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大明国师姜星火朱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这次,郑和舰队的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四百二十艘巨舰,但人数却只有两万三千人,与此前几次基本持平,之所以船多人少,是因为郑和肩负了一项重要使命——探索新大陆并完成环球航行,为此,荣国公姚广孝随行。
这次远航的计划是一旦到达美洲取得高产作物,便由王景弘率领部分舰队护送返回,而郑和舰队则继续执行环球航行的任务,舰队储备的物资,足够他们使用三年了。
同样在这一年,大明国内的局势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
永乐十三年初春,南京。
夜幕如墨,深沉地覆盖着东宫。
东宫的房间中,唯有案上的一盏孤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勉强驱散着周围的黑暗。
太子朱高煦端坐在案前,他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中显得格外沉重,此时双眼中闪烁着愤怒,仿佛要将所有的不满都凝聚成实质的火焰一样。
“老师!”
朱高煦紧握着双拳,关节处隐隐泛白,显示出他内心的激动。
就在不久前,第三次北征的大军回到了南京,而他因为一个属官迎接永乐皇帝朱棣来迟,就被朱棣严厉训斥,冠以监国不力的罪名。
这个打击对这些年辛苦付出的朱高煦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他感到自己的尊严都被朱棣无情地践踏了,简直就是被当猴耍。
“老师,这些年来,俺为了大明的江山,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
朱高煦的声音很低沉,仿佛是从心底深处挤压出来似的。
“靖难之役、北征鞑靼、西御帖木儿、东讨日本.俺多少次身临险境,多少次浴血奋战,这一辈子明枪暗箭俺都替父皇挨了,才换来了今天的地位。可是,父皇却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对俺如此严厉,甚至还想剥夺俺的监国之位。”
朱高煦的眼中甚至隐约闪现出了泪光的痕迹,他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遭到了无情的打击,非常愤懑不堪。
此时的朱高煦,内心中最为阴暗和不体面的一面,都暴露在了他最信任的老师面前。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至高权力的渴望,和对朱棣的怨恨。
作为太子太师,前来见他的姜星火静静地听着朱高煦的诉说。
而此时的姜星火,也已经蓄起了须,他抚着胡须问道。
“那你想怎么办?”
“大不了再来一次玄武门!”
朱高煦豁然站了起来,若不是怕发出太多动静,他连桌子恐怕都掀了。
“冷静点。”
姜星火斥责道:“李世民什么实力,你什么实力?怕是奉天门都冲不进去就被擒下了!”
“那怎么办?”
“十四年前的那天晚上,我就已经告诉过伱了。”
朱高煦从愤怒中渐渐冷静下来,他的脑海里,回想起了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
那一晚在诏狱里,姜星火问他最崇拜谁,第一次他回答的时候撒谎了,他说他最崇拜朱棣,而第二次回答的时候,他袒露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承认自己行二,又尚武,所以最是崇拜唐太宗李世民,可李世民弑兄囚父,这想法却不敢跟旁人说。
而姜星火告诉他的是,那便时时刻刻照着李世民的性格学便是了。
“让你读了这么多史书,那我且问你,唐武德九年六月三日,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前一天,李渊问李世民,天象有变而解释星象的傅奕告诉他‘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世民是怎么做的?”
