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口号万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素结合起来是成功的要素,这就是练武功给我们的启发。还有练武功,练到最高境界,是什么在较量,是武德在较量。你发现任何工作做到一定程度,技术都学会了,大家都差不多,最后比的是什么,比的是人格的力量,比的是做人。很多人不容易理解,那是因为你的技术还没有到一定的程度,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你就会发现,技术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最后就是比生命力,当然这个问题上古龙讲得是最鲜明不过了。古龙的很多小说,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不一定武功高的就能够战胜武功不高的,李寻欢未必是武功最高,但他是靠一种人格魅力胜利。那么在我们日常普通工作中,道理也是一样的。
金庸写武侠人物,他的人物虽然都还是侠,但这个侠是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有一些不同的境界。在金庸的早期作品中,他的侠的身上更多承载的是儒家的精神,就是刚才我所讲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就是孔子所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孔子这种悲剧精神,像陈家洛、郭靖,像袁承志,他们都有救国救民的大侠精神,当然他们自身也有缺点,但他们愿意为了民族利益,牺牲自己,这是他早期作品具有儒家境界。当然早期是20世纪50年代了,50年代时金庸还是青年人,满腔热情的,他也是受“五四”式教育成长起来的,50年代时,新中国成立,他还愿意回来为新中国效力。后来在中期写的作品,他的人物身上就体现一种道家精神,在杨过身上,在令狐冲身上,在张无忌身上,我们就更多看到一个人对自由的追求,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在他生活中占据第一位的是个人灵魂的自由。比如说杨过,他也帮助郭靖驻守襄阳,他为什么驻守襄阳?是因为郭靖是他的好伯伯,是好人,他愿意帮助郭靖来守,但是他最后不肯和郭靖一块儿死,他在襄阳城外立了很多功,为什么?他是为了送给郭襄几件生日礼物,是为情而做的,最后他和小龙女潇洒而去。令狐冲也是这样,他是非常尊重师父,愿意守一些规矩,但他的本性是不守规矩的一个人,他愿意退出江湖,退出政治格局。最后任我行让他加盟时,对他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他将来肯定是接班人、继承人,但他不愿意,他宁肯得罪岳父,冒着生命危险拒绝了,也愿意保留自己身份的自由。张无忌也是这样,张无忌要是稍微有野心,或者不是有野心,而是对天下有很大的责任感,他不会让朱元璋得逞的,在他看来,个人的自由高于一切,这些都没意思,没劲,所以张无忌才心灰意懒。而朱元璋也看出了他这种道家的特点就利用了这一点,所以人是各得其所。对个人来讲是没什么遗憾的,最后愿意在闺房画眉嘛!再到后来,金庸的作品进入一种佛家的境界,就是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比如在石破天的身上,在天龙八部这个作品里,在侠客行里,在连城诀里都表现出佛家思想的影响,比如连城诀里空心菜这个名字很值得注意。空心菜没有心,在侠客行里也强调“无”这个境界“无名、无求、无相”狗杂种这个人对于外人没有任何要求,这一点使谢烟客非常恼火,谢烟客为了完成自己的诺言,就说:“你有什么事,应该求我一下吧?”偏偏这个小孩什么也不求人,反而要帮助别人,他具有一颗天然的菩萨之心,他只帮助别人,他从来不要求别人什么。最后“无”是最高境界,我们知道在天龙八部里不论慕容复也好,段誉、萧峰、虚竹也好,他们都不是武功最高的人,武功最高的人是谁?是少林寺里无名的扫地和尚,无名无相,人都没有注意他,人到了那个境界才是最高境界,那个老和尚,讲的那句话非常有道理,说练武功本来是为了最好的修佛法,但是当你佛法练到很高的程度时,又不屑于练武功了,充满了辩证法。
武功练得坏了,反而走火入魔了,对佛法是个障碍,佛家说这是知识障。有很多人你看他知识很多,很有学问,花言巧辩,但他就是做人不好,或者就是他老不成功,这些知识反而成了他的障碍。人不是说知识越多越好,就像武功一样,不是你练的武功越多越好,你五花八门学了很多最后是对你有害的,就像鸠摩智。鸠摩智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讲起佛法来舌吐莲花,简直是天下第一智人,自己非常得意。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他是最痛苦的一个人。金庸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因为鸠摩智也是历史上的一个真人,历史上真有鸠摩智这么一个高僧,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有这么高的武功,但是我看金庸写到鸠摩智是这样一个武功高手时,后来怎么办呢?处理得太好了,就在“枯井底,污泥处”他被段誉的北冥神功吸去了全部内力,他一身武功全部废掉了,武功废掉了,祸兮福之所存,他一下顿悟了,从此之后回到西域,专心弘扬佛法,成为一代高僧,用我们的话说卸掉了知识反而提高了一个境界。在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当着敌人教授张无忌武功,连问“忘掉了吗?忘掉了吗?”张无忌说忘掉了,忘了一点了,最后全忘了,全部忘掉时,就是武功大成时,你记着,就错了,你忘掉了,反而是正确的,忘掉了的时候,你就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因为“无”不是我们日常中的没有“无”包含一切的有。当然在这一点上,和老子的思想是相通的“无为而无不为”那么天龙八部这部作品,简直是部佛教的大典,陈平原老师说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佛学的入门书,因为佛学道理很高深,你可以先读金庸小说,了解一些佛家的道理,就像天龙八部里面就写了“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茫茫人世是一个苦海,不论你是英雄也好,恶人也好,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他所写的有名有姓的人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初衷,都走的是和自己一开始的想法相反的道路。萧峰立志不杀一个汉人,结果他杀了多少汉人?萧峰大战聚贤庄,杀得血肉横飞,这都是违背他本心的,他不但杀了这么多汉人,他把自己的心上人一掌给打死了,读到这些时有一种古希腊悲剧的震撼,你感到是谁在操纵这一切?这里面除了性格悲剧,还有命运的悲剧。我们从儒家的角度来看,萧峰最后为什么而死,萧峰是为天下苍生百姓而死,为世界和平而死!也就是说萧峰既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战神,是马尔斯,同时他又是一个和平之神,是雅典娜。从儒家角度来讲,萧峰如此伟大,但从佛家角度来讲,萧峰又是非常值得同情的人,他太苦了,好好地做着一个威风凛凛的丐帮帮主,忽然有一天被告知,你的身世不是这样的,这是个巨大的雷劈下来,使人感到命运的残酷。段誉也是这样的,每追求一个女孩子就发现是自己的妹妹,简直伤心得要死了,而且到最后才知道,他最敬爱的父亲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他最痛恨的大恶人才是他的生身之父。虚竹就更惨了,虚竹一心一意想做一个好和尚,虚竹是天下最虔诚的好和尚,他立志做一个什么戒也不破的好和尚,可是结果呢,他破了所有的戒,一破再破,可是妙就妙在这里,就是因为他破了所有的戒之后,我们才发现他还是最好的和尚,是不是好和尚跟破不破戒没有什么关系,关键在于人的心灵,你是不是有一颗菩萨之心。这种充满多层次的辩证法,在读天龙八部时常使你感到茫茫人海,就是佛家讲的苦海无边,那么多受苦受难的人,但是他又写出了受苦受难的原因、现实的根源。我们就说阿紫,阿紫开始是个非常令人讨厌的阴毒、残忍的小姑娘,但是你读到最后,又不禁对她发生几分悲悯,又知道她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人不是偶然的,她一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所抛弃,然后又成长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在星宿老怪的手下,那是一个尔虞我诈、谁坏谁能生存下来的环境,所以她变成那种乖戾的性情,很坏。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本性有一丝善良还是不能泯灭,当她发现萧峰打死阿朱时,她发现萧峰那么悲痛的时候,她一定是无意识地感到人间有一种真的东西存在,不管她有没有意识到,但从那一刻起,她深深爱上了萧峰,但是她不会用正常方式表达这个爱,她表达爱的方式是要把萧峰害死,要把他打残废了,让他永远留在她身边,但从这种变态中,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萧峰。她为什么那么迫害游坦之,因为游坦之曾经向萧峰扔过石灰包。当然游坦之也是一个非常惨的人,阿紫眼睛瞎了,这个写法也是非常妙的,这是一种象征,实际上是说阿紫在心理上是个盲人,她不辨善恶是非。这一开始实际上不是金庸写的,金庸写到这一段时,正好他要到欧洲去一趟,但报纸上要每天连载,他就请来倪匡代他写,但是说好了,回来要重新写,要改,所以倪匡非常得意,这是倪匡一生中最荣幸的事。倪匡在自己的客厅里挂了一幅对联就是吹嘘自己的,下联是“曾代金庸写小说”后来金庸从欧洲回来,倪匡说:“对不起,我把阿紫的眼睛写瞎了。”金庸说不要紧,后来金庸修改了这一部分,但他保留了阿紫眼睛瞎的这一情节,但在这情节上变化出非常奇妙的东西,由眼睛瞎写到游坦之把自己的眼睛献出来,换给她,那么妙,到后来眼睛一再用,到了最后时,她居然又把眼睛挖出来还给游坦之,抱着萧峰的尸体堕下悬崖,完了游坦之也坠了下去。
