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天启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一步也不能走错。你现在赶去辽东,避避风头。”
闻言,郭憨面色一苦,他不情愿的嚷道:“为何是辽东?”
辽东以前是苦寒之地,现在更是刀兵连连,去了那个地方,不死也脱层皮啊。
那人笑骂道:“你这人除了狠心之外,竟也生了可贪心!还真是无利不起早啊。小崽子,别不识抬举,少主可是在辽东嘞,你去辽东护着他去吧。”
郭憨听到“少主”二字后,面露狂喜之色,他连忙跪倒在地,“砰砰砰”的叩头,说道:“大人说的是,属下除了狠心之外,还有颗贪心,但这两颗心都很小,属下最大的一颗心,乃是忠心,对大人的赤胆忠心!”
“好了好了,溢美之词暂且放下吧,你今夜就走。”
“得令!”
待郭憨走后,那名陈长老朝屏风后头那人拱手道:“大人真的信得过此人?”
那人笑问道:“有何不妥吗?”
陈长老道:“郭憨此人狡诈如狐,贪婪如狼,狠辣如蛇,大人不可不防啊。”
那人沉思半晌后笑道:“他这种人到底是狼是犬,关键是看自己的主子是农夫还是猎户。本大人手里有肉也有钢叉,不怕他反噬一口。犬也罢,狼也罢,关键是此人有用,好用。本大人并不在乎手下人的忠诚与否,有用,有才干,才是最重要的。”
陈长老唯唯诺诺,转身告退。
……
京师紫禁城。
皇帝手里把玩着一杆四尺左右长的火枪,面露狂喜之色。这杆枪外表与中国自制鸟铳很相似,但却没有火绳,这就表明此枪不是火绳枪。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是泰西人进贡皇帝的礼物,由孙元化转呈到乾清宫里。
这种枪的西班牙名字叫做“米格勒斗”,它的英文名称是“福林乐克”,也就是燧发枪的意思。在西方燧发枪发明于16世纪末,但起初只有荷兰等少数强国才装备有这种枪械,但是这种燧发枪并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直到17世纪末,也就是大概一百年以后,燧发枪才真正发光发热,大量的装备于法国、英国的部队之中,取代了落后的火绳枪,也即是鸟铳。
燧发枪在17世纪中后期绝对是先进的主力武器。和火绳枪相比,燧发枪最大的优点,不仅不用担心夜晚有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的气味暴露目标,而且射速更快、口径更小、枪身更短、重量更轻、后坐力更小、射程更高。 燧发枪都是前膛火枪,且多为滑膛式;它们的口径在16-22毫米之间,重4-6公斤,枪长1200-1600毫米左右。滑膛的燧发枪射程能达到140-200米,而线膛的为280-800米,射速分别为1-1.5分钟1-3发和5分钟1发。
但是据说普鲁士士兵可以最多1分钟5发,不过鉴于普鲁士直到十九世纪初才普遍装备了燧发枪,那会儿燧发枪的技术更加完善,所以一分钟五发也并非虚言,但是在十七世纪初期的大明朝恐怕很难达到这个高度。
由于是进贡给皇帝的,所以这杆枪非常的漂亮,印有各种花纹或宗教符
号,它像工艺品的部分超过了像一件武器。明朝末年中国其实也已经具备了研制燧发枪的能力,但是还未来得及制造,大明朝便灭亡了。
其实在十七世纪初期,也即大明末年,中西方的火器差距并不大,在这一时期,世界上火器最先进的国家乃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除了荷兰等少数国家外,像英法等国尚不具备制造燧发枪的能力。在这一时期,中西方的火器水平基本相当,但是鉴于大明朝的综合国力比当时整个欧洲绑在一块儿还强上数倍,所以明朝装备的火器数量要远超欧洲。但是这一时期的西方人在火炮技术上是比明朝人先进许多的,除了大口径的舰炮之外,最令皇帝垂涎的,便是西方人那机动性很高的“加农炮”。
明国在辽东为什么被动挨打?还不是因为不敢跟八旗野战。假如明国装备了大量加农炮,便可以在野战之中同八旗硬刚了。
可惜,2000名泰西人并没有携带重武器,他们只带了几百根燧发枪以及两千多根火绳枪。
除了这根燧发枪外,还有一个东西令皇帝异常感兴趣。
泰西人们给皇帝进贡了很多稀罕玩意,机械钟、葡萄酒、基督教的艺术品、从印度抢来的黄金珠宝等等,其中有一幅画,画的是一名荷兰的火绳枪士兵,在朝黑人开枪。皇帝自然不是对荷兰人对黑蜀黍的烧杀掳掠感兴趣,吸引皇帝目光的乃是画上那名士兵斜挎着几十个筒状物。这表明在此时此刻的荷兰已经有另外一项重要发明产生——纸壳子弹。