实际上,这是李世民一生中所遭遇的至暗时刻,哪怕是渭水之盟前夕他都没有被逼到这份上,一方面秦王府马上就要被瓦解,另一方面,李渊又怀疑自己。
朱高煦想了想说道:“李世民只说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又说李建成与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有染。”
“那我再告诉你,你和李世民不一样。”
“不要跟皇帝拧着脾气,你倔,他只会更倔。”
“上表请罪,然后去宫里辞掉监国职务。”
变法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无人可以改变的事实了,而只要朱高煦不犯蠢,再等七八年,所有的事情就彻底没有悬念了,历史也被姜星火导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
姜星火深深地叹了口气,但如果自己无法阻止朱高煦的冲动,那结局就是重演历史的悲剧。
在这时候,他真的希望朱高煦能够保持理智和冷静,不要被愤怒冲昏头脑。
最终,朱高煦攥紧的拳头,又慢慢松了下来。
“老师,俺明白了。”
——————
姜星火离开了东宫,回到自己的府邸中。
作为大明朝廷中最显赫的人物,他那座位于南京城核心区的偌大府邸已经落成很多年。
随着王斌把沉重的侧门缓缓关闭,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也被一并隔绝,只留下这深宅大院中的清幽冷寂。
府邸内灯光稀疏,只有几盏灯笼在夜风中摇曳,发出微弱而柔和的光晕,像是点点星光,洒落在地砖上。
姜星火安静地走着,院落里,假山静立,池水无声,连那几株老树也仿佛陷入了沉思,静默地伫立在夜色中。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气味,与夜晚的凉意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安详,偶尔远处,还传来几声悠扬的笛声。
“老师。”
于谦迎了出来。
十七岁的少年郎身穿一袭青色常服,衣料虽不华丽却洗得干净,透出几分书卷气,他的身影在微微摇曳的光下显得愈发瘦削而挺拔,透出一股子不屈不挠的劲头。
姜星火望过去怔了刹那,满眼都是当年的自己。
“温书完了?陪我走走吧。”
于谦点点头。
在这座府邸里,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姜星火和于谦的身影在灯火阑珊处若隐若现,姜星火缓缓踱步,似乎在品味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在。
然而,在他的身影里,又隐约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孤寂。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姜星火停在回廊中的竹林面前,低头清吟。
他抬起头,看着身边的弟子:“我本属意闲云野鹤过此一世,奈何白衣卿相,一着不慎反倒成了真的卿相,这么多年困顿樊笼,也不知何日能复归自然。”
姜星火语气中的疲惫几乎未加掩饰,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却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
只有这一刻,那些权力与地位的争斗,那些朝堂上的勾心斗角,才变得遥不可及。
于谦想了想,只是说道:“我读史书,闲暇时常有思量,不知诸葛武侯六出祁山之间,于成都草堂小憩,可会有一日疲惫中,睡午觉梦到自己还是当年在南阳隆中,酣睡到日头高企的少年郎呢?”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大约是有的。”
“那很累吧。”
姜星火苦笑道:“哪有不累的道理?一国军国重事都在肩膀上担着,不过是心火未熄,不得不强撑罢了。”
于谦忽然笑道:“那老师可要做好榜样,若是日后我也有这么一天,念及今日,才有力气挑着万斤重担踽踽而行。”
“好好好!”
姜星火拍了拍他的肩膀,难得露出笑颜:“你有这份志气,再好不过了。”
“老师心情还难过吗?”
“好多了。”
姜星火继续前行:“不过是物是人非,故友凋零,难免感慨罢了。”
这些年大明的变化很大,姜星火身边之人的变化也很大。
他有通天本领,可终究敌不过时间。
太常寺卿袁珙在永乐八年,以七十五岁高龄寿终正寝。
鄮山先生高逊志在强撑着一口气,完成了经史分流的大作《春秋国史》以后,在永乐十年以七十岁高龄病逝。
高逊志的老朋友,跟纪纲玩“躲猫猫”玩了很多年的茅大芳也在同年被锦衣卫于江北抓获,行刑之日茅大芳面南拜而亡,余党尽除。
