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血淬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仁寿殿上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在心中急速地思索着该如何应对此事,不过心情最激荡难平的却非光绪莫属。突闻新竹七战七捷的消息,他心中只可以用狂喜来形容,割让台湾带来的屈辱与悔恨终于又有了洗刷的可能。真的是祖宗有灵啊!让大清出了冯华、邢亮这样的绝世名将。然而他却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太后在闻听台湾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战果之后,竟然立刻说出了如此一番冠冕堂皇、暗藏杀机的言语来。
犹如冷水浇头,光绪满腔的熊熊之火立刻就被浇熄了下去。自己当初一心只想挽回台湾被割的命运,虽然知道太后一定不会同意出兵援台,但料想只要真的能对大清的国事有所裨益,太后也未必会深究此事。可眼下太后分明是动了真怒,而且已经迁怒到冯华身上,看来自己还是太幼稚了。如果“私自调兵、欺君罔上”的罪名让冯华坐实了,不仅会让冯华和义勇军全体将士大感寒心,而且刚刚才有所转机的台湾形势也将再无转圜的余地。嗯,自己必须一力承担下来。
从御案后急急走出,光绪“扑通”一声跪倒在慈禧面前:“亲爸爸,此事全是儿臣之错,一切都与冯华无关。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儿臣实在是咽不下这口窝囊气,看到台湾民众誓死也不从倭,儿臣感动之余禁不住动了暗中资助、帮衬他们的念头。是儿臣一时糊涂,怕亲爸爸不愿在此国事艰危之际,再次轻启衅端,于是暗令冯华派遣一部分义勇军前往相助。冯华公忠体国、国之栋梁,虽知和约已定,牵连重大,但亦不忍儿臣每日自悔自责、忧郁神伤,于是提议以部分义勇军组成志愿军,秘密赶往台湾。亲爸爸,祖宗之地由儿臣之手沦为异域委实是令人不甘心呀!”说罢,再次被勾起心思的光绪不由得失声痛哭。
皇上的这番情真意切的表白,让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翁同龢、李鸿藻更是忍不住流下了两行老泪。看到太后对皇上的话尽管颇为意动,但仍旧余怒未消迟迟都没有表态,老态毕露已不复当年之勇的恭亲王奕訢轻轻咳嗽了一声,再次上前奏道:“太后,老臣以为皇上尽管行事偏颇,略嫌草率,但此举毕竟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不失其一片赤子之心。况且,此次台湾七战七捷大振国人士气,于凝聚人心、震慑倭夷俱有莫大的好处,即使有诸多不合规矩的地方,亦当从轻从宽处罚,不宜责难过甚。否则,不但会使将士离心,而且还有可能激起非常的变故。”
奕訢的话音刚落,翁同龢、李鸿藻、文廷式以及庆亲王奕匡、礼亲王世铎都向前一步跪倒在地:“恭王爷言之有理,还请太后三思!”
皇上的性情,以及对马关条约一直心有不甘,慈禧都知之甚清,因此光绪的这番话,她心中到信了个十之**。而且这件事对冯华来说也绝对是一件吃苦不落好的事情,除非他有把握在台湾取得最后的胜利。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呢?就算义勇军战斗力再强,只派几千人就想击败倭国,挽回台湾被割的命运,也太哗天下之大稽了。只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竟然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无声无息地谋划出了这么一件大事,实在是不能不引起注意。不过,目前到也不好太过深究,一来这些军机大臣的面子总是要给的,二来当此内忧外患之际“自毁长城”的蠢事怎么能做!
淡然一笑,慈禧脸上冰冷的表情忽如春风化雨一般转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们说的这些本宫如何不清楚,方才只是担心有人私自调兵,坏了祖宗的规矩、国家的根本。而且一旦事情做得不够严密,反倒授人以柄,令已经艰危的国事再雪上加霜。现在,皇上已经亲政了,既然这件事是由他安排的,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好了,你们大家都起来吧!”
看到光绪和几个军机大臣纷纷从地上爬起,恭恭敬敬地站直了身子,慈禧继续说道:“这次回复倭奴的照会自是必须对他们的指责断然予以否认,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总会有泄露的一天,如果让人抓住把柄,立刻就会给大清引来天大的麻烦。你们大伙儿议议看,这件事咱们以后该如何处理?”
