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血淬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仁寿殿上静悄悄的,除了冯华的脚步声再也听不到一点儿其他的声音,但冯华知道此刻所有的人都一定正在看着自己。未敢多作犹豫,他急忙趋步来到丹陛前,跪倒拜奏道:“临榆镇总兵冯华恭请太后圣安!”
“嗯,起来站着回话吧!本宫也早想见一见你这个抗倭英雄了。”慈禧的声音很是轻柔,而且还带着一丝亲切感。
“谢太后。”冯华恭恭敬敬地站了起来,亦第一次看清了这个控制中国几近半个世纪、被人们唾骂了百年的女人。
慈禧面色白皙红润,前额宽阔,黑黑的眼睛极有神采,高高的鼻梁以及宽厚的嘴唇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依旧乌黑的头发和保养得相当好的皮肤,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她已经是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婆了。她身材娇小匀称,穿着一件绣有紫藤并用珍珠密密装点着的明黄色丝质长袍。衣襟最上面一颗钮扣上挂着一串硕大的珍珠,腰间两面还各悬着一个淡蓝色的绣花丝手帕和长黑丝流苏的香囊
看着慈禧,冯华不由得微微有些发呆,他怎么也不能将眼前这个看起来还很年轻、慈眉善目、面带温柔笑容的宫廷贵妇与那个残酷无情、心狠手辣的老妖婆联系起来。
“冯华啊!这一次与倭奴一战真多亏了你,没有你在辽东打的那几场胜仗,灭了倭奴的一些威风,咱大清还不知道要多损失多少。本宫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地封赏你。”慈禧语气极为温和地说道。
慈禧异常亲切的话语马上就让冯华回过神来,他连忙再次谢恩道:“辽东之役全赖皇上和老佛爷洪福齐天,再加上义勇军全体将士和其他各部友军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方能获此大胜。冯华微末之功,被受为临榆镇总兵已经是受宠若惊了,如何还敢奢望再受封赏。”
“嗯,做臣子的不居功是应该的,但朝廷却必须赏罚分明,此次辽东大捷你之功劳实在无人可比,如不大力封赏岂不寒了全体将士和天下百姓的心。”慈禧再次认真地说道。
“谢太后恩宠,冯华今后必当尽心竭力效忠太后与皇上。”冯华边谢恩边在心中暗暗嘀咕:慈禧这个老妖婆搞的到底是何名堂?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就凭她眼前的这一番表现,自己还真备不住让她给蒙了。
很满意地笑了笑,慈禧忽然将话锋一转:“冯华,你留居海外多年,据你观察西洋各国的风俗政教与我大清相比孰优孰劣?”
由于对慈禧可能会问什么问题早就有所准备,冯华沉稳地回答:“回老佛爷的话,虽然欧美各国在许多地方不及我天朝大国,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西洋人造炮之精、车船之快、机器之能、楼房之高,我朝皆不如人;其重视商工、重视技术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慈禧点点头,继续说道:“冯华你对西洋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看来对如何变法也应该非常有心得。听说你前两日还把那个素负才名、狂妄自大的南海康有为给驳斥了,今天你也说给本宫听听。”
听了慈禧的问话,冯华的精神不禁为之一振,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临了。与康有为的那番论战可以说圆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但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而且还引起了慈禧的关注。如果自己的变法方案最终能为慈禧所接受,那义勇军甚至是今后整个中国的改革之路都会好走许多。
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冯华朗声答道:“启禀太后,关于变法冯华不敢妄言有什么心得,惟有一点儿愚见仅供太后参酌。中国自唐虞迄今,已历数千年。天地犹是也,而时则非也;天地无异也,而势则不同矣。盖今之天下中外广通,东之倭奴,南之法界,西之英属,北之俄疆,四面皆强邻,且电线铁路纵横于东西南朔,军声顷刻千里,兵革指日当前,我大清面临的乃是数千年未有的变局。如果还一味抱残守缺、不知变通,不但会因此失去民心,而且真的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然形势虽然危急异常,且非变革不足以救亡图存,但冯华亦认为变法仍不可操之过急,必须一步一步稳妥地进行。”
慈禧赞同地点了点头:“好!想法非常不错。冯华你虽然归自西洋,但变革的思路却真是难得的老成持重!此次败于倭奴后,包括本宫都明白我大清只有进行变法才能自强自救,然而真正能认识到变革艰辛的人却实在是没有多少。近三十年来,为了谋求咱们大清国的江山永固,本宫对恭亲王奕訢和李鸿章他们提出的学习洋务的设想亦很是支持,可是每每提出一项改革方案,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且实施的效果也多不尽如人意。变法诚然乃是必须之举,可如果执行的不得法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慈禧不急不徐说出地这番观点让冯华大感意外:以前虽然知道慈禧的思想并不守旧,也不反对变法,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她对变法竟然还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慈禧看来并不是变法不可逾越的阻力,戊戌变法如果不是因为康有为和光绪操之过急,极大地触及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一大批守旧官僚势力的根本利益,它或许可以不失败的。百日维新表面看起来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但其根本却是一次帝后两党之间的权力之争,什么新与旧、正与邪之间不存在妥协的可能,都只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借口而已。其实很多矛盾虽然具有不可调和性,但在一定阶段内却完全可以做到尽量避免冲突,而且只要能够顺利让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坚持走下去,又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妥协的呢?
