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6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四更)
一回到西京,第二天方明华就投入到工作中,先把王硕那篇《空中小姐》交给李天芳,对方承诺刊登在下期的《延河》杂志社,一切按照流程办,千字10元。
方明华不再操心此事,他现在的工作重心是诗歌组这边。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现在成了副主编主管散文诗歌这一块,总得有点动作吧?
诗歌散文组编辑比较少,原本只有四个编辑占了两间办公室,董墨单独一间房子。
他卸任副主编后,就主动搬到隔壁办公室,把单间留给方明华,自己已经卸任就不能占那个房间,还说四个人一起热闹。
方明华当然推辞,可是没办法只好由他了。
今天一上班,方明华就到隔壁把董墨请到自己办公室来,亲自给董墨的搪瓷茶缸里添满水后,才笑着问道:
“董主编,这段时间咱们组的来稿情况怎么样?”
在自己去燕京十多天,还是由董墨负责诗歌散文组的工作。
听了方明华问话,董墨回答道:“诗稿来稿还是有些少啊,毕竟咱们《延河》不像《诗刊》和《星星》那样,是专门的诗歌刊物,况且诗歌也不是《延河》的重点。”
这是董墨做了这么多年诗歌编辑感到遗憾的事。
除了五十年代中期,《延河》杂志刚创刊不久,诗歌组“抢到”贺敬之写的《回延安》诗歌辉煌了一阵子之后,后面无论是六十年代还是八十年代,《延河》上的诗歌就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方明华能了解这位老编辑的心情,他立刻从抽屉里拿出一沓诗稿交给董墨:“董主编,你看看那这些。”
董墨接过来,戴上老花镜仔细看起来。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秋声》、《阿尔的太阳》《亚洲铜》《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都是好诗埃
再看看作者:西川、海子、古丽蓉听都没听过。
“方主编”
“董主编,你还是叫我小方好了,叫我方主编我很不习惯。”方明华笑着打断董墨的话。
“那我还是叫明华吧。”董墨笑道。
在杂志社,叫方明华“小方”的人越来越少,除了黄社长等几个年长的还叫他“小方”之外,连陈中时、陆遥、贾平娃都叫他“明华”,更年轻的叫他方编辑,现在已经改口叫方主编。
“明华,你这些诗歌从哪来的?还有这些作者,我都没听过。”董墨问道。
“这些都是燕大、清华、燕师大等燕京高校文学社的骨干写的。”方明华就把去燕京高校联络的事情给董墨讲了一遍。
“这是第一批,后面还会陆续有诗歌寄来。”方明华说道。
“太好了!明华,伱这一趟收获颇丰,看来我卸任让你负责诗歌编辑实在太正确,只是.”
“只是什么?”
“你也知道,每期杂志给诗歌最多留四页纸,你突然找来这么多优秀诗歌,刊登不完,不知道要分多少期才行。”
此时的董墨心里又高兴又忧愁。
没有好诗愁,这好诗多了也愁。
方明华听了却笑了笑:“董主编,干嘛分好几期等,为啥不等在一期上?1
“登在一起上?这么多?”董墨一愣,突然想到什么:“明华,你是想做一期专刊?就像81年的《秦省青年作家小说专号》那样?”
“对,就照那个样子做1
《秦省青年作家小说专号》推出之后,在文坛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而当时也刊登了自己来这个时代第一篇小说《隐入尘烟》。
后面又是《芳华》和《太阳照常升起》两个中篇,直接挤入了秦省一流小说行列,和陈中时、陆遥、贾平娃这帮文坛大佬们并列。
所以,方明华拿到这些诗稿之后,第一个就想到用这个法子。
但董墨听了却摇摇头:“明华,你想法很好,可今年没有咱们诗歌组的专刊计划,即便要办专刊也要等到明年。”
专刊不是书,不是随便出版的。因为相当于杂志社多发了一本杂志。
这个时代的杂志发行相当一部分是靠读者包括一些单位提前订阅缴纳报刊费。
所以,前一年杂志社必须计划安排好,在年底订杂志的时候就要给读者说明清楚。明年要有一份增刊,价格多少,读者提前决定订不订阅。
否则的话,专刊只能在新华书店里零售,少了很大一部分全年订阅的读者。
方明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不慌不忙说道:“董主编,去年不是计划今年增刊一期文学评论及创作理论吗?干脆建议编辑部改成诗歌专号得了。”
“原来你是打这个主意?”董墨笑了起来:“你去问问王愚同意不同意?我估计听你了你这话,会直接把你赶出他的办公室。”
王愚是编辑部另一个副主编,主管文学评论、创作理论这一块。
“王主编不是一直想创办一本《小说评论》杂志吗?将来整个杂志都刊登的是各种小说评论和文学理论,还在乎这一期增刊?”