道家说:“道之所在,每况愈下”在那些不正常的东西里能看到普遍的正常的东西,所以看金庸的小说你常常感到一种悲悯的情怀,你对好人也不是特崇敬,坏人对你来说也不是特痛恨。有时你想如果命运改变的话,人也可能不是这样,比如说李莫愁,李莫愁之所以那样做还不是因为情没有得到满足吗?还是因为情的不圆满,有时候我们想假如李莫愁的爱情圆满的话,她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女人,我们看她抢郭襄那一段,她已经流露了善良的一面,这种种描写,都显示出把佛家思想融入到作品中的锻炼。金庸到北大时,我们曾当面问过他“你对哪一家思想最感兴趣”他说对佛家思想,他现在每天都在花一段时间读佛经。那么金庸写到最后,儒家道家佛家都写完了,到鹿鼎记时,他突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他把前边那些都推翻了“世间诸侠皆了了,惟有小宝称独尊”有人开始对鹿鼎记的发表不相信,问金庸这是你写的吗?这里面怎么没有侠?怎么越写韦小宝越厉害呢?这里面正是包含着金庸对中国文化的深深忧虑和批判,也就是这些侠都是写的理想,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到清代之后,在现实生活中侠的精神已经日渐衰退。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崩溃,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韦小宝那样的人身居高位,韦小宝我们称他为不学有术,这样不学有术的人却很有招,了解人们心理,知道怎样搜刮钱财,知道怎样行贿赂,在社会的各个阶梯上,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韦小宝,这个社会怎么能不崩溃不灭亡?而像陈近南那样的人,下场那样惨,这是残酷的现实,也就是到韦小宝这里,金庸写到一个无侠的境界。韦小宝所有的招数,就是有几件宝贝,一把宝刀,一件宝衣,一个化尸粉,后来又学会了逃跑的办法“神行百变”但就这几件东西,却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这就是对社会的深深批判。鹿鼎记当中还有一个非常绝妙的讽刺,就是在小说最后,中国几个最著名的大知识分子,他们做了一件事,他们来拥戴韦小宝做皇帝,大学者认为只要韦小宝是汉人就比满人统治得好,就要拥戴他。这里面也包含着几大历史反思,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拥戴一个流氓似的人物做一个开国君主?所以鹿鼎记的背后有一个严肃的叹息,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到这里已经不能再写了,当然韦小宝作为主人公,不可能把他写得太坏,韦小宝这不对,那不对,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讲义气,不肯出卖朋友,因为这一点,你读韦小宝恨不起他来,就像韦小宝这样的人,到最后,他都不干了,韦小宝最后要退出江湖,他也忍受不下去了,就连一个无赖也忍受不了的社会,还能不发生太平天国、不发生义和团、不发生辛亥革命?所以说金庸写出了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崩溃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它和红楼梦有同样的深度。以上我们讲的是金庸小说的好处,至于缺点,我们今天就先不讲了。
现场对话
问:为什么说金庸的小说写得好?
答:写得好,我讲几点,一个是创作态度严肃认真,金庸的小说作为一种畅销小说,一种连载小说,他写得非常认真,每天就写一小段,记着它。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写完鹿鼎记之后,在他声望达到顶峰时,他毅然封刀不写了。这个毅力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不写了之后,他用十年时间来修改自己的作品,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有几个作家能用十年时间修改自己的作品。在全部的文学史上能够用十年时间修改自己的作品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曹雪芹,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态度非常认真。
第二点,金庸不是天生的,他是继承前人的。有人说,香港很奇怪,一方面是文化沙漠,怎么会有金庸这么一位艺术大师?这不是说香港文化很高雅?这不对,金庸不是香港文化的产物,金庸恰恰是大陆文化的产物,金庸的知识积累是在大陆完成的,金庸所受到的教育是““五四””以后的现代教育,在金庸小说中恰恰蕴含着深刻的“五四”精神,你读金庸的小说,虽然写的是武侠人物,但是思想和鲁迅是相通的,你看他写人的孤独的境界,写的像受伤的野兽一样长嚎,那都是鲁迅笔下常出现的意象,写人的孤独,人和社会的斗争,人的反封建精神,反礼教的精神,对国民性的批判。比如韦小宝这个人,他其实是对阿q形象的一个继承。中国20世纪最具有概括性的形象是阿q,但阿q尽管挖掘得非常深,展开的却不够广,那么由于韦小宝这个人物的特殊身世,他走过全国各地,甚至走到俄罗斯去了,所以在韦小宝身上表现了更大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因而金庸的成就是继承“五四”新文学的精神。第二个是继承了从唐传奇以来的中国武侠小说传统。比如说到40年代时,中国的武侠小说水平已经很高,出现了几大家,像还珠楼主、白羽、朱贞木、王度庐,他们在不同的方面把武侠小说提升到一个新的程度,后来新派武侠小说完成了一个综合的任务,所以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除了继承前人之外,金庸还继承了其他方面的东西,在里面可以读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可以读到其他艺术的影响,比如我们在金庸小说中常看到一些话剧的场面,电影的场面。古龙小说是更多运用电影镜头,而金庸小说更多运用的是话剧场面。比如他经常有隔壁戏,比如郭靖和黄蓉在隔壁疗伤,这边有人在演着一场戏,那边听着就像话剧舞台一样,这和金庸早年从事编剧工作有关。早年他在长城影业做编剧,那时笔名叫林欢,写什么王老五抢亲,所以金庸小说从这几个方面支撑了自己的存在,才能达到比较高的艺术成就。
我希望大家读金庸还是从自身的生命感悟入手,能够感动你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能够长期感动你的作品,那是能够留在文学史上的。当然我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不一定要来读金庸,我知道有些人他更喜欢古龙,个人性情不一样。金庸的小说就像佛法所讲的一样,看你自己的修行如何,你修行得好,就能拿走好的东西,就像你到我家来搬黄金,你有多大体力,你就能背走多少黄金,所以我们说各个层次的人都可以谈论金庸,政治家、科学家、学者、初学文字的人都能谈论金庸,谈的不一样,我希望我们的大学生能从中悟出自己的人生境界、人生哲理。大家将来都是从事电视工作的人,我们的文化界、影视界,其实也就是一个江湖,读金庸小说就能够帮助你很好地行走在险恶的江湖之上,把握好人生之舵。
问:如果如你所说金庸小说达到一个不可跨越的境界,那么后世的武侠小说你认为该如何去写?
答: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我在不断看新写的武侠小说,比如看温瑞安的,他号称超级的武侠小说家,但我看了之后,觉得语言上是比古龙更华丽,更流畅,但是境界好像还不如古龙;现在我又读黄易的,我觉得黄易的奇思怪想倒是很多,但境界上也达不到。我认为像金庸这样的人,不是说想超越就超越,恐怕是像孟子所说几百年才出一个的人。因而文化问题不能着急,不像自然科学,一个巨人站在一个巨人肩膀上就行了,文化问题往往几百年才解决一下子。
问:我是金庸铁杆崇拜者,你怎样看待东方文化与西方戏剧对金庸的影响,你认为金庸在各方面都超过国学大师钱钟书吗?
答:这个不一样,钱钟书先生主要是个学者,在做学问方面,金庸肯定不如钱钟书了,这是两个工作,是不能相比的,各有各的特长。西方戏剧对金庸小说影响刚才我谈到了;东方传统文化对金庸显然影响很大,刚才我谈到了儒释道几个方面,不光是这几个方面,金庸小说广泛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星相医卜,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比如黄蓉给洪七公做的那两道菜,那是没法翻译成英语的,那就是中国传统的东西,一道菜叫好俅汤,还有一道叫二十四桥明月夜。那菜太绝了,这里面包含着多么丰富的中国传统啊,怎么叫那些拼音文字的国民来读懂,所以梁羽生先生说,武侠小说写不好就是没有丰富的学术修养。
问:如今金庸已落户杭州,你是否有前去拜访煮酒论英雄的意思?金庸在其妻子去世之后,国学思想大盛,见于几部小说之中,请问你如何看待?
答:我与金庸先生比,完全属于小晚辈。我的导师严家炎先生和金庸先生是很好的朋友,经常有来往。我觉得和大侠没有必要过多谈话,你可以从作品中读到一个人真实的心理,因为现实生活中谈话受各种局限,往往要谦虚、要客套,反而不如读作品,读作品更能知道他想什么。金庸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名气太大了,而且由于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比如说佛学思想大盛,思想很深刻,同时他又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政治家,政治方面又有很大的成就。我们知道,现在的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就是金庸,他是为人民造福的一个人,非常了不起。当年他起草香港基本法时,有人议论他,说他有个人目的,企图当首任香港行政长官,但金庸用自己的行动给了他们最好的回答。香港回归了,金庸先生功成身退,就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然后潇洒而去,就像你说的“落户杭城”这就是所谓的大侠!
