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欢乐土匪闹民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首先感谢书友“青山过客”指出了两处bug,吉普车诞生于二战,但因为半渡的粗心大意,在本书中穿越到了二十年代末。最近有点赶文,资料查的不够仔细,抱歉!
另,章节编号出了点小问题,漏掉了三八四章,这是一个数字错误,根本没有这一章,大家放心阅读。再次致歉。
以上文字不在收费字数中。)
会议室中,中苏代表唇枪舌剑,火药味渐浓。
“斯曼诺夫斯基先生,非常遗憾,我现在就可以代表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明确表态,贵国提出的和谈条件与我方意愿相差太远,完全不能接受。”
蔡运生声音平淡而坚决:“看来需要和各位重新回顾一下这场战争。我们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但是因为中东铁路的权益分歧,苏联军队悍然向我方发起进攻,侵入边境,打死打伤数千名军民,这个过程可有什么差错?”
“你说的不错,但这些都是战争中的一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梅里尼可夫有些恼火,这个中国人好一张利口,说的虽然都是实情,但把中国人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上帝作证,中东路事件刚刚激化的时候,苏联方面还是很克制的。
不理会他的分辨,蔡运生接着说道:“苏军蓄意发动这场侵略战争,我东北边防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黑龙江舰队全军覆没。梁光弟第17旅大半殉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蔡运生的声音越发沉痛,沉默了片刻才昂首说道:“但经过我军英勇作战,终于打败了苏联远东集团军,我军兵锋直直赤塔和海参崴,苏军方面毫无还手之力。各位尊敬的苏联外交官先生,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方怎么可能接受恢复到到战前的局面呢?”
这就是外交官的语言方式,什么话都要拐着弯说。但是苏联的几位代表都有丰富的谈判经验,立刻听明白了蔡运生的话中之意。
我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才打赢这一仗。这件事决不能轻易罢了,苏联方面必须多给些赔偿。
一名虎背熊腰的苏联军官忍不住了,叽里咕噜向着蔡运生激动地说了一大套。又满脸不服地看了苏民毅一眼。
旁边早有人轻声介绍,原来此人名叫罗科索夫斯基,苏军骑兵第5旅旅长,他的那番话也经过翻译,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这场战争已经进行了半年,中苏两军都曾经取得过暂时的战略优势,但离真正分出胜败还早得很。红军现在虽然暂时处于被动,但也绝不是战败一方,所谓毫无还手之力云云,与事实完全不符…..”
“不服气啊。好得很,咱们可以接着打!”
苏民毅眉头一挑,两道目光直刺罗科索夫斯基。屋中众人的目光一时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几名苏军代表团的成员为他的气势所逼,低头佯作他顾。
没想到自己竟有如此的威势。苏民毅外表虽然镇定如山,心中越是一阵波澜起伏。
这种感觉太爽了!从军二十年,此刻才体会到军人的荣耀,也许只有在抵抗外虏的战争中,才能体现出军人的价值。
不过苏民毅很清楚,他只是一个代表。这份荣耀不属于他个人。能在苏联人面前如此强势,全靠背后数万绿脚兵的坚强后盾。
那罗科索夫斯基却毫不气沮,也腾地挺直了腰板,和苏民毅怒目相对,嘴里还在叽里咕噜说着什么,不用翻译光看表情也知道,大概就是乐意奉陪、战场上见高低这一类的内容。…,
苏民毅淡淡一笑:“我东北边防军东进双城子,西取克拉斯诺卡缅斯克,连续歼灭苏军过万,苏军主力困守于大乌里,如此战果还被称为胜败未分,这种论调实在太可笑了……”
都是车轱辘话,但又必须得说,两名军人首先展开了一场大辩论,谈判不得不中止。
任由他们反复争论,斯曼诺夫斯基抱着胳膊只是冷眼旁观,脸上的表情镇定而坦然,心中却被一阵阵的焦虑反复烤灼。
作为苏联代表团的团长,斯曼诺夫斯基身负斯大林亲待的使命,一定要和中国人达成谅解和妥协,以从这场疲劳的战争中抽身出来。
因为国际环境的改善,苏联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轰轰烈烈地展开,可以说是百废俱兴,一片兴旺。
这是苏联基本国策的重大调整,会关系到今后几十年上百年的国运,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实在不愿意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
在中东路战争之前,苏联上下把中国看做一个羸弱的没落帝国,既然对方敢于对中东铁路发起挑衅,斯大林不介意用武力教训对方一下。但通过这一仗才发现,中国已经不是那个老大腐朽的清王朝,赫然已经能对苏联的权威发起挑战。
这样一来,反而更加激发了斯大林的急迫感,连中国人都能和苏军掰掰腕子,可见苏联这些年发展的速度多么缓慢。相比之下,这一仗的胜败并不重要,尽快改善加强的国力才是重中之重。
斯大林终于明白,发动中东路战争是一场错误,既然有错,就得尽快纠正。
临来之际,斯大林口头悄悄嘱咐斯曼诺夫斯基,只要不是割地赔款一类的不平等条约,其他的条件都可以和中国人商量,尽快解决这场战争。