慈禧虽然表现得很是宽宏大度,但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雷霆手段,却让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戒惧不已。一时间,众人谁也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看法,仁寿殿上再次安静了下来。见众人都没有先开口的意思,慈禧又微笑着催促道:“大家伙儿尽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件事留有后患。”
“太后,臣以为私下出兵台湾的事,十分不妥。马关条约刚刚签订完毕,咱们就做出背约、毁约的事来,如果传扬出去恐怕为祸不小。不过,‘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应该立即着冯华将入台的义勇军秘密召回,并命令东南沿海督抚封锁台湾海峡,严禁大陆臣民以各种借口前往台湾,借以向列强表明我们的立场。”刚才一直都小心翼翼,暗自揣摩慈禧心思的徐用仪,首先出列奏道。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徐用仪的这番话立时就在众人中引起了一片议论之声,而翁同龢更是忍无可忍当即反驳道:“徐大人可真是一片拳拳为国之心啊!据我所知,台湾民众誓不从倭,反抗倭寇武力登台的举动根本就无有背约、毁约之说。公法会通第二百八十六章有云,割地须商居民能顺从否;又云,民必顺从,方得视为易主等语。由此可见,台湾的反割台斗争根本就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而大陆民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援助行动也是极为正当的行为。太后,当此七战七捷、民心振奋之时,我们正应借此良机奋起反击、一雪前耻,岂可做出如此亲痛仇快的事情来。”
翁同龢的讥讽,让徐用仪立时就涨红了脸。向前踏出一步,他愤愤地说道:“翁大人,说话何必如此刻薄,难道只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才算是忠君爱国?明知道实力不如人,还要与人硬拼、向人挑衅,如此只会给我们造成更大的损失。国际法真的有用吗?还不是谁的实力强谁就说了算,泰西列强正愁找不到机会,我们却还要自动送上门。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
眼见翁同龢与李鸿藻都不屑的暗“哼”一声,就要再次对徐用仪进行反驳,刚毅眼急口快抢先一步说道:“太后,奴才也以为徐大人的说法更符合我们大清的当前利益。甲午新败,国势衰微,休养生息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况且洋人一直都包藏祸心、虎视‘沉沉’,如果衅端轻启,极有可能给他们找到借题发挥的借口。因此,绝对不宜于此时此刻在台湾问题上横生枝节,必须立刻断绝对台湾的任何援助。太后,‘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一定不可听信某些人的刚‘复’自用之言啊!”刚毅这一番陈述说得顺畅通达、慷慨激昂,令他自己也感到十分满意。踌躇满志地扫视了一眼众人,只见所有的人都瞪大眼睛看着他,一副目瞪口呆的怪异模样。刚毅心中禁不住暗自得意,你们往常都鄙视我读书甚少、文墨不通,如今也轮到你们吃惊、佩服了吧!
就在刚毅还为自己今天的出色发挥而扬扬自得、顾盼神飞之际,突然听得丹陛之上的慈禧“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紧跟着皇上与众位军机大臣也一个个忍俊不禁,捂着嘴偷笑起来。
刚毅是满洲镶蓝旗人,是个不学无术、缺文少才的典型。他既胸无点墨,偏又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转文嚼字,常常闹出一些张冠李... -->>
仁寿殿上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在心中急速地思索着该如何应对此事,不过心情最激荡难平的却非光绪莫属。突闻新竹七战七捷的消息,他心中只可以用狂喜来形容,割让台湾带来的屈辱与悔恨终于又有了洗刷的可能。真的是祖宗有灵啊!让大清出了冯华、邢亮这样的绝世名将。然而他却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太后在闻听台湾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战果之后,竟然立刻说出了如此一番冠冕堂皇、暗藏杀机的言语来。
犹如冷水浇头,光绪满腔的熊熊之火立刻就被浇熄了下去。自己当初一心只想挽回台湾被割的命运,虽然知道太后一定不会同意出兵援台,但料想只要真的能对大清的国事有所裨益,太后也未必会深究此事。可眼下太后分明是动了真怒,而且已经迁怒到冯华身上,看来自己还是太幼稚了。如果“私自调兵、欺君罔上”的罪名让冯华坐实了,不仅会让冯华和义勇军全体将士大感寒心,而且刚刚才有所转机的台湾形势也将再无转圜的余地。嗯,自己必须一力承担下来。
从御案后急急走出,光绪“扑通”一声跪倒在慈禧面前:“亲爸爸,此事全是儿臣之错,一切都与冯华无关。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儿臣实在是咽不下这口窝囊气,看到台湾民众誓死也不从倭,儿臣感动之余禁不住动了暗中资助、帮衬他们的念头。是儿臣一时糊涂,怕亲爸爸不愿在此国事艰危之际,再次轻启衅端,于是暗令冯华派遣一部分义勇军前往相助。冯华公忠体国、国之栋梁,虽知和约已定,牵连重大,但亦不忍儿臣每日自悔自责、忧郁神伤,于是提议以部分义勇军组成志愿军,秘密赶往台湾。亲爸爸,祖宗之地由儿臣之手沦为异域委实是令人不甘心呀!”说罢,再次被勾起心思的光绪不由得失声痛哭。
皇上的这番情真意切的表白,让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翁同龢、李鸿藻更是忍不住流下了两行老泪。看到太后对皇上的话尽管颇为意动,但仍旧余怒未消迟迟都没有表态,老态毕露已不复当年之勇的恭亲王奕訢轻轻咳嗽了一声,再次上前奏道:“太后,老臣以为皇上尽管行事偏颇,略嫌草率,但此举毕竟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不失其一片赤子之心。况且,此次台湾七战七捷大振国人士气,于凝聚人心、震慑倭夷俱有莫大的好处,即使有诸多不合规矩的地方,亦当从轻从宽处罚,不宜责难过甚。否则,不但会使将士离心,而且还有可能激起非常的变故。”
奕訢的话音刚落,翁同龢、李鸿藻、文廷式以及庆亲王奕匡、礼亲王世铎都向前一步跪倒在地:“恭王爷言之有理,还请太后三思!”
