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且说一人二兽又经了不少波折,方寻到越省竹山脚下一户姓徐的医家。前世的笔记上说,她是南宋时遇到徐大夫的,琳琳觉得时间太久,本来没抱什么希望,这么多次战乱,南宋末年十万人殉国,明末清初近亿汉人被杀,又及后八卦联军侵华、日本侵华战争等数次战争,又有多少人家还能在原地待着呢?
琳琳到徐家的时候,徐大夫正带着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晒药呢。徐家是个挺简单的农家宅院,正屋有三间屋,西厢有两间,一间似乎是卧室,另一件好像是厨房,厨房的旁边还搭了个草棚,草棚下有个大灶和一个小炉子,东边有个月亮门,后头种了些草药,南边也有两个房间。院子挺大,不过此时晒满了各种药材,倒让人觉得有些拥挤。若不是门口贴着中药房三个字,还以为是哪个老农的院子呢!
琳琳敲了敲半掩的大门,徐大夫抬起头,老大夫看着面色很好,像是五六十岁的样子,看见背着书包的琳琳,以为是谁家小姑娘来给家人求医的,“进来吧,小姑娘,有什么事儿?”那小男孩年纪小,还有些怕生,躲在老大夫后头看琳琳。
琳琳眨着大眼睛装可爱,“爷爷你好,我是齐省来的,请问爷爷是姓徐吗?”
看见有小姑娘卖萌,老爷子的口气也轻了不少:“是啊!你叫什么啊?”
“我叫林琳。请问爷爷家是从宋朝就在这儿住吗?”
老爷子有兴趣了,“你怎么知道?” 除了老一辈见过族谱的人知道,其他知道的人还真不多。
“那就对了!”琳琳从书包里拿出一封信,双手递给老爷子,“徐爷爷您好,我是想来拜师父学医的,这是我家里先人留下的信。”
老大夫接过信,信纸有些发黄,还是用竖版的繁体字写的,信里写明了前世和徐家先辈的相识,还说明留下了什么信物,据说前世送给徐家的是一个捣药罐,是极寒之地的万年石做的,通体冰凉,处理药材的时候可避免捣药时摩擦和撞击产生的热量对药性的损伤——前世似乎早就料到有今日,竟然写好了个模板,赤焰只是在上头用术法补充了收信人的姓和当年的信物。
老大夫看着信,眼圈儿竟然红了起来。
说到竹山徐家医馆,当年也是响当当的,在明朝发展最好的时候,分店遍布越省,还出了几回宫廷御医。可到了他这一代,世人重西医抑中医。徐家也算是子孙茂盛了,徐大夫有六子三女,孙子辈就更多了,平均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还有玄孙辈,但让人遗憾的是,自家竟然没人愿意继承他的衣钵,他儿女那一辈是出去闹革命解放全中国,建国之后,孙子一辈都建设新中国去了,再之后玄孙这一辈年纪都不大,小童未定性,徐大夫年纪渐大,担心徐家这千年医学传家断在自己手里,便带了一个略有医根的四岁玄孙,准备从小熏陶。
如今看到七八百年前的故人后代到处求师,想来也是家中一度断了传承,再想想自己的子孙,悲从中出,只盼着自家的医学传承不要断在自己手里。至于那个捣药罐,是徐家的不传之秘,也只每一代的传人知道那捣药罐的好处,旁人是不知道的。
如今信中医的人已经不多了,更何况主动求师的孩童。徐大夫已经打定主意要收这个徒弟,但是之前还是要考一考的!
“泽泻何解?”
“《神农本草经》上说,‘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 肥健。久服, 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池泽。’《药性赋》上说,‘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本草纲目》上说‘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禹能治水,故曰禹孙。余未详。’《唐本草》上说……本草拾遗上说……,千金方上说……”
徐大夫边听边点头,小小年纪居然已经背了这么多医书,孺子可教!
又随手拿了一颗地上晾晒的中药,“这是什么,何解?”
“是柏子仁,《神农本草经》上说,‘柏实,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本草纲目》上说‘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上经》药材多言‘食之轻身不老’,今药无此能,何解?”
