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锦绣农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09章
这回外出巡讲, 朱四郎可是遭了大罪的。
他们这个县里各处, 其实早就已经都巡讲完毕了,也因此这回他去的是邻县那边。到底不属于县太爷治下了, 那就不可能跟以往那样, 隔一个镇子就巡讲一次, 而是在邻县定了几个点, 让附近的村民配合的赶往那处听。
别看这么着,好像忙活的是其他人,事实上朱四郎更忙活, 毕竟别人也就跑一个地方, 他却是在短时间内将整个邻县都各处都跑遍了。可每一处的距离都挺远的,光是在路上就耗费了不少时间。更要命的是,这回六郎没跟着一起去,他被宁氏扣下写书了。也因此, 朱四郎不得不跟县太爷要了个识字人陪同,虽说县衙那头派了人跟着他, 可到底不是自家人, 配合肯定没默契可言,相反,人家还嫌弃他太笨了, 直呼下回让县太爷换个人。
下回的事情就下回再说吧, 就这么一回就够朱四郎受的了。
倒不是巡讲有多累,也不是因为路途中的奔波,而是……
邻县啊!!
王家啊!!
早在秋收刚开始那会儿, 听说王家人搬走了,朱四郎还长出了一口气,虽说他很清楚自己跟王香芹在成亲之前绝对是清清白白的,却架不住所有人都认为他哄骗了王香芹。每回王家人看到他,都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就算啥话都没说,也会用谴责的眼神狠狠的剜他一眼,再不就是冷哼一声扭头一走,一副他对不起王家祖宗十八代的模样。
所以说,对朱四郎而言,王家人走了更好。
可又有谁能想到呢?前头他刚高高兴兴的挥别了王家人,紧跟着他就在邻县看到了他们。
朱四郎:…………
虽说巡讲跟城里人的关系不太大,可谁让县城周边的镇子村子最多呢?也因此,邻县县城里也安排了一场讲座,当然不是在县城最中间,而是安排在了离县城最近的一个镇子上。
等朱四郎循着以前的样子走上搭好的台子,正准备开口说时,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台下的王家人。
老王家举家过去听讲座,为首的就是王举人。
当然,朱四郎是不认识王举人的,可他的老丈人一家子他总是认识的。眼看着坐在前头两三排的人都冷冰冰的望着他,哪怕一言不发,那气势也足够让人心颤的。
朱四郎吓得腿肚子打颤,那可真的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才勉勉强强的立住了,结结巴巴的开了口。
王举人其实不太了解王家跟朱家的那些纠纷,事实上,他是将搬家那个事儿全权交由大管家负责的。也是前些日子王家六口人到了县城里后,他才听到了完整版。
这一听,却是扼腕不已。
贡猪啊!
也许乍一听,养猪这个事儿跟他一个堂堂举人老爷颇为不搭,可要是这门手艺还是属于王家的,那其中可操作的余地就大了去了。
王家人原本还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是想着自家都成了官宦人家,虽说还是气王香芹有好处只向着夫家,实际上却也已经看开了。到了邻县后,也是半诉苦的说了这个事儿。
当时,王举人就懵了,差点儿没捶胸顿足:“你们知道咱们家损失的是什么吗?我都不知道该说你们会教女儿还是不会教女儿了。贡猪啊,光这么个牌匾就价值连城了,只要招牌还在,就算自家不养猪,完全可以多买几个庄子专门用来养猪。养猪怎么就丢人了?民以食为天,经商才叫丢人,种庄稼养牲口,那都是正经行当。”
这位王举人本就是出身贫寒的,他是属于典型的农家子出身,全家出钱出力拼命供出来的。偏生这人读书的天赋也有限,前头一路考上秀才倒是很顺利,却在乡试上卡了壳。好在,最终他还是通过了乡试,成了举人老爷。可当时他已经不年轻了,四十好几了。幸好,当了举人后能给人挂田,亲近的自然是不能收钱,可一般关系远的却是无所谓了,按亲疏远近收了些钱,自家人就能过得很好了。
再之后,他就谋了县学里的学官一职,因为很清楚自己比不过那些真正能读书的天之骄子,他除了平常认真教学外,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导后辈上头。
要知道,挂田也好,当学官收孝敬也罢,这些全都是建立在他这个举人身份上头的。换言之,眼下整个王家全都是靠他一人在撑着,哪天他要是倒下了,虽说积攒下来的田产金银还在,家族却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过去的兴旺了。偏生,他的后辈里头,包括他的亲生儿子在内,皆没有太好的读书天赋。考秀才倒是绝对没问题,可穷酸秀才又有什么用?乡下地头的人倒是稀罕秀才,搁在县城里,每年起码出几十位秀才,除了本人见官无需跪拜、本人不用服徭役外,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可要是自家能出个贡猪牌匾就不同了,试想想,平常老百姓家里若是能有一门家传手艺,子孙后代就能过得很好了。
这贡猪还是专门替贵人们养的,整个家族在当地的地位就截然不同了。
王举人连连摇头,眼下说这个已经太晚了,这要是能早几年联系上,直接就不用让王香芹嫁人,招赘也无妨,实在不行让她教自家子侄也可以,咋都要将人留在王家,哪有将金娃娃白送给别人家的道理?
