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大明金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徐家终究是倒不了。”李春芳半躺在榻上,衣衫宽松,手里还握着一卷消遣用的杂书。他见到衣钵弟子前来拜访,当然是喜出望外,又听李腾讲述了一番辽东之行的见闻,更是欣慰。
李腾道:“徐敬琏亏在功名不显。弟子与他接触这些时日,发现他的时文功底恐怕不足以应乡试。”
李腾说得很客气。其实在他看来,徐元佐能过县试是因为有个护短的好老师,能跳过府试是因为有个好爷爷,能过道试则是因为主考另辟蹊径要考古文,正好撞在了徐元佐的刀口上。所以说徐元佐能够混上个生员,实在是瞎猫撞上死耗子。这种运气可一不可再,别说通过乡试,恐怕凭他的才学连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
李春芳道:“不需要了。他的大兄徐元春徐震亨,今年已经中了举人,名次还颇高。我也看过他的时文,功底扎实,笔力虽有不足,却是走的浙派轻灵路子。若是没有意外,明年连捷皇榜也是可见的。”
李腾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徐家真是倒不了了。若是徐元春能选中庶吉士,说不定还能再出个阁辅。”
进士之家对地方上的影响是何其巨大!更别说徐家这种三代两进士的豪族。隆庆五年的会试又是张居正收割门生的机会,徐元春若是高中,徐张两家的关系就要更近一层了。只要不妨碍张居正实现自己的抱负,总的来说还算是个顾及情面的人。
李春芳摇头道:“阁辅却是不好说。而且徐华亭未必能够躲得过去这一关。”
李腾疑惑道:“《姑苏时报》之事不是已经了结了么?”
李春芳缓缓道:“高拱素来不能容人,报案虽然声势不大,却也闹得他颜面有损。老夫若在朝中,他肯定是要先将老夫逐走。如今老夫已然致仕,他便只需专心报复华亭了。报案的结果正是催他速速动手呐。”
李腾恍然大悟,道:“这报案弟子也听说了些。却不明了究竟,不知为何会有如此逆转。来的路上还听说,姑苏首富翁百万也受到了牵连,一把年纪被拘到衙门里去了。”
李春芳呵呵一笑,并不多说。他知道有人背后使了手段。这手段如此干净利索。而且还有“空中云下残月影”的句子,倒像是一位故人手笔。考虑到这位故人正在徐氏门下,那么答案显而易见。他却也知道这位故人看似随和温润,却不是个肯低头降伏之人。徐元佐不在松江坐镇,他却愿意主动挑这个担子,显然对徐元佐的评价甚高。
这位故人李腾其实也是认识,正是曾在李春芳幕中的吴承恩。只是李腾并不知道吴承恩还有这种手段。无论如何都无法想到吴老夫子身上去。见师父不肯说。李腾便也不复多问,闲话几句便告退了。关于过些日子去松江帮徐元佐造水泥、火药的事,他还没想好该如何跟师父说。
难道直说:我要去给徐元佐当小弟?
这也太没面子了。
李腾心中还是有些纠结。不过徐元佐显然腹中有些货色,将他吃得死死的。从北京到辽东这一路观察下来,李腾发现徐元佐总是有办法让别人产生一种“错觉”:咱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先找到了这种立场,然后又凭借自己的口舌和资本,轻而易举地成为领袖。即便他不肯当明面上的头领。别人也还要求着他当。开始时总觉得这是拜徐阁老所赐,然而相处时日久了。却发现即便不考虑徐阁老的面子,徐元佐也是个很不错的合作伙伴。
——这兴许就是王霸之气?