纸壳子弹的巨大进步是在装弹步骤上大大节省了时间:它有一个纸制的弹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药和20-30克重的一颗弹丸。使用的时候,枪手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和火绳枪比起来,这样简化的步骤使燧发枪的射速提高了一倍!使用纸壳子弹的燧发枪兵,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2-3发甚至更多,这使他们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骑兵的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
纸壳子弹虽小,却是出奇制胜的法宝。
对于初期火器而言,单个的火器威力是很小的,只有形成规模,打出密集的弹雨,才能形成大量的杀伤!也正是因为这种“弹雨”的出现,令骑兵部队逐渐消失在了战场之上。
皇帝观赏着手里的画作,对身边的魏忠贤说道:“告诉孙元化,让他吃透这种火枪的建造工艺,在京畿选个地儿,给朕大批量的建造这种火枪。另外,问问那些泰西人士兵,这画中的筒状物他们带来了没有,若是有,便让孙元化依葫芦画瓢,多多早制造一些。这种火枪以及筒状物,要优先装备新军以及雇佣的泰西人部队。关于火器营士卒的训练,可以向泰西人取经。”
魏忠贤连忙应承下来。
皇帝爱不释手的把玩着手里的火枪,兴奋极了,若非已经到了晚上,恐怕皇帝都要命人搬来靶子,跃跃欲试了。
这会儿,许显纯走了进来,朝皇帝耳语了两声。皇帝笑道:“朕正要寻她嘞,让她进来,不要阻挠。”
“遵旨。”
皇帝放下了手中的火枪,拿出纸笔来,开始写信。
最近这些日子,辽东经略袁应泰数次上折子,要求皇帝动员内地军队支援前线,倒不是说东虏人打来了,而是袁应泰想要挥师东进,一鼓作气,击败努尔哈赤。
“明年臣将收复抚顺、铁岭二城!”
袁应泰的话掷地有声,极大的鼓舞了朝野上下的士气。这令群臣更加大肆嘲讽熊廷弼在辽东一年多来龟缩不出,实在是庸才,蠢才。
“你瞧瞧人家袁应泰,上任还不到一个月嘞,就已经着手吹响了进攻的号角,那像熊廷弼,做了一年多的辽东经略无尺寸之功,徒耗钱粮。”
皇帝写信就是要劝阻袁应泰不要贸然开战。
皇帝的辽东战略就是一个字——守。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否则两线作战,大明朝无论兵力还是财力都会被拖垮。
但是皇帝心中仍旧惴惴难安,因为他估计袁应泰不会听从自己的劝说或者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就是打着“进攻”的旗帜才挤走了熊廷弼,若是不出兵,不开战,他如何向满朝文武交代?恐怕会被群臣耻笑谩骂死。
袁应泰不害怕皇帝免他的职,也不惧怕战死沙场,但是他不能不畏惧言官、史官们的口舌刀笔!他要做清官,做忠臣!否则有何面目见家乡父老?
这是所有明代士大夫的通病,皇帝怕的就是这个。怕的就是袁应泰为了自己的名声气节,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贸然开战。
在书信之中,皇帝言辞恳切,希望袁应泰沉住气,明年开春的时候,一定不能主动出击,非但不应该主动出击,即便是努尔哈赤派兵前来挑衅,也要隐忍不发,只要屯兵在城里,坚守不出,努尔哈赤就拿辽东无可奈何。
放下笔,皇帝叹了口气,国事艰难啊,大臣们不好带啊。
辽东务必守住!
即便受不住,也不能大溃败。大明国有的是战略纵深,让努尔哈赤带领八旗兵一点点蚕食去吧。以空间换时间,这是后世天朝太祖的著名论断。
而皇帝现在最紧缺的就是时间。
他需要时间培养班底,需要时间革除弊政,需要时间整顿军备,需要时间壮大财政。每一项都不是小事,都要一步步来。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如烹小鲜呐。皇帝眯起眼睛,反复念叨着。很快,暖阁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是她来了——
皇帝嘴角微微上翘。
我们一步也不能走错。你现在赶去辽东,避避风头。”
闻言,郭憨面色一苦,他不情愿的嚷道:“为何是辽东?”
