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刀哥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种意识冲动逼使个体人去做出满足自己生存条件的行为。生存意识大体包括以下欲望:

    1,食欲。导致饥、渴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寻找食物、饮水等行为。

    2,排泄欲。导致胀痛、紧张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排泄等行为。

    3,放松及睡眠欲。导致累、疲乏、困倦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休息、睡眠等行为。

    4,安全欲。导致恐惧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逃跑、紧张、应战等行为。

    1。4。2繁殖欲望

    这种意识冲动逼使个体人去做出求偶行为。

    1,性欲。包括性冲动,皮肤接触欲等。导致紧张、性兴奋、性排泄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寻找性爱的行为。

    2,求偶欲。导致紧张、激动、兴奋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各种非常规的个人表现行为。

    1。4。3群体欲望

    这种意识冲动逼使人去获得团队的认可并表现自己的能力。群体欲直接导致“孤独”的生理感知,心学非常强调孤独,认为孤独和性需求一样,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本质欲望。

    1,社交欲。社交欲是人类渴望沟通并获得认可的欲望。人类交往是孤独直接导致的行为。

    2,尊重欲。求名誉,获尊重,是获得支配团队能力的必经之路。这种欲望会导致郁闷、愤慨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作出表现自己才能的行为。

    3,统治欲。统治欲是群体意识的最高层次。导致人的失落、羞惭、郁闷等生理感知,从而使人做出争夺统治权的行为。

    严格来说,群体欲并不单纯,因为社交欲、尊重欲、统治欲往往和追求物质资源的本性以及一些表层意识(沟通、追求和风险等思想)相交杂着,所以人们往往把群体欲忽视,不能把它从人的基本意识里剥离开。但是只要了解“孤独”这种人类的生理感知就可以知道,群体欲望的根本来自于单个猿人的“落单”、“离群”以后的那种失去安全的焦虑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心学认为源自群居动物的群体欲,是一个完全可以匹敌生存欲和繁殖欲的动物本能,因为离群对身体劣势的个体动物来说是致命的。所以“孤独”这种情感给人带来的行为冲动,将丝毫不会逊色于食欲和性欲。

    1。4。4自我移情欲望

    出于人的贪婪本性,人的本质是极端自私的。人类的爱和关怀,初期也是出自于此:人类对爱的极端理解,是只爱有可能爱自己的人,对不可能获得回报的爱,人类是不会给与的。父母之所以爱儿女,那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儿女,换句话来说,父母不会付出爱去关怀一个不认识的人的儿女。心学认为,爱是双重性的,一重是属于人的本性,属于人的原意识,属于移情意识里最大的一种类别。爱的另一重是属于人的思想,属于显层意识,那是升华了的爱,心学借来名词称之为“博爱”

    移情意识是比较隐晦的一种原意识。它的定义,来自于人自我意识的隐性的极度扩张:对自己有利的事物,人就会移植自己的意识。浅白来说,对自己有利的事物,人类会假想用自己来代替它,或者假想它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才称之为移情意识。

    移情说的代表是19世纪后半叶德国美学家里普斯。他在审美的本质阐述中把移情意识总结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这种现象是很原始的、普遍的。因此,里普斯被认为是“美学”领域的达尔文。

    心学认为,人类的移情欲包括:

    1,本能的爱。如上文所述,人类原始的爱是最大的一类移情意识,通过爱人类可以抚养大自己的儿女,同时把自己所学会的所有都交付给后代。这也是人类甚至灵长类动物长期被进化和遗传的后果。

    2,审美。正如美学宗师里普斯所阐述的,审美也是人类很广泛的一类移情意识。无论是风景还是音乐与图画,人的美感来自于把自我意识移植到对象中去。

    3,同情、怜悯和悲剧感。同情和怜悯在古代称之为“恻隐”可见这其实就是把自己置身为对象环境中的结果,因此同情和怜悯以致于“悲剧感”都是移情意识的一大类别

    事实上,今天的科学研究对原意识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前意识和无意识(基本相当于于心学的原意识概念)是没有浮出水面的冰山的庞大的根基”而人类的思想(基本相当于精神分析学的意识层概念),只不过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罢了。

    但是原意识的最基本的根基,就在于动物绝对的生存利我主义,是一种无限的私欲。原意识,也是哲学和文学千百年来一直在摒弃的“贪婪本性”的物质根源。

    我们有且只有认清了个体人的本原动物欲望之后,才会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思想发展方向。

    1。5人的精神本质是社会性(群体性)和个体性(动物性)的矛盾统一体

    大致了解了人的原意识以后,我们必须来探讨人类的生存模式。

    如前1。3节所述,个体人由于躯体弱小的劣势,基本不可能单独在自然界中独立生存。人从刮刮落地开始,便开始接受群体生活的教育,从而融入到人类社会的生活环境中去。

    但是,本质上来说,人类社会是必须有秩序的、必须在法律和道德上对个体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否则,个体人由于自身的贪婪本性,将会在追求贪欲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对其他个体的有害行为。这些有害的行为一旦威胁到其它个体人的生存和安全,人类将会在极大的恐惧中生存,安全缺乏和对社会的不满极有可能导致社会体系的解体。

    在从原始的部落生活、到大规模的社会群居的进化中,人类的社会管理学者,早已了解了这一点,并逐步形成了适合社会需要的法律体系。同时,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还产生了宗教和哲学――人类道德行为规范的本原。

    正是因为人类社会的有秩序本质,导致个体人生存在人类社会中会面临着社会管理体系的多重压力。从法律、道德制约到社会各分支体系的管理模式,包括福利制度、教育制度、劳动制度、婚姻制度等等,都约束着个体人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统一,对群体社会来说,个体的行为无限制就意味着对他人行为自由的侵害。所以必须公平限制每个个体的行为。这也就是法律和道德的本质。

    因此,可以断定,在相当一段长的时期,生活在人类社会里的个体人还是必须接受这些社会管理模式的行为制约。

    人必须依赖社会并接受社会的行为制约,同时,人又必须接受与生俱来的原意识的行为冲动。这就是人的思想的本质矛盾。

    人的痛苦根源,就来自于这个本质矛盾,是欲望(原意识)和行为约束(思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激化,痛苦到不能忍受之时,将导致个体人的精神分裂并出现行为失控。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