李腾暗道。
……
徐元佐从华亭回到了唐行,在自己的大本营——简陋的仁寿堂公所里,听了程宰关于夏税征收的汇报。
一如去年秋粮一样,今年华亭夏税也由仁寿堂包揽了。对于江南诸府而言,夏税之中最重要还是生丝,苏杭都有织造衙门,太监又唯利是图不好说话,所以也是地方官府颇为头痛的事。
今年仁寿堂出面,在夏税征收上再一次打了个胜仗,让郑岳顺利过关。更大的收获除了银子之外,还有衙门书办们的“友谊”。两次合作下来,大家都觉得仁寿堂打点到位,没有仗势欺人——书办自觉在地方豪族面前还是弱势群体。尤其收入明显要高于包给其他大户,而粮户们甚至觉得仁寿堂很是仁义,陋规比别人家少,浮收也要少许多。如此上下愉快,自然连下次秋粮的事也敲定下来。
“咱们除了卖给徐氏丝行,其他都卖给了海客人。”程宰道:“已经收了银钱。”
徐元佐道:“这事办得漂亮。”他又取出徐家丝行的报表,虽然不很理想,但是比之徐琨坐镇时候已经翻了几番,王老实看来也的确是拿钱办事,没有偷工减料。这些丝只有少部分用在高级布料的生产上,其他大部分一样作为原材料卖给了海商,贩去日本或是东南亚。
徐元佐算了算利润,其实日本航线应该自家跑才好。不过现在远洋船太少,实在没有办法涉足,只能乖乖做个物资供应商。
程宰又道:“佐哥儿,有件事得叫您知晓。”
“何事这般严肃?”徐元佐笑了。
程宰更加严谨道:“在下探知堂中有些股东,暗中将分红卖给了外人。”
徐元佐微微皱眉:这是自发的股票交易市场么?
程宰以为徐元佐没能理解其中勾当,解说道:“他们私下定了白契,外人以若干银两购买我仁寿堂股份的分红股。譬如这次收完了夏税,一股能分得十两银子,他们早前花了一两银子买的分红,便可以白赚九两。”
徐元佐点了点头:“我明白。”这种手法在后世屡见不鲜,有时候不光是为了分红,还有隐名投资,实际控制的需要。若是出了大案子。名义上的持股人便要吃官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却可以轻易摆脱干系。
当然,在如今看来应该还是最初级的投资分红行为。对仁寿堂股东而言,规避了风险,提前拿到了现银。对于购买者而言。虽然承担的了部分风险——比如分红数额低于投资额。但显然他们的投资还是收益颇丰。
“谁都知道我仁寿堂能赚钱啊。”徐元佐笑道。
&... -->>
“徐家终究是倒不了。”李春芳半躺在榻上,衣衫宽松,手里还握着一卷消遣用的杂书。他见到衣钵弟子前来拜访,当然是喜出望外,又听李腾讲述了一番辽东之行的见闻,更是欣慰。
李腾道:“徐敬琏亏在功名不显。弟子与他接触这些时日,发现他的时文功底恐怕不足以应乡试。”
李腾说得很客气。其实在他看来,徐元佐能过县试是因为有个护短的好老师,能跳过府试是因为有个好爷爷,能过道试则是因为主考另辟蹊径要考古文,正好撞在了徐元佐的刀口上。所以说徐元佐能够混上个生员,实在是瞎猫撞上死耗子。这种运气可一不可再,别说通过乡试,恐怕凭他的才学连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
李春芳道:“不需要了。他的大兄徐元春徐震亨,今年已经中了举人,名次还颇高。我也看过他的时文,功底扎实,笔力虽有不足,却是走的浙派轻灵路子。若是没有意外,明年连捷皇榜也是可见的。”
李腾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徐家真是倒不了了。若是徐元春能选中庶吉士,说不定还能再出个阁辅。”
进士之家对地方上的影响是何其巨大!更别说徐家这种三代两进士的豪族。隆庆五年的会试又是张居正收割门生的机会,徐元春若是高中,徐张两家的关系就要更近一层了。只要不妨碍张居正实现自己的抱负,总的来说还算是个顾及情面的人。
李春芳摇头道:“阁辅却是不好说。而且徐华亭未必能够躲得过去这一关。”
李腾疑惑道:“《姑苏时报》之事不是已经了结了么?”
