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华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她情愿不做这笔生意,甚至于还会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也许她的这种性格已在生意场上不胫而走悄悄传开了,多少年里,也没发生过那种不愉快的事情。
她在商场上驾轻就熟,可以说是做得如鱼得水,意满志得,好似她永远浮现在脸上沉着自如的微笑。但是这一切,仍旧弥补不了她独身一人的孤独,和舒宇虹相依为命,更多是因为内心的隐痛、因为友谊、因为对舒宇虹的怜悯和责任,因为同病相怜,宇虹终究不是她的伴侣啊。
她的身旁不乏追求者,比她年长的有,比她年轻的也有,甚至于还有年轻十多岁的,逢场作戏的有,痴迷得几乎要发疯的也有,她总是冷冷地对待他们。她看不上这些男人,她觉得他们骨子里看上的都是她的钱。她对涉及钱的感情绝对地警戒。
她看上的男人,却又得不到。在一个联谊性质的知青聚会中,她认识了一个知青出身的作家。她读过他的一本书,知道他是自己的同时代人,相互能理解。聚餐之后就是舞会,罗卉不想和那些当年的男知青们跳舞。刚才在餐桌上她就觉得那些个自鸣得意、怀才不遇和下岗失意的男知青们不同程度地有了些醉意。她不愿在跳舞时闻到他们身上的酒味,更不想碰到漂亮女性在公众场合难免要碰到的邀舞及其他的尴尬。再说,老都老到这个程度了,还跳什么舞啊,她趁大伙儿兴致勃勃地清理舞场,独自走到了花园里。她就是在花园里碰到那个知青作家的。
他们相互笑了笑算是打过了招呼,是他先开口对她说话的:“你怎么不跳舞?”
她不便说真心话,就反问他:“那你呢?”
他的回答让她吃了一惊:“我不会跳。”
她笑起来,认为他在说假话:“你怎么会不可能的,那你的书里要写到跳舞怎么办?”
他说作家写小说,主要写的是场面、感觉和情绪。她说对啊,你跳都不会跳,还怎么去写感觉和情绪,他说他就是写了,没有一个读者说他写的不像跳舞。她说以后要在报纸上写一篇文章揭发他,他说我欢迎还来不及呢,你一揭发批评,我就出名了。
她笑出声来,她没想到他那么幽默。
他们就这样谈开了,谈插队落户的生活、谈今天截然不同的文坛和商场,谈文物收藏。她只读过他的一本书,但她知道他很出名,后来又写过很多书,但她因为忙于实业和生意,一本也没读过,不过她在电视上见过他,看见他当颁奖嘉宾、参加谈话节目,但她对他一点儿也不了解。也许正因为这样,那个晚上他们谈得十分投机,她心里还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愉快。舞会开始了,灯光随着舞场里的旋律,在他的脸上一闪一闪,她突然对他产生了一股亲切感,仿佛他们不是今天才认识,他们已经认识了好久好久,年龄在他们之间模糊了,陌生感消失殆尽,哦,多少年里,她第一次对一位男性丧失了戒备心理。当知青联谊活动的一个组织者惊叫着跑来说:“你们在这里啊,快进屋去跳舞啊!”他们双双走了进去,他没有说谎,真的不会跳舞,一点儿也不会跳,但她拉着他,告诉他不会跳就是随着节奏摇也可以的,于是他俩自然而然地在舞会上摇了起来。
灯光忽明忽暗,舞曲忽高忽低,大屏幕上不时地迭现出男女之间的凝视和亲昵,音乐牵扯着罗卉的心,她带着他,一会儿快三步,一会儿慢四步,和他相偎相依着,她第一次在舞厅里觉得悠悠然的陶醉。
那个晚上她失眠了,痴痴地把他想了个够。她知道他早年成名,必定是有家的,但她还是忍不住想他。不过她历来有自制力,她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时间在流逝,她觉得如果她不主动打电话,他永远不会打电话来的。她都快要坚持不下去了。突然有一天,他来了电话,她竟然有些激动,他问她还记得起他吗,他是为一件事情求她的。也是一位当年的知青,近几年里业余写了一些微型小说,他就职的群众艺术馆贴了点钱,给他出了一本微型小说集,四十多岁了,出第一本书,他很想在上海开一个作品讨论会或者叫研讨会什么的,扩大一点影响,对他回到内地那个地级市的群众艺术馆去,也好有个交待;当然,这个会一开,他以后评职称什么的,就会顺当得多。可他有想法,就是没有钱。微型小说家求到了他,他呢,虽然有名,虽然在作家协会也有职务,却也不能利用职务给这位微型小说家开后门,因为上海还有很多比他写得好的作家,都没开过作品讨论会呢。说了很多,最后就是一句话,他问她,愿不愿意出一点资,帮帮这位也曾当过知青的素不相识的朋友。
