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天启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说明在他们心中或者作扩大化的解释,在天下所有的官吏心目中,士林官场上的规矩,都要高于皇帝的圣旨,高于皇帝的意志!
这令天启皇帝十分恼怒。
来文华殿之前的好心情,一下子化为乌有。皇帝来之前是想要将三人发展成自己的“顾问委员会”,专司探讨国策与新政的,可是现在,这些事情想来都要按下不表了。
王象乾、孙承宗跟徐光启三人也是宦海沉浮多年,三人之中最年幼的徐光启也五十有六了,自是没一个傻蛋,相反都是人老成精的家伙,察言观色的本领更是早已炉火纯青。坐定以后,他们三人特别是初次面圣的王象乾跟孙承宗就开始打量起新皇帝。这一打量不要紧,却是看到皇帝的面色由喜转怒。
三人不禁都是惴惴难安,不知道什么地方触怒了皇帝。
皇帝的确很生气,他喝了口茶水,然后将茶碗重重的放回了茶几。皇帝冷冷的扫视三人一眼后,缓缓开口道:“朕唤你们前来,是想听听诸位老师给朕说说历史。”
王象乾是三人中资历最重的,便主动开口道:“不知道陛下想听哪朝哪代的历史?”
皇帝不急不缓的答道:“自是国朝的历史。”
国朝也就是本朝的意思,也就是大明朝自己的历史。
皇帝复又说道:“给朕讲讲蓝玉可好。”
闻言,三人都是面色微变,这个蓝玉可不好讲啊!
蓝玉者谁也?乃太祖洪武朝凉国公也。是大明王朝覆灭北元政权的顶级统帅,乃是明国不世出战将、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同时也是明国第一位太子朱标的舅父。
可就是这么一个身世显赫,战功赫赫的蓝玉,最后的下场却是被太祖洪武皇帝夷灭全族!罪名是谋反。
这样一个对朱明江山有过大功,同时也肩负大过的蓝玉,着实不好讲述啊。
好在,皇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对蓝玉的历史其实压根没有一点儿兴趣。
就在三人面面相觑,支支吾吾,不知从何处开口的时候,皇帝自顾自的又说道:“朕曾经听闻过一个关于蓝玉的故事。在三位老师同朕讲述蓝玉的历史时,就让朕抛砖引玉,先一步同三位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可好?”
三人闻言,没啥好说的,纷纷拱了拱手,口称聆听圣训。
皇帝于是离席而立,在三人面前踱步片刻后,缓缓开口道:“自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离世后,蓝玉多次挂帅北伐,追亡逐北,封狼居胥,威风一时无两。特别是其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之后,他的功勋,其实已经不在中山、开平二王之下了。”
“太祖皇
帝念及他的军功,何尝不优礼有加。可这个蓝玉却是不知好歹,竟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
皇帝的语速很慢,慢的令王象乾等三个老头都替他着急,他们一边小心翼翼地听着皇帝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一边又不禁腹诽道:“小皇帝没来由的同我们三个糟老头子讲蓝玉的往事作甚?”