“唉,你们把女儿养得这么有本事,干嘛还把她嫁出去呢?招个上门女婿不成吗?算了算了,别提了。”
托王举人的福,本来已经看开了的王大嫂他们再一次陷入了心痛到无法自拔的地步。原来,他们错过了那么多呢?不是仅仅是一门养猪手艺吗?
是的,对于普通人家而言,那确确实实仅仅是一门养猪手艺。可要是举人家的侄女养出来的贡猪,那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王举人虽说学问不算特别出众,却胜在心思活泛,只要他从中做些运作,贡猪王家绝对能一.炮打响名声。到时候,情况绝对比眼下要好上太多了,要名声有名声,要钱财有钱财,还能帮助他坐稳县学一把手的位置。
可惜啊,一切都太晚了。
是太晚了,可再晚也不妨碍王家人过来瞻仰这位在自家内部出了名的软饭男啊!
只这般,朱四郎在台上磕磕绊绊的演讲,王家全体人霸占了前排座位,就这样冷冰冰、直勾勾的望着台上。
等朱四郎好不容易撑过了巡讲后,居然被告知王举人请他过府一叙。
过府一叙啊!!
你说多吓人??
朱四郎并不知道何为鸿门宴,但也本能的意识到事情不太对劲儿。然而,每到一个地方,原本就会有当地的乡绅地主来跟他套近乎,虽说之前完全没有惊动过任何一个读书人,可眼下人家王举人都主动邀请他了,甭管对方是什么目的,他都没有拒绝的余地。
不得已,朱四郎去了一趟王家。
王家本家啊,连王香芹和王香椿姐妹俩都没去过,没想到,作为王家人最讨厌的姑爷……没有之一……他倒是成功的进了府。
府中如何他已经不记得了,就记得气氛不是那么好。
万幸的是,王举人到底是个读书人,尽管话中带刺,可因为说的太委婉了,朱四郎愣是没听懂。
倒是王举人在打发走了朱四郎后,纳闷的问王大嫂等人:“他这样儿倒是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王举人也算是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了,尤其像他这种贫寒出身的读书人,想要达到如今这个地位,绝少不了察言观色。可就他的观察,朱四郎明摆着就是个乡下地头的庄稼汉子,就跟自家尚未发家之前,那些村里的憨厚汉子一模一样。
这样的人,居然能前后耗时数年,精心布下这么个大局,不单将他那有本事的堂侄女哄得团团转,还让出嫁女转身跟娘家互怼,宁可拼得个老死不相往来,也绝不妥协。甚至于,在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后,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仍旧还死心塌地的待在乡下农家……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还是王大嫂气不过道:“人心隔肚皮呢!”
生怕王举人不信,王大嫂又忙不迭的说了一大通的话,大概是大妹原先还未出嫁时有多善良、多孝顺、多勤快,反正在她嘴里,原先的王香芹跟如今的王香芹就好似变了个人似的,连说的话那都不是人话了,只要男人和夫家,娘家人的死活都不管了,发了财也没想着要拉拔一把娘家,只满心满眼想着猪是她的,跟你们没半点儿关系……
最终,王举人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看走了眼。
**
朱四郎说事儿自然没有宁氏这般绘声绘色的,他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不带任何修饰词的,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过了一遍。
主要还是说邻县那头碰上王家人的事儿,其他地方的巡讲都被他一语带过。
而朱母和王香芹也将这段时间里自家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别的倒是没啥,主要就是六郎的亲事。朱母的意思是,横竖家里如今也不缺钱,要不干脆等到来年开春忙完了春耕后,起新房子得了。
在乡下地头,起新房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很多人家住的都是传了不知道多久的老房子,哪怕老房子出了点儿问题,那也是修修补补的,极少会有人直接盖新房。就是原本的房子住不下了,那也一般就是盖几间屋。
朱母所说的盖新房,肯定不是单单盖几间屋的意思,她就是想要盖一个三合院,最好还是石门镇上那种青砖大院,其目的却是希望能让六郎的亲事更顺一些。
对此,朱父肯定是没意见的,倒是离家有段时日的朱四郎尚不知道这事儿。
听了这话后,朱四郎先拿眼去看王香芹,王香芹只道:“这事儿... -->>
第109章
这回外出巡讲, 朱四郎可是遭了大罪的。
他们这个县里各处, 其实早就已经都巡讲完毕了,也因此这回他去的是邻县那边。到底不属于县太爷治下了, 那就不可能跟以往那样, 隔一个镇子就巡讲一次, 而是在邻县定了几个点, 让附近的村民配合的赶往那处听。
别看这么着,好像忙活的是其他人,事实上朱四郎更忙活, 毕竟别人也就跑一个地方, 他却是在短时间内将整个邻县都各处都跑遍了。可每一处的距离都挺远的,光是在路上就耗费了不少时间。更要命的是,这回六郎没跟着一起去,他被宁氏扣下写书了。也因此, 朱四郎不得不跟县太爷要了个识字人陪同,虽说县衙那头派了人跟着他, 可到底不是自家人, 配合肯定没默契可言,相反,人家还嫌弃他太笨了, 直呼下回让县太爷换个人。
下回的事情就下回再说吧, 就这么一回就够朱四郎受的了。
倒不是巡讲有多累,也不是因为路途中的奔波,而是……
邻县啊!!