一听这种事她就心烦,要换了别人她早就断然拒绝了。发了财之后,找上门来谈这种事情的人实在太多了,拉赞助的、做广告的、做善事的、献爱心的,打着各种各样社会公益事业的旗号,托着各种门道找上来的关系,她一概婉辞、一概谢绝。可这一次,电话是他打来的,她若婉辞了,他就再不会来电话了。她问开这么个会大约需要多少钱,他说场租费、吃一顿饭的费用、还有记者的红包、与会者的礼品费什么的,节约点算,大约一万五吧。她觉得钱不多,就说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你到我这里来具体谈吧。他说我约这位微型小说家一起来。她说不必,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愿意出资的。他来了,随身带来了几本他写的书,还有一张细细的预算表,看得出他做事很认真。她当场签字,让财务送来了一张一万五千元的支票。
作品讨论会如愿开了,电视上还播了一条三十秒的镜头,镜头里有他,还有那个她赞助的微型小说家。对于她来说,出了一万五千元,事儿也就完了。但在她的内心深处,总还有着隐隐的期待,期待什么呢,她也说不上来。每晚临睡之前,她总要翻一翻他送给她的书,读一读他写下的那些小说,一边读一边想着他。哦,爱情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明知道无所期待,她却还是盼着。果然,没过几天,他的电话来了,请她出来吃饭,说是为了感谢她的慷慨相助,他个人想请她吃饭,微型小说家也一再表示要来当面感谢她。她说千万别这样,我最不习惯人家当面恭维,再说他不是很困难嘛,就免了吧。他在电话上说,我也是这么跟他说的,他也确实忙,已经回内地去了,但是临走之前,留下了一盒当地产的茶叶,实在拿不出手,只是表表心意。就为了把茶叶交给她,他个人也得请请她呀。
听明白了是他个人请,她欣然答应下来。他要她定地点和时间,他说她经商在各种饭店酒楼吃得多,由她做主。内心深处,她并不要他请客,于是便灵机一动,定下了时间地点。
这是南京东路海仑宾馆里的一个雅座,他们相对坐下来的时候,整个悠然暗淡的环境,营造出的完全是一个诗意的情人世界。轻音乐在奏着,桌子上是飘在透明的玻璃盆水中的烛光,她想他就是再笨,也能看得出她的用意。名义上是他请客,她就不客气地点了几道菜,都是价格不菲的名贵菜肴,鱼翅、鲍鱼、燕窝,还有每人那一盅汤,是改良过的小小的一钵佛跳墙,味道美极了。菜不多,可是毛估估也得两三千元,看见他疑讶的目光,她干脆地一挥手说:“你能想到请我吃饭,我就很高兴了,今天这餐,还是我来买单。”
“这怎么可以”
他还想说什么,她把手伸过来,压在他的手背上,爽快地说:“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不要往下讲了。”
他们谈得比前两次还要好,如果说第一次是他们相互间有好感,是自然的异性相吸引的话,那么第二次则纯粹是在第一次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谈赞助微型小说家。而这第三次,就是他带着感激之情来道谢了。她点的是红酒,1995年的红葡萄酒,她说1995年世界各国的葡萄都获得大丰收,酿的酒特别醇美。吃饭的时候她一次一次举起酒杯,脉脉含情地瞅着他,和他轻轻地叩碰一下。她看到他的脸颊也渐渐泛了红,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不时地瞅着自己。她一点也不回避他的目光,反而还鼓励地回望着他。
