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赘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唠叨在前半段,实际的在后半段,可以有选择性地看^_^
*******************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
一分钟前我想要在WORD上写下这样的一个名字,这种连我自己都看不懂的名字会让我显得很内含,因为在多年以前,我觉得所谓内含大部分就是指看不懂的东西。
很多年以前我就在写东西,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在写,后来有了网文。那还是算混沌初开的时候,网文的概念,不像是现在这样与传统文学分得如此清晰,我写了东西在网上发,未觉得自己与以前的写作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只能叫自己写手而未必能叫自己作者,好的、坏的,其实都在这里。
但多数时间,我仍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因为在根本上,我还是以写传统文学的态度在写着这些东西。
文学在于传达。除了真实的记录,文字的另一方面作用,就是传达,所谓传达,关键只在两点,作者心里的,然后到读者心里的,文字是媒介,这终究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传递。
从网文的概念开始清晰的时候,香蕉就在想,网文的优势是什么,而传统文学的优势又是什么……因为不管是网文还是传统文学,虽然在有些人眼中这两者相隔甚远,但对香蕉来说,中心始终是明确的,它还是在传达,作者心里的,读者心里的,中心点未变。
这些年来我看见很多人只看见网文的低门槛,质量差,人心浮躁,写传统文学的就非常有优越感。却没有发现网文的出现说明了一个事实——其实这个事实很早以前就有,只不过那时显得并不明显,并不迫切而已——假如你想要说一个道理,何不先把你的故事说得生动呢?假如你真想要他人听你的,何不看看别人需要的是什么?
在属于人心的层面上,这是一个方向,它从头到尾都是文学最正宗的一个方向,网文只是不断在这个方向上发展,忽视了其它而已。甚至可以说,在文学概念里,有关读者的一面,它才是王道正宗,当然,如果一本书全为自己所写,那也可以不用去管这些,那也的确是正宗的文学,应当尊敬。
传统文学也有好的一面,很好的一面,它们的细节雕琢、烘托渲染,不是为了凑字数也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为了让整个传达的过程更具体更有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只是个起初连衣服裤子都没得穿的穷孩子,后来也只是一个煤矿工,可是他的女朋友却是********的女儿,省报的记者。整本书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真实无比合理无比……放在网文中显然是个YY桥段,呵呵,在这里请大家不要以贬义的眼光来看这个词。
这些东西,可以让传达更深入,感受更立体,更深。传统文学也好,网文也好,其实都是一体化的东西。网文浮躁了,传统文学优越了,可走传统路线的,又有多少人真明白细节雕琢,明白文笔的涵义?大多数也不过故弄玄虚而已。
前些天有个自称文学硕士的很牛B地倒书评区发言,说他完全看不出这本书的章法在哪里,然后说什么文学作品该有几个环什么。我想是他搞错了,或者是社会上的专家们搞错了,头衔错了,这是“语文硕士”,至于“文学硕士”什么的,那就别侮辱文学了。我从小学四年开始就压根看不起只会走套路不会动脑子的人。
网文一直在浮躁,传统文学则在渐渐僵化。我这么些年来看历史上的故事——嘿,别以为我不学无术了,我也看过不少的——历史这东西不是用来给我们优越感的,如同几年前有关于袁崇焕的争论,到头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拿着历史在嘴炮,在给人扣帽子,越懂的人,优越感越强。可那不是历史,那只是人类获取优越感的一种行为而已,就好像有人用爱国泡妞、有人用爱国洗地、有人用爱国给人扣帽子,有人在爱国游行中看见MM身上穿着汉服而认为是和服,要求对方当场脱下来烧掉,甚至在弄清楚对方身上是汉服之后还说要安抚下面几千人必须当和服当场烧的,那当然也不是爱国。
若真懂历史的,那里面血淋淋的只有五个字:落后就挨打。若以史为镜,文学此时便是如此。网文有一天是可能会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学更多的也只能虚心下来,仔细看看网文里有什么,如若不然,没有了,那就没有了吧。
说大了。
文青就是这样,忍不住就说得太大,但还是想写下这些,或许十几年后回头看看,会有人说香蕉有先见之明什么的,当然,也可能只当成妄想者的呓语。
接下来说些简单的。
不曾想过这本书会有这样的成绩,真的是太意外了。
目前已经连续三周周点第一,关键的不仅仅是这样,而是在眼前这样的更新下达到的周点第一。香蕉从一开始就寻找传统文学与网文的平衡点,好几年过去了,如果是一直跟过来的读者,大概能看到香蕉寻找平衡的这个轨迹,文笔、表达、YY,几本书的成绩其实也在提高,可我没有想过赘婿会到达这一步。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前段时间我在家里准备开这本书,然后空闲出一些时间来甚至开始做运动锻炼身体什么的,然后有一天忽然有人跟我说你周点第一了,那时上三江,我说怎么可能,结果还真上了。之前一段时间纵横其实也找过我,作为一个作者,我必须坦白我对任何站点都没有恶感,不过在当时,我做出了拒绝,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起点比较适合我。