问:对于金庸,在50年代初到北京,文革中间以及1978年后的政治观,你是褒是贬?
答:这无所谓褒贬,我只能说他应付从容,我们知道金庸办的明报早期是右派的,观点是“右倾”的,这“右倾”不一定是错误的,比如他批评“文革”他很早就看出了“文革”的动态。他每天写一篇社评,一辈子写了一万多篇社论,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的社评家。在“文革”时,香港也有红卫兵,也有左派,他们的左派都把几个人列入黑名单了,金庸也是其中之一。金庸在大风大浪中也过来了,后来在改革开放之后,他又和大陆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作为一个政治家,金庸也是成功的,这样一个非常成功的人,是非常难得的。
问:金庸小说多女嫁一男,韦小宝的结局是不是老男人的色情梦?
答: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有人说了,为什么韦小宝这个男人娶了七个女人,很多人用这个问题来批评金庸,说他歧视妇女,婚姻观落后,我说这是误读了金庸先生。韦小宝这个形象在金庸笔下是正面的吗?金庸肯定他的结局吗?恰恰不是,金庸恰恰是讽刺韦小宝,是否定他的结局的。在金庸的很多作品里,英雄人物只要是多女嫁一男,都是不甚完美的,即使张无忌的结局,仍是一个烦恼的结局,仍然是一个有困惑的结局,他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最爱谁。而恰恰在一个不懂爱情的韦小宝身上,他竟然娶了七个老婆,表面上看来还幸福,其实不是这样,一个人占有了什么,就表示拥有它吗?其实不是这样,韦小宝有这七个女人,其实就像是有七件值钱的东西一样,韦小宝什么都有了,但有一点他天生就被割掉了,就是他没有爱情,他从来就不懂什么是爱情,因为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没有爱情的环境里,他眼中只有交易,他走到任何一个美的地方,都要和他童年的环境比一比,他走到皇宫内院都说“好大一座妓院”女人在他眼中实际不过是值钱的东西而已,他对她们不懂得爱情,而且他的几个女人对韦小宝的感情也很难说是爱情,基本上不是。有的是为了有食,有的是为了耻辱,对他最好的是双儿了,但双儿是金庸笔下描写最好的一个奴隶。在双儿身上有对中国文化深刻的批判,就是说,只要是你的主子,不管他多么无赖都要忠心耿耿,丝毫没有个人的思想。那么我知道,有很多男人羡慕韦小宝,梦想双儿,这样的读者应该做一下反思,其实韦小宝是不幸福的,韦小宝是反面形象。
问:金庸小说都是男人的世界,哪个女性形象最鲜明可爱?
答:金庸笔下的女性形象我很难说出来哪个最鲜明可爱,只能说有一群,有那么十来个,都是写得非常好的,但这十来个里面,没有一个是韦小宝的家属。比如在鹿鼎记里,韦小宝最喜欢的是阿珂,但阿珂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可爱的,没有烟火,一身死人气。我认为鹿鼎记里最好的人物是陈圆圆,她给韦小宝弹奏圆圆曲,那一段包含了无尽的人世沧桑,那是韦小宝所不能领略的,给韦小宝弹圆圆曲真像老牛吃牡丹。金庸小说的人物都是极度的恶与极度的美相结合的人物,是让人感到怪的缘由之一,他写出了人世间种种的极端。比如“天龙八部”本身就是个佛家的词汇,人间芸芸众生就像佛教中所写的“天龙八部”一样,各有各的痛苦。天龙八部写了各种痛苦的来源,就是人类的贪、嗔、痴,每个人都有一个欲望,欲望使他们产生了痛苦。比如萧峰为什么痛苦?他有好的欲望,好的欲望也是让人痛苦的,他要复仇,他要天下苍生和平,他要对得起阿朱等等。还有慕容复,本来凭他的才华可以成为非常幸福的人,可当西夏公主问他“你在什么地方最快乐”时,他却一怔,没有回答上来,他这一辈子没有快活过,他日日夜夜梦想做皇帝,可最后,在身边的美人他放弃了。最后写得太好了,是段誉挽着王语嫣从坟头经过,慕容复坐在坟头上带着一个纸冠,几个小孩对他山呼“万岁”写得何等凄惨!是人的欲望造成了人的苦。
问:韦小宝不可爱吗?据我所知金庸非常喜欢这个小家伙。
答:金庸讲过韦小宝非常可爱,这可爱是讲抛开他那些坏的东西,是讲韦小宝在那个社会中长大,仍然保留了讲义气这一点。韦小宝确实有非常可爱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催人泪下,就是在通吃岛上接到康熙给他的信的时候,给他画了六幅画,那六幅画充分表达了两个人之间一种兄弟般的情谊,而不是君臣之义。因为他们两人从小一块摔跤长大,那是人间真情,所有感人的地方都是真情流露的地方,可是人长大之后就不能再有这种真情,就隔阂了,就用君臣之义代替这些了,想到了这些时韦小宝心里也会很失落的。
问:金庸曾说过若选妻子,他选任盈盈,若选朋友他选郭襄,对这两人你怎么看?
答:这是金庸在青年报上说的,其实这到底是不是金庸的想法我不知道,因为金庸在其他场合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我个人觉得任盈盈并没什么可爱的,这个人物我觉得写得并不成功,很模糊,在笑傲江湖中她不如岳灵珊写得好、写得那么感人。郭襄这个人物写得好,非常有生活基础,这个人非常有个性。
问:金庸作品或多或少游离于现实之外,缺少批判性,更像成人童话,由于这方面的缺憾能否与鲁迅、曹禺、巴金并驾齐驱?
答:成人的童话据说是从华罗庚那儿得来的,这个评价是正面的,已经抬高了对武侠小说的评价,但我觉得还不止如此,金庸小说还不仅仅可以当做童话来看。如果说其他武侠小说可以当做童话来看的话,金庸的小说就可以当成现实的小说来看,因为一切作品不论你直接写现实题材也好,写历史题材、写武侠也好,它都是虚拟的,故事都是虚拟的,关键是它的本质,它的情是不是真的,即使是纪实文学,它也和原来所记述的实事相差很远了。关键艺术的真实是在于本质真实,为什么许多纪实文学不能流传呢?就因为它不是反映了生活的本质,而虚构了的东西却能反映生活本质。比如同样是写茫茫林海、冰天雪地,我们找一个优秀的作品比较一下,比如雪山飞狐和林海雪原相比,林海雪原是真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解放军在东北剿匪的斗争,也是很优秀的,这个作品也可以保留在文学史上;但雪山飞狐对人性的挖掘应该是更深刻的,对人的英雄精神的弘扬,不次于林海雪原。这个方面和题材没有多大的关系。至于他和其他几个作家相比,很难比,我知道有的人为小说家、作家排座次,我觉得这不聪明,因为文学艺术,它不像梁山泊好汉,像隋唐演义可以排座次,太机械了,不好排,怎么排?因为它不能比,金庸和鲁迅怎么比?鲁迅的认识和思想要比金庸深刻得多,但是鲁迅毕竟没有长篇小说,你没有长篇小说,便也没有可比性。跟曹禺也没法比,曹禺是写戏剧的。跟老舍也不一样,老舍是写北京的,你用老舍的标准,那老舍就高了,但你用金庸的标准,那老舍就不行。但是,老舍也写过非常好的武侠小说,老舍有一个非常好的短篇小说叫断魂枪,那个写出了侠的孤独悲凉的境界来了,写侠在现代社会的一种沦落,断魂枪这篇小说是非常好的。
问:你认为金庸小说是人类战争思想在和平时期的表现吗?
答:开始我讲到在原子弹时代,武侠小说却这么繁荣,这和人在高科技时代生活方式改变是有关的。因为科技越发展,就显得人越来越无能,人开始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比如现在没有战争了,人为什么对运动会发生了兴趣,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看足球,爱看奥运会,为什么对破纪录那么重视,为什么提高0。01秒都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标志着对人的极限的突破。尽管有人总是不断预言什么什么纪录到什么时候就打不破了,但人们总存在幻想,说应该能打破,实际上纪录不断地被打破,那么人们就产生了一种幻想,人体,它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在这样的时代产生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受欢迎,这和人对自身力量的追寻有关系。
问:金庸小说中你最推崇的是哪部?
答:我最推崇的有两部,一个是天龙八部,一是鹿鼎记,其他小说也很好,我也很推崇,我认为金庸最差的小说在整个文学园林中也是在三流以上的,他最好的小说几乎是无法比的。比如你拿金庸的天龙八部可以和战争与和平比一比,无论规模、深度我认为都不次于后者,战争与和平我读的时候,觉得很多段落写得很松懈,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挖掘也没有这么深刻,最起码是差不多的。
问:你对东方不败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
答:东方不败也是个很好的形象,这个形象的象征力,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之大,写得非常好。有人说,东方不败影射某某人,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还没有人能变态到那样程度。但是他会写到一个人到了非常高的一种境界之后,容易产生的悲剧,到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时候,人为了追求一种功夫,功夫是什么?功夫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征服能力,一个人特别追求这种征服世界的能力,没有其他东西辅佐和配合,没有德和人格来配合的时候,容易出现东方不败和任我行这样的人物。东方不败这个具体的人物还是有点可爱的,就是他为什么而死?是为情而死。他最后是因为关心,他如果不关心的话,他最后会取胜的,即使三大高手围攻他,他也会胜的,但是后来任盈盈巧妙地利用了他的情。人其实是很残酷的,一个人对感情忠贞本来是好事,但恰恰被敌人所利用,因为最后忠于爱情的人全部被淘汰掉。
问:侠,既为动人之根本,是否可以认为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理想境界,使人沉湎其中?
