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陈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红袖添香文学网站正在倡导一个名为“新创作主义”的理念,嘱我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对文学概念疏于理解和记忆,对眼下五花八门的文学新概念更是不屑关注,因此,对“新创作主义”第一反应是以为无非是玩点噱头炒点人气而已吧。但阅读了相关的资料,特别在了解概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后,觉得“新创作主义”的提出决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故意炒作,而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新的时代,确已到了呼唤“新创作主义”的时候了。
早在2000年,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赤裸裸的真实的文字,就网络文学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想不到当时的一家之言在五年后的今天竟得以重温。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似乎佐证了当时的预言不无道理了:
“尽管打入网络的文字不会等同于投稿的文字,但网络给了每个人思考和说话的场所。我想,未来每个人都能在网上展示自己的东西,那时候没有谁的天赋会被忽视了。而且更多的见解能得以表现,文学的范围会得以扩大,到时候,文学的高深莫测的外衣终将被彻底地撕去。可以预言,文学日后的舞台将会转向网络。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一方面是网络上好的作品被纷纷印制成了书籍,另一方面,则是传世名著纷纷做成了电子图书。网络文学冲击着传统文学,而传统文学又眼红着网络文学,如此共生共存,大家看好的是:赤裸裸的网络文学正在散发着无穷的诱人的情感魅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目前网络的发展已渐趋成熟,网民的成长也业已完成,诞生了诸如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诞生了木子美那样的博客,诞生了咄咄逼人的80后新创作群,而更多的文学作品的出版,都是从网络起步,在网络大潮中涌现的,另外,一批网络歌曲如老鼠爱大米的走红以及走进央视春晚,一批网络歌手在网络上先后出位,以及他们赚得的白花花的银子,无数网络动漫作品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等等,这些无不表明: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和出位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趋势可概括为三个转变,即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开始向信息的提供者转换;在线创作已从最初的个人娱乐的表达,转变为目标相对明确的创作行为;互联网状态已从“无序信息时代”向“有序信息时代”迈进。红袖“新创作主义”的理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和关键时刻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适时的,无疑是对当前网络创作的再审视、再促进、再提升。
“新创作主义”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站从形式上、本质上、经济角度上对此进行了阐述,但概而言之,是否可以这样对它下一个定义:新创作主义,是各种网络创作形式的有机结合,以网络文学为主体,内容涉及音乐、书画、摄影、动漫、视频等艺术形式在内的全景式创作景观,是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具有载体科技化、创作公共化、内容多元化、作品生活化、传播互动化、价值显性化的特征。
这里分别就“新创作主义”的几大特征作展开论述,以便对这一理念有一个完整和全方位的阐述。
——载体科技化。山东网友昨日王侯在她的科技发展与文学“变脸”一文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最贴切形象的说明。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如果从载体的角度来反观文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惊奇地发现,文学的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燎原之势,竟与记载文字的工具息息相关。我们不能忽视文学变化过程中载体的功能。按照昨日王侯的说法,文学的第一次变脸,即由竹木简到纸质的转变,有赖于造纸术的出现;文学的第二次变脸,即由手抄到出版发行的转变,有赖于印刷术的出现;而当前,由纸质到网络的转变,则是文学的第三次变脸了,它所依赖的则是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这个新时代,改变了作者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作品的传播方式,影响和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口味。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文学艺术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寻常百姓。科学技术,成为文学步入新阶段最明显的分界线。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创作公共化。网络的一大功劳是把当今的文学创作带进了一个全民写作阶段,它对传统文学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使文学高高在上的神圣象牙塔,变得人人可为,这对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不管传统文学曾经鄙视和正在鄙视着网络文学,但全民写作依然在蓬蓬勃勃地生长。一个统计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在浩如烟海的网文中,99%出自不知名的写手。尽管里面精华与糟粕互见,鲜花与野草共生,但文学的神秘莫测已经消失殆尽。创作的公共化,体现着“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诚如诗经的部分来源于“风”创作的公共化,可最大限度地把来自民间的文学艺术挖掘得淋漓尽致。即如红袖为例,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累计投稿70万,日记20万,长篇小说5000余部,为文学的开发利用积淀了一座富矿。若在这里提炼挖掘文学的“金子”决不是信口开河。
——内容多元化。新创作主义是在文学之外,包括歌曲、书画、摄影、动画、音频、视频等艺术形式,通过网络技术的承载,诞生出可视、可听、可感的新颖创作样式,有声音的文学作品、有图片的文学作品、配动漫的网络歌曲、带文学的摄影作品,等等,这种边缘化的、另类感觉的艺术样式层出不穷... -->>