孔希路也在今年的年关,硬挺着成功研发出了青霉素后,以八十五岁高龄驾鹤西去。
这些旧友的相继离世,难免给姜星火带来了相当的负面情绪,尤其是老和尚也踏上了环球航行的舰队,此去不知是否还能再见,也让姜星火的心情愈发阴郁了起来。
而景清的两个女儿,已经被他养大成人,一个嫁给了朱瞻基,一个嫁给了朱高煦的长子朱瞻壑,是不是孽缘,姜星火也说不好。
妹妹姜萱也有了好归属,嫁给了邻居徐景昌,两人少年相识,如今夫妻恩爱,定国公徐景昌既是自己的弟子,又是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姜星火虽然心头不舍,可也不好说什么。
当年雪中捡回来的小乞儿,也成了大天界寺的和尚,此番随着姚广孝一同出海,半路在南天竺下船学佛经,不知多久能回来。
最让姜星火上心的是,婶娘也在开春的时候病故了。
在十多年前姜星火有印象的时候,婶娘的肺就一直不好,一直咳得厉害,这些年吃了很多药和补品都没什么起色.在病危的时候,甚至连刚刚研发的青霉素都用了,可依旧无济于事。
很多人都离开了他的生活,这使得姜星火显得更加形单影只。
姜星火本就是时空长河中的旅人,他本来已经习惯了这种孤寂,只是这次弃船上岸,他遇到了太多的人,也有了不少美好和牵挂,以至于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和期待,竟像是《桃花源记》中的旅人一样,重新从一片繁华中褪去,变得孤身一人的时候,竟有一种难掩的落寞。
他改变了很多,但还有很多事情,他改变不了。
所以,伴随着朝堂斗争的加剧,姜星火难免有心力交瘁之感。
可有些事情,他不能跟于谦说。
于谦今年要参加科举,已经连中两元了,而如今的科举,已是加入了荀子学说和重注六经之后的改版,课业负担相当大,朝堂上的事情,与他说了也实在无益,反而影响他最后中状元。
而且,由于姜星火的扶持,科学也逐步发展了起来,大量的学校与研究机构被建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都呈现了蓬勃发展并与实际相结合的态势,实证主义思潮在知识分子阶层中不断蔓延。
于谦对于这些东西,也都非常感兴趣,所以于谦其实看起来,每天好像比他都忙,从早学到晚。
心情稍好的姜星火嘱咐于谦早点休息,好好准备今年的科举,便换了身衣服出门。
他还是有可以诉说心事的朋友的。
幸好,景隆亦未寝。
李景隆是真的没睡觉,不是被姜星火从床上拽起来。
莫愁湖,画船上。
“水涌山迭,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解除了驻日明军指挥官的职务,归国述职的李景隆此时已是酒至微酣,踉踉跄跄地来到舞姬中,端着酒杯唱起了元曲。
有时候姜星火真的很羡慕李景隆,所谓“生来皇亲国戚,长成风流浪子”,如今已是四十六岁的年纪,保养得体不说,还能坚持没心没肺的夜夜笙箫,突出的就是心态好,不想那么多事。
“姜~郎!”
李景隆见姜星火来,用戏腔唤道。
“九江兄。”姜星火拱了拱手。
李景隆亲自摆酒,两人在画船边的矮榻上坐下。
见姜星火似有心事,李景隆也不问,只是继续唱着他的《关大王单刀赴会》。
“想古今咱这人过日月好疾也呵!光阴似骏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
想古今立勋业,那里也舜五人、汉三杰?”
月光透过窗棂,李景隆只顾替姜星火斟酒。
“两朝相隔数年别,不付能见者,却又早老也。
开怀的饮数杯,将酒来,尽心儿待醉一夜。”
两人碰杯,姜星火苦笑道:“若是真能醉一夜就好了。”
紧接着,姜星火酒到杯干,却无半分醉意,只是熬到月上中宵,反而有些困了。
两人倚在榻上怔怔地望着窗外的月亮,许久没人开口说话。
“日本那边的情形现在如何了?”
“东西朝并立,无年不大战,无月不小战具体要做什么,我已经交代给英国公张辅了。”
姜星火点点头,没再问,日本的战国时代已经提前到来,在驻日明军的干预下,统一是绝不可能的,任何有这个苗头的势力,都会被大明无情打压。
而张辅如今已经成长为明军年轻一代的顶梁柱,在担任了驻安南明军指挥官并经历了两次北征以后,也终于袭爵英国公,这次外放了驻日明军指挥官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只不过海陆矛盾,在如今的五军都督府里,已经初步显现了出来,李景隆被解除了驻日明军指挥官的职务,除了怕他在海外拥兵自重,未尝没有明军内部矛盾影响到了皇帝决策的因素。
而张辅也颇为疏远朱高煦,反而对朱高炽亲近有加。
总之,五军都督府也内斗就是了,每年的军费开支就这些,给了水师造船造基地,陆师就造甲造刀就少了.当然,新式燧发铳和纸壳定装弹这些东西,却是海陆都抢着要的。
“还在想朝中的事情呢?”
“怎么能不想呢?”