就在三个老头一筹莫展的时候,皇帝终于步入了正题,开口道:“朕听说太祖皇帝曾在蓝玉班师回朝之际,亲自迎接蓝玉。当时太祖皇帝见从大漠远征归来的将士们还都身披厚重的甲胄,仁慈的太祖皇帝向来治国则爱民如子,治军则爱兵如子。那会儿已经班师回朝,而国内国泰民安,四方平靖。太祖皇帝怜悯将士们的辛苦,就当场颁诏,令将士们卸甲休息,并赏赐酒食。”
顿了顿,皇帝向三个老头问道:“三位老师猜怎么着?班师回朝的十余万将士在听到皇帝的诏命后,竟依然军容整齐,肃穆而立,纹丝不动。跟传说中的细柳营一般,军纪严明极了。”紧接着皇帝又不无嘲讽的笑道:“太祖皇帝见没人服从自己的诏命自然下不来台。蓝玉身为臣子自然见不得皇帝失了体面,于是乎竟从怀中摸出一枚令旗。只见蓝玉命传令官手持该令旗传令三军执行皇帝的诏令,于是乎,三军雷动,一起卸甲,分食酒肉。”
随着皇帝的话音落下,王象乾、孙承宗、徐光启三人却已是汗如雨下,面色惨白。
这种坊间的流言蜚语,他们自然也听说过,其实蓝玉那种传说级别的战将又何止这么一个故事?他们三人甚至还听过更加离谱的故事:
太祖皇帝进入蓝玉的军营,想同蓝玉探讨军机大事,当事时蓝玉的帅帐中尚有十数名蓝玉的心腹爱将在,太祖皇帝便命令这些人离开大帐,因为他要探讨的军机大事只能给作为北伐大军最高指挥官的蓝玉一人交代。可是当时蓝玉帅帐中的将领们没有一个搭理皇帝的。在皇帝下达命令之后,他们竟然敢将皇帝晾在一边!这在皇权独尊的封建社会里简直是难以忍受的行为。
最后还是看出太祖皇帝要单独跟自己商量军国大事的蓝玉亲自下达将令,这帮将领才悻悻然离去。坊间多有传言,正是因为这一幕给太祖皇帝的印象太深刻了,才导致了后来蓝玉的悲剧性下场。
是啊,帝国的将士不听皇帝的旨意,而只服从你蓝玉的将令,这你让皇帝如何自处?
今天你蓝玉可以命令将士们朝北元挥动马刀,明天是不是就可以下令让军队攻击朕的都城!
故事都是老调重弹,没什么新鲜的。连年轻的皇帝都有耳闻的野史,王象乾三个老头又怎会是第一次听说?
但是令他们费解的是,皇帝为何苦心孤诣的同自己三人讲述这么一个故事呢?
俺们三个老头可不是蓝玉那种功高震主的勋贵武将啊!
俺们三个老骨头虽然都懂一些兵法兵事,可是在军队里的声望就是拍马也赶不上蓝玉啊,皇上啊,您不至于拿蓝玉的前车之鉴,来敲打俺们三个啊。
见三个老头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的苦心,皇帝不禁有些恼羞成怒,他冷哼一声,重新做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并开口命令道:“王安,重新赐座。按照三位老师成为经筵讲师的先后顺序排座次!”
话音落下,王象乾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兜了这么大一圈子,竟是为了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是三个老头毕竟人老成精,他们回过头细细思量后,却又是暗自咂舌,他们扪心自问到,这件事对于皇帝而言,真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吗?
假如心中还有疑惑,那么不如就去参考一下太祖皇帝是怎么处置蓝玉的。
军户士卒服从蓝玉的将令,能够在蓝玉的指挥下,令行禁止,如臂使指,发挥出十成的战斗力,这不正是太祖皇帝任用蓝玉担任北伐元朝残余势力主帅的原因吗?如若将不识兵,兵不识将,那么这支北伐军还能发挥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吗?假如蓝玉不能严苛的统帅部下,假如不能训练出一支军令如山的铁军,他又怎会击败北元?击败孛尔只斤*铁木真的子孙!
可皇帝不这么想啊。
皇帝是绝不会允许在自己的江山里头,有一支不听命于圣旨,只听命于将令的军队存在的。
有时候想想还真是讽刺啊,皇帝既要求蓝玉打胜仗,可打胜仗就要打造出一支拥有铁的纪律的军队。就需要一支如臂使指的军队,就需要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否则打胜仗谈何容易?
可假如一支军队只听命于他蓝玉,只听命于一位将令、一个统帅,那么又置皇帝于何处?要知道,这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时代啊。
当王安重新给三人排好座次之后,徐光启、王象乾、孙承宗三人这才战战兢兢的落座,这一次三人望向新皇帝的眼神中已经没有刚来时的试探与好奇,更是收敛了因为皇帝年幼而不自主生出来的轻视之心。
三人小心翼翼地瞥了皇帝一眼,这一刻,他们忽然生出一丝明悟。他们的确不是蓝玉那种功高盖主的赫赫人物,也许此生也无法建立起足以比肩蓝玉的赫赫功勋,可是他们觉得,兴许自己眼前的这个小皇帝即将成为比肩甚或是超越太祖皇帝那般雄才伟略的帝王。
这说明在他们心中或者作扩大化的解释,在天下所有的官吏心目中,士林官场上的规矩,都要高于皇帝的圣旨,高于皇帝的意志!