红袖添香文学网站正在倡导一个名为“新创作主义”的理念,嘱我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对文学概念疏于理解和记忆,对眼下五花八门的文学新概念更是不屑关注,因此,对“新创作主义”第一反应是以为无非是玩点噱头炒点人气而已吧。但阅读了相关的资料,特别在了解概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后,觉得“新创作主义”的提出决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故意炒作,而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新的时代,确已到了呼唤“新创作主义”的时候了。
早在2000年,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赤裸裸的真实的文字,就网络文学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想不到当时的一家之言在五年后的今天竟得以重温。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似乎佐证了当时的预言不无道理了:
“尽管打入网络的文字不会等同于投稿的文字,但网络给了每个人思考和说话的场所。我想,未来每个人都能在网上展示自己的东西,那时候没有谁的天赋会被忽视了。而且更多的见解能得以表现,文学的范围会得以扩大,到时候,文学的高深莫测的外衣终将被彻底地撕去。可以预言,文学日后的舞台将会转向网络。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一方面是网络上好的作品被纷纷印制成了书籍,另一方面,则是传世名著纷纷做成了电子图书。网络文学冲击着传统文学,而传统文学又眼红着网络文学,如此共生共存,大家看好的是:赤裸裸的网络文学正在散发着无穷的诱人的情感魅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目前网络的发展已渐趋成熟,网民的成长也业已完成,诞生了诸如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诞生了木子美那样的博客,诞生了咄咄逼人的80后新创作群,而更多的文学作品的出版,都是从网络起步,在网络大潮中涌现的,另外,一批网络歌曲如老鼠爱大米的走红以及走进央视春晚,一批网络歌手在网络上先后出位,以及他们赚得的白花花的银子,无数网络动漫作品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等等,这些无不表明: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和出位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趋势可概括为三个转变,即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开始向信息的提供者转换;在线创作已从最初的个人娱乐的表达,转变为目标相对明确的创作行为;互联网状态已从“无序信息时代”向“有序信息时代”迈进。红袖“新创作主义”的理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和关键时刻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适时的,无疑是对当前网络创作的再审视、再促进、再提升。
“新创作主义”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站从形式上、本质上、经济角度上对此进行了阐述,但概而言之,是否可以这样对它下一个定义:新创作主义,是各种网络创作形式的有机结合,以网络文学为主体,内容涉及音乐、书画、摄影、动漫、视频等艺术形式在内的全景式创作景观,是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具有载体科技化、创作公共化、内容多元化、作品生活化、传播互动化、价值显性化的特征。
这里分别就“新创作主义”的几大特征作展开论述,以便对这一理念有一个完整和全方位的阐述。
——载体科技化。山东网友昨日王侯在她的科技发展与文学“变脸”一文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最贴切形象的说明。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如果从载体的角度来反观文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惊奇地发现,文学的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燎原之势,竟与记载文字的工具息息相关。我们不能忽视文学变化过程中载体的功能。按照昨日王侯的说法,文学的第一次变脸,即由竹木简到纸质的转变,有赖于造纸术的出现;文学的第二次变脸,即由手抄到出版发行的转变,有赖于印刷术的出现;而当前,由纸质到网络的转变,则是文学的第三次变脸了,它所依赖的则是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这个新时代,改变了作者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作品的传播方式,影响和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口味。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文学艺术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寻常百姓。科学技术,成为文学步入新阶段最明显的分界线。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创作公共化。网络的一大功劳是把当今的文学创作带进了一个全民写作阶段,它对传统文学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使文学高高在上的神圣象牙塔,变得人人可为,这对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不管传统文学曾经鄙视和正在鄙视着网络文学,但全民写作依然在蓬蓬勃勃地生长。一个统计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在浩如烟海的网文中,99%出自不知名的写手。尽管里面精华与糟粕互见,鲜花与野草共生,但文学的神秘莫测已经消失殆尽。创作的公共化,体现着“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诚如诗经的部分来源于“风”创作的公共化,可最大限度地把来自民间的文学艺术挖掘得淋漓尽致。即如红袖为例,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累计投稿70万,日记20万,长篇小说5000余部,为文学的开发利用积淀了一座富矿。若在这里提炼挖掘文学的“金子”决不是信口开河。
——内容多元化。新创作主义是在文学之外,包括歌曲、书画、摄影、动画、音频、视频等艺术形式,通过网络技术的承载,诞生出可视、可听、可感的新颖创作样式,有声音的文学作品、有图片的文学作品、配动漫的网络歌曲、带文学的摄影作品,等等,这种边缘化的、另类感觉的艺术样式层出不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