背负着这个重要使命,苏维埃外务委员斯曼诺夫斯基来到了远东,又屈尊来到了双城子,就是为了完成斯大林元帅的指示。但是作为一个老练的外交家,斯委员又深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到了双城子之后一直在维护着苏联人的原则,将自己的底牌深深藏了起来。
罗科索夫斯基和苏民毅争执不下,在斯委员听来都是无用的废话,但为了谈判的必要,他还是尽力克制焦虑的心情,摆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不料,蔡运生却是心怀坦荡荡。直接开口相劝。
“两位将军,对不起,你们争论的内容和谈判没有直接关系。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蔡运生向着苏民毅微笑点点头,然后对罗科索夫斯基说道:“我个人不是职业军人,对战争的胜负无法做出准确评价。不过中国代表团出现在这里,却是贵国外务委员斯曼诺夫斯基一再要求的结果。”
这话说得噎人,你们苏联人主动求和,到底谁打赢了一目了然。
罗科索夫斯基脸色一红,刚想争辩两句,蔡运生却一摆手说道:“我们还是继续谈判吧,请各位苏联代表听听我们的意见……”
掏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蔡运生照本宣科,也摆出了东北当局开出的条件。
随着翻译的低声解说,苏联代表的表情都越发激动。早就想到中国人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但万万没想到,他们竟会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
“第一,苏方原持有的中东铁路所有相关权益无条件转让,所有工作人员一概撤离。关闭东省特别区内的苏方机构,停办销毁各种赤化宣传书籍报刊……”…,
“第二,废除沙俄时期中俄之间《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所有不平等条约,以1689年《尼布楚条约》为基础,重新勘定边境……”
“第三,苏方承认外蒙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停止对外蒙的一切支持,撤离驻蒙苏联红军,外蒙问题由中国内部解决……”
“第四,开放长春至海参崴陆路及水路交通……”
蔡运生一边逐条宣读,一边暗中打量着苏联代表的神色,他心里也清楚,这份和谈纲要是标准的狮子大张口,几乎没有兑现的可能。
只是一场局部战争的胜利,不可能要回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一名外交家,开出这样不合实际的条件本是一件有失风度的事情,但是蔡运生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都是张学良的意思,他也无能为力。... -->>
(ps:首先感谢书友“青山过客”指出了两处bug,吉普车诞生于二战,但因为半渡的粗心大意,在本书中穿越到了二十年代末。最近有点赶文,资料查的不够仔细,抱歉!
另,章节编号出了点小问题,漏掉了三八四章,这是一个数字错误,根本没有这一章,大家放心阅读。再次致歉。
以上文字不在收费字数中。)
会议室中,中苏代表唇枪舌剑,火药味渐浓。
“斯曼诺夫斯基先生,非常遗憾,我现在就可以代表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明确表态,贵国提出的和谈条件与我方意愿相差太远,完全不能接受。”
蔡运生声音平淡而坚决:“看来需要和各位重新回顾一下这场战争。我们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但是因为中东铁路的权益分歧,苏联军队悍然向我方发起进攻,侵入边境,打死打伤数千名军民,这个过程可有什么差错?”
“你说的不错,但这些都是战争中的一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梅里尼可夫有些恼火,这个中国人好一张利口,说的虽然都是实情,但把中国人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上帝作证,中东路事件刚刚激化的时候,苏联方面还是很克制的。
不理会他的分辨,蔡运生接着说道:“苏军蓄意发动这场侵略战争,我东北边防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黑龙江舰队全军覆没。梁光弟第17旅大半殉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蔡运生的声音越发沉痛,沉默了片刻才昂首说道:“但经过我军英勇作战,终于打败了苏联远东集团军,我军兵锋直直赤塔和海参崴,苏军方面毫无还手之力。各位尊敬的苏联外交官先生,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方怎么可能接受恢复到到战前的局面呢?”
这就是外交官的语言方式,什么话都要拐着弯说。但是苏联的几位代表都有丰富的谈判经验,立刻听明白了蔡运生的话中之意。
我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才打赢这一仗。这件事决不能轻易罢了,苏联方面必须多给些赔偿。
一名虎背熊腰的苏联军官忍不住了,叽里咕噜向着蔡运生激动地说了一大套。又满脸不服地看了苏民毅一眼。
旁边早有人轻声介绍,原来此人名叫罗科索夫斯基,苏军骑兵第5旅旅长,他的那番话也经过翻译,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这场战争已经进行了半年,中苏两军都曾经取得过暂时的战略优势,但离真正分出胜败还早得很。红军现在虽然暂时处于被动,但也绝不是战败一方,所谓毫无还手之力云云,与事实完全不符…..”