他说很感激她对微型小说家的支持,那人终究是个当年的知青,极为难得地一辈子对文学怀有深情。好不容易出了一本书,对于他来说,也许这一辈子就是那么一本书了。在内地地级市的群众艺术馆里,他每月的工资不过就是六七百元,加上奖金也不足一千的,她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说着他拿出了微型小说家送她的一本书和那盒作为礼品的茶叶,就是从极为一般的纸糊硬板包装上看,这盒茶叶也只是中低档次的。他抱歉地说明,微型小说家一再申明,这是乡间的土茶,拿不出手,只是一小点心意。不过有一点可以放心,这种茶叶绝对没污染。
她看也没看就把茶叶放在自己的身旁座椅上,她说什么样的茶叶自己都能喝,还告诉他自己也曾热爱过文学,多少次她都想把她们十二个姑娘在杉木凼的经历写成小说,那是真正的血泪控诉,一点光明面也没有。她很自然地给他讲起了安小琼的落网、安小琼无奈的出嫁。至今她仍记得安小琼出嫁的那个夜晚杉木凼知青点集体户里发生的一切。那一夜她们虽然回家了,可是一晚上都失眠,一晚上都没睡着,再困也睡不着。起先她们是为安小琼嫁给了憨包卢光良,夜里就要同这么个男人钻进同一个被窝而恐怖。随着夜逐渐深沉,唢呐声渐渐消失,连狗咬声也稀少下来,担当伴娘的小个子姜云娣久久不归,她们就在猜测,姜云娣肯定是被安小琼留住了,而姜云娣又抹不开面子,只得一留再留地拖了下来。她们没有想到会出事,因为终究是在同一个寨子上,插队几年,那几条寨路,就是摸黑也能走回来,平时姑娘们走黑路,也是惯了的。后来姜云娣终于回来了,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屋,一头钻进帐子,什么话也没有说,就睡下了。任凭姑娘们七嘴八舌地打听卢家的情况,她都一言不发。没有人想到她心头揣着委屈,没有人想到她是在回家的路上出了事,姑娘们关心的只是当天出嫁的安小琼。见她不说话,大家都以为她是当伴娘当累了,当伴娘得站,站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情绪说话。
直到她捂紧被子压抑地哭出声来,姑娘们才惊觉到她出了事。韩灵第一个披衣站到她的床前去问,姑娘们一个个也都钻出了被窝,披着衣裳来到了她的床跟前,她们俯身摇她,她们一迭连声问她,她带着哭声嘶叫:“我被人拖进黑屋子,被被平时总来缠我的那个李荣生按倒在床”
姑娘们惊风扯火地叫了起来:“强xx,这还了得!”
“到公社去告他!”
“还让不让人活了!”
她情愿不做这笔生意,甚至于还会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也许她的这种性格已在生意场上不胫而走悄悄传开了,多少年里,也没发生过那种不愉快的事情。
她在商场上驾轻就熟,可以说是做得如鱼得水,意满志得,好似她永远浮现在脸上沉着自如的微笑。但是这一切,仍旧弥补不了她独身一人的孤独,和舒宇虹相依为命,更多是因为内心的隐痛、因为友谊、因为对舒宇虹的怜悯和责任,因为同病相怜,宇虹终究不是她的伴侣啊。
她的身旁不乏追求者,比她年长的有,比她年轻的也有,甚至于还有年轻十多岁的,逢场作戏的有,痴迷得几乎要发疯的也有,她总是冷冷地对待他们。她看不上这些男人,她觉得他们骨子里看上的都是她的钱。她对涉及钱的感情绝对地警戒。
她看上的男人,却又得不到。在一个联谊性质的知青聚会中,她认识了一个知青出身的作家。她读过他的一本书,知道他是自己的同时代人,相互能理解。聚餐之后就是舞会,罗卉不想和那些当年的男知青们跳舞。刚才在餐桌上她就觉得那些个自鸣得意、怀才不遇和下岗失意的男知青们不同程度地有了些醉意。她不愿在跳舞时闻到他们身上的酒味,更不想碰到漂亮女性在公众场合难免要碰到的邀舞及其他的尴尬。再说,老都老到这个程度了,还跳什么舞啊,她趁大伙儿兴致勃勃地清理舞场,独自走到了花园里。她就是在花园里碰到那个知青作家的。
他们相互笑了笑算是打过了招呼,是他先开口对她说话的:“你怎么不跳舞?”
她不便说真心话,就反问他:“那你呢?”
他的回答让她吃了一惊:“我不会跳。”
她笑起来,认为他在说假话:“你怎么会不可能的,那你的书里要写到跳舞怎么办?”