王家啊!!
早在秋收刚开始那会儿, 听说王家人搬走了,朱四郎还长出了一口气,虽说他很清楚自己跟王香芹在成亲之前绝对是清清白白的,却架不住所有人都认为他哄骗了王香芹。每回王家人看到他,都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就算啥话都没说,也会用谴责的眼神狠狠的剜他一眼,再不就是冷哼一声扭头一走,一副他对不起王家祖宗十八代的模样。
所以说,对朱四郎而言,王家人走了更好。
可又有谁能想到呢?前头他刚高高兴兴的挥别了王家人,紧跟着他就在邻县看到了他们。
朱四郎:…………
虽说巡讲跟城里人的关系不太大,可谁让县城周边的镇子村子最多呢?也因此,邻县县城里也安排了一场讲座,当然不是在县城最中间,而是安排在了离县城最近的一个镇子上。
等朱四郎循着以前的样子走上搭好的台子,正准备开口说时,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台下的王家人。
老王家举家过去听讲座,为首的就是王举人。
当然,朱四郎是不认识王举人的,可他的老丈人一家子他总是认识的。眼看着坐在前头两三排的人都冷冰冰的望着他,哪怕一言不发,那气势也足够让人心颤的。
朱四郎吓得腿肚子打颤,那可真的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才勉勉强强的立住了,结结巴巴的开了口。
王举人其实不太了解王家跟朱家的那些纠纷,事实上,他是将搬家那个事儿全权交由大管家负责的。也是前些日子王家六口人到了县城里后,他才听到了完整版。
这一听,却是扼腕不已。
贡猪啊!
也许乍一听,养猪这个事儿跟他一个堂堂举人老爷颇为不搭,可要是这门手艺还是属于王家的,那其中可操作的余地就大了去了。
王家人原本还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是想着自家都成了官宦人家,虽说还是气王香芹有好处只向着夫家,实际上却也已经看开了。到了邻县后,也是半诉苦的说了这个事儿。
当时,王举人就懵了,差点儿没捶胸顿足:“你们知道咱们家损失的是什么吗?我都不知道该说你们会教女儿还是不会教女儿了。贡猪啊,光这么个牌匾就价值连城了,只要招牌还在,就算自家不养猪,完全可以多买几个庄子专门用来养猪。养猪怎么就丢人了?民以食为天,经商才叫丢人,种庄稼养牲口,那都是正经行当。”
这位王举人本就是出身贫寒的,他是属于典型的农家子出身,全家出钱出力拼命供出来的。偏生这人读书的天赋也有限,前头一路考上秀才倒是很顺利,却在乡试上卡了壳。好在,最终他还是通过了乡试,成了举人老爷。可当时他已经不年轻了,四十好几了。幸好,当了举人后能给人挂田,亲近的自然是不能收钱,可一般关系远的却是无所谓了,按亲疏远近收了些钱,自家人就能过得很好了。
再之后,他就谋了县学里的学官一职,因为很清楚自己比不过那些真正能读书的天之骄子,他除了平常认真教学外,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导后辈上头。
要知道,挂田也好,当学官收孝敬也罢,这些全都是建立在他这个举人身份上头的。换言之,眼下整个王家全都是靠他一人在撑着,哪天他要是倒下了,虽说积攒下来的田产金银还在,家族却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过去的兴旺了。偏生,他的后辈里头,包括他的亲生儿子在内,皆没有太好的读书天赋。考秀才倒是绝对没问题,可穷酸秀才又有什么用?乡下地头的人倒是稀罕秀才,搁在县城里,每年起码出几十位秀才,除了本人见官无需跪拜、本人不用服徭役外,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可要是自家能出个贡猪牌匾就不同了,试想想,平常老百姓家里若是能有一门家传手艺,子孙后代就能过得很好了。
这贡猪还是专门替贵人们养的,整个家族在当地的地位就截然不同了。
王举人连连摇头,眼下说这个已经太晚了,这要是能早几年联系上,直接就不用让王香芹嫁人,招赘也无妨,实在不行让她教自家子侄也可以,咋都要将人留在王家,哪有将金娃娃白送给别人家的道理?
