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新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实也兼管着教授诸皇子的任务,刘肥去请正是符合。
“诶,那我去请了!”刘肥答应一声,连忙去了。
对于自己的“本家”,刘肥心里其实只喜欢刘常满一个。这倒不是说刘太公等人待他不好,但刘肥总觉得,爷爷叔伯这些人,待自己都太客气了。
是的,太客气了,客气得不象一家人。刘肥虽然有些憨憨的,但并不是说他就是笨蛋,客气是好事,但对于一家人来说,客气就代表着生份。但唯有自己的异母弟弟刘常满,对自己从来是很随便的,这才让刘肥心里感到舒服了不少。
正在演练礼仪的叔孙通,被刘肥请过来后,急忙拜见刘太公,刘常满这才说起会议中有关筑城之事。
“原来是为这件事情。此事我也曾预闻。有些话,萧丞相他们不便说,我倒要劝太子一句,宫殿能住就行了,何必让黔首劬劳,民众腾怨呢?”叔孙通说道。
要说叔孙通这话,又比萧何他们重了不少,刘常满更加不解了。
“叔孙太傅,我就不明白了,这件事情怎么就让黔首劬劳,让民众腾怨了?”刘常满简直有些愤怒了。
“太子不必动怒。太子试想,这修建宫室,势必大发徭役。如今天下初定,百业待兴,皇家修筑宫室确是要事,但也不必为求美奂,就徒耗三倍民力吧!”叔孙通也有些不耐烦了,太子乃是人人知道的小神童,怎么会连这点东西都想不明白?
原来如此!刘常满这才明白了自己和萧何他们交流时的症结所在。
“说到根底,还是政治制度的原因呀!”刘常满心里暗叹。
没穿越之前的刘常满,对于政治制度虽然没什么太深的理解,但毕竟生在红旗下,长于新中国,一些基本的政治理念还是知道的。
就比如说这筑城一事吧,在刘常满心里,皇家需要建宫室,当然就需要建筑材料、建筑工人。那建筑材料当然要向老百姓购买,而建筑工人嘛,自然是在百姓中招募。
但萧何他们想的就不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帝王乃是天下君父。既然这天下都是皇帝的,那皇帝想给自己建个宫室,建筑材料自然就由征来服役的百姓生产,而建筑工人,当然也由服役的百姓们无偿劳动。
所以萧何他们坚决不同意用砖瓦修筑宫城,因为这么一来,恐怕调服徭役的百姓,甚至不止三倍,再加上路上的消耗,恐怕得耗费十倍民力,才能满足太子的一时异想天开。
然而,从根本上说,却实在是政治制度的不同。
在现代,虽然当官的不一定是真的“公仆”,但毕竟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去的。在国外那些民主制度发达的地方,百姓对政府的基本观念甚至是“我向你缴了税,养活了你,你就理所当然得保证我的利益。”
而当官的口号,自然是“服务纳税人”,忠于职守是因为“我花的纳税人的钱,不能随便浪费纳税人的钱”。
刘常满不懂孟德斯鸠的社会契约论,但这个观念在刘常满心里也是很深入的了。
但在中国古代,这个情形就大不一样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观念,因为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在理论上讲,天下人都是皇帝的臣子,天下地都是皇帝的领土,天下财物自然也都是皇帝可以随意支配的。因此古代当官的,讲的乃是“为天子牧民”,当官时的信条乃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所以在民主制度中,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当以“民”为主,而在君主制度中,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当以“君”为主,这就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而刘常满和萧何的碰撞,说到底,就是民主心态和君主心态的碰撞。
原来是这样!终于想通了症结所在,刘常满不由得苦笑了一声。看起来,这日后想真正的改变大汉,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呢!