这令天启皇帝十分恼怒。
来文华殿之前的好心情,一下子化为乌有。皇帝来之前是想要将三人发展成自己的“顾问委员会”,专司探讨国策与新政的,可是现在,这些事情想来都要按下不表了。
王象乾、孙承宗跟徐光启三人也是宦海沉浮多年,三人之中最年幼的徐光启也五十有六了,自是没一个傻蛋,相反都是人老成精的家伙,察言观色的本领更是早已炉火纯青。坐定以后,他们三人特别是初次面圣的王象乾跟孙承宗就开始打量起新皇帝。这一打量不要紧,却是看到皇帝的面色由喜转怒。
三人不禁都是惴惴难安,不知道什么地方触怒了皇帝。
皇帝的确很生气,他喝了口茶水,然后将茶碗重重的放回了茶几。皇帝冷冷的扫视三人一眼后,缓缓开口道:“朕唤你们前来,是想听听诸位老师给朕说说历史。”
王象乾是三人中资历最重的,便主动开口道:“不知道陛下想听哪朝哪代的历史?”
皇帝不急不缓的答道:“自是国朝的历史。”
国朝也就是本朝的意思,也就是大明朝自己的历史。
皇帝复又说道:“给朕讲讲蓝玉可好。”
闻言,三人都是面色微变,这个蓝玉可不好讲啊!
蓝玉者谁也?乃太祖洪武朝凉国公也。是大明王朝覆灭北元政权的顶级统帅,乃是明国不世出战将、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同时也是明国第一位太子朱标的舅父。
可就是这么一个身世显赫,战功赫赫的蓝玉,最后的下场却是被太祖洪武皇帝夷灭全族!罪名是谋反。
这样一个对朱明江山有过大功,同时也肩负大过的蓝玉,着实不好讲述啊。
好在,皇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对蓝玉的历史其实压根没有一点儿兴趣。
就在三人面面相觑,支支吾吾,不知从何处开口的时候,皇帝自顾自的又说道:“朕曾经听闻过一个关于蓝玉的故事。在三位老师同朕讲述蓝玉的历史时,就让朕抛砖引玉,先一步同三位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可好?”
三人闻言,没啥好说的,纷纷拱了拱手,口称聆听圣训。
皇帝于是离席而立,在三人面前踱步片刻后,缓缓开口道:“自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离世后,蓝玉多次挂帅北伐,追亡逐北,封狼居胥,威风一时无两。特别是其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之后,他的功勋,其实已经不在中山、开平二王之下了。”
“太祖皇
帝念及他的军功,何尝不优礼有加。可这个蓝玉却是不知好歹,竟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
皇帝的语速很慢,慢的令王象乾等三个老头都替他着急,他们一边小心翼翼地听着皇帝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一边又不禁腹诽道:“小皇帝没来由的同我们三个糟老头子讲蓝玉的往事作甚?”