答:我们说现代社会侠的精神在沦落,但并不是说它荡然无存了。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光明的东西,每时每刻,每天都有好人好事在发生,只不过这些好人好事不受重视,遭人曲解,甚至做好事反而倒霉。这样的发展是我们所担心、所忧虑的,而并不是社会生活中就没有侠了,如果一点都没了,那么今天我干脆就不到这儿来讲了,就是说还是有的,这个多和少和整个社会有多少比例的人重视它,是有关系的。过去我们常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沦丧,我对资本主义了解不多,但北大有许多留学生,我觉得许多西方国家的留学生个人修养非常好,我不是崇洋媚外,我看许多亚洲国家的人修养不好,欧洲国家的留学生修养是非常好的,不求名、不求利,有帮助别人的精神。我看到在留学生楼门前马路上有一块砖头,中国学生走过没有人关心,绕过去了,有一个欧洲留学生从这儿走,没人注意他,他弯下腰捡起来,放到墙边去,走开了。在他来看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动作,心里可能连想也没想,这是一种习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习惯,我想,这就是很细微处的一个小小的侠的体现。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一定与物质生活水平有必然联系,在于人们的认识,在于人们的觉悟。
问:为什么金庸小说男主人公大多百毒不侵、百险不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答:这个是金庸小说中浪漫主义的一面,因为武侠小说本质上是浪漫小说,和西方骑士小说一样,整体上是浪漫主义的。在这整体的浪漫主义体系中,金庸的小说是现实的,是具有写实化倾向的。他写一个人既然是主要人物就不能让他中途死去,如果让他中途死去,小说就要从另一方面下笔,比如胡一刀,就涉及到小说的叙述问题,但它并不是说英雄可以永远不死,没有这个逻辑,就像英雄永远不败。
问:比较金庸与古龙,谈一下金庸小说的缺点?
答:我觉得金庸小说怎么读都可以,你从方方面面读都可以,它是说不尽的,金庸实际上有说不尽的话题,永远可以说下去。至于比较金庸与古龙,在认识上,在很多方面上两人所达到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在某些方面古龙甚至比金庸走得更远,比如古龙对社会的痛恨程度,对贪官污吏的痛恨程度,对人间冷暖的感叹。古龙由于生活的不幸,他不如金庸这么幸福,金庸其实自己生活得很幸福,他仍然是关心那些不幸的人;古龙是自己就生活不幸,所以他更充满了愤恨,在这个方面两个人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具体的笔力上,在艺术功底上,由于金庸受过很完整的现代教育,知识结构比较丰富,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古龙也有一定的修养,但是不如梁羽生和金庸,所以他走另一条路子,他写很奇怪的东西,扬长避短,不写自己不擅长的描绘。古龙善于写名言警句,古龙的作品都是由大量的名言警句构成的,而且由于他要多赚钱,他的文字排列方式,一看就是商业排列方式,一个字是一行,三个字也是一行,所以读古龙小说很快。这种方式一开始很奇怪,但是一个小说光靠方式是支撑不起来的,最后在整体的气魄上好像他比不上金庸。金庸小说由于是连载,尽管修改了十年,仍然有许多读者给他指出缺点,在一些不很重要的情节上还是有漏洞的。据说金庸先生还要修改他的作品,我个人以为,保留点缺点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永远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问:金庸几部小说中的联系是成是败,是否适合读者的口味?还有赵敏这样的人怎么会爱上张无忌?
答:金庸有几部小说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射雕三部曲,有些人物是相互搭配的,这不是金庸的发明,这在30年代中国武侠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作家各个作品人物互相呼应,这叫连环格局,整个的作品构成一个系列,比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他还有一些作品是与“蜀山剑侠”有关的,构成一个“蜀山系列”这是一种小说描写的进步,这样使整个创作更加体系化。这不仅是金庸一个人这样做,其他作家也这样做,而且,这些武侠小说作家之间他们自身就是相互呼应的,比如金庸和梁羽生,把少林寺写成天下武林正宗之后,以后任何一个武侠小说作家都没法推翻这个结论,不管什么武侠小说,它的第一人物可能不是少林寺的,但是天下武学的正宗,平均实力最高的,还是少林寺,最后找来找去还是找到少林寺,少林寺成了一个象征。
赵敏爱上张无忌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张无忌除了武功高超以外,就和我们平常人一样,优柔寡断,没什么英雄胆略。我们平常就是这样,没什么能耐,虽然专业上本领很好,但是经常遭受女人的骗,这没什么奇怪的。但有些女性,非常聪明的女性,非常有本事的女性却偏偏爱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使她有安全感,她可以操纵他于掌上。
问: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个?
答:我个人最喜欢萧峰。
问:千古文人侠客梦,文人似乎天生具有侠肝义胆,你被称为关东大侠,作为一介书生,你理解武侠小说,是否包含你对现实的看法,你是否想过钻入武学桃花岛中,做一个大侠?
答:我并不是专门研究武侠小说的,我自己的专业是现代文学,就是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中包含武侠小说这一块,这属于我的专业范围之内,我的工作职责使我有必要来研究它,特别是现在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千百万大众所关心的东西,专业工作者有理由做出自己的研究和解释,否则是一种失职。当然除了个人工作需要之外,从我个人的性格上讲,我很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是所有的武侠小说,虽然当初读了很多,那时不辨良莠。现在,我除了工作之外,让我自己读,我还是读金庸,因为它和现实的生活太密切了。什么叫社会,社会其实就是江湖,现在人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是江湖?并不是在社会之外另造一个地方。什么叫桃花岛?桃花岛就是我们每个学校,就是远离热闹地方的一个地方,虽然远离,但是正好可以练一种高深的武功,将来好去横行中原。
问:金庸小说中武功起名的缘由的境界是什么?