辽东以前是苦寒之地,现在更是刀兵连连,去了那个地方,不死也脱层皮啊。
那人笑骂道:“你这人除了狠心之外,竟也生了可贪心!还真是无利不起早啊。小崽子,别不识抬举,少主可是在辽东嘞,你去辽东护着他去吧。”
郭憨听到“少主”二字后,面露狂喜之色,他连忙跪倒在地,“砰砰砰”的叩头,说道:“大人说的是,属下除了狠心之外,还有颗贪心,但这两颗心都很小,属下最大的一颗心,乃是忠心,对大人的赤胆忠心!”
“好了好了,溢美之词暂且放下吧,你今夜就走。”
“得令!”
待郭憨走后,那名陈长老朝屏风后头那人拱手道:“大人真的信得过此人?”
那人笑问道:“有何不妥吗?”
陈长老道:“郭憨此人狡诈如狐,贪婪如狼,狠辣如蛇,大人不可不防啊。”
那人沉思半晌后笑道:“他这种人到底是狼是犬,关键是看自己的主子是农夫还是猎户。本大人手里有肉也有钢叉,不怕他反噬一口。犬也罢,狼也罢,关键是此人有用,好用。本大人并不在乎手下人的忠诚与否,有用,有才干,才是最重要的。”
陈长老唯唯诺诺,转身告退。
……
京师紫禁城。
皇帝手里把玩着一杆四尺左右长的火枪,面露狂喜之色。这杆枪外表与中国自制鸟铳很相似,但却没有火绳,这就表明此枪不是火绳枪。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是泰西人进贡皇帝的礼物,由孙元化转呈到乾清宫里。
这种枪的西班牙名字叫做“米格勒斗”,它的英文名称是“福林乐克”,也就是燧发枪的意思。在西方燧发枪发明于16世纪末,但起初只有荷兰等少数强国才装备有这种枪械,但是这种燧发枪并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直到17世纪末,也就是大概一百年以后,燧发枪才真正发光发热,大量的装备于法国、英国的部队之中,取代了落后的火绳枪,也即是鸟铳。
燧发枪在17世纪中后期绝对是先进的主力武器。和火绳枪相比,燧发枪最大的优点,不仅不用担心夜晚有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的气味暴露目标,而且射速更快、口径更小、枪身更短、重量更轻、后坐力更小、射程更高。 燧发枪都是前膛火枪,且多为滑膛式;它们的口径在16-22毫米之间,重4-6公斤,枪长1200-1600毫米左右。滑膛的燧发枪射程能达到140-200米,而线膛的为280-800米,射速分别为1-1.5分钟1-3发和5分钟1发。
但是据说普鲁士士兵可以最多1分钟5发,不过鉴于普鲁士直到十九世纪初才普遍装备了燧发枪,那会儿燧发枪的技术更加完善,所以一分钟五发也并非虚言,但是在十七世纪初期的大明朝恐怕很难达到这个高度。
由于是进贡给皇帝的,所以这杆枪非常的漂亮,印有各种花纹或宗教符
号,它像工艺品的部分超过了像一件武器。明朝末年中国其实也已经具备了研制燧发枪的能力,但是还未来得及制造,大明朝便灭亡了。
其实在十七世纪初期,也即大明末年,中西方的火器差距并不大,在这一时期,世界上火器最先进的国家乃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除了荷兰等少数国家外,像英法等国尚不具备制造燧发枪的能力。在这一时期,中西方的火器水平基本相当,但是鉴于大明朝的综合国力比当时整个欧洲绑在一块儿还强上数倍,所以明朝装备的火器数量要远超欧洲。但是这一时期的西方人在火炮技术上是比明朝人先进许多的,除了大口径的舰炮之外,最令皇帝垂涎的,便是西方人那机动性很高的“加农炮”。
明国在辽东为什么被动挨打?还不是因为不敢跟八旗野战。假如明国装备了大量加农炮,便可以在野战之中同八旗硬刚了。
可惜,2000名泰西人并没有携带重武器,他们只带了几百根燧发枪以及两千多根火绳枪。
除了这根燧发枪外,还有一个东西令皇帝异常感兴趣。
泰西人们给皇帝进贡了很多稀罕玩意,机械钟、葡萄酒、基督教的艺术品、从印度抢来的黄金珠宝等等,其中有一幅画,画的是一名荷兰的火绳枪士兵,在朝黑人开枪。皇帝自然不是对荷兰人对黑蜀黍的烧杀掳掠感兴趣,吸引皇帝目光的乃是画上那名士兵斜挎着几十个筒状物。这表明在此时此刻的荷兰已经有另外一项重要发明产生——纸壳子弹。