姜星火看了看身畔的李景隆,不知何时对方的鬓角也有了几丝白发。
“上上下下,矛盾渐深,越来越别扭了。”
国内的主干商道网络已经建成,从南直隶到北直隶由一条主干道贯穿,而在旁边还有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的分支商道,水泥路面不仅带来了便捷的交通,更带来了贸易额的巨量提升和货物的高效率运输。
而在海外贸易方面,大明的商船已经遍布从奥斯曼到欧洲到日本的大半个世界,每年给大明带来的关税收益已经超过了十年前的财政总收入。
大明控制了航线上的所有关键水道,建立了以海外基地和要塞为核心的舰队驻泊地,并且这次还开始向南美洲探索,试图完成全球航行。
蛋糕越做越大,可矛盾也越来越多。
商人、市民、工厂主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开始谋求与其财富匹配的话语权,世风开放,也让朝廷越来越不好治理百姓。
程朱理学的衰落,意味着主张自由的心学,以及经世致用的实学的兴起,思想界再次恢复了三足鼎立的状态,而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也开始出现。
对于皇权来说,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已经开始对皇权的根基造成了可以看到的损害,因此,打算给变法开倒车的保守派反而在很多事件中屡屡得势,变法派内部的齐王一系,亦是借着这些事情给姜星火不断地施压。
可又能如何呢?
此时姜星火面临的处境,与他前世的朱高炽是一样的。
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朱高煦愤怒至极的时候,能在东宫脱口而出“再来一次玄武门”,可姜星火很清楚,这不可能。
朱棣不是李渊。
或者说,朱棣不是他的敌人。
姜星火对朱棣的感情很复杂,是朱棣改变了他这一世的轨迹,没有朱棣的支持,就绝对不会有今天大明的这些改变,两人固然互相利用,固然矛盾不断,可十几年走下来,再怎么说,也不是非要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而姜星火很清楚,这位永乐大帝,坐在那个位置上,同样无奈。
如今“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功业已经在望,变法固然不可逆,可变法对于皇权的隐患,也同样逐渐显露出来。
徐皇后去世多年,朱棣的精神状态未见好转,反而比姜星火还差,这段时间更是暴躁。
除了打压,又能如何呢?
这种局面,或许只能持续到朱棣自然死亡,才能解脱。
下毒这种事情,足利义持有条件做,不代表朱高煦有条件做,毕竟大明的宫闱环境可不是明仙宗那个时代,现在在永乐朝,朱棣的饮食起居那都是严格把关绝对安全的。
况且,别看朱高煦嘴上喊得厉害,可真要让他对感情最深的亲爹下手,朱高煦肯定下不去手,所以朱高煦才念念不忘玄武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可是把李渊作为太上皇好好地贡了起来,李渊骂他他问心有愧也不敢还嘴。
不过再怎么说,现在的局势虽然恶劣,但也没到要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进行兵变的份上。
或许对于朱高煦这个当局者来说,父皇实在是太过严厉,让他感觉自己的太子之位马上就要被撸掉了一样,可实际上,从姜星火的角度出发,朱棣固然暴戾,但按照他前世的历史经验,只需要一个“忍”字诀就好了。
只要不兵变,朱棣,是不会废太子的。
“婶娘病故,我去意已决.是时候回敬亭山好好休息了。”
姜星火告诉了李景隆他的打算,婶娘待他甚好,如母亲一般,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数,姜星火完全有理由回去守孝,至于守多久,全看他打算避开现在永乐朝越卷越深的政治旋涡多久。
至于夺情,是不可能夺情的。
现在的大明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制度,考成法、士绅一体纳粮、会计法、社会保障、改良教育.所有的变法改革都已经踏上了正轨,即使没有姜星火的干预,只要顺着原有轨道继续发展下去,也不会走歪路了。
“这些年有遗憾吗?”李景隆忽然问道。
姜星火忽然有些困了,看着昏黄的月色,想想这些年,真的做了好多事情,也没有特别对不起谁,不算真的遗憾。
只是闭上眼睛的那一刹那,姜星火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一道倩影。
当年的事情,他在徐皇后病逝之后才知道,那时候本来要同游江南,却是徐辉祖拉着徐妙锦跪在中山王徐达的牌位前说了一席话,改变了徐妙锦的主意,而不是朱棣给了什么压力。
可错过了,终究是错过了。
人生总有遗憾,但都是自己选择的路。
见姜星火没回话,鼾声渐起,李景隆揉了揉眉心,起身给他披上那副旧薄衾,箕坐于榻上,静静地看着熟睡的姜星火。
李景隆很清楚,姜星火的性格和他不一样,他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姜星火不能,喝了这么多酒,姜星火也无法排解愁绪。
痛苦,是姜星火的底色。
李景隆以手击节,无声地在心中哼唱着当年秦淮河上初相识时,姜星火卖他的那首词。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本章完)
p; 这次,郑和舰队的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四百二十艘巨舰,但人数却只有两万三千人,与此前几次基本持平,之所以船多人少,是因为郑和肩负了一项重要使命——探索新大陆并完成环球航行,为此,荣国公姚广孝随行。
这次远航的计划是一旦到达美洲取得高产作物,便由王景弘率领部分舰队护送返回,而郑和舰队则继续执行环球航行的任务,舰队储备的物资,足够他们使用三年了。
同样在这一年,大明国内的局势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
永乐十三年初春,南京。
夜幕如墨,深沉地覆盖着东宫。
东宫的房间中,唯有案上的一盏孤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勉强驱散着周围的黑暗。
太子朱高煦端坐在案前,他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中显得格外沉重,此时双眼中闪烁着愤怒,仿佛要将所有的不满都凝聚成实质的火焰一样。
“老师!”