“世易时移,古时灵气足,今世瘴气多,气变,土壤变,人体质也变了,自然药性也变了。”
 ... -->>
且说一人二兽又经了不少波折,方寻到越省竹山脚下一户姓徐的医家。前世的笔记上说,她是南宋时遇到徐大夫的,琳琳觉得时间太久,本来没抱什么希望,这么多次战乱,南宋末年十万人殉国,明末清初近亿汉人被杀,又及后八卦联军侵华、日本侵华战争等数次战争,又有多少人家还能在原地待着呢?
琳琳到徐家的时候,徐大夫正带着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晒药呢。徐家是个挺简单的农家宅院,正屋有三间屋,西厢有两间,一间似乎是卧室,另一件好像是厨房,厨房的旁边还搭了个草棚,草棚下有个大灶和一个小炉子,东边有个月亮门,后头种了些草药,南边也有两个房间。院子挺大,不过此时晒满了各种药材,倒让人觉得有些拥挤。若不是门口贴着中药房三个字,还以为是哪个老农的院子呢!
琳琳敲了敲半掩的大门,徐大夫抬起头,老大夫看着面色很好,像是五六十岁的样子,看见背着书包的琳琳,以为是谁家小姑娘来给家人求医的,“进来吧,小姑娘,有什么事儿?”那小男孩年纪小,还有些怕生,躲在老大夫后头看琳琳。
琳琳眨着大眼睛装可爱,“爷爷你好,我是齐省来的,请问爷爷是姓徐吗?”
看见有小姑娘卖萌,老爷子的口气也轻了不少:“是啊!你叫什么啊?”
“我叫林琳。请问爷爷家是从宋朝就在这儿住吗?”
老爷子有兴趣了,“你怎么知道?” 除了老一辈见过族谱的人知道,其他知道的人还真不多。
“那就对了!”琳琳从书包里拿出一封信,双手递给老爷子,“徐爷爷您好,我是想来拜师父学医的,这是我家里先人留下的信。”
老大夫接过信,信纸有些发黄,还是用竖版的繁体字写的,信里写明了前世和徐家先辈的相识,还说明留下了什么信物,据说前世送给徐家的是一个捣药罐,是极寒之地的万年石做的,通体冰凉,处理药材的时候可避免捣药时摩擦和撞击产生的热量对药性的损伤——前世似乎早就料到有今日,竟然写好了个模板,赤焰只是在上头用术法补充了收信人的姓和当年的信物。
老大夫看着信,眼圈儿竟然红了起来。
说到竹山徐家医馆,当年也是响当当的,在明朝发展最好的时候,分店遍布越省,还出了几回宫廷御医。可到了他这一代,世人重西医抑中医。徐家也算是子孙茂盛了,徐大夫有六子三女,孙子辈就更多了,平均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还有玄孙辈,但让人遗憾的是,自家竟然没人愿意继承他的衣钵,他儿女那一辈是出去闹革命解放全中国,建国之后,孙子一辈都建设新中国去了,再之后玄孙这一辈年纪都不大,小童未定性,徐大夫年纪渐大,担心徐家这千年医学传家断在自己手里,便带了一个略有医根的四岁玄孙,准备从小熏陶。
如今看到七八百年前的故人后代到处求师,想来也是家中一度断了传承,再想想自己的子孙,悲从中出,只盼着自家的医学传承不要断在自己手里。至于那个捣药罐,是徐家的不传之秘,也只每一代的传人知道那捣药罐的好处,旁人是不知道的。
如今信中医的人已经不多了,更何况主动求师的孩童。徐大夫已经打定主意要收这个徒弟,但是之前还是要考一考的!
“泽泻何解?”
“《神农本草经》上说,‘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 肥健。久服, 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池泽。’《药性赋》上说,‘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本草纲目》上说‘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禹能治水,故曰禹孙。余未详。’《唐本草》上说……本草拾遗上说……,千金方上说……”
徐大夫边听边点头,小小年纪居然已经背了这么多医书,孺子可教!
又随手拿了一颗地上晾晒的中药,“这是什么,何解?”
“是柏子仁,《神农本草经》上说,‘柏实,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本草纲目》上说‘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上经》药材多言‘食之轻身不老’,今药无此能,何解?”
“世易时移,古时灵气足,今世瘴气多,气变,土壤变,人体质也变了,自然药性也变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