想到这里,冯华一面不露声色地拍着慈禧的马屁,一面拿出了那份儿自己苦心炮制出来的变法自强疏:“冯华一直以来都怀有报国的雄心大志,对如何变法自强也素来非常留心,可没想到太后您虽然远在深宫,但是对变法的这份儿见识却与末将经过反复考察、苦思冥想得出来的结果完全一致,真的是令冯华汗颜不已!太后,这份儿折子是冯华对变法的一些具体设想,本来是想等皇上病好即呈上去,现在既然蒙太后召见,就请老佛爷您先给看看。”
冯华的这几下马屁,虽然说的自己都感到有些恶心,但是却让慈禧听得很是舒服。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慈禧抬起带有指甲护套的手轻轻摆了摆:“本宫那有什么见识,只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要说具体该如何变法还要听你们的意见。”说罢,她接过小太监呈递上来的变法自强疏,飞快地浏览起来。
变法自强疏实际上是冯华以张之洞集洋务派学说观点之大成的劝学篇为基础,又融入了许多现代观点的综合性变法之作。全书两万多字,共分为务本篇、教育篇、经济篇、变法篇、军事篇五个大的篇章。其中务本篇是冯华下功夫最大的,虽然张之洞的劝学篇他因为特别的原因曾经看过不只一遍,可是对其中内篇中的关于封建礼教... -->>
仁寿殿上静悄悄的,除了冯华的脚步声再也听不到一点儿其他的声音,但冯华知道此刻所有的人都一定正在看着自己。未敢多作犹豫,他急忙趋步来到丹陛前,跪倒拜奏道:“临榆镇总兵冯华恭请太后圣安!”
“嗯,起来站着回话吧!本宫也早想见一见你这个抗倭英雄了。”慈禧的声音很是轻柔,而且还带着一丝亲切感。
“谢太后。”冯华恭恭敬敬地站了起来,亦第一次看清了这个控制中国几近半个世纪、被人们唾骂了百年的女人。
慈禧面色白皙红润,前额宽阔,黑黑的眼睛极有神采,高高的鼻梁以及宽厚的嘴唇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依旧乌黑的头发和保养得相当好的皮肤,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她已经是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婆了。她身材娇小匀称,穿着一件绣有紫藤并用珍珠密密装点着的明黄色丝质长袍。衣襟最上面一颗钮扣上挂着一串硕大的珍珠,腰间两面还各悬着一个淡蓝色的绣花丝手帕和长黑丝流苏的香囊
看着慈禧,冯华不由得微微有些发呆,他怎么也不能将眼前这个看起来还很年轻、慈眉善目、面带温柔笑容的宫廷贵妇与那个残酷无情、心狠手辣的老妖婆联系起来。
“冯华啊!这一次与倭奴一战真多亏了你,没有你在辽东打的那几场胜仗,灭了倭奴的一些威风,咱大清还不知道要多损失多少。本宫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地封赏你。”慈禧语气极为温和地说道。
慈禧异常亲切的话语马上就让冯华回过神来,他连忙再次谢恩道:“辽东之役全赖皇上和老佛爷洪福齐天,再加上义勇军全体将士和其他各部友军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方能获此大胜。冯华微末之功,被受为临榆镇总兵已经是受宠若惊了,如何还敢奢望再受封赏。”
“嗯,做臣子的不居功是应该的,但朝廷却必须赏罚分明,此次辽东大捷你之功劳实在无人可比,如不大力封赏岂不寒了全体将士和天下百姓的心。”慈禧再次认真地说道。
“谢太后恩宠,冯华今后必当尽心竭力效忠太后与皇上。”冯华边谢恩边在心中暗暗嘀咕:慈禧这个老妖婆搞的到底是何名堂?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就凭她眼前的这一番表现,自己还真备不住让她给蒙了。
很满意地笑了笑,慈禧忽然将话锋一转:“冯华,你留居海外多年,据你观察西洋各国的风俗政教与我大清相比孰优孰劣?”