也许有人认为到一... -->>
唠叨在前半段,实际的在后半段,可以有选择性地看^_^
*******************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
一分钟前我想要在WORD上写下这样的一个名字,这种连我自己都看不懂的名字会让我显得很内含,因为在多年以前,我觉得所谓内含大部分就是指看不懂的东西。
很多年以前我就在写东西,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在写,后来有了网文。那还是算混沌初开的时候,网文的概念,不像是现在这样与传统文学分得如此清晰,我写了东西在网上发,未觉得自己与以前的写作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只能叫自己写手而未必能叫自己作者,好的、坏的,其实都在这里。
但多数时间,我仍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因为在根本上,我还是以写传统文学的态度在写着这些东西。
文学在于传达。除了真实的记录,文字的另一方面作用,就是传达,所谓传达,关键只在两点,作者心里的,然后到读者心里的,文字是媒介,这终究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传递。
从网文的概念开始清晰的时候,香蕉就在想,网文的优势是什么,而传统文学的优势又是什么……因为不管是网文还是传统文学,虽然在有些人眼中这两者相隔甚远,但对香蕉来说,中心始终是明确的,它还是在传达,作者心里的,读者心里的,中心点未变。
这些年来我看见很多人只看见网文的低门槛,质量差,人心浮躁,写传统文学的就非常有优越感。却没有发现网文的出现说明了一个事实——其实这个事实很早以前就有,只不过那时显得并不明显,并不迫切而已——假如你想要说一个道理,何不先把你的故事说得生动呢?假如你真想要他人听你的,何不看看别人需要的是什么?
在属于人心的层面上,这是一个方向,它从头到尾都是文学最正宗的一个方向,网文只是不断在这个方向上发展,忽视了其它而已。甚至可以说,在文学概念里,有关读者的一面,它才是王道正宗,当然,如果一本书全为自己所写,那也可以不用去管这些,那也的确是正宗的文学,应当尊敬。
传统文学也有好的一面,很好的一面,它们的细节雕琢、烘托渲染,不是为了凑字数也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为了让整个传达的过程更具体更有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只是个起初连衣服裤子都没得穿的穷孩子,后来也只是一个煤矿工,可是他的女朋友却是********的女儿,省报的记者。整本书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真实无比合理无比……放在网文中显然是个YY桥段,呵呵,在这里请大家不要以贬义的眼光来看这个词。
这些东西,可以让传达更深入,感受更立体,更深。传统文学也好,网文也好,其实都是一体化的东西。网文浮躁了,传统文学优越了,可走传统路线的,又有多少人真明白细节雕琢,明白文笔的涵义?大多数也不过故弄玄虚而已。
前些天有个自称文学硕士的很牛B地倒书评区发言,说他完全看不出这本书的章法在哪里,然后说什么文学作品该有几个环什么。我想是他搞错了,或者是社会上的专家们搞错了,头衔错了,这是“语文硕士”,至于“文学硕士”什么的,那就别侮辱文学了。我从小学四年开始就压根看不起只会走套路不会动脑子的人。
网文一直在浮躁,传统文学则在渐渐僵化。我这么些年来看历史上的故事——嘿,别以为我不学无术了,我也看过不少的——历史这东西不是用来给我们优越感的,如同几年前有关于袁崇焕的争论,到头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拿着历史在嘴炮,在给人扣帽子,越懂的人,优越感越强。可那不是历史,那只是人类获取优越感的一种行为而已,就好像有人用爱国泡妞、有人用爱国洗地、有人用爱国给人扣帽子,有人在爱国游行中看见MM身上穿着汉服而认为是和服,要求对方当场脱下来烧掉,甚至在弄清楚对方身上是汉服之后还说要安抚下面几千人必须当和服当场烧的,那当然也不是爱国。
若真懂历史的,那里面血淋淋的只有五个字:落后就挨打。若以史为镜,文学此时便是如此。网文有一天是可能会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学更多的也只能虚心下来,仔细看看网文里有什么,如若不然,没有了,那就没有了吧。
说大了。
文青就是这样,忍不住就说得太大,但还是想写下这些,或许十几年后回头看看,会有人说香蕉有先见之明什么的,当然,也可能只当成妄想者的呓语。
接下来说些简单的。
不曾想过这本书会有这样的成绩,真的是太意外了。
目前已经连续三周周点第一,关键的不仅仅是这样,而是在眼前这样的更新下达到的周点第一。香蕉从一开始就寻找传统文学与网文的平衡点,好几年过去了,如果是一直跟过来的读者,大概能看到香蕉寻找平衡的这个轨迹,文笔、表达、YY,几本书的成绩其实也在提高,可我没有想过赘婿会到达这一步。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前段时间我在家里准备开这本书,然后空闲出一些时间来甚至开始做运动锻炼身体什么的,然后有一天忽然有人跟我说你周点第一了,那时上三江,我说怎么可能,结果还真上了。之前一段时间纵横其实也找过我,作为一个作者,我必须坦白我对任何站点都没有恶感,不过在当时,我做出了拒绝,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起点比较适合我。
也许有人认为到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