但这宫城,我还是必定要用砖造出来的!刘常满心里暗暗发狠道。
汉六年三月,汉太子、关中大将军刘盈颁下诏令,诏令中说,皇帝即将移驾定都关中,因修筑宫室需大量砖瓦,因此令三辅百姓皆可自行烧制如范,烧制后由皇家统一收购,可给予钱、粮、牛羊不等。
这砖瓦百姓倒是知道的,但汉太子所下的诏令中,给的价钱也太低了点,倘若烧制,那砖还能赚个辛苦钱,这瓦可就通赔不赚了。于是百姓们并没有什么动作。
但没过多久,本来被丞相诏令发往关中服徭役修建宫室的三辅百姓全都返回。并且回来之后,纷纷开始选址造窑、平整土地,看得众百姓将信将疑。
要说这新式的制砖制瓦技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原来制过砖瓦的一看就会了,而那砖窑的原理,更是一看就懂,只是那制瓦的陶轮,需要到咸阳一带方能买到。
转眼间到了四月底,第一窑青砖青瓦出烧了出来,官府果然不食言,当即照价收购,由役夫运往咸阳。
三辅百姓顿时沸腾了!那些青砖青瓦大家已经明白了烧制过程,按照造价,卖给官府获得竟然达到两三倍之多,谁不愿意?顿时,三辅地面轰轰烈烈的烧砖运动开始了。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刘常满算是深深感觉到了这一点。原来想着,这青砖的烧制方法想要在三辅完全推广,至少也得等到一年之后。谁知不到三个月,三辅地面就开始大面积的烧制砖瓦,百姓们农闲时的时间,倒有一半人用在了砖瓦之上。
战乱刚刚结束,除了耕种,百姓可做的营生很少,因此有了这等“赚外快”的机会,如何能不去把握?
眼见砖瓦生产的速度越来越快,汉太子又颁下另一道诏旨:招募关中各地的能工巧匠前来筑宫城,凡被选中为大匠者,皆赐爵一级;凡被选中为小匠者,皆赐复三年!
赐爵一级,就意味着可以多一处宅基地,一顷耕地,赐复三年,就意味着三年不用纳税!顿时,整个关中又轰动了起来。经过砖瓦事件,关中人已经知道了汉太子的信誉和名声,如今又颁下诏令,关中的能工巧匠纷纷前来,一时间宫城的修筑速度,大为加快。
然而砖瓦的烧制速度越来越快,甚至连九原一带的百姓,也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烧砖制瓦,沿直道往咸阳运送。而洛阳、河东的工匠也纷纷赶往咸阳,不为得那爵位赐复,就为学习这烧砖制瓦的技术、垒砖调灰的能耐,咱也得来是不是?
终于这一天,刘常满在新丰城和爷爷一起闲谈时,阳成延、萧何、召平一起,苦笑着前来寻找太子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实也兼管着教授诸皇子的任务,刘肥去请正是符合。
“诶,那我去请了!”刘肥答应一声,连忙去了。
对于自己的“本家”,刘肥心里其实只喜欢刘常满一个。这倒不是说刘太公等人待他不好,但刘肥总觉得,爷爷叔伯这些人,待自己都太客气了。
是的,太客气了,客气得不象一家人。刘肥虽然有些憨憨的,但并不是说他就是笨蛋,客气是好事,但对于一家人来说,客气就代表着生份。但唯有自己的异母弟弟刘常满,对自己从来是很随便的,这才让刘肥心里感到舒服了不少。
正在演练礼仪的叔孙通,被刘肥请过来后,急忙拜见刘太公,刘常满这才说起会议中有关筑城之事。
“原来是为这件事情。此事我也曾预闻。有些话,萧丞相他们不便说,我倒要劝太子一句,宫殿能住就行了,何必让黔首劬劳,民众腾怨呢?”叔孙通说道。
要说叔孙通这话,又比萧何他们重了不少,刘常满更加不解了。
“叔孙太傅,我就不明白了,这件事情怎么就让黔首劬劳,让民众腾怨了?”刘常满简直有些愤怒了。
“太子不必动怒。太子试想,这修建宫室,势必大发徭役。如今天下初定,百业待兴,皇家修筑宫室确是要事,但也不必为求美奂,就徒耗三倍民力吧!”叔孙通也有些不耐烦了,太子乃是人人知道的小神童,怎么会连这点东西都想不明白?