由于对慈禧可能会问什么问题早就有所准备,冯华沉稳地回答:“回老佛爷的话,虽然欧美各国在许多地方不及我天朝大国,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西洋人造炮之精、车船之快、机器之能、楼房之高,我朝皆不如人;其重视商工、重视技术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慈禧点点头,继续说道:“冯华你对西洋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看来对如何变法也应该非常有心得。听说你前两日还把那个素负才名、狂妄自大的南海康有为给驳斥了,今天你也说给本宫听听。”
听了慈禧的问话,冯华的精神不禁为之一振,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临了。与康有为的那番论战可以说圆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但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而且还引起了慈禧的关注。如果自己的变法方案最终能为慈禧所接受,那义勇军甚至是今后整个中国的改革之路都会好走许多。
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冯华朗声答道:“启禀太后,关于变法冯华不敢妄言有什么心得,惟有一点儿愚见仅供太后参酌。中国自唐虞迄今,已历数千年。天地犹是也,而时则非也;天地无异也,而势则不同矣。盖今之天下中外广通,东之倭奴,南之法界,西之英属,北之俄疆,四面皆强邻,且电线铁路纵横于东西南朔,军声顷刻千里,兵革指日当前,我大清面临的乃是数千年未有的变局。如果还一味抱残守缺、不知变通,不但会因此失去民心,而且真的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然形势虽然危急异常,且非变革不足以救亡图存,但冯华亦认为变法仍不可操之过急,必须一步一步稳妥地进行。”
慈禧赞同地点了点头:“好!想法非常不错。冯华你虽然归自西洋,但变革的思路却真是难得的老成持重!此次败于倭奴后,包括本宫都明白我大清只有进行变法才能自强自救,然而真正能认识到变革艰辛的人却实在是没有多少。近三十年来,为了谋求咱们大清国的江山永固,本宫对恭亲王奕訢和李鸿章他们提出的学习洋务的设想亦很是支持,可是每每提出一项改革方案,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且实施的效果也多不尽如人意。变法诚然乃是必须之举,可如果执行的不得法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慈禧不急不徐说出地这番观点让冯华大感意外:以前虽然知道慈禧的思想并不守旧,也不反对变法,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她对变法竟然还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慈禧看来并不是变法不可逾越的阻力,戊戌变法如果不是因为康有为和光绪操之过急,极大地触及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一大批守旧官僚势力的根本利益,它或许可以不失败的。百日维新表面看起来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但其根本却是一次帝后两党之间的权力之争,什么新与旧、正与邪之间不存在妥协的可能,都只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借口而已。其实很多矛盾虽然具有不可调和性,但在一定阶段内却完全可以做到尽量避免冲突,而且只要能够顺利让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坚持走下去,又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妥协的呢?
想到这里,冯华一面不露声色地拍着慈禧的马屁,一面拿出了那份儿自己苦心炮制出来的变法自强疏:“冯华一直以来都怀有报国的雄心大志,对如何变法自强也素来非常留心,可没想到太后您虽然远在深宫,但是对变法的这份儿见识却与末将经过反复考察、苦思冥想得出来的结果完全一致,真的是令冯华汗颜不已!太后,这份儿折子是冯华对变法的一些具体设想,本来是想等皇上病好即呈上去,现在既然蒙太后召见,就请老佛爷您先给看看。”
冯华的这几下马屁,虽然说的自己都感到有些恶心,但是却让慈禧听得很是舒服。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慈禧抬起带有指甲护套的手轻轻摆了摆:“本宫那有什么见识,只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要说具体该如何变法还要听你们的意见。”说罢,她接过小太监呈递上来的变法自强疏,飞快地浏览起来。
变法自强疏实际上是冯华以张之洞集洋务派学说观点之大成的劝学篇为基础,又融入了许多现代观点的综合性变法之作。全书两万多字,共分为务本篇、教育篇、经济篇、变法篇、军事篇五个大的篇章。其中务本篇是冯华下功夫最大的,虽然张之洞的劝学篇他因为特别的原因曾经看过不只一遍,可是对其中内篇中的关于封建礼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