李春芳缓缓道:“高拱素来不能容人,报案虽然声势不大,却也闹得他颜面有损。老夫若在朝中,他肯定是要先将老夫逐走。如今老夫已然致仕,他便只需专心报复华亭了。报案的结果正是催他速速动手呐。”
李腾恍然大悟,道:“这报案弟子也听说了些。却不明了究竟,不知为何会有如此逆转。来的路上还听说,姑苏首富翁百万也受到了牵连,一把年纪被拘到衙门里去了。”
李春芳呵呵一笑,并不多说。他知道有人背后使了手段。这手段如此干净利索。而且还有“空中云下残月影”的句子,倒像是一位故人手笔。考虑到这位故人正在徐氏门下,那么答案显而易见。他却也知道这位故人看似随和温润,却不是个肯低头降伏之人。徐元佐不在松江坐镇,他却愿意主动挑这个担子,显然对徐元佐的评价甚高。
这位故人李腾其实也是认识,正是曾在李春芳幕中的吴承恩。只是李腾并不知道吴承恩还有这种手段。无论如何都无法想到吴老夫子身上去。见师父不肯说。李腾便也不复多问,闲话几句便告退了。关于过些日子去松江帮徐元佐造水泥、火药的事,他还没想好该如何跟师父说。
难道直说:我要去给徐元佐当小弟?
这也太没面子了。
李腾心中还是有些纠结。不过徐元佐显然腹中有些货色,将他吃得死死的。从北京到辽东这一路观察下来,李腾发现徐元佐总是有办法让别人产生一种“错觉”:咱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先找到了这种立场,然后又凭借自己的口舌和资本,轻而易举地成为领袖。即便他不肯当明面上的头领。别人也还要求着他当。开始时总觉得这是拜徐阁老所赐,然而相处时日久了。却发现即便不考虑徐阁老的面子,徐元佐也是个很不错的合作伙伴。
——这兴许就是王霸之气?
李腾暗道。
……
徐元佐从华亭回到了唐行,在自己的大本营——简陋的仁寿堂公所里,听了程宰关于夏税征收的汇报。
一如去年秋粮一样,今年华亭夏税也由仁寿堂包揽了。对于江南诸府而言,夏税之中最重要还是生丝,苏杭都有织造衙门,太监又唯利是图不好说话,所以也是地方官府颇为头痛的事。
今年仁寿堂出面,在夏税征收上再一次打了个胜仗,让郑岳顺利过关。更大的收获除了银子之外,还有衙门书办们的“友谊”。两次合作下来,大家都觉得仁寿堂打点到位,没有仗势欺人——书办自觉在地方豪族面前还是弱势群体。尤其收入明显要高于包给其他大户,而粮户们甚至觉得仁寿堂很是仁义,陋规比别人家少,浮收也要少许多。如此上下愉快,自然连下次秋粮的事也敲定下来。
“咱们除了卖给徐氏丝行,其他都卖给了海客人。”程宰道:“已经收了银钱。”
徐元佐道:“这事办得漂亮。”他又取出徐家丝行的报表,虽然不很理想,但是比之徐琨坐镇时候已经翻了几番,王老实看来也的确是拿钱办事,没有偷工减料。这些丝只有少部分用在高级布料的生产上,其他大部分一样作为原材料卖给了海商,贩去日本或是东南亚。
徐元佐算了算利润,其实日本航线应该自家跑才好。不过现在远洋船太少,实在没有办法涉足,只能乖乖做个物资供应商。
程宰又道:“佐哥儿,有件事得叫您知晓。”
“何事这般严肃?”徐元佐笑了。
程宰更加严谨道:“在下探知堂中有些股东,暗中将分红卖给了外人。”
徐元佐微微皱眉:这是自发的股票交易市场么?
程宰以为徐元佐没能理解其中勾当,解说道:“他们私下定了白契,外人以若干银两购买我仁寿堂股份的分红股。譬如这次收完了夏税,一股能分得十两银子,他们早前花了一两银子买的分红,便可以白赚九两。”
徐元佐点了点头:“我明白。”这种手法在后世屡见不鲜,有时候不光是为了分红,还有隐名投资,实际控制的需要。若是出了大案子。名义上的持股人便要吃官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却可以轻易摆脱干系。
当然,在如今看来应该还是最初级的投资分红行为。对仁寿堂股东而言,规避了风险,提前拿到了现银。对于购买者而言。虽然承担的了部分风险——比如分红数额低于投资额。但显然他们的投资还是收益颇丰。
“谁都知道我仁寿堂能赚钱啊。”徐元佐笑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