“唉,你们把女儿养得这么有本事,干嘛还把她嫁出去呢?招个上门女婿不成吗?算了算了,别提了。”
托王举人的福,本来已经看开了的王大嫂他们再一次陷入了心痛到无法自拔的地步。原来,他们错过了那么多呢?不是仅仅是一门养猪手艺吗?
是的,对于普通人家而言,那确确实实仅仅是一门养猪手艺。可要是举人家的侄女养出来的贡猪,那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王举人虽说学问不算特别出众,却胜在心思活泛,只要他从中做些运作,贡猪王家绝对能一.炮打响名声。到时候,情况绝对比眼下要好上太多了,要名声有名声,要钱财有钱财,还能帮助他坐稳县学一把手的位置。
可惜啊,一切都太晚了。
是太晚了,可再晚也不妨碍王家人过来瞻仰这位在自家内部出了名的软饭男啊!
只这般,朱四郎在台上磕磕绊绊的演讲,王家全体人霸占了前排座位,就这样冷冰冰、直勾勾的望着台上。
等朱四郎好不容易撑过了巡讲后,居然被告知王举人请他过府一叙。
过府一叙啊!!
你说多吓人??
朱四郎并不知道何为鸿门宴,但也本能的意识到事情不太对劲儿。然而,每到一个地方,原本就会有当地的乡绅地主来跟他套近乎,虽说之前完全没有惊动过任何一个读书人,可眼下人家王举人都主动邀请他了,甭管对方是什么目的,他都没有拒绝的余地。
不得已,朱四郎去了一趟王家。
王家本家啊,连王香芹和王香椿姐妹俩都没去过,没想到,作为王家人最讨厌的姑爷……没有之一……他倒是成功的进了府。
府中如何他已经不记得了,就记得气氛不是那么好。
万幸的是,王举人到底是个读书人,尽管话中带刺,可因为说的太委婉了,朱四郎愣是没听懂。
倒是王举人在打发走了朱四郎后,纳闷的问王大嫂等人:“他这样儿倒是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王举人也算是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了,尤其像他这种贫寒出身的读书人,想要达到如今这个地位,绝少不了察言观色。可就他的观察,朱四郎明摆着就是个乡下地头的庄稼汉子,就跟自家尚未发家之前,那些村里的憨厚汉子一模一样。
这样的人,居然能前后耗时数年,精心布下这么个大局,不单将他那有本事的堂侄女哄得团团转,还让出嫁女转身跟娘家互怼,宁可拼得个老死不相往来,也绝不妥协。甚至于,在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后,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仍旧还死心塌地的待在乡下农家……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还是王大嫂气不过道:“人心隔肚皮呢!”
生怕王举人不信,王大嫂又忙不迭的说了一大通的话,大概是大妹原先还未出嫁时有多善良、多孝顺、多勤快,反正在她嘴里,原先的王香芹跟如今的王香芹就好似变了个人似的,连说的话那都不是人话了,只要男人和夫家,娘家人的死活都不管了,发了财也没想着要拉拔一把娘家,只满心满眼想着猪是她的,跟你们没半点儿关系……
最终,王举人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看走了眼。
**
朱四郎说事儿自然没有宁氏这般绘声绘色的,他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不带任何修饰词的,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过了一遍。
主要还是说邻县那头碰上王家人的事儿,其他地方的巡讲都被他一语带过。
而朱母和王香芹也将这段时间里自家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别的倒是没啥,主要就是六郎的亲事。朱母的意思是,横竖家里如今也不缺钱,要不干脆等到来年开春忙完了春耕后,起新房子得了。
在乡下地头,起新房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很多人家住的都是传了不知道多久的老房子,哪怕老房子出了点儿问题,那也是修修补补的,极少会有人直接盖新房。就是原本的房子住不下了,那也一般就是盖几间屋。
朱母所说的盖新房,肯定不是单单盖几间屋的意思,她就是想要盖一个三合院,最好还是石门镇上那种青砖大院,其目的却是希望能让六郎的亲事更顺一些。
对此,朱父肯定是没意见的,倒是离家有段时日的朱四郎尚不知道这事儿。
听了这话后,朱四郎先拿眼去看王香芹,王香芹只道:“这事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