朱高煦紧握着双拳,关节处隐隐泛白,显示出他内心的激动。
就在不久前,第三次北征的大军回到了南京,而他因为一个属官迎接永乐皇帝朱棣来迟,就被朱棣严厉训斥,冠以监国不力的罪名。
这个打击对这些年辛苦付出的朱高煦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他感到自己的尊严都被朱棣无情地践踏了,简直就是被当猴耍。
“老师,这些年来,俺为了大明的江山,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
朱高煦的声音很低沉,仿佛是从心底深处挤压出来似的。
“靖难之役、北征鞑靼、西御帖木儿、东讨日本.俺多少次身临险境,多少次浴血奋战,这一辈子明枪暗箭俺都替父皇挨了,才换来了今天的地位。可是,父皇却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对俺如此严厉,甚至还想剥夺俺的监国之位。”
朱高煦的眼中甚至隐约闪现出了泪光的痕迹,他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遭到了无情的打击,非常愤懑不堪。
此时的朱高煦,内心中最为阴暗和不体面的一面,都暴露在了他最信任的老师面前。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至高权力的渴望,和对朱棣的怨恨。
作为太子太师,前来见他的姜星火静静地听着朱高煦的诉说。
而此时的姜星火,也已经蓄起了须,他抚着胡须问道。
“那你想怎么办?”
“大不了再来一次玄武门!”
朱高煦豁然站了起来,若不是怕发出太多动静,他连桌子恐怕都掀了。
“冷静点。”
姜星火斥责道:“李世民什么实力,你什么实力?怕是奉天门都冲不进去就被擒下了!”
“那怎么办?”
“十四年前的那天晚上,我就已经告诉过伱了。”
朱高煦从愤怒中渐渐冷静下来,他的脑海里,回想起了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
那一晚在诏狱里,姜星火问他最崇拜谁,第一次他回答的时候撒谎了,他说他最崇拜朱棣,而第二次回答的时候,他袒露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承认自己行二,又尚武,所以最是崇拜唐太宗李世民,可李世民弑兄囚父,这想法却不敢跟旁人说。
而姜星火告诉他的是,那便时时刻刻照着李世民的性格学便是了。
“让你读了这么多史书,那我且问你,唐武德九年六月三日,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前一天,李渊问李世民,天象有变而解释星象的傅奕告诉他‘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世民是怎么做的?”