他说作家写小说,主要写的是场面、感觉和情绪。她说对啊,你跳都不会跳,还怎么去写感觉和情绪,他说他就是写了,没有一个读者说他写的不像跳舞。她说以后要在报纸上写一篇文章揭发他,他说我欢迎还来不及呢,你一揭发批评,我就出名了。
她笑出声来,她没想到他那么幽默。
他们就这样谈开了,谈插队落户的生活、谈今天截然不同的文坛和商场,谈文物收藏。她只读过他的一本书,但她知道他很出名,后来又写过很多书,但她因为忙于实业和生意,一本也没读过,不过她在电视上见过他,看见他当颁奖嘉宾、参加谈话节目,但她对他一点儿也不了解。也许正因为这样,那个晚上他们谈得十分投机,她心里还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愉快。舞会开始了,灯光随着舞场里的旋律,在他的脸上一闪一闪,她突然对他产生了一股亲切感,仿佛他们不是今天才认识,他们已经认识了好久好久,年龄在他们之间模糊了,陌生感消失殆尽,哦,多少年里,她第一次对一位男性丧失了戒备心理。当知青联谊活动的一个组织者惊叫着跑来说:“你们在这里啊,快进屋去跳舞啊!”他们双双走了进去,他没有说谎,真的不会跳舞,一点儿也不会跳,但她拉着他,告诉他不会跳就是随着节奏摇也可以的,于是他俩自然而然地在舞会上摇了起来。
灯光忽明忽暗,舞曲忽高忽低,大屏幕上不时地迭现出男女之间的凝视和亲昵,音乐牵扯着罗卉的心,她带着他,一会儿快三步,一会儿慢四步,和他相偎相依着,她第一次在舞厅里觉得悠悠然的陶醉。
那个晚上她失眠了,痴痴地把他想了个够。她知道他早年成名,必定是有家的,但她还是忍不住想他。不过她历来有自制力,她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时间在流逝,她觉得如果她不主动打电话,他永远不会打电话来的。她都快要坚持不下去了。突然有一天,他来了电话,她竟然有些激动,他问她还记得起他吗,他是为一件事情求她的。也是一位当年的知青,近几年里业余写了一些微型小说,他就职的群众艺术馆贴了点钱,给他出了一本微型小说集,四十多岁了,出第一本书,他很想在上海开一个作品讨论会或者叫研讨会什么的,扩大一点影响,对他回到内地那个地级市的群众艺术馆去,也好有个交待;当然,这个会一开,他以后评职称什么的,就会顺当得多。可他有想法,就是没有钱。微型小说家求到了他,他呢,虽然有名,虽然在作家协会也有职务,却也不能利用职务给这位微型小说家开后门,因为上海还有很多比他写得好的作家,都没开过作品讨论会呢。说了很多,最后就是一句话,他问她,愿不愿意出一点资,帮帮这位也曾当过知青的素不相识的朋友。
一听这种事她就心烦,要换了别人她早就断然拒绝了。发了财之后,找上门来谈这种事情的人实在太多了,拉赞助的、做广告的、做善事的、献爱心的,打着各种各样社会公益事业的旗号,托着各种门道找上来的关系,她一概婉辞、一概谢绝。可这一次,电话是他打来的,她若婉辞了,他就再不会来电话了。她问开这么个会大约需要多少钱,他说场租费、吃一顿饭的费用、还有记者的红包、与会者的礼品费什么的,节约点算,大约一万五吧。她觉得钱不多,就说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你到我这里来具体谈吧。他说我约这位微型小说家一起来。她说不必,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愿意出资的。他来了,随身带来了几本他写的书,还有一张细细的预算表,看得出他做事很认真。她当场签字,让财务送来了一张一万五千元的支票。
作品讨论会如愿开了,电视上还播了一条三十秒的镜头,镜头里有他,还有那个她赞助的微型小说家。对于她来说,出了一万五千元,事儿也就完了。但在她的内心深处,总还有着隐隐的期待,期待什么呢,她也说不上来。每晚临睡之前,她总要翻一翻他送给她的书,读一读他写下的那些小说,一边读一边想着他。哦,爱情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明知道无所期待,她却还是盼着。果然,没过几天,他的电话来了,请她出来吃饭,说是为了感谢她的慷慨相助,他个人想请她吃饭,微型小说家也一再表示要来当面感谢她。她说千万别这样,我最不习惯人家当面恭维,再说他不是很困难嘛,就免了吧。他在电话上说,我也是这么跟他说的,他也确实忙,已经回内地去了,但是临走之前,留下了一盒当地产的茶叶,实在拿不出手,只是表表心意。就为了把茶叶交给她,他个人也得请请她呀。
