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都爱看热闹、看稀奇;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相比,看热闹、看稀奇之心的力度、深度、广度都要强了许多。
那年,日本鬼子侵华,逼得处处百姓逃难,学校迁徙,商店疏散。
那时候从外地迁来这“山沟沟”
里一所大学。
大学迁来后,带来许多新鲜事,让山城里的人大开眼界,一次次惊奇,一次次刮目相看。
比如女子上大学,比如女大学生参加球赛。
自古以来围着锅台转的女子,一个个英姿飒爽,和男人一样天天夹着厚厚的书本上大学,还穿着短衣短裤英姿勃发的上球场。
过路的老头老太们咂嘴称奇、刮目相看。
有人赞美有人惊异,当然也有人看不惯,尤其老太太们甚至大发议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上什么大学,还把大腿露出来哟!”
那年端午节的前几天更有惊人消息。
女大学生要下河洗澡。
那时,游泳这个词在这山城里不时兴,下河游泳就下河叫洗澡。
女学生下河比上球场更叫山城的人吃惊百倍,消息很快就传遍,震撼了整个山城,简直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比现在的广播喇叭还传得快。
人们议论纷纷了好些多天,那日,各家各户的主妇们放下端午节的重任,赶快去人山人海的河边瞜一眼。
有人则天蒙蒙亮起床,马不停蹄的把端午节菜肴提前打理好,留出时间去看看女人是怎样“洗澡”
的。
早上起来,男人更来不及问问中午过节吃些什么好菜,买了什么好酒。
粽子是现成的,各种各样的粽子一串串吊在屋梁的竹篮子里。
也顾不得挑剔哪是腊肉的、枣泥的、碱水的、豆沙的。
有人随便取几个囫囵吞下,有人则提在手里,赶快到河边去抢个位子,边跑边吃;碱水粽子便连白糖也顾不得粘。
也许有人在想象里已经看见了女大学生们个个亭亭玉立、袅袅娜娜。
街上没有多少人,几乎万人空巷。
河坝上却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男女老少一个个压肩叠背,连不太出门的白发苍苍老头老太们也扛着板凳来到河边。
有些老头老太们牵着孙子们一同来。
孩子们倒是没多少兴趣,他们高兴的是穿上宽宽大大的新衣服,想多遇见一些同学,显耀一下自己今天穿了新衣服。
那时的父母都喜欢给孩子做一身宽宽大大的衣裤,说孩子长得快,以后还可以给他们的弟弟妹妹们穿。
河的一边叫龙岩潭,岩石上攀爬着许多人,连岩石旁边的老榆树上也骑着人。
另一边是沙坝,沙坝上层层叠叠,边聊天边望眼欲穿的等待女大学生们到来。
这个问:女大学生洗澡穿不穿衣服?那个解释说:穿条短裤系个围兜。
也有些见过世面的说,是穿游泳衣裤,可是没人见过游泳衣裤是什么样子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