实际上,这是李世民一生中所遭遇的至暗时刻,哪怕是渭水之盟前夕他都没有被逼到这份上,一方面秦王府马上就要被瓦解,另一方面,李渊又怀疑自己。
朱高煦想了想说道:“李世民只说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又说李建成与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有染。”
“那我再告诉你,你和李世民不一样。”
“不要跟皇帝拧着脾气,你倔,他只会更倔。”
“上表请罪,然后去宫里辞掉监国职务。”
变法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无人可以改变的事实了,而只要朱高煦不犯蠢,再等七八年,所有的事情就彻底没有悬念了,历史也被姜星火导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
姜星火深深地叹了口气,但如果自己无法阻止朱高煦的冲动,那结局就是重演历史的悲剧。
在这时候,他真的希望朱高煦能够保持理智和冷静,不要被愤怒冲昏头脑。
最终,朱高煦攥紧的拳头,又慢慢松了下来。
“老师,俺明白了。”
——————
姜星火离开了东宫,回到自己的府邸中。
作为大明朝廷中最显赫的人物,他那座位于南京城核心区的偌大府邸已经落成很多年。
随着王斌把沉重的侧门缓缓关闭,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也被一并隔绝,只留下这深宅大院中的清幽冷寂。
府邸内灯光稀疏,只有几盏灯笼在夜风中摇曳,发出微弱而柔和的光晕,像是点点星光,洒落在地砖上。
姜星火安静地走着,院落里,假山静立,池水无声,连那几株老树也仿佛陷入了沉思,静默地伫立在夜色中。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气味,与夜晚的凉意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安详,偶尔远处,还传来几声悠扬的笛声。
“老师。”
于谦迎了出来。
十七岁的少年郎身穿一袭青色常服,衣料虽不华丽却洗得干净,透出几分书卷气,他的身影在微微摇曳的光下显得愈发瘦削而挺拔,透出一股子不屈不挠的劲头。
姜星火望过去怔了刹那,满眼都是当年的自己。
“温书完了?陪我走走吧。”
于谦点点头。
在这座府邸里,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姜星火和于谦的身影在灯火阑珊处若隐若现,姜星火缓缓踱步,似乎在品味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在。
然而,在他的身影里,又隐约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孤寂。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姜星火停在回廊中的竹林面前,低头清吟。
他抬起头,看着身边的弟子:“我本属意闲云野鹤过此一世,奈何白衣卿相,一着不慎反倒成了真的卿相,这么多年困顿樊笼,也不知何日能复归自然。”
姜星火语气中的疲惫几乎未加掩饰,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却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
只有这一刻,那些权力与地位的争斗,那些朝堂上的勾心斗角,才变得遥不可及。
于谦想了想,只是说道:“我读史书,闲暇时常有思量,不知诸葛武侯六出祁山之间,于成都草堂小憩,可会有一日疲惫中,睡午觉梦到自己还是当年在南阳隆中,酣睡到日头高企的少年郎呢?”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大约是有的。”
“那很累吧。”
姜星火苦笑道:“哪有不累的道理?一国军国重事都在肩膀上担着,不过是心火未熄,不得不强撑罢了。”
于谦忽然笑道:“那老师可要做好榜样,若是日后我也有这么一天,念及今日,才有力气挑着万斤重担踽踽而行。”
“好好好!”
姜星火拍了拍他的肩膀,难得露出笑颜:“你有这份志气,再好不过了。”
“老师心情还难过吗?”
“好多了。”
姜星火继续前行:“不过是物是人非,故友凋零,难免感慨罢了。”
这些年大明的变化很大,姜星火身边之人的变化也很大。
他有通天本领,可终究敌不过时间。
太常寺卿袁珙在永乐八年,以七十五岁高龄寿终正寝。
鄮山先生高逊志在强撑着一口气,完成了经史分流的大作《春秋国史》以后,在永乐十年以七十岁高龄病逝。
高逊志的老朋友,跟纪纲玩“躲猫猫”玩了很多年的茅大芳也在同年被锦衣卫于江北抓获,行刑之日茅大芳面南拜而亡,余党尽除。
