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大时代1958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不需要有任何的动作,古巴人会因为被封锁主动来求我们。既然美国人已经对新生的共和国产生了敌意,如果现在的古巴新政府不希望自己的命运和南美数以十万计的革命者一样被军人政府杀害,请求苏联帮助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他们一定会主动请求苏联的帮助了!”谢洛夫口述完分析后,就让卢卡妮把整份电报发了出去。随后长出了一口气,古巴导弹危机已经开始酝酿了。
而且在美苏酝酿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一直因为尼赫鲁前进政策等待机会的中国肯定会抓住这次的机会。一年多后苏联和中国都会面对自己建国以来的一个大选择题。没人能想到任何方面都不弱于中国的印度竟然瞬间溃败,但古巴导弹危机人们都有自己心里的判断,那就是六十年代的苏联和美国相比差了一点火候。
先把这件事情放下,他来到巴库还有别的事情,主要是来欢迎一个客人。伊拉克共产党一个分量不轻的委员,翻译过来的名字好像叫穆罕默德拉希姆,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谢洛夫都没有听见过这个名字,基本上可以确定要么是不出名,要么就是后来被处死了。
有时候想想共产党人其实非常可怜,全世界的共产主义思潮中,人们只记得这种思潮的破坏力,却在为了镇压共产党人的各种独裁者和军政府唱赞歌。共产主义也不过就是让普通人有了阶级的认识,教会了人们有反抗之心而已,却遭到了各国政府的一致镇压。可见阶级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分国界,任何国家的统治者都是一个尿性。
穆罕默德拉希姆,一九二零年出生在伊拉克的巴士拉。巴士拉早在苏联刚刚成立的几年就已经有共产主义小组存在,穆罕默德拉希姆在十四岁的时候见证了伊拉克工人的罢工。不过和很多伊拉克的领导人不同。穆罕默德拉希姆并没有在莫斯科学习过,并不算是正统从苏联学习出来的领导人。
穆罕默德拉希姆在巴库的参观由阿利耶夫安排,苏联这种安静的氛围和良好的治安对于一些从小在中东地区长大的人来说,是最为让人羡慕的地方。这就要说到地理优势了,相比较于跨海才能到达的美国,对于欧亚大陆的革命者来讲,苏联的情况显然更容易被他们看见,而苏联的经济建设成绩也足够让这些处在部落和宗教漩涡中的国家羡慕。
巴库规模巨大的炼油设施,气势宏伟的建筑和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社会的安定和遍布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随便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让穆罕默德拉希姆感到新奇。他没有去过美国。但到了苏联的穆罕默德拉希姆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思维,正好巴库也是苏联的石油重镇,和盛产石油的伊拉克也有一定的相似,在他的眼里所谓的现代化就应该是这样。
克格勃设立在阿塞拜疆的训练营就在里海边上,没有正式的名字,不得不说负责这方面的干部真会挑地方,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八年前他在阿塞拜疆展开清狱行动,好像这片平静的海水下面就是其中一处坟场,“难道阿利耶夫是故意选在这里建设的场地?他那时候执行过我的命令!”站在里海边上的谢洛夫很是自恋的想到,难道自己也被个人崇拜了?