方明华嘟囔道。
他说的没错。
杂志社确实有这样打算,想在办好《延河》杂志同时,再办一本专门评论各种小说以及创作理论等文学类学术期刊。
这得益于进入八十年代后,国内文坛“大爆炸”,各种小说层出不穷,一片繁荣景象的背景之下设想的。
不过方明华并不看好。
八十年代快过去一半,到了九十年代通俗文学兴起,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纯文学的期刊前途黯淡。
不过这不是他现在考虑的事,现在是如何将这期专号弄到手。
“董主编,我先去和黄社长私下说说听听他的意思。”方明华说出自己的办法。
黄社长虽然名义上只是行政领导,不管编辑部的事,但无论怎么说人家单位一把手。
原来小说组组长何鸿钧,这个比较强硬喜欢和他吵架的副主编退休之后,现任的小说组长李天芳是算是后辈,性格也比较温和,根本不可能和他争什么。
而主编张丕祥又是个老好人,马上也面临退休不太爱管事,黄社长的影响力开始渗透到编辑部。 要知道,李天芳、方明华这些副主编可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董墨当然知道方明华心里想什么,笑着说道:
“行,你去和黄社长说说,摸摸他的底,如果黄... -->>
第16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四更)
一回到西京,第二天方明华就投入到工作中,先把王硕那篇《空中小姐》交给李天芳,对方承诺刊登在下期的《延河》杂志社,一切按照流程办,千字10元。
方明华不再操心此事,他现在的工作重心是诗歌组这边。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现在成了副主编主管散文诗歌这一块,总得有点动作吧?
诗歌散文组编辑比较少,原本只有四个编辑占了两间办公室,董墨单独一间房子。
他卸任副主编后,就主动搬到隔壁办公室,把单间留给方明华,自己已经卸任就不能占那个房间,还说四个人一起热闹。
方明华当然推辞,可是没办法只好由他了。
今天一上班,方明华就到隔壁把董墨请到自己办公室来,亲自给董墨的搪瓷茶缸里添满水后,才笑着问道:
“董主编,这段时间咱们组的来稿情况怎么样?”
在自己去燕京十多天,还是由董墨负责诗歌散文组的工作。
听了方明华问话,董墨回答道:“诗稿来稿还是有些少啊,毕竟咱们《延河》不像《诗刊》和《星星》那样,是专门的诗歌刊物,况且诗歌也不是《延河》的重点。”
这是董墨做了这么多年诗歌编辑感到遗憾的事。
除了五十年代中期,《延河》杂志刚创刊不久,诗歌组“抢到”贺敬之写的《回延安》诗歌辉煌了一阵子之后,后面无论是六十年代还是八十年代,《延河》上的诗歌就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方明华能了解这位老编辑的心情,他立刻从抽屉里拿出一沓诗稿交给董墨:“董主编,你看看那这些。”
董墨接过来,戴上老花镜仔细看起来。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秋声》、《阿尔的太阳》《亚洲铜》《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都是好诗埃
再看看作者:西川、海子、古丽蓉听都没听过。
“方主编”
“董主编,你还是叫我小方好了,叫我方主编我很不习惯。”方明华笑着打断董墨的话。
“那我还是叫明华吧。”董墨笑道。
在杂志社,叫方明华“小方”的人越来越少,除了黄社长等几个年长的还叫他“小方”之外,连陈中时、陆遥、贾平娃都叫他“明华”,更年轻的叫他方编辑,现在已经改口叫方主编。
“明华,你这些诗歌从哪来的?还有这些作者,我都没听过。”董墨问道。
“这些都是燕大、清华、燕师大等燕京高校文学社的骨干写的。”方明华就把去燕京高校联络的事情给董墨讲了一遍。
“这是第一批,后面还会陆续有诗歌寄来。”方明华说道。
“太好了!明华,伱这一趟收获颇丰,看来我卸任让你负责诗歌编辑实在太正确,只是.”