孔希路也在今年的年关,硬挺着成功研发出了青霉素后,以八十五岁高龄驾鹤西去。
这些旧友的相继离世,难免给姜星火带来了相当的负面情绪,尤其是老和尚也踏上了环球航行的舰队,此去不知是否还能再见,也让姜星火的心情愈发阴郁了起来。
而景清的两个女儿,已经被他养大成人,一个嫁给了朱瞻基,一个嫁给了朱高煦的长子朱瞻壑,是不是孽缘,姜星火也说不好。
妹妹姜萱也有了好归属,嫁给了邻居徐景昌,两人少年相识,如今夫妻恩爱,定国公徐景昌既是自己的弟子,又是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姜星火虽然心头不舍,可也不好说什么。
当年雪中捡回来的小乞儿,也成了大天界寺的和尚,此番随着姚广孝一同出海,半路在南天竺下船学佛经,不知多久能回来。
最让姜星火上心的是,婶娘也在开春的时候病故了。
在十多年前姜星火有印象的时候,婶娘的肺就一直不好,一直咳得厉害,这些年吃了很多药和补品都没什么起色.在病危的时候,甚至连刚刚研发的青霉素都用了,可依旧无济于事。
很多人都离开了他的生活,这使得姜星火显得更加形单影只。
姜星火本就是时空长河中的旅人,他本来已经习惯了这种孤寂,只是这次弃船上岸,他遇到了太多的人,也有了不少美好和牵挂,以至于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和期待,竟像是《桃花源记》中的旅人一样,重新从一片繁华中褪去,变得孤身一人的时候,竟有一种难掩的落寞。
他改变了很多,但还有很多事情,他改变不了。
所以,伴随着朝堂斗争的加剧,姜星火难免有心力交瘁之感。
可有些事情,他不能跟于谦说。
于谦今年要参加科举,已经连中两元了,而如今的科举,已是加入了荀子学说和重注六经之后的改版,课业负担相当大,朝堂上的事情,与他说了也实在无益,反而影响他最后中状元。
而且,由于姜星火的扶持,科学也逐步发展了起来,大量的学校与研究机构被建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都呈现了蓬勃发展并与实际相结合的态势,实证主义思潮在知识分子阶层中不断蔓延。
于谦对于这些东西,也都非常感兴趣,所以于谦其实看起来,每天好像比他都忙,从早学到晚。
心情稍好的姜星火嘱咐于谦早点休息,好好准备今年的科举,便换了身衣服出门。
他还是有可以诉说心事的朋友的。
幸好,景隆亦未寝。
李景隆是真的没睡觉,不是被姜星火从床上拽起来。
莫愁湖,画船上。
“水涌山迭,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解除了驻日明军指挥官的职务,归国述职的李景隆此时已是酒至微酣,踉踉跄跄地来到舞姬中,端着酒杯唱起了元曲。
有时候姜星火真的很羡慕李景隆,所谓“生来皇亲国戚,长成风流浪子”,如今已是四十六岁的年纪,保养得体不说,还能坚持没心没肺的夜夜笙箫,突出的就是心态好,不想那么多事。
“姜~郎!”
李景隆见姜星火来,用戏腔唤道。
“九江兄。”姜星火拱了拱手。
李景隆亲自摆酒,两人在画船边的矮榻上坐下。
见姜星火似有心事,李景隆也不问,只是继续唱着他的《关大王单刀赴会》。
“想古今咱这人过日月好疾也呵!光阴似骏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
想古今立勋业,那里也舜五人、汉三杰?”
月光透过窗棂,李景隆只顾替姜星火斟酒。
“两朝相隔数年别,不付能见者,却又早老也。
开怀的饮数杯,将酒来,尽心儿待醉一夜。”
两人碰杯,姜星火苦笑道:“若是真能醉一夜就好了。”
紧接着,姜星火酒到杯干,却无半分醉意,只是熬到月上中宵,反而有些困了。
两人倚在榻上怔怔地望着窗外的月亮,许久没人开口说话。
“日本那边的情形现在如何了?”
“东西朝并立,无年不大战,无月不小战具体要做什么,我已经交代给英国公张辅了。”
姜星火点点头,没再问,日本的战国时代已经提前到来,在驻日明军的干预下,统一是绝不可能的,任何有这个苗头的势力,都会被大明无情打压。
而张辅如今已经成长为明军年轻一代的顶梁柱,在担任了驻安南明军指挥官并经历了两次北征以后,也终于袭爵英国公,这次外放了驻日明军指挥官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只不过海陆矛盾,在如今的五军都督府里,已经初步显现了出来,李景隆被解除了驻日明军指挥官的职务,除了怕他在海外拥兵自重,未尝没有明军内部矛盾影响到了皇帝决策的因素。
而张辅也颇为疏远朱高煦,反而对朱高炽亲近有加。
总之,五军都督府也内斗就是了,每年的军费开支就这些,给了水师造船造基地,陆师就造甲造刀就少了.当然,新式燧发铳和纸壳定装弹这些东西,却是海陆都抢着要的。
“还在想朝中的事情呢?”
“怎么能不想呢?”