答:刚才我讲到金庸小说中的很多细节都包含中国文化,其中就包括这些武功的名称,这些武功的名称包含了中国方方面面的哲学思想,像降龙十八掌就是从中国的易经中来的,无法翻译;玉女心经,也无法翻译;黯然销魂掌如果没有丰富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也没法翻,因为它包含着人物的性格。杨过为什么一打黯然销魂掌时就威力无比?而且心情快乐时还不能打,必须是想念小龙女时打才行,这都包含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问:谈谈金庸个人经历与其作品的关系。
答:这是个大问题了,就是作家经历与其作品的关系。金庸早年是个武侠小说迷,本身喜欢读武侠小说,他和梁羽生在大公报时,每天他们俩就是下围棋,谈武侠,就是像我们现代大学生一样。梁羽生本名叫陈文统,为什么叫梁羽生呢?因为他崇拜白羽,后来很偶然的机会他们写了武侠小说,就是在澳门有一场武术比赛,非常简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太极派的掌门人一拳把白鹤派的掌门人鼻子打出血了,然后比武结束。但是这么一个小的擂台比赛,却给报纸很大的启示,大公报反应非常快,马上宣布,本报第二天开始连载武侠小说——梁羽生先生的龙虎斗京华。梁羽生这时还不知怎么回事呢,然后报社马上就让他写,写得很受欢迎。后来又让金庸写,这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原来并不想做这个,他原来做编剧,后来一写,一发而不可收,就写下去了。他一写下去,自身的性格、兴趣、经历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我看一本传记,他说金庸笔下写了那么多花旦,那么多女性,从中可以看出金庸对女性的偏爱来,有的人经过分析,据说金庸年轻时,他追求过夏梦而不得手,因为那时夏梦是大明星,是香港一流的影星,而金庸只不过是一个小编剧,一个毛头小伙子,看不上他,他可能把这种利弊都转移到笔下的形象上,但是金庸本人是不承认这个说法的,因为金庸现在的夫人比他小20多岁。那么后来金庸的作品越来越能看到与本人经历的关系,虽然写的是虚构的故事,但是那个境界,你看为什么“文革”时他写个人崇拜问题,写专制集团的问题,写“山呼万岁”的问题,他写了多少这些方面的问题,东方不败、任我行是一个例子,日月神教是一个例子,洪教主是一个例子,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星宿老怪是一个例子,溜须拍马,歌功颂德,这样的集团他写了不少,这都和他现实的观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金庸虽然写武侠,但是把现实的东西融和进去,这样又不至于很局限、很具体,又超越了具体的写实小说。
(本人在各高校所作金庸小说讲座基本上大同小异,特选北广一场,取其比较全面且对话有代表性也。本文收入中国工人出版社透视中国一书。)
因素结合起来是成功的要素,这就是练武功给我们的启发。还有练武功,练到最高境界,是什么在较量,是武德在较量。你发现任何工作做到一定程度,技术都学会了,大家都差不多,最后比的是什么,比的是人格的力量,比的是做人。很多人不容易理解,那是因为你的技术还没有到一定的程度,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你就会发现,技术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最后就是比生命力,当然这个问题上古龙讲得是最鲜明不过了。古龙的很多小说,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不一定武功高的就能够战胜武功不高的,李寻欢未必是武功最高,但他是靠一种人格魅力胜利。那么在我们日常普通工作中,道理也是一样的。
金庸写武侠人物,他的人物虽然都还是侠,但这个侠是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有一些不同的境界。在金庸的早期作品中,他的侠的身上更多承载的是儒家的精神,就是刚才我所讲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就是孔子所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孔子这种悲剧精神,像陈家洛、郭靖,像袁承志,他们都有救国救民的大侠精神,当然他们自身也有缺点,但他们愿意为了民族利益,牺牲自己,这是他早期作品具有儒家境界。当然早期是20世纪50年代了,50年代时金庸还是青年人,满腔热情的,他也是受“五四”式教育成长起来的,50年代时,新中国成立,他还愿意回来为新中国效力。后来在中期写的作品,他的人物身上就体现一种道家精神,在杨过身上,在令狐冲身上,在张无忌身上,我们就更多看到一个人对自由的追求,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在他生活中占据第一位的是个人灵魂的自由。比如说杨过,他也帮助郭靖驻守襄阳,他为什么驻守襄阳?是因为郭靖是他的好伯伯,是好人,他愿意帮助郭靖来守,但是他最后不肯和郭靖一块儿死,他在襄阳城外立了很多功,为什么?他是为了送给郭襄几件生日礼物,是为情而做的,最后他和小龙女潇洒而去。令狐冲也是这样,他是非常尊重师父,愿意守一些规矩,但他的本性是不守规矩的一个人,他愿意退出江湖,退出政治格局。最后任我行让他加盟时,对他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他将来肯定是接班人、继承人,但他不愿意,他宁肯得罪岳父,冒着生命危险拒绝了,也愿意保留自己身份的自由。张无忌也是这样,张无忌要是稍微有野心,或者不是有野心,而是对天下有很大的责任感,他不会让朱元璋得逞的,在他看来,个人的自由高于一切,这些都没意思,没劲,所以张无忌才心灰意懒。而朱元璋也看出了他这种道家的特点就利用了这一点,所以人是各得其所。对个人来讲是没什么遗憾的,最后愿意在闺房画眉嘛!再到后来,金庸的作品进入一种佛家的境界,就是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比如在石破天的身上,在天龙八部这个作品里,在侠客行里,在连城诀里都表现出佛家思想的影响,比如连城诀里空心菜这个名字很值得注意。空心菜没有心,在侠客行里也强调“无”这个境界“无名、无求、无相”狗杂种这个人对于外人没有任何要求,这一点使谢烟客非常恼火,谢烟客为了完成自己的诺言,就说:“你有什么事,应该求我一下吧?”偏偏这个小孩什么也不求人,反而要帮助别人,他具有一颗天然的菩萨之心,他只帮助别人,他从来不要求别人什么。最后“无”是最高境界,我们知道在天龙八部里不论慕容复也好,段誉、萧峰、虚竹也好,他们都不是武功最高的人,武功最高的人是谁?是少林寺里无名的扫地和尚,无名无相,人都没有注意他,人到了那个境界才是最高境界,那个老和尚,讲的那句话非常有道理,说练武功本来是为了最好的修佛法,但是当你佛法练到很高的程度时,又不屑于练武功了,充满了辩证法。
武功练得坏了,反而走火入魔了,对佛法是个障碍,佛家说这是知识障。有很多人你看他知识很多,很有学问,花言巧辩,但他就是做人不好,或者就是他老不成功,这些知识反而成了他的障碍。人不是说知识越多越好,就像武功一样,不是你练的武功越多越好,你五花八门学了很多最后是对你有害的,就像鸠摩智。鸠摩智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讲起佛法来舌吐莲花,简直是天下第一智人,自己非常得意。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他是最痛苦的一个人。金庸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因为鸠摩智也是历史上的一个真人,历史上真有鸠摩智这么一个高僧,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有这么高的武功,但是我看金庸写到鸠摩智是这样一个武功高手时,后来怎么办呢?处理得太好了,就在“枯井底,污泥处”他被段誉的北冥神功吸去了全部内力,他一身武功全部废掉了,武功废掉了,祸兮福之所存,他一下顿悟了,从此之后回到西域,专心弘扬佛法,成为一代高僧,用我们的话说卸掉了知识反而提高了一个境界。在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当着敌人教授张无忌武功,连问“忘掉了吗?忘掉了吗?”张无忌说忘掉了,忘了一点了,最后全忘了,全部忘掉时,就是武功大成时,你记着,就错了,你忘掉了,反而是正确的,忘掉了的时候,你就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因为“无”不是我们日常中的没有“无”包含一切的有。当然在这一点上,和老子的思想是相通的“无为而无不为”那么天龙八部这部作品,简直是部佛教的大典,陈平原老师说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佛学的入门书,因为佛学道理很高深,你可以先读金庸小说,了解一些佛家的道理,就像天龙八部里面就写了“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茫茫人世是一个苦海,不论你是英雄也好,恶人也好,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他所写的有名有姓的人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初衷,都走的是和自己一开始的想法相反的道路。萧峰立志不杀一个汉人,结果他杀了多少汉人?萧峰大战聚贤庄,杀得血肉横飞,这都是违背他本心的,他不但杀了这么多汉人,他把自己的心上人一掌给打死了,读到这些时有一种古希腊悲剧的震撼,你感到是谁在操纵这一切?这里面除了性格悲剧,还有命运的悲剧。我们从儒家的角度来看,萧峰最后为什么而死,萧峰是为天下苍生百姓而死,为世界和平而死!也就是说萧峰既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战神,是马尔斯,同时他又是一个和平之神,是雅典娜。从儒家角度来讲,萧峰如此伟大,但从佛家角度来讲,萧峰又是非常值得同情的人,他太苦了,好好地做着一个威风凛凛的丐帮帮主,忽然有一天被告知,你的身世不是这样的,这是个巨大的雷劈下来,使人感到命运的残酷。段誉也是这样的,每追求一个女孩子就发现是自己的妹妹,简直伤心得要死了,而且到最后才知道,他最敬爱的父亲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他最痛恨的大恶人才是他的生身之父。虚竹就更惨了,虚竹一心一意想做一个好和尚,虚竹是天下最虔诚的好和尚,他立志做一个什么戒也不破的好和尚,可是结果呢,他破了所有的戒,一破再破,可是妙就妙在这里,就是因为他破了所有的戒之后,我们才发现他还是最好的和尚,是不是好和尚跟破不破戒没有什么关系,关键在于人的心灵,你是不是有一颗菩萨之心。这种充满多层次的辩证法,在读天龙八部时常使你感到茫茫人海,就是佛家讲的苦海无边,那么多受苦受难的人,但是他又写出了受苦受难的原因、现实的根源。我们就说阿紫,阿紫开始是个非常令人讨厌的阴毒、残忍的小姑娘,但是你读到最后,又不禁对她发生几分悲悯,又知道她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人不是偶然的,她一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所抛弃,然后又成长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在星宿老怪的手下,那是一个尔虞我诈、谁坏谁能生存下来的环境,所以她变成那种乖戾的性情,很坏。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本性有一丝善良还是不能泯灭,当她发现萧峰打死阿朱时,她发现萧峰那么悲痛的时候,她一定是无意识地感到人间有一种真的东西存在,不管她有没有意识到,但从那一刻起,她深深爱上了萧峰,但是她不会用正常方式表达这个爱,她表达爱的方式是要把萧峰害死,要把他打残废了,让他永远留在她身边,但从这种变态中,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萧峰。她为什么那么迫害游坦之,因为游坦之曾经向萧峰扔过石灰包。当然游坦之也是一个非常惨的人,阿紫眼睛瞎了,这个写法也是非常妙的,这是一种象征,实际上是说阿紫在心理上是个盲人,她不辨善恶是非。这一开始实际上不是金庸写的,金庸写到这一段时,正好他要到欧洲去一趟,但报纸上要每天连载,他就请来倪匡代他写,但是说好了,回来要重新写,要改,所以倪匡非常得意,这是倪匡一生中最荣幸的事。倪匡在自己的客厅里挂了一幅对联就是吹嘘自己的,下联是“曾代金庸写小说”后来金庸从欧洲回来,倪匡说:“对不起,我把阿紫的眼睛写瞎了。”金庸说不要紧,后来金庸修改了这一部分,但他保留了阿紫眼睛瞎的这一情节,但在这情节上变化出非常奇妙的东西,由眼睛瞎写到游坦之把自己的眼睛献出来,换给她,那么妙,到后来眼睛一再用,到了最后时,她居然又把眼睛挖出来还给游坦之,抱着萧峰的尸体堕下悬崖,完了游坦之也坠了下去。