就在三个老头一筹莫展的时候,皇帝终于步入了正题,开口道:“朕听说太祖皇帝曾在蓝玉班师回朝之际,亲自迎接蓝玉。当时太祖皇帝见从大漠远征归来的将士们还都身披厚重的甲胄,仁慈的太祖皇帝向来治国则爱民如子,治军则爱兵如子。那会儿已经班师回朝,而国内国泰民安,四方平靖。太祖皇帝怜悯将士们的辛苦,就当场颁诏,令将士们卸甲休息,并赏赐酒食。”
顿了顿,皇帝向三个老头问道:“三位老师猜怎么着?班师回朝的十余万将士在听到皇帝的诏命后,竟依然军容整齐,肃穆而立,纹丝不动。跟传说中的细柳营一般,军纪严明极了。”紧接着皇帝又不无嘲讽的笑道:“太祖皇帝见没人服从自己的诏命自然下不来台。蓝玉身为臣子自然见不得皇帝失了体面,于是乎竟从怀中摸出一枚令旗。只见蓝玉命传令官手持该令旗传令三军执行皇帝的诏令,于是乎,三军雷动,一起卸甲,分食酒肉。”
随着皇帝的话音落下,王象乾、孙承宗、徐光启三人却已是汗如雨下,面色惨白。
这种坊间的流言蜚语,他们自然也听说过,其实蓝玉那种传说级别的战将又何止这么一个故事?他们三人甚至还听过更加离谱的故事:
太祖皇帝进入蓝玉的军营,想同蓝玉探讨军机大事,当事时蓝玉的帅帐中尚有十数名蓝玉的心腹爱将在,太祖皇帝便命令这些人离开大帐,因为他要探讨的军机大事只能给作为北伐大军最高指挥官的蓝玉一人交代。可是当时蓝玉帅帐中的将领们没有一个搭理皇帝的。在皇帝下达命令之后,他们竟然敢将皇帝晾在一边!这在皇权独尊的封建社会里简直是难以忍受的行为。
最后还是看出太祖皇帝要单独跟自己商量军国大事的蓝玉亲自下达将令,这帮将领才悻悻然离去。坊间多有传言,正是因为这一幕给太祖皇帝的印象太深刻了,才导致了后来蓝玉的悲剧性下场。
是啊,帝国的将士不听皇帝的旨意,而只服从你蓝玉的将令,这你让皇帝如何自处?
今天你蓝玉可以命令将士们朝北元挥动马刀,明天是不是就可以下令让军队攻击朕的都城!
故事都是老调重弹,没什么新鲜的。连年轻的皇帝都有耳闻的野史,王象乾三个老头又怎会是第一次听说?
但是令他们费解的是,皇帝为何苦心孤诣的同自己三人讲述这么一个故事呢?
俺们三个老头可不是蓝玉那种功高震主的勋贵武将啊!
俺们三个老骨头虽然都懂一些兵法兵事,可是在军队里的声望就是拍马也赶不上蓝玉啊,皇上啊,您不至于拿蓝玉的前车之鉴,来敲打俺们三个啊。
见三个老头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的苦心,皇帝不禁有些恼羞成怒,他冷哼一声,重新做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并开口命令道:“王安,重新赐座。按照三位老师成为经筵讲师的先后顺序排座次!”
话音落下,王象乾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兜了这么大一圈子,竟是为了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是三个老头毕竟人老成精,他们回过头细细思量后,却又是暗自咂舌,他们扪心自问到,这件事对于皇帝而言,真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吗?
假如心中还有疑惑,那么不如就去参考一下太祖皇帝是怎么处置蓝玉的。
军户士卒服从蓝玉的将令,能够在蓝玉的指挥下,令行禁止,如臂使指,发挥出十成的战斗力,这不正是太祖皇帝任用蓝玉担任北伐元朝残余势力主帅的原因吗?如若将不识兵,兵不识将,那么这支北伐军还能发挥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吗?假如蓝玉不能严苛的统帅部下,假如不能训练出一支军令如山的铁军,他又怎会击败北元?击败孛尔只斤*铁木真的子孙!
可皇帝不这么想啊。
皇帝是绝不会允许在自己的江山里头,有一支不听命于圣旨,只听命于将令的军队存在的。
有时候想想还真是讽刺啊,皇帝既要求蓝玉打胜仗,可打胜仗就要打造出一支拥有铁的纪律的军队。就需要一支如臂使指的军队,就需要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否则打胜仗谈何容易?
可假如一支军队只听命于他蓝玉,只听命于一位将令、一个统帅,那么又置皇帝于何处?要知道,这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时代啊。
当王安重新给三人排好座次之后,徐光启、王象乾、孙承宗三人这才战战兢兢的落座,这一次三人望向新皇帝的眼神中已经没有刚来时的试探与好奇,更是收敛了因为皇帝年幼而不自主生出来的轻视之心。
三人小心翼翼地瞥了皇帝一眼,这一刻,他们忽然生出一丝明悟。他们的确不是蓝玉那种功高盖主的赫赫人物,也许此生也无法建立起足以比肩蓝玉的赫赫功勋,可是他们觉得,兴许自己眼前的这个小皇帝即将成为比肩甚或是超越太祖皇帝那般雄才伟略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