姜星火看了看身畔的李景隆,不知何时对方的鬓角也有了几丝白发。
“上上下下,矛盾渐深,越来越别扭了。”
国内的主干商道网络已经建成,从南直隶到北直隶由一条主干道贯穿,而在旁边还有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的分支商道,水泥路面不仅带来了便捷的交通,更带来了贸易额的巨量提升和货物的高效率运输。
而在海外贸易方面,大明的商船已经遍布从奥斯曼到欧洲到日本的大半个世界,每年给大明带来的关税收益已经超过了十年前的财政总收入。
大明控制了航线上的所有关键水道,建立了以海外基地和要塞为核心的舰队驻泊地,并且这次还开始向南美洲探索,试图完成全球航行。
蛋糕越做越大,可矛盾也越来越多。
商人、市民、工厂主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开始谋求与其财富匹配的话语权,世风开放,也让朝廷越来越不好治理百姓。
程朱理学的衰落,意味着主张自由的心学,以及经世致用的实学的兴起,思想界再次恢复了三足鼎立的状态,而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也开始出现。
对于皇权来说,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已经开始对皇权的根基造成了可以看到的损害,因此,打算给变法开倒车的保守派反而在很多事件中屡屡得势,变法派内部的齐王一系,亦是借着这些事情给姜星火不断地施压。
可又能如何呢?
此时姜星火面临的处境,与他前世的朱高炽是一样的。
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朱高煦愤怒至极的时候,能在东宫脱口而出“再来一次玄武门”,可姜星火很清楚,这不可能。
朱棣不是李渊。
或者说,朱棣不是他的敌人。
姜星火对朱棣的感情很复杂,是朱棣改变了他这一世的轨迹,没有朱棣的支持,就绝对不会有今天大明的这些改变,两人固然互相利用,固然矛盾不断,可十几年走下来,再怎么说,也不是非要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而姜星火很清楚,这位永乐大帝,坐在那个位置上,同样无奈。
如今“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功业已经在望,变法固然不可逆,可变法对于皇权的隐患,也同样逐渐显露出来。
徐皇后去世多年,朱棣的精神状态未见好转,反而比姜星火还差,这段时间更是暴躁。
除了打压,又能如何呢?
这种局面,或许只能持续到朱棣自然死亡,才能解脱。
下毒这种事情,足利义持有条件做,不代表朱高煦有条件做,毕竟大明的宫闱环境可不是明仙宗那个时代,现在在永乐朝,朱棣的饮食起居那都是严格把关绝对安全的。
况且,别看朱高煦嘴上喊得厉害,可真要让他对感情最深的亲爹下手,朱高煦肯定下不去手,所以朱高煦才念念不忘玄武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可是把李渊作为太上皇好好地贡了起来,李渊骂他他问心有愧也不敢还嘴。
不过再怎么说,现在的局势虽然恶劣,但也没到要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进行兵变的份上。
或许对于朱高煦这个当局者来说,父皇实在是太过严厉,让他感觉自己的太子之位马上就要被撸掉了一样,可实际上,从姜星火的角度出发,朱棣固然暴戾,但按照他前世的历史经验,只需要一个“忍”字诀就好了。
只要不兵变,朱棣,是不会废太子的。
“婶娘病故,我去意已决.是时候回敬亭山好好休息了。”
姜星火告诉了李景隆他的打算,婶娘待他甚好,如母亲一般,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数,姜星火完全有理由回去守孝,至于守多久,全看他打算避开现在永乐朝越卷越深的政治旋涡多久。
至于夺情,是不可能夺情的。
现在的大明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制度,考成法、士绅一体纳粮、会计法、社会保障、改良教育.所有的变法改革都已经踏上了正轨,即使没有姜星火的干预,只要顺着原有轨道继续发展下去,也不会走歪路了。
“这些年有遗憾吗?”李景隆忽然问道。
姜星火忽然有些困了,看着昏黄的月色,想想这些年,真的做了好多事情,也没有特别对不起谁,不算真的遗憾。
只是闭上眼睛的那一刹那,姜星火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一道倩影。
当年的事情,他在徐皇后病逝之后才知道,那时候本来要同游江南,却是徐辉祖拉着徐妙锦跪在中山王徐达的牌位前说了一席话,改变了徐妙锦的主意,而不是朱棣给了什么压力。
可错过了,终究是错过了。
人生总有遗憾,但都是自己选择的路。
见姜星火没回话,鼾声渐起,李景隆揉了揉眉心,起身给他披上那副旧薄衾,箕坐于榻上,静静地看着熟睡的姜星火。
李景隆很清楚,姜星火的性格和他不一样,他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姜星火不能,喝了这么多酒,姜星火也无法排解愁绪。
痛苦,是姜星火的底色。
李景隆以手击节,无声地在心中哼唱着当年秦淮河上初相识时,姜星火卖他的那首词。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