这座训练营不大,占地不到五十平方公里,而且也没有建设的多么完备,连七大特工城的一根毛都赶不上。这里属于克格勃很多老牌肃反工作者的乐园。这些干部从内务部改组到被打发到格鲁乌去养老,最后转了一圈被谢洛夫找出来来到阿塞拜疆发挥余热。
负责训练营的克格勃上校谢洛夫还见过面。是罗曼中将从格鲁乌挑选出来的干部,利雅达上校,五十二岁,出身在格鲁吉亚,贝利亚担任内务部部长的时候受到重用。仅凭借这个出生地点在赫鲁晓夫胜利之后就属于是政治不正确,那怪很快就被调任了。
一头花白头发的利雅达上校穿着十分朴素,冷淡的面容下一双眼睛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就连在笑的时候令人有些不舒服,仿佛这个人的笑容十分怪异一样。谢洛夫看来,这位上校同志应该是不怎么有这种表情,所以笑起来才十分诡异。
“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一种回到年轻岁月的感觉?”到了利雅达上校的房间,谢洛夫无视了角落中的伏特加瓶子,自顾自的解开了身上灰色的军大衣坐了下来。
“像是这... -->>
“我们不需要有任何的动作,古巴人会因为被封锁主动来求我们。既然美国人已经对新生的共和国产生了敌意,如果现在的古巴新政府不希望自己的命运和南美数以十万计的革命者一样被军人政府杀害,请求苏联帮助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他们一定会主动请求苏联的帮助了!”谢洛夫口述完分析后,就让卢卡妮把整份电报发了出去。随后长出了一口气,古巴导弹危机已经开始酝酿了。
而且在美苏酝酿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一直因为尼赫鲁前进政策等待机会的中国肯定会抓住这次的机会。一年多后苏联和中国都会面对自己建国以来的一个大选择题。没人能想到任何方面都不弱于中国的印度竟然瞬间溃败,但古巴导弹危机人们都有自己心里的判断,那就是六十年代的苏联和美国相比差了一点火候。
先把这件事情放下,他来到巴库还有别的事情,主要是来欢迎一个客人。伊拉克共产党一个分量不轻的委员,翻译过来的名字好像叫穆罕默德拉希姆,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谢洛夫都没有听见过这个名字,基本上可以确定要么是不出名,要么就是后来被处死了。
有时候想想共产党人其实非常可怜,全世界的共产主义思潮中,人们只记得这种思潮的破坏力,却在为了镇压共产党人的各种独裁者和军政府唱赞歌。共产主义也不过就是让普通人有了阶级的认识,教会了人们有反抗之心而已,却遭到了各国政府的一致镇压。可见阶级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分国界,任何国家的统治者都是一个尿性。
穆罕默德拉希姆,一九二零年出生在伊拉克的巴士拉。巴士拉早在苏联刚刚成立的几年就已经有共产主义小组存在,穆罕默德拉希姆在十四岁的时候见证了伊拉克工人的罢工。不过和很多伊拉克的领导人不同。穆罕默德拉希姆并没有在莫斯科学习过,并不算是正统从苏联学习出来的领导人。
穆罕默德拉希姆在巴库的参观由阿利耶夫安排,苏联这种安静的氛围和良好的治安对于一些从小在中东地区长大的人来说,是最为让人羡慕的地方。这就要说到地理优势了,相比较于跨海才能到达的美国,对于欧亚大陆的革命者来讲,苏联的情况显然更容易被他们看见,而苏联的经济建设成绩也足够让这些处在部落和宗教漩涡中的国家羡慕。
巴库规模巨大的炼油设施,气势宏伟的建筑和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社会的安定和遍布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随便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让穆罕默德拉希姆感到新奇。他没有去过美国。但到了苏联的穆罕默德拉希姆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思维,正好巴库也是苏联的石油重镇,和盛产石油的伊拉克也有一定的相似,在他的眼里所谓的现代化就应该是这样。
克格勃设立在阿塞拜疆的训练营就在里海边上,没有正式的名字,不得不说负责这方面的干部真会挑地方,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八年前他在阿塞拜疆展开清狱行动,好像这片平静的海水下面就是其中一处坟场,“难道阿利耶夫是故意选在这里建设的场地?他那时候执行过我的命令!”站在里海边上的谢洛夫很是自恋的想到,难道自己也被个人崇拜了?
这座训练营不大,占地不到五十平方公里,而且也没有建设的多么完备,连七大特工城的一根毛都赶不上。这里属于克格勃很多老牌肃反工作者的乐园。这些干部从内务部改组到被打发到格鲁乌去养老,最后转了一圈被谢洛夫找出来来到阿塞拜疆发挥余热。
负责训练营的克格勃上校谢洛夫还见过面。是罗曼中将从格鲁乌挑选出来的干部,利雅达上校,五十二岁,出身在格鲁吉亚,贝利亚担任内务部部长的时候受到重用。仅凭借这个出生地点在赫鲁晓夫胜利之后就属于是政治不正确,那怪很快就被调任了。
一头花白头发的利雅达上校穿着十分朴素,冷淡的面容下一双眼睛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就连在笑的时候令人有些不舒服,仿佛这个人的笑容十分怪异一样。谢洛夫看来,这位上校同志应该是不怎么有这种表情,所以笑起来才十分诡异。
“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一种回到年轻岁月的感觉?”到了利雅达上校的房间,谢洛夫无视了角落中的伏特加瓶子,自顾自的解开了身上灰色的军大衣坐了下来。
“像是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