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伐清171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百年之后,何人可再执甲?”
当这一篇报道出现在两京正三品以上官员桌案前的时候,几乎所有看到报道的大臣们,很快就察觉到了一些潜台词,即军队制度问题已经不再只是让枢密院关起门来商量,而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很明显,在这件事情的背后,自然是皇帝在进行主导,或者说皇帝在向所有人征询意见,关于军制问题是否能够还有新的解药?
当这件事开始越闹越大的时候,作为风暴中心的枢密院,自然也少不得一番商议。其中除了吴玉章以外,如今整个枢密院的其他几位枢密副使也都已经赶到了京师。
“我大楚如今所行军制,本质上是陛下一手所创,一为军功田制度,尽收军士之心,二为讲武堂制度,使人才能够得以提拔,如今虽然已经扩充为军事大学,可是依然是这一套方案。”
率先说话的并不是枢密使宁忠义,而是之前一直在西南带兵的程铭,他这一次赶回到京师,除了因为眼下这件事,也是因为他的任期基本满了,将会由钱英代替他前往坐镇西南,而他则会在中枢继续任职。
当然,对于这件事情,程铭很显然十分赞同对复汉军进行改制,他继续滔滔不绝道:“于我中枢而言,枢密院职掌天下兵权之调度和将领之任免,而五军都督府则负责新兵之选拔、训练以及分配,其中基本上都有前朝的几分影子在里面。如今已经行有八年,眼下虽并无明显不妥之处,可是陛下只怕已经看到了隐忧。”
宁忠义点了点头,他拿起了桌案上的报纸,轻声道:“此文中所说的土地问题确实是一个核心难题,虽然我大楚如今拥有的耕地众多,可是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来迟早有一天也会面临土地匮乏的局面,其次如今百姓们安居乐业,光是靠几十亩地,已经很难再吸引到更多的人参军打仗——”
众人脸上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虽然如今将土地和参军绑定在一起,那是因为百姓们需要土地来养活自己,可是随着多项移民政策的下发,无地农民的人口数量每天都在持续下滑? 当这些人有了自己的土地后,虽然会毕竟辛苦? 可是军队的诱惑力无形就会减少。
换一句话来说,当军队制度同土地政策绑定在一起的时候? 固然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 可是当王朝本身的土地制度被瓦解的时候,也就代表着军队战斗力的瓦解,而自唐朝时期的府兵制度,到明朝时期的卫所制度,本身就是典型的例子。
那么可能会有人觉得? 为什么当兵就一定要跟土地挂钩呢?而这其实关系到军队的一个成本问题,即如何用更少的成本去养更多的军队。
打仗的问题往往并没有那么复杂? 就看两个方面? 一个是质量? 一个是数量,而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 由于火枪的广泛使用以及各国之间军队质量的逼近? 使得数量开始占据了主要上风,到了二战时期的时候,一些主要大国的动员兵力都是朝着千万迈进。
而如今的大楚虽然拥有上亿人口的百姓? 可是真正能够养得起的军队数量? 也只不过是几十万人?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复汉军现行的募兵制度,本质上是用高成本的方式去维系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在数量上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那么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去养更多的军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义务兵制度,即后世所有大国都会采用的一种兵役制度,只有通过它,才能用更低的成本去维系更加庞大的军队。
此外多说一句,这个答案也并不是后世才出现的,实际上早在更久远的时期,像秦汉时期,或者说是西方的罗马时代,都不约而同的采用全民皆兵制度,堪称早期的义务兵制度。
在汉代的时候,国家规定所有成年男子,从二十三岁起就应该开始兵役,哪怕是丞相之子也不能例外,而当时的兵役分为三种,分别是到中央朝廷去当卫兵,或者是去边疆做戍卒,亦或者是去地方当兵。除此之外,在遇到对外开战的时候,还会有一些所谓的“良家子从军”,他们平日里都会家进行养马射箭练习,为了建功立业,都会选择自愿从军。
因此,在这种全民皆兵的体制下,汉代能够用更低的成本养活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对外作战方面的战绩也颇为出彩,体现出了义务兵制度的先进。
然而,这种制度本身也有很大的弊端,其中主要就是军队的数量虽然多,可是质量却比较低,其次就是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瓦解,导致从军成为了人们心中得不偿失的一件事,因此开始不断有人逃避兵役,使得这种制度基本被瓦解。
对于这个问题,唐代是通过府兵制度来解决,即对于当时的臣民而言,当兵是他们的义务,但是不同于汉代,主要遵循一个原则,即从朝廷的角度来出发,需要重视兵士的身份和家庭经济条件,而对于士兵而言,则更重视当兵的政治待遇而不是经济报酬。
这种制度的变化跟汉代时期的全民皆兵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当兵的都有一定数目的田地,贫苦的农民均不得服兵役,府兵有田能自给自足,无需国家分文军饷,遇战出征,某一府兵阵亡,便可申报到朝廷,即由朝廷派人去其家唁慰,并致送抚恤金,赐予爵位。
府兵制度堪称是比较完美的兵役制度,但是在后来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士兵们可以自备干粮去打仗,但是在戍边期满后需要调防回府,可是随着不断的对外扩张之后,军队久驻边疆无法回府,导致当时的府兵们怨声载道,使得府兵制度遭受破坏。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即府兵制度前期,百姓服役更重视政治待遇而轻视经济报酬,当时人们追求的是“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进入军队,他们则更加重视经济上的报酬,也就使得府兵制度可是到了后期,府兵选择范畴扩大,使得一些贫苦家庭出身的百姓从根本上出现了转变,为后来的募兵制度埋下了伏笔,使得军队逐渐职业化、雇佣化。
至于明代的卫所制度,本... -->>
“百年之后,何人可再执甲?”