皇上的性情,以及对马关条约一直心有不甘,慈禧都知之甚清,因此光绪的这番话,她心中到信了个十之**。而且这件事对冯华来说也绝对是一件吃苦不落好的事情,除非他有把握在台湾取得最后的胜利。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呢?就算义勇军战斗力再强,只派几千人就想击败倭国,挽回台湾被割的命运,也太哗天下之大稽了。只是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竟然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无声无息地谋划出了这么一件大事,实在是不能不引起注意。不过,目前到也不好太过深究,一来这些军机大臣的面子总是要给的,二来当此内忧外患之际“自毁长城”的蠢事怎么能做!
淡然一笑,慈禧脸上冰冷的表情忽如春风化雨一般转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们说的这些本宫如何不清楚,方才只是担心有人私自调兵,坏了祖宗的规矩、国家的根本。而且一旦事情做得不够严密,反倒授人以柄,令已经艰危的国事再雪上加霜。现在,皇上已经亲政了,既然这件事是由他安排的,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好了,你们大家都起来吧!”
看到光绪和几个军机大臣纷纷从地上爬起,恭恭敬敬地站直了身子,慈禧继续说道:“这次回复倭奴的照会自是必须对他们的指责断然予以否认,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总会有泄露的一天,如果让人抓住把柄,立刻就会给大清引来天大的麻烦。你们大伙儿议议看,这件事咱们以后该如何处理?”
慈禧虽然表现得很是宽宏大度,但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雷霆手段,却让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戒惧不已。一时间,众人谁也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看法,仁寿殿上再次安静了下来。见众人都没有先开口的意思,慈禧又微笑着催促道:“大家伙儿尽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件事留有后患。”
“太后,臣以为私下出兵台湾的事,十分不妥。马关条约刚刚签订完毕,咱们就做出背约、毁约的事来,如果传扬出去恐怕为祸不小。不过,‘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应该立即着冯华将入台的义勇军秘密召回,并命令东南沿海督抚封锁台湾海峡,严禁大陆臣民以各种借口前往台湾,借以向列强表明我们的立场。”刚才一直都小心翼翼,暗自揣摩慈禧心思的徐用仪,首先出列奏道。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徐用仪的这番话立时就在众人中引起了一片议论之声,而翁同龢更是忍无可忍当即反驳道:“徐大人可真是一片拳拳为国之心啊!据我所知,台湾民众誓不从倭,反抗倭寇武力登台的举动根本就无有背约、毁约之说。公法会通第二百八十六章有云,割地须商居民能顺从否;又云,民必顺从,方得视为易主等语。由此可见,台湾的反割台斗争根本就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而大陆民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援助行动也是极为正当的行为。太后,当此七战七捷、民心振奋之时,我们正应借此良机奋起反击、一雪前耻,岂可做出如此亲痛仇快的事情来。”
翁同龢的讥讽,让徐用仪立时就涨红了脸。向前踏出一步,他愤愤地说道:“翁大人,说话何必如此刻薄,难道只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才算是忠君爱国?明知道实力不如人,还要与人硬拼、向人挑衅,如此只会给我们造成更大的损失。国际法真的有用吗?还不是谁的实力强谁就说了算,泰西列强正愁找不到机会,我们却还要自动送上门。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
眼见翁同龢与李鸿藻都不屑的暗“哼”一声,就要再次对徐用仪进行反驳,刚毅眼急口快抢先一步说道:“太后,奴才也以为徐大人的说法更符合我们大清的当前利益。甲午新败,国势衰微,休养生息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况且洋人一直都包藏祸心、虎视‘沉沉’,如果衅端轻启,极有可能给他们找到借题发挥的借口。因此,绝对不宜于此时此刻在台湾问题上横生枝节,必须立刻断绝对台湾的任何援助。太后,‘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一定不可听信某些人的刚‘复’自用之言啊!”刚毅这一番陈述说得顺畅通达、慷慨激昂,令他自己也感到十分满意。踌躇满志地扫视了一眼众人,只见所有的人都瞪大眼睛看着他,一副目瞪口呆的怪异模样。刚毅心中禁不住暗自得意,你们往常都鄙视我读书甚少、文墨不通,如今也轮到你们吃惊、佩服了吧!
就在刚毅还为自己今天的出色发挥而扬扬自得、顾盼神飞之际,突然听得丹陛之上的慈禧“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紧跟着皇上与众位军机大臣也一个个忍俊不禁,捂着嘴偷笑起来。
刚毅是满洲镶蓝旗人,是个不学无术、缺文少才的典型。他既胸无点墨,偏又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转文嚼字,常常闹出一些张冠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