纸壳子弹的巨大进步是在装弹步骤上大大节省了时间:它有一个纸制的弹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药和20-30克重的一颗弹丸。使用的时候,枪手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和火绳枪比起来,这样简化的步骤使燧发枪的射速提高了一倍!使用纸壳子弹的燧发枪兵,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2-3发甚至更多,这使他们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骑兵的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
纸壳子弹虽小,却是出奇制胜的法宝。
对于初期火器而言,单个的火器威力是很小的,只有形成规模,打出密集的弹雨,才能形成大量的杀伤!也正是因为这种“弹雨”的出现,令骑兵部队逐渐消失在了战场之上。
皇帝观赏着手里的画作,对身边的魏忠贤说道:“告诉孙元化,让他吃透这种火枪的建造工艺,在京畿选个地儿,给朕大批量的建造这种火枪。另外,问问那些泰西人士兵,这画中的筒状物他们带来了没有,若是有,便让孙元化依葫芦画瓢,多多早制造一些。这种火枪以及筒状物,要优先装备新军以及雇佣的泰西人部队。关于火器营士卒的训练,可以向泰西人取经。”
魏忠贤连忙应承下来。
皇帝爱不释手的把玩着手里的火枪,兴奋极了,若非已经到了晚上,恐怕皇帝都要命人搬来靶子,跃跃欲试了。
这会儿,许显纯走了进来,朝皇帝耳语了两声。皇帝笑道:“朕正要寻她嘞,让她进来,不要阻挠。”
“遵旨。”
皇帝放下了手中的火枪,拿出纸笔来,开始写信。
最近这些日子,辽东经略袁应泰数次上折子,要求皇帝动员内地军队支援前线,倒不是说东虏人打来了,而是袁应泰想要挥师东进,一鼓作气,击败努尔哈赤。
“明年臣将收复抚顺、铁岭二城!”
袁应泰的话掷地有声,极大的鼓舞了朝野上下的士气。这令群臣更加大肆嘲讽熊廷弼在辽东一年多来龟缩不出,实在是庸才,蠢才。
“你瞧瞧人家袁应泰,上任还不到一个月嘞,就已经着手吹响了进攻的号角,那像熊廷弼,做了一年多的辽东经略无尺寸之功,徒耗钱粮。”
皇帝写信就是要劝阻袁应泰不要贸然开战。
皇帝的辽东战略就是一个字——守。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否则两线作战,大明朝无论兵力还是财力都会被拖垮。
但是皇帝心中仍旧惴惴难安,因为他估计袁应泰不会听从自己的劝说或者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就是打着“进攻”的旗帜才挤走了熊廷弼,若是不出兵,不开战,他如何向满朝文武交代?恐怕会被群臣耻笑谩骂死。
袁应泰不害怕皇帝免他的职,也不惧怕战死沙场,但是他不能不畏惧言官、史官们的口舌刀笔!他要做清官,做忠臣!否则有何面目见家乡父老?
这是所有明代士大夫的通病,皇帝怕的就是这个。怕的就是袁应泰为了自己的名声气节,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贸然开战。
在书信之中,皇帝言辞恳切,希望袁应泰沉住气,明年开春的时候,一定不能主动出击,非但不应该主动出击,即便是努尔哈赤派兵前来挑衅,也要隐忍不发,只要屯兵在城里,坚守不出,努尔哈赤就拿辽东无可奈何。
放下笔,皇帝叹了口气,国事艰难啊,大臣们不好带啊。
辽东务必守住!
即便受不住,也不能大溃败。大明国有的是战略纵深,让努尔哈赤带领八旗兵一点点蚕食去吧。以空间换时间,这是后世天朝太祖的著名论断。
而皇帝现在最紧缺的就是时间。
他需要时间培养班底,需要时间革除弊政,需要时间整顿军备,需要时间壮大财政。每一项都不是小事,都要一步步来。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如烹小鲜呐。皇帝眯起眼睛,反复念叨着。很快,暖阁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是她来了——
皇帝嘴角微微上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