道家说:“道之所在,每况愈下”在那些不正常的东西里能看到普遍的正常的东西,所以看金庸的小说你常常感到一种悲悯的情怀,你对好人也不是特崇敬,坏人对你来说也不是特痛恨。有时你想如果命运改变的话,人也可能不是这样,比如说李莫愁,李莫愁之所以那样做还不是因为情没有得到满足吗?还是因为情的不圆满,有时候我们想假如李莫愁的爱情圆满的话,她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女人,我们看她抢郭襄那一段,她已经流露了善良的一面,这种种描写,都显示出把佛家思想融入到作品中的锻炼。金庸到北大时,我们曾当面问过他“你对哪一家思想最感兴趣”他说对佛家思想,他现在每天都在花一段时间读佛经。那么金庸写到最后,儒家道家佛家都写完了,到鹿鼎记时,他突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他把前边那些都推翻了“世间诸侠皆了了,惟有小宝称独尊”有人开始对鹿鼎记的发表不相信,问金庸这是你写的吗?这里面怎么没有侠?怎么越写韦小宝越厉害呢?这里面正是包含着金庸对中国文化的深深忧虑和批判,也就是这些侠都是写的理想,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到清代之后,在现实生活中侠的精神已经日渐衰退。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崩溃,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韦小宝那样的人身居高位,韦小宝我们称他为不学有术,这样不学有术的人却很有招,了解人们心理,知道怎样搜刮钱财,知道怎样行贿赂,在社会的各个阶梯上,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韦小宝,这个社会怎么能不崩溃不灭亡?而像陈近南那样的人,下场那样惨,这是残酷的现实,也就是到韦小宝这里,金庸写到一个无侠的境界。韦小宝所有的招数,就是有几件宝贝,一把宝刀,一件宝衣,一个化尸粉,后来又学会了逃跑的办法“神行百变”但就这几件东西,却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这就是对社会的深深批判。鹿鼎记当中还有一个非常绝妙的讽刺,就是在小说最后,中国几个最著名的大知识分子,他们做了一件事,他们来拥戴韦小宝做皇帝,大学者认为只要韦小宝是汉人就比满人统治得好,就要拥戴他。这里面也包含着几大历史反思,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拥戴一个流氓似的人物做一个开国君主?所以鹿鼎记的背后有一个严肃的叹息,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到这里已经不能再写了,当然韦小宝作为主人公,不可能把他写得太坏,韦小宝这不对,那不对,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讲义气,不肯出卖朋友,因为这一点,你读韦小宝恨不起他来,就像韦小宝这样的人,到最后,他都不干了,韦小宝最后要退出江湖,他也忍受不下去了,就连一个无赖也忍受不了的社会,还能不发生太平天国、不发生义和团、不发生辛亥革命?所以说金庸写出了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崩溃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它和红楼梦有同样的深度。以上我们讲的是金庸小说的好处,至于缺点,我们今天就先不讲了。
现场对话
问:为什么说金庸的小说写得好?
答:写得好,我讲几点,一个是创作态度严肃认真,金庸的小说作为一种畅销小说,一种连载小说,他写得非常认真,每天就写一小段,记着它。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写完鹿鼎记之后,在他声望达到顶峰时,他毅然封刀不写了。这个毅力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不写了之后,他用十年时间来修改自己的作品,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有几个作家能用十年时间修改自己的作品。在全部的文学史上能够用十年时间修改自己的作品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曹雪芹,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态度非常认真。
第二点,金庸不是天生的,他是继承前人的。有人说,香港很奇怪,一方面是文化沙漠,怎么会有金庸这么一位艺术大师?这不是说香港文化很高雅?这不对,金庸不是香港文化的产物,金庸恰恰是大陆文化的产物,金庸的知识积累是在大陆完成的,金庸所受到的教育是““五四””以后的现代教育,在金庸小说中恰恰蕴含着深刻的“五四”精神,你读金庸的小说,虽然写的是武侠人物,但是思想和鲁迅是相通的,你看他写人的孤独的境界,写的像受伤的野兽一样长嚎,那都是鲁迅笔下常出现的意象,写人的孤独,人和社会的斗争,人的反封建精神,反礼教的精神,对国民性的批判。比如韦小宝这个人,他其实是对阿q形象的一个继承。中国20世纪最具有概括性的形象是阿q,但阿q尽管挖掘得非常深,展开的却不够广,那么由于韦小宝这个人物的特殊身世,他走过全国各地,甚至走到俄罗斯去了,所以在韦小宝身上表现了更大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因而金庸的成就是继承“五四”新文学的精神。第二个是继承了从唐传奇以来的中国武侠小说传统。比如说到40年代时,中国的武侠小说水平已经很高,出现了几大家,像还珠楼主、白羽、朱贞木、王度庐,他们在不同的方面把武侠小说提升到一个新的程度,后来新派武侠小说完成了一个综合的任务,所以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除了继承前人之外,金庸还继承了其他方面的东西,在里面可以读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可以读到其他艺术的影响,比如我们在金庸小说中常看到一些话剧的场面,电影的场面。古龙小说是更多运用电影镜头,而金庸小说更多运用的是话剧场面。比如他经常有隔壁戏,比如郭靖和黄蓉在隔壁疗伤,这边有人在演着一场戏,那边听着就像话剧舞台一样,这和金庸早年从事编剧工作有关。早年他在长城影业做编剧,那时笔名叫林欢,写什么王老五抢亲,所以金庸小说从这几个方面支撑了自己的存在,才能达到比较高的艺术成就。
我希望大家读金庸还是从自身的生命感悟入手,能够感动你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能够长期感动你的作品,那是能够留在文学史上的。当然我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不一定要来读金庸,我知道有些人他更喜欢古龙,个人性情不一样。金庸的小说就像佛法所讲的一样,看你自己的修行如何,你修行得好,就能拿走好的东西,就像你到我家来搬黄金,你有多大体力,你就能背走多少黄金,所以我们说各个层次的人都可以谈论金庸,政治家、科学家、学者、初学文字的人都能谈论金庸,谈的不一样,我希望我们的大学生能从中悟出自己的人生境界、人生哲理。大家将来都是从事电视工作的人,我们的文化界、影视界,其实也就是一个江湖,读金庸小说就能够帮助你很好地行走在险恶的江湖之上,把握好人生之舵。
问:如果如你所说金庸小说达到一个不可跨越的境界,那么后世的武侠小说你认为该如何去写?
答: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我在不断看新写的武侠小说,比如看温瑞安的,他号称超级的武侠小说家,但我看了之后,觉得语言上是比古龙更华丽,更流畅,但是境界好像还不如古龙;现在我又读黄易的,我觉得黄易的奇思怪想倒是很多,但境界上也达不到。我认为像金庸这样的人,不是说想超越就超越,恐怕是像孟子所说几百年才出一个的人。因而文化问题不能着急,不像自然科学,一个巨人站在一个巨人肩膀上就行了,文化问题往往几百年才解决一下子。
问:我是金庸铁杆崇拜者,你怎样看待东方文化与西方戏剧对金庸的影响,你认为金庸在各方面都超过国学大师钱钟书吗?
答:这个不一样,钱钟书先生主要是个学者,在做学问方面,金庸肯定不如钱钟书了,这是两个工作,是不能相比的,各有各的特长。西方戏剧对金庸小说影响刚才我谈到了;东方传统文化对金庸显然影响很大,刚才我谈到了儒释道几个方面,不光是这几个方面,金庸小说广泛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星相医卜,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比如黄蓉给洪七公做的那两道菜,那是没法翻译成英语的,那就是中国传统的东西,一道菜叫好俅汤,还有一道叫二十四桥明月夜。那菜太绝了,这里面包含着多么丰富的中国传统啊,怎么叫那些拼音文字的国民来读懂,所以梁羽生先生说,武侠小说写不好就是没有丰富的学术修养。
问:如今金庸已落户杭州,你是否有前去拜访煮酒论英雄的意思?金庸在其妻子去世之后,国学思想大盛,见于几部小说之中,请问你如何看待?
答:我与金庸先生比,完全属于小晚辈。我的导师严家炎先生和金庸先生是很好的朋友,经常有来往。我觉得和大侠没有必要过多谈话,你可以从作品中读到一个人真实的心理,因为现实生活中谈话受各种局限,往往要谦虚、要客套,反而不如读作品,读作品更能知道他想什么。金庸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名气太大了,而且由于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比如说佛学思想大盛,思想很深刻,同时他又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政治家,政治方面又有很大的成就。我们知道,现在的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就是金庸,他是为人民造福的一个人,非常了不起。当年他起草香港基本法时,有人议论他,说他有个人目的,企图当首任香港行政长官,但金庸用自己的行动给了他们最好的回答。香港回归了,金庸先生功成身退,就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然后潇洒而去,就像你说的“落户杭城”这就是所谓的大侠!