原来如此!刘常满这才明白了自己和萧何他们交流时的症结所在。
“说到根底,还是政治制度的原因呀!”刘常满心里暗叹。
没穿越之前的刘常满,对于政治制度虽然没什么太深的理解,但毕竟生在红旗下,长于新中国,一些基本的政治理念还是知道的。
就比如说这筑城一事吧,在刘常满心里,皇家需要建宫室,当然就需要建筑材料、建筑工人。那建筑材料当然要向老百姓购买,而建筑工人嘛,自然是在百姓中招募。
但萧何他们想的就不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帝王乃是天下君父。既然这天下都是皇帝的,那皇帝想给自己建个宫室,建筑材料自然就由征来服役的百姓生产,而建筑工人,当然也由服役的百姓们无偿劳动。
所以萧何他们坚决不同意用砖瓦修筑宫城,因为这么一来,恐怕调服徭役的百姓,甚至不止三倍,再加上路上的消耗,恐怕得耗费十倍民力,才能满足太子的一时异想天开。
然而,从根本上说,却实在是政治制度的不同。
在现代,虽然当官的不一定是真的“公仆”,但毕竟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去的。在国外那些民主制度发达的地方,百姓对政府的基本观念甚至是“我向你缴了税,养活了你,你就理所当然得保证我的利益。”
而当官的口号,自然是“服务纳税人”,忠于职守是因为“我花的纳税人的钱,不能随便浪费纳税人的钱”。
刘常满不懂孟德斯鸠的社会契约论,但这个观念在刘常满心里也是很深入的了。
但在中国古代,这个情形就大不一样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观念,因为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在理论上讲,天下人都是皇帝的臣子,天下地都是皇帝的领土,天下财物自然也都是皇帝可以随意支配的。因此古代当官的,讲的乃是“为天子牧民”,当官时的信条乃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所以在民主制度中,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当以“民”为主,而在君主制度中,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当以“君”为主,这就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而刘常满和萧何的碰撞,说到底,就是民主心态和君主心态的碰撞。
原来是这样!终于想通了症结所在,刘常满不由得苦笑了一声。看起来,这日后想真正的改变大汉,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呢!
但这宫城,我还是必定要用砖造出来的!刘常满心里暗暗发狠道。
汉六年三月,汉太子、关中大将军刘盈颁下诏令,诏令中说,皇帝即将移驾定都关中,因修筑宫室需大量砖瓦,因此令三辅百姓皆可自行烧制如范,烧制后由皇家统一收购,可给予钱、粮、牛羊不等。
这砖瓦百姓倒是知道的,但汉太子所下的诏令中,给的价钱也太低了点,倘若烧制,那砖还能赚个辛苦钱,这瓦可就通赔不赚了。于是百姓们并没有什么动作。
但没过多久,本来被丞相诏令发往关中服徭役修建宫室的三辅百姓全都返回。并且回来之后,纷纷开始选址造窑、平整土地,看得众百姓将信将疑。
要说这新式的制砖制瓦技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原来制过砖瓦的一看就会了,而那砖窑的原理,更是一看就懂,只是那制瓦的陶轮,需要到咸阳一带方能买到。
转眼间到了四月底,第一窑青砖青瓦出烧了出来,官府果然不食言,当即照价收购,由役夫运往咸阳。
三辅百姓顿时沸腾了!那些青砖青瓦大家已经明白了烧制过程,按照造价,卖给官府获得竟然达到两三倍之多,谁不愿意?顿时,三辅地面轰轰烈烈的烧砖运动开始了。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刘常满算是深深感觉到了这一点。原来想着,这青砖的烧制方法想要在三辅完全推广,至少也得等到一年之后。谁知不到三个月,三辅地面就开始大面积的烧制砖瓦,百姓们农闲时的时间,倒有一半人用在了砖瓦之上。
战乱刚刚结束,除了耕种,百姓可做的营生很少,因此有了这等“赚外快”的机会,如何能不去把握?
眼见砖瓦生产的速度越来越快,汉太子又颁下另一道诏旨:招募关中各地的能工巧匠前来筑宫城,凡被选中为大匠者,皆赐爵一级;凡被选中为小匠者,皆赐复三年!
赐爵一级,就意味着可以多一处宅基地,一顷耕地,赐复三年,就意味着三年不用纳税!顿时,整个关中又轰动了起来。经过砖瓦事件,关中人已经知道了汉太子的信誉和名声,如今又颁下诏令,关中的能工巧匠纷纷前来,一时间宫城的修筑速度,大为加快。
然而砖瓦的烧制速度越来越快,甚至连九原一带的百姓,也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烧砖制瓦,沿直道往咸阳运送。而洛阳、河东的工匠也纷纷赶往咸阳,不为得那爵位赐复,就为学习这烧砖制瓦的技术、垒砖调灰的能耐,咱也得来是不是?
终于这一天,刘常满在新丰城和爷爷一起闲谈时,阳成延、萧何、召平一起,苦笑着前来寻找太子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