听明白了是他个人请,她欣然答应下来。他要她定地点和时间,他说她经商在各种饭店酒楼吃得多,由她做主。内心深处,她并不要他请客,于是便灵机一动,定下了时间地点。
这是南京东路海仑宾馆里的一个雅座,他们相对坐下来的时候,整个悠然暗淡的环境,营造出的完全是一个诗意的情人世界。轻音乐在奏着,桌子上是飘在透明的玻璃盆水中的烛光,她想他就是再笨,也能看得出她的用意。名义上是他请客,她就不客气地点了几道菜,都是价格不菲的名贵菜肴,鱼翅、鲍鱼、燕窝,还有每人那一盅汤,是改良过的小小的一钵佛跳墙,味道美极了。菜不多,可是毛估估也得两三千元,看见他疑讶的目光,她干脆地一挥手说:“你能想到请我吃饭,我就很高兴了,今天这餐,还是我来买单。”
“这怎么可以”
他还想说什么,她把手伸过来,压在他的手背上,爽快地说:“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不要往下讲了。”
他们谈得比前两次还要好,如果说第一次是他们相互间有好感,是自然的异性相吸引的话,那么第二次则纯粹是在第一次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谈赞助微型小说家。而这第三次,就是他带着感激之情来道谢了。她点的是红酒,1995年的红葡萄酒,她说1995年世界各国的葡萄都获得大丰收,酿的酒特别醇美。吃饭的时候她一次一次举起酒杯,脉脉含情地瞅着他,和他轻轻地叩碰一下。她看到他的脸颊也渐渐泛了红,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不时地瞅着自己。她一点也不回避他的目光,反而还鼓励地回望着他。
他说很感激她对微型小说家的支持,那人终究是个当年的知青,极为难得地一辈子对文学怀有深情。好不容易出了一本书,对于他来说,也许这一辈子就是那么一本书了。在内地地级市的群众艺术馆里,他每月的工资不过就是六七百元,加上奖金也不足一千的,她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说着他拿出了微型小说家送她的一本书和那盒作为礼品的茶叶,就是从极为一般的纸糊硬板包装上看,这盒茶叶也只是中低档次的。他抱歉地说明,微型小说家一再申明,这是乡间的土茶,拿不出手,只是一小点心意。不过有一点可以放心,这种茶叶绝对没污染。
她看也没看就把茶叶放在自己的身旁座椅上,她说什么样的茶叶自己都能喝,还告诉他自己也曾热爱过文学,多少次她都想把她们十二个姑娘在杉木凼的经历写成小说,那是真正的血泪控诉,一点光明面也没有。她很自然地给他讲起了安小琼的落网、安小琼无奈的出嫁。至今她仍记得安小琼出嫁的那个夜晚杉木凼知青点集体户里发生的一切。那一夜她们虽然回家了,可是一晚上都失眠,一晚上都没睡着,再困也睡不着。起先她们是为安小琼嫁给了憨包卢光良,夜里就要同这么个男人钻进同一个被窝而恐怖。随着夜逐渐深沉,唢呐声渐渐消失,连狗咬声也稀少下来,担当伴娘的小个子姜云娣久久不归,她们就在猜测,姜云娣肯定是被安小琼留住了,而姜云娣又抹不开面子,只得一留再留地拖了下来。她们没有想到会出事,因为终究是在同一个寨子上,插队几年,那几条寨路,就是摸黑也能走回来,平时姑娘们走黑路,也是惯了的。后来姜云娣终于回来了,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屋,一头钻进帐子,什么话也没有说,就睡下了。任凭姑娘们七嘴八舌地打听卢家的情况,她都一言不发。没有人想到她心头揣着委屈,没有人想到她是在回家的路上出了事,姑娘们关心的只是当天出嫁的安小琼。见她不说话,大家都以为她是当伴娘当累了,当伴娘得站,站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情绪说话。
直到她捂紧被子压抑地哭出声来,姑娘们才惊觉到她出了事。韩灵第一个披衣站到她的床前去问,姑娘们一个个也都钻出了被窝,披着衣裳来到了她的床跟前,她们俯身摇她,她们一迭连声问她,她带着哭声嘶叫:“我被人拖进黑屋子,被被平时总来缠我的那个李荣生按倒在床”
姑娘们惊风扯火地叫了起来:“强xx,这还了得!”
“到公社去告他!”
“还让不让人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