问:对于金庸,在50年代初到北京,文革中间以及1978年后的政治观,你是褒是贬?
答:这无所谓褒贬,我只能说他应付从容,我们知道金庸办的明报早期是右派的,观点是“右倾”的,这“右倾”不一定是错误的,比如他批评“文革”他很早就看出了“文革”的动态。他每天写一篇社评,一辈子写了一万多篇社论,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的社评家。在“文革”时,香港也有红卫兵,也有左派,他们的左派都把几个人列入黑名单了,金庸也是其中之一。金庸在大风大浪中也过来了,后来在改革开放之后,他又和大陆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作为一个政治家,金庸也是成功的,这样一个非常成功的人,是非常难得的。
问:金庸小说多女嫁一男,韦小宝的结局是不是老男人的色情梦?
答: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有人说了,为什么韦小宝这个男人娶了七个女人,很多人用这个问题来批评金庸,说他歧视妇女,婚姻观落后,我说这是误读了金庸先生。韦小宝这个形象在金庸笔下是正面的吗?金庸肯定他的结局吗?恰恰不是,金庸恰恰是讽刺韦小宝,是否定他的结局的。在金庸的很多作品里,英雄人物只要是多女嫁一男,都是不甚完美的,即使张无忌的结局,仍是一个烦恼的结局,仍然是一个有困惑的结局,他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最爱谁。而恰恰在一个不懂爱情的韦小宝身上,他竟然娶了七个老婆,表面上看来还幸福,其实不是这样,一个人占有了什么,就表示拥有它吗?其实不是这样,韦小宝有这七个女人,其实就像是有七件值钱的东西一样,韦小宝什么都有了,但有一点他天生就被割掉了,就是他没有爱情,他从来就不懂什么是爱情,因为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没有爱情的环境里,他眼中只有交易,他走到任何一个美的地方,都要和他童年的环境比一比,他走到皇宫内院都说“好大一座妓院”女人在他眼中实际不过是值钱的东西而已,他对她们不懂得爱情,而且他的几个女人对韦小宝的感情也很难说是爱情,基本上不是。有的是为了有食,有的是为了耻辱,对他最好的是双儿了,但双儿是金庸笔下描写最好的一个奴隶。在双儿身上有对中国文化深刻的批判,就是说,只要是你的主子,不管他多么无赖都要忠心耿耿,丝毫没有个人的思想。那么我知道,有很多男人羡慕韦小宝,梦想双儿,这样的读者应该做一下反思,其实韦小宝是不幸福的,韦小宝是反面形象。
问:金庸小说都是男人的世界,哪个女性形象最鲜明可爱?
答:金庸笔下的女性形象我很难说出来哪个最鲜明可爱,只能说有一群,有那么十来个,都是写得非常好的,但这十来个里面,没有一个是韦小宝的家属。比如在鹿鼎记里,韦小宝最喜欢的是阿珂,但阿珂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可爱的,没有烟火,一身死人气。我认为鹿鼎记里最好的人物是陈圆圆,她给韦小宝弹奏圆圆曲,那一段包含了无尽的人世沧桑,那是韦小宝所不能领略的,给韦小宝弹圆圆曲真像老牛吃牡丹。金庸小说的人物都是极度的恶与极度的美相结合的人物,是让人感到怪的缘由之一,他写出了人世间种种的极端。比如“天龙八部”本身就是个佛家的词汇,人间芸芸众生就像佛教中所写的“天龙八部”一样,各有各的痛苦。天龙八部写了各种痛苦的来源,就是人类的贪、嗔、痴,每个人都有一个欲望,欲望使他们产生了痛苦。比如萧峰为什么痛苦?他有好的欲望,好的欲望也是让人痛苦的,他要复仇,他要天下苍生和平,他要对得起阿朱等等。还有慕容复,本来凭他的才华可以成为非常幸福的人,可当西夏公主问他“你在什么地方最快乐”时,他却一怔,没有回答上来,他这一辈子没有快活过,他日日夜夜梦想做皇帝,可最后,在身边的美人他放弃了。最后写得太好了,是段誉挽着王语嫣从坟头经过,慕容复坐在坟头上带着一个纸冠,几个小孩对他山呼“万岁”写得何等凄惨!是人的欲望造成了人的苦。
问:韦小宝不可爱吗?据我所知金庸非常喜欢这个小家伙。
答:金庸讲过韦小宝非常可爱,这可爱是讲抛开他那些坏的东西,是讲韦小宝在那个社会中长大,仍然保留了讲义气这一点。韦小宝确实有非常可爱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催人泪下,就是在通吃岛上接到康熙给他的信的时候,给他画了六幅画,那六幅画充分表达了两个人之间一种兄弟般的情谊,而不是君臣之义。因为他们两人从小一块摔跤长大,那是人间真情,所有感人的地方都是真情流露的地方,可是人长大之后就不能再有这种真情,就隔阂了,就用君臣之义代替这些了,想到了这些时韦小宝心里也会很失落的。
问:金庸曾说过若选妻子,他选任盈盈,若选朋友他选郭襄,对这两人你怎么看?
答:这是金庸在青年报上说的,其实这到底是不是金庸的想法我不知道,因为金庸在其他场合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我个人觉得任盈盈并没什么可爱的,这个人物我觉得写得并不成功,很模糊,在笑傲江湖中她不如岳灵珊写得好、写得那么感人。郭襄这个人物写得好,非常有生活基础,这个人非常有个性。
问:金庸作品或多或少游离于现实之外,缺少批判性,更像成人童话,由于这方面的缺憾能否与鲁迅、曹禺、巴金并驾齐驱?
答:成人的童话据说是从华罗庚那儿得来的,这个评价是正面的,已经抬高了对武侠小说的评价,但我觉得还不止如此,金庸小说还不仅仅可以当做童话来看。如果说其他武侠小说可以当做童话来看的话,金庸的小说就可以当成现实的小说来看,因为一切作品不论你直接写现实题材也好,写历史题材、写武侠也好,它都是虚拟的,故事都是虚拟的,关键是它的本质,它的情是不是真的,即使是纪实文学,它也和原来所记述的实事相差很远了。关键艺术的真实是在于本质真实,为什么许多纪实文学不能流传呢?就因为它不是反映了生活的本质,而虚构了的东西却能反映生活本质。比如同样是写茫茫林海、冰天雪地,我们找一个优秀的作品比较一下,比如雪山飞狐和林海雪原相比,林海雪原是真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解放军在东北剿匪的斗争,也是很优秀的,这个作品也可以保留在文学史上;但雪山飞狐对人性的挖掘应该是更深刻的,对人的英雄精神的弘扬,不次于林海雪原。这个方面和题材没有多大的关系。至于他和其他几个作家相比,很难比,我知道有的人为小说家、作家排座次,我觉得这不聪明,因为文学艺术,它不像梁山泊好汉,像隋唐演义可以排座次,太机械了,不好排,怎么排?因为它不能比,金庸和鲁迅怎么比?鲁迅的认识和思想要比金庸深刻得多,但是鲁迅毕竟没有长篇小说,你没有长篇小说,便也没有可比性。跟曹禺也没法比,曹禺是写戏剧的。跟老舍也不一样,老舍是写北京的,你用老舍的标准,那老舍就高了,但你用金庸的标准,那老舍就不行。但是,老舍也写过非常好的武侠小说,老舍有一个非常好的短篇小说叫断魂枪,那个写出了侠的孤独悲凉的境界来了,写侠在现代社会的一种沦落,断魂枪这篇小说是非常好的。
问:你认为金庸小说是人类战争思想在和平时期的表现吗?
答:开始我讲到在原子弹时代,武侠小说却这么繁荣,这和人在高科技时代生活方式改变是有关的。因为科技越发展,就显得人越来越无能,人开始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比如现在没有战争了,人为什么对运动会发生了兴趣,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看足球,爱看奥运会,为什么对破纪录那么重视,为什么提高0。01秒都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标志着对人的极限的突破。尽管有人总是不断预言什么什么纪录到什么时候就打不破了,但人们总存在幻想,说应该能打破,实际上纪录不断地被打破,那么人们就产生了一种幻想,人体,它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在这样的时代产生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受欢迎,这和人对自身力量的追寻有关系。
问:金庸小说中你最推崇的是哪部?
答:我最推崇的有两部,一个是天龙八部,一是鹿鼎记,其他小说也很好,我也很推崇,我认为金庸最差的小说在整个文学园林中也是在三流以上的,他最好的小说几乎是无法比的。比如你拿金庸的天龙八部可以和战争与和平比一比,无论规模、深度我认为都不次于后者,战争与和平我读的时候,觉得很多段落写得很松懈,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挖掘也没有这么深刻,最起码是差不多的。
问:你对东方不败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
答:东方不败也是个很好的形象,这个形象的象征力,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之大,写得非常好。有人说,东方不败影射某某人,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还没有人能变态到那样程度。但是他会写到一个人到了非常高的一种境界之后,容易产生的悲剧,到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时候,人为了追求一种功夫,功夫是什么?功夫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征服能力,一个人特别追求这种征服世界的能力,没有其他东西辅佐和配合,没有德和人格来配合的时候,容易出现东方不败和任我行这样的人物。东方不败这个具体的人物还是有点可爱的,就是他为什么而死?是为情而死。他最后是因为关心,他如果不关心的话,他最后会取胜的,即使三大高手围攻他,他也会胜的,但是后来任盈盈巧妙地利用了他的情。人其实是很残酷的,一个人对感情忠贞本来是好事,但恰恰被敌人所利用,因为最后忠于爱情的人全部被淘汰掉。
问:侠,既为动人之根本,是否可以认为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理想境界,使人沉湎其中?