“只是什么?”
“你也知道,每期杂志给诗歌最多留四页纸,你突然找来这么多优秀诗歌,刊登不完,不知道要分多少期才行。”
此时的董墨心里又高兴又忧愁。
没有好诗愁,这好诗多了也愁。
方明华听了却笑了笑:“董主编,干嘛分好几期等,为啥不等在一期上?1
“登在一起上?这么多?”董墨一愣,突然想到什么:“明华,你是想做一期专刊?就像81年的《秦省青年作家小说专号》那样?”
“对,就照那个样子做1
《秦省青年作家小说专号》推出之后,在文坛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而当时也刊登了自己来这个时代第一篇小说《隐入尘烟》。
后面又是《芳华》和《太阳照常升起》两个中篇,直接挤入了秦省一流小说行列,和陈中时、陆遥、贾平娃这帮文坛大佬们并列。
所以,方明华拿到这些诗稿之后,第一个就想到用这个法子。
但董墨听了却摇摇头:“明华,你想法很好,可今年没有咱们诗歌组的专刊计划,即便要办专刊也要等到明年。”
专刊不是书,不是随便出版的。因为相当于杂志社多发了一本杂志。
这个时代的杂志发行相当一部分是靠读者包括一些单位提前订阅缴纳报刊费。
所以,前一年杂志社必须计划安排好,在年底订杂志的时候就要给读者说明清楚。明年要有一份增刊,价格多少,读者提前决定订不订阅。
否则的话,专刊只能在新华书店里零售,少了很大一部分全年订阅的读者。
方明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不慌不忙说道:“董主编,去年不是计划今年增刊一期文学评论及创作理论吗?干脆建议编辑部改成诗歌专号得了。”
“原来你是打这个主意?”董墨笑了起来:“你去问问王愚同意不同意?我估计听你了你这话,会直接把你赶出他的办公室。”
王愚是编辑部另一个副主编,主管文学评论、创作理论这一块。
“王主编不是一直想创办一本《小说评论》杂志吗?将来整个杂志都刊登的是各种小说评论和文学理论,还在乎这一期增刊?”
方明华嘟囔道。
他说的没错。
杂志社确实有这样打算,想在办好《延河》杂志同时,再办一本专门评论各种小说以及创作理论等文学类学术期刊。
这得益于进入八十年代后,国内文坛“大爆炸”,各种小说层出不穷,一片繁荣景象的背景之下设想的。
不过方明华并不看好。
八十年代快过去一半,到了九十年代通俗文学兴起,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纯文学的期刊前途黯淡。
不过这不是他现在考虑的事,现在是如何将这期专号弄到手。
“董主编,我先去和黄社长私下说说听听他的意思。”方明华说出自己的办法。
黄社长虽然名义上只是行政领导,不管编辑部的事,但无论怎么说人家单位一把手。
原来小说组组长何鸿钧,这个比较强硬喜欢和他吵架的副主编退休之后,现任的小说组长李天芳是算是后辈,性格也比较温和,根本不可能和他争什么。
而主编张丕祥又是个老好人,马上也面临退休不太爱管事,黄社长的影响力开始渗透到编辑部。 要知道,李天芳、方明华这些副主编可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董墨当然知道方明华心里想什么,笑着说道:
“行,你去和黄社长说说,摸摸他的底,如果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