“不服气啊。好得很,咱们可以接着打!”
苏民毅眉头一挑,两道目光直刺罗科索夫斯基。屋中众人的目光一时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几名苏军代表团的成员为他的气势所逼,低头佯作他顾。
没想到自己竟有如此的威势。苏民毅外表虽然镇定如山,心中越是一阵波澜起伏。
这种感觉太爽了!从军二十年,此刻才体会到军人的荣耀,也许只有在抵抗外虏的战争中,才能体现出军人的价值。
不过苏民毅很清楚,他只是一个代表。这份荣耀不属于他个人。能在苏联人面前如此强势,全靠背后数万绿脚兵的坚强后盾。
那罗科索夫斯基却毫不气沮,也腾地挺直了腰板,和苏民毅怒目相对,嘴里还在叽里咕噜说着什么,不用翻译光看表情也知道,大概就是乐意奉陪、战场上见高低这一类的内容。…,
苏民毅淡淡一笑:“我东北边防军东进双城子,西取克拉斯诺卡缅斯克,连续歼灭苏军过万,苏军主力困守于大乌里,如此战果还被称为胜败未分,这种论调实在太可笑了……”
都是车轱辘话,但又必须得说,两名军人首先展开了一场大辩论,谈判不得不中止。
任由他们反复争论,斯曼诺夫斯基抱着胳膊只是冷眼旁观,脸上的表情镇定而坦然,心中却被一阵阵的焦虑反复烤灼。
作为苏联代表团的团长,斯曼诺夫斯基身负斯大林亲待的使命,一定要和中国人达成谅解和妥协,以从这场疲劳的战争中抽身出来。
因为国际环境的改善,苏联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轰轰烈烈地展开,可以说是百废俱兴,一片兴旺。
这是苏联基本国策的重大调整,会关系到今后几十年上百年的国运,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实在不愿意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
在中东路战争之前,苏联上下把中国看做一个羸弱的没落帝国,既然对方敢于对中东铁路发起挑衅,斯大林不介意用武力教训对方一下。但通过这一仗才发现,中国已经不是那个老大腐朽的清王朝,赫然已经能对苏联的权威发起挑战。
这样一来,反而更加激发了斯大林的急迫感,连中国人都能和苏军掰掰腕子,可见苏联这些年发展的速度多么缓慢。相比之下,这一仗的胜败并不重要,尽快改善加强的国力才是重中之重。
斯大林终于明白,发动中东路战争是一场错误,既然有错,就得尽快纠正。
临来之际,斯大林口头悄悄嘱咐斯曼诺夫斯基,只要不是割地赔款一类的不平等条约,其他的条件都可以和中国人商量,尽快解决这场战争。
背负着这个重要使命,苏维埃外务委员斯曼诺夫斯基来到了远东,又屈尊来到了双城子,就是为了完成斯大林元帅的指示。但是作为一个老练的外交家,斯委员又深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到了双城子之后一直在维护着苏联人的原则,将自己的底牌深深藏了起来。
罗科索夫斯基和苏民毅争执不下,在斯委员听来都是无用的废话,但为了谈判的必要,他还是尽力克制焦虑的心情,摆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不料,蔡运生却是心怀坦荡荡。直接开口相劝。
“两位将军,对不起,你们争论的内容和谈判没有直接关系。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蔡运生向着苏民毅微笑点点头,然后对罗科索夫斯基说道:“我个人不是职业军人,对战争的胜负无法做出准确评价。不过中国代表团出现在这里,却是贵国外务委员斯曼诺夫斯基一再要求的结果。”
这话说得噎人,你们苏联人主动求和,到底谁打赢了一目了然。
罗科索夫斯基脸色一红,刚想争辩两句,蔡运生却一摆手说道:“我们还是继续谈判吧,请各位苏联代表听听我们的意见……”
掏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蔡运生照本宣科,也摆出了东北当局开出的条件。
随着翻译的低声解说,苏联代表的表情都越发激动。早就想到中国人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但万万没想到,他们竟会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
“第一,苏方原持有的中东铁路所有相关权益无条件转让,所有工作人员一概撤离。关闭东省特别区内的苏方机构,停办销毁各种赤化宣传书籍报刊……”…,
“第二,废除沙俄时期中俄之间《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所有不平等条约,以1689年《尼布楚条约》为基础,重新勘定边境……”
“第三,苏方承认外蒙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停止对外蒙的一切支持,撤离驻蒙苏联红军,外蒙问题由中国内部解决……”
“第四,开放长春至海参崴陆路及水路交通……”
蔡运生一边逐条宣读,一边暗中打量着苏联代表的神色,他心里也清楚,这份和谈纲要是标准的狮子大张口,几乎没有兑现的可能。
只是一场局部战争的胜利,不可能要回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一名外交家,开出这样不合实际的条件本是一件有失风度的事情,但是蔡运生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都是张学良的意思,他也无能为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