众是否满意,咱就不说了。
另外历史由很多细节构成,还有野心、私人恩怨、团体恩怨、历史恩怨、误解、权利之争等等,甩锅甩的飞起的事情也有的是,总之就是个大概说法,同不同意取决于个人。
实,开国也好,锁国也罢,还有攘夷、尊王、公武合体、倒幕这些都是时代大潮碾压下扶桑社会发出的各种声音,出发点只有一个,怎么才能在工业时代找到扶桑的出路。
直秀前世好奇浏览了相关资料,对各家学说有个初步了解。
扶桑受中华影响之大,仅从文字就可以看出来。
据中华的一份研究,在中华,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
普遍认为汉籍最早在五世纪初流入扶桑的,文字直到直秀穿越过来,扶桑文中的常用汉字为2136个。可见中华对扶桑文化影响之大、之久。
宽永十六年(1639年)幕府发布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锁国令, 宽永十八年(1641年),除对马岛的高丽扶桑贸易外,幕府只限长崎一港准许中华、兰国船舶通航,从这时起,幕府锁国政策基本完成。
之后,儒学依然是扶桑的主流思想文化,其中幕府官学昌平簧,也称昌平板学问所,主要教授儒学中的朱子理学,同时在民间儒学者中也流传着阳明心学。 扶桑本土儒学者也建立了新的流派“古学派”,创始人是山鹿素行(1622年-1685年),对,他也是山鹿流兵法学的创始人,吉田松阴的祖师。
古学派的观点,简单说就是认为朱子学与阳明学都不是真正的孔孟之道,要恢复“真正”的儒学,必先追踪孔孟经典,钻研先秦儒学,在文学方面提倡“古文辞”,主张在扶桑古文的基础上,吸收和摹拟先秦隋唐诗文,反对宋代文风,同时大力推崇“尧舜禹先王之道”,初步提出了“政治和道德分开”的思想。
18世纪以后,扶桑学者又出现了脱离儒学的“国学派”,主张回归扶桑古文古典,推崇扶桑本土文化。
前期国学派继承了古学派的复古主义精神,但把重点转向扶桑古文学和神学,推崇和歌,主张从宋明理学、佛教道德和 “汉意”中解放,恢复扶桑古文学独具的本性,真情表达“情”和“扶桑心”。代表人物有神官契冲(1640年—1701年)和神官荷田春满(1669年-1736
年)。
后期国学派认为,扶桑古文化“体现天地的自然之理,儒学和佛学则是凭借狡智制作的人为之教或伪善的道学装饰起来的”,力主尊重自然和“人性”,推崇“直心”(纯情)。然后然而,在治政方面强调“只要遵守神道,扶桑可保持天下太平,皇统无穷”。
“国学派”的分支学派有水户学说,水户指的是水户藩。水户学起源于水户藩第二代家主德川光圀(1628年- 1701年),代表学说是《大扶桑史》,1657年开始修编,直到幕末也未完成。
水户学说核心思想是华夷论、大义论、王霸论,这里的“华”是指扶桑,总之就是宣扬神道、推崇尊皇大义,扶桑的所有古传统都很好,不能改。
未来的开国、锁国、攘夷、尊王、公武合体、倒幕这么多主张,并非都来自上面提到的学说,但其中某些学说确实收到了上述学说的影响。
1853年7月(嘉永六年水无月)米国海军准将培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强制幕府开国通商,从此打破了扶桑社会的“平静”。
当时幕府内部、各藩内部和民间都议论纷纷,分成“开国”和“锁国”两大派系,但扶桑全体上下都一致同意“攘夷”。开国是同意通商,锁国是不同意通商、不打最好要打也没办法,但针对西洋入侵,开国派是准备通商后整顿军政之后再攘夷来确保自主权,攘夷成功后是否锁国到时再说。
1853年横井小楠上呈幕府的“建白书”(建议书)《夷虏应接大意》中写道,对待米国开国通商的办法只有四种, “其一, 安于现状, 委曲求全. 缔结和约。 此乃最下等; 其二。 拘泥锁国之旧习, 不分理非拒绝一切外夷. 并以战争待之。 虽强于前者。 但不知天地自然之理, 必败无疑; 其三, 憎恨外夷的无礼, 欲与之开战; 担心因250年来太平盛世而士气颓废、 多为骄兵, 暂委屈求和待加紧备兵后与之开战, 但人心涣散, 士气怠惰, 三令五申而无益. 天下遂趋于瓦解; 其四, 幕府各藩必须以录用人才为第一要务; 举贤改政. 知晓天下之人心大义, 士气一新, 精兵强将。 ……故要怀有战斗必死的心情. 奉天地之大义应对外夷乃今日之良策。 ”
当然横井小楠为了突出自己的观点,列出的第一种办法是“同意开国通商后啥也不改进,躺倒装死任捶”,这个是讽刺或提醒用的,实际上没人会这么干。
第二种办法是锁国攘夷,先打一场再说。
第三种办法是暂时忍辱为重,开国之后按传统办法整顿军政,想办法反制外夷。
第四种办法是开国之后彻底改革军政,然后攘夷取得成功。
横井小楠的建白书里私货很多,但大意是主张“先开国,之后想办法攘夷”。
至于尊王,国学派包括水户学说一直在宣扬,和开国、锁国、攘夷在黑船来访前没啥大关联。只是扶桑开国之后,经济受到重创,而且西洋大兵欺男霸女,西洋人还带来了流行疾病造成大范围的瘟疫和其它疾病伤害,大家看幕府好像没啥好办法,所以才要求诸侯参政,打的旗号是“尊王攘夷”、要求是“公武合体”——在扶桑王室的名义下德川家和诸侯各家平等参政、共同攘夷。
至于“攘夷”,狭义理解是和外夷打一场或打几场,广义理解是排斥西洋干涉、维护自主权。后来1863年“公武合体”会议要求幕府发布攘夷命令,是对幕府攘夷工作不满意,要求幕府直接对外夷宣战。
到幕末时期,“萨长土肥”的内部各方对幕府攘夷结果和自身政治环境极度不满意,你不行让我上,就开始倒幕。倒幕之后继续开国通商也不是说不攘夷了,和魂洋才听过没,但这解释扶桑民众是否满意,咱就不说了。
另外历史由很多细节构成,还有野心、私人恩怨、团体恩怨、历史恩怨、误解、权利之争等等,甩锅甩的飞起的事情也有的是,总之就是个大概说法,同不同意取决于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