当这一篇报道出现在两京正三品以上官员桌案前的时候,几乎所有看到报道的大臣们,很快就察觉到了一些潜台词,即军队制度问题已经不再只是让枢密院关起门来商量,而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很明显,在这件事情的背后,自然是皇帝在进行主导,或者说皇帝在向所有人征询意见,关于军制问题是否能够还有新的解药?
当这件事开始越闹越大的时候,作为风暴中心的枢密院,自然也少不得一番商议。其中除了吴玉章以外,如今整个枢密院的其他几位枢密副使也都已经赶到了京师。
“我大楚如今所行军制,本质上是陛下一手所创,一为军功田制度,尽收军士之心,二为讲武堂制度,使人才能够得以提拔,如今虽然已经扩充为军事大学,可是依然是这一套方案。”
率先说话的并不是枢密使宁忠义,而是之前一直在西南带兵的程铭,他这一次赶回到京师,除了因为眼下这件事,也是因为他的任期基本满了,将会由钱英代替他前往坐镇西南,而他则会在中枢继续任职。
当然,对于这件事情,程铭很显然十分赞同对复汉军进行改制,他继续滔滔不绝道:“于我中枢而言,枢密院职掌天下兵权之调度和将领之任免,而五军都督府则负责新兵之选拔、训练以及分配,其中基本上都有前朝的几分影子在里面。如今已经行有八年,眼下虽并无明显不妥之处,可是陛下只怕已经看到了隐忧。”
宁忠义点了点头,他拿起了桌案上的报纸,轻声道:“此文中所说的土地问题确实是一个核心难题,虽然我大楚如今拥有的耕地众多,可是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来迟早有一天也会面临土地匮乏的局面,其次如今百姓们安居乐业,光是靠几十亩地,已经很难再吸引到更多的人参军打仗——”
众人脸上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虽然如今将土地和参军绑定在一起,那是因为百姓们需要土地来养活自己,可是随着多项移民政策的下发,无地农民的人口数量每天都在持续下滑? 当这些人有了自己的土地后,虽然会毕竟辛苦? 可是军队的诱惑力无形就会减少。
换一句话来说,当军队制度同土地政策绑定在一起的时候? 固然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 可是当王朝本身的土地制度被瓦解的时候,也就代表着军队战斗力的瓦解,而自唐朝时期的府兵制度,到明朝时期的卫所制度,本身就是典型的例子。
那么可能会有人觉得? 为什么当兵就一定要跟土地挂钩呢?而这其实关系到军队的一个成本问题,即如何用更少的成本去养更多的军队。
打仗的问题往往并没有那么复杂? 就看两个方面? 一个是质量? 一个是数量,而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 由于火枪的广泛使用以及各国之间军队质量的逼近? 使得数量开始占据了主要上风,到了二战时期的时候,一些主要大国的动员兵力都是朝着千万迈进。
而如今的大楚虽然拥有上亿人口的百姓? 可是真正能够养得起的军队数量? 也只不过是几十万人?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复汉军现行的募兵制度,本质上是用高成本的方式去维系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在数量上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那么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去养更多的军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义务兵制度,即后世所有大国都会采用的一种兵役制度,只有通过它,才能用更低的成本去维系更加庞大的军队。
此外多说一句,这个答案也并不是后世才出现的,实际上早在更久远的时期,像秦汉时期,或者说是西方的罗马时代,都不约而同的采用全民皆兵制度,堪称早期的义务兵制度。
在汉代的时候,国家规定所有成年男子,从二十三岁起就应该开始兵役,哪怕是丞相之子也不能例外,而当时的兵役分为三种,分别是到中央朝廷去当卫兵,或者是去边疆做戍卒,亦或者是去地方当兵。除此之外,在遇到对外开战的时候,还会有一些所谓的“良家子从军”,他们平日里都会家进行养马射箭练习,为了建功立业,都会选择自愿从军。
因此,在这种全民皆兵的体制下,汉代能够用更低的成本养活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对外作战方面的战绩也颇为出彩,体现出了义务兵制度的先进。
然而,这种制度本身也有很大的弊端,其中主要就是军队的数量虽然多,可是质量却比较低,其次就是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瓦解,导致从军成为了人们心中得不偿失的一件事,因此开始不断有人逃避兵役,使得这种制度基本被瓦解。
对于这个问题,唐代是通过府兵制度来解决,即对于当时的臣民而言,当兵是他们的义务,但是不同于汉代,主要遵循一个原则,即从朝廷的角度来出发,需要重视兵士的身份和家庭经济条件,而对于士兵而言,则更重视当兵的政治待遇而不是经济报酬。
这种制度的变化跟汉代时期的全民皆兵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当兵的都有一定数目的田地,贫苦的农民均不得服兵役,府兵有田能自给自足,无需国家分文军饷,遇战出征,某一府兵阵亡,便可申报到朝廷,即由朝廷派人去其家唁慰,并致送抚恤金,赐予爵位。
府兵制度堪称是比较完美的兵役制度,但是在后来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士兵们可以自备干粮去打仗,但是在戍边期满后需要调防回府,可是随着不断的对外扩张之后,军队久驻边疆无法回府,导致当时的府兵们怨声载道,使得府兵制度遭受破坏。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即府兵制度前期,百姓服役更重视政治待遇而轻视经济报酬,当时人们追求的是“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进入军队,他们则更加重视经济上的报酬,也就使得府兵制度可是到了后期,府兵选择范畴扩大,使得一些贫苦家庭出身的百姓从根本上出现了转变,为后来的募兵制度埋下了伏笔,使得军队逐渐职业化、雇佣化。
至于明代的卫所制度,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