答:我们说现代社会侠的精神在沦落,但并不是说它荡然无存了。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光明的东西,每时每刻,每天都有好人好事在发生,只不过这些好人好事不受重视,遭人曲解,甚至做好事反而倒霉。这样的发展是我们所担心、所忧虑的,而并不是社会生活中就没有侠了,如果一点都没了,那么今天我干脆就不到这儿来讲了,就是说还是有的,这个多和少和整个社会有多少比例的人重视它,是有关系的。过去我们常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沦丧,我对资本主义了解不多,但北大有许多留学生,我觉得许多西方国家的留学生个人修养非常好,我不是崇洋媚外,我看许多亚洲国家的人修养不好,欧洲国家的留学生修养是非常好的,不求名、不求利,有帮助别人的精神。我看到在留学生楼门前马路上有一块砖头,中国学生走过没有人关心,绕过去了,有一个欧洲留学生从这儿走,没人注意他,他弯下腰捡起来,放到墙边去,走开了。在他来看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动作,心里可能连想也没想,这是一种习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习惯,我想,这就是很细微处的一个小小的侠的体现。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一定与物质生活水平有必然联系,在于人们的认识,在于人们的觉悟。
问:为什么金庸小说男主人公大多百毒不侵、百险不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答:这个是金庸小说中浪漫主义的一面,因为武侠小说本质上是浪漫小说,和西方骑士小说一样,整体上是浪漫主义的。在这整体的浪漫主义体系中,金庸的小说是现实的,是具有写实化倾向的。他写一个人既然是主要人物就不能让他中途死去,如果让他中途死去,小说就要从另一方面下笔,比如胡一刀,就涉及到小说的叙述问题,但它并不是说英雄可以永远不死,没有这个逻辑,就像英雄永远不败。
问:比较金庸与古龙,谈一下金庸小说的缺点?
答:我觉得金庸小说怎么读都可以,你从方方面面读都可以,它是说不尽的,金庸实际上有说不尽的话题,永远可以说下去。至于比较金庸与古龙,在认识上,在很多方面上两人所达到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在某些方面古龙甚至比金庸走得更远,比如古龙对社会的痛恨程度,对贪官污吏的痛恨程度,对人间冷暖的感叹。古龙由于生活的不幸,他不如金庸这么幸福,金庸其实自己生活得很幸福,他仍然是关心那些不幸的人;古龙是自己就生活不幸,所以他更充满了愤恨,在这个方面两个人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具体的笔力上,在艺术功底上,由于金庸受过很完整的现代教育,知识结构比较丰富,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古龙也有一定的修养,但是不如梁羽生和金庸,所以他走另一条路子,他写很奇怪的东西,扬长避短,不写自己不擅长的描绘。古龙善于写名言警句,古龙的作品都是由大量的名言警句构成的,而且由于他要多赚钱,他的文字排列方式,一看就是商业排列方式,一个字是一行,三个字也是一行,所以读古龙小说很快。这种方式一开始很奇怪,但是一个小说光靠方式是支撑不起来的,最后在整体的气魄上好像他比不上金庸。金庸小说由于是连载,尽管修改了十年,仍然有许多读者给他指出缺点,在一些不很重要的情节上还是有漏洞的。据说金庸先生还要修改他的作品,我个人以为,保留点缺点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永远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问:金庸几部小说中的联系是成是败,是否适合读者的口味?还有赵敏这样的人怎么会爱上张无忌?
答:金庸有几部小说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射雕三部曲,有些人物是相互搭配的,这不是金庸的发明,这在30年代中国武侠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作家各个作品人物互相呼应,这叫连环格局,整个的作品构成一个系列,比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他还有一些作品是与“蜀山剑侠”有关的,构成一个“蜀山系列”这是一种小说描写的进步,这样使整个创作更加体系化。这不仅是金庸一个人这样做,其他作家也这样做,而且,这些武侠小说作家之间他们自身就是相互呼应的,比如金庸和梁羽生,把少林寺写成天下武林正宗之后,以后任何一个武侠小说作家都没法推翻这个结论,不管什么武侠小说,它的第一人物可能不是少林寺的,但是天下武学的正宗,平均实力最高的,还是少林寺,最后找来找去还是找到少林寺,少林寺成了一个象征。
赵敏爱上张无忌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张无忌除了武功高超以外,就和我们平常人一样,优柔寡断,没什么英雄胆略。我们平常就是这样,没什么能耐,虽然专业上本领很好,但是经常遭受女人的骗,这没什么奇怪的。但有些女性,非常聪明的女性,非常有本事的女性却偏偏爱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使她有安全感,她可以操纵他于掌上。
问: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个?
答:我个人最喜欢萧峰。
问:千古文人侠客梦,文人似乎天生具有侠肝义胆,你被称为关东大侠,作为一介书生,你理解武侠小说,是否包含你对现实的看法,你是否想过钻入武学桃花岛中,做一个大侠?
答:我并不是专门研究武侠小说的,我自己的专业是现代文学,就是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中包含武侠小说这一块,这属于我的专业范围之内,我的工作职责使我有必要来研究它,特别是现在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千百万大众所关心的东西,专业工作者有理由做出自己的研究和解释,否则是一种失职。当然除了个人工作需要之外,从我个人的性格上讲,我很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是所有的武侠小说,虽然当初读了很多,那时不辨良莠。现在,我除了工作之外,让我自己读,我还是读金庸,因为它和现实的生活太密切了。什么叫社会,社会其实就是江湖,现在人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是江湖?并不是在社会之外另造一个地方。什么叫桃花岛?桃花岛就是我们每个学校,就是远离热闹地方的一个地方,虽然远离,但是正好可以练一种高深的武功,将来好去横行中原。
问:金庸小说中武功起名的缘由的境界是什么?
答:刚才我讲到金庸小说中的很多细节都包含中国文化,其中就包括这些武功的名称,这些武功的名称包含了中国方方面面的哲学思想,像降龙十八掌就是从中国的易经中来的,无法翻译;玉女心经,也无法翻译;黯然销魂掌如果没有丰富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也没法翻,因为它包含着人物的性格。杨过为什么一打黯然销魂掌时就威力无比?而且心情快乐时还不能打,必须是想念小龙女时打才行,这都包含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问:谈谈金庸个人经历与其作品的关系。
答:这是个大问题了,就是作家经历与其作品的关系。金庸早年是个武侠小说迷,本身喜欢读武侠小说,他和梁羽生在大公报时,每天他们俩就是下围棋,谈武侠,就是像我们现代大学生一样。梁羽生本名叫陈文统,为什么叫梁羽生呢?因为他崇拜白羽,后来很偶然的机会他们写了武侠小说,就是在澳门有一场武术比赛,非常简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太极派的掌门人一拳把白鹤派的掌门人鼻子打出血了,然后比武结束。但是这么一个小的擂台比赛,却给报纸很大的启示,大公报反应非常快,马上宣布,本报第二天开始连载武侠小说——梁羽生先生的龙虎斗京华。梁羽生这时还不知怎么回事呢,然后报社马上就让他写,写得很受欢迎。后来又让金庸写,这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原来并不想做这个,他原来做编剧,后来一写,一发而不可收,就写下去了。他一写下去,自身的性格、兴趣、经历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我看一本传记,他说金庸笔下写了那么多花旦,那么多女性,从中可以看出金庸对女性的偏爱来,有的人经过分析,据说金庸年轻时,他追求过夏梦而不得手,因为那时夏梦是大明星,是香港一流的影星,而金庸只不过是一个小编剧,一个毛头小伙子,看不上他,他可能把这种利弊都转移到笔下的形象上,但是金庸本人是不承认这个说法的,因为金庸现在的夫人比他小20多岁。那么后来金庸的作品越来越能看到与本人经历的关系,虽然写的是虚构的故事,但是那个境界,你看为什么“文革”时他写个人崇拜问题,写专制集团的问题,写“山呼万岁”的问题,他写了多少这些方面的问题,东方不败、任我行是一个例子,日月神教是一个例子,洪教主是一个例子,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星宿老怪是一个例子,溜须拍马,歌功颂德,这样的集团他写了不少,这都和他现实的观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金庸虽然写武侠,但是把现实的东西融和进去,这样又不至于很局限、很具体,又超越了具体的写实小说。
(本人在各高校所作金庸小说讲座基本上大同小异,特选北广一场,取其比较全面且对话有代表性也。本文收入中国工人出版社透视中国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