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中二的曹不疑 (1/2)
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蓟州曹氏,中元帝国十大世家之一;先祖乃是法家圣子曹坤,被誉为法家亚圣,在整个大陆都备受推崇。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曹坤名声大显,顺带着蓟州曹氏也被人们所推崇,门下学子门客有数千人,那些学有所成者,也都在各个帝国或者王国出仕为官。
曹不疑,出身蓟州曹氏,是曹氏当代族长的嫡次子。
曹不疑从小娇生惯养,极受父母宠溺;曹不疑虽然不像其他贵族子弟那般纨绔,但也算的上是不学无术了。
曹不疑特别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逛青楼,逗花鸟;他钟情于茶馆酒肆,听那些说书先生们滔滔不绝的说书。他尤其钟情于公案类的书,每一次听到精彩处都会毫不吝啬的给予说书先生重赏。
所以蓟州府的说书先生们也摸准这位爷的脉了,只要看到这位爷上街,不管说书先生之前说的是什么,立马改成公案书,说的绘声绘色的,恨不得直接真人演绎一番。没办法,他给的太多了,赚钱嘛,不寒碜。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曹不疑在听完书以后,还会特别中二的在家里模拟公堂问案、审案,府里的那些小厮和侍女们不得不陪着这位爷。
但是,假的终究是假的,永远都成不了真。渐渐的,曹不疑便不再安心于模拟公堂了,他整天像个街溜子似的,在蓟州府城内城外转悠,遇到有人发生争执,他就会出面帮人断案,替人说和。
你想吧,以曹家在蓟州府的势力和威望,他出面断案,说和,谁敢有意见啊?那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了。
不过好在这家伙真不拿钱当钱,每次帮人说和完,都会给双方几两银子,让对方吃点好的,喝点好的。人们得了钱财,也就懒得再去府衙告状,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
好家伙,蓟州府刺史活生生被这位爷给架空了,门口的登闻鼓都快长蜘蛛网了。
怎么说呢……曹不疑这个人,你能说他单纯,说他蠢,说他有点中二,但是还真不能说他是个坏人。毕竟他从始至终没有想过要害什么人,反而是热心肠的想要帮助别人。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曹不疑不该主动抢徽州府刺史的这个位置。
几年前,前任徽州府刺史卸任,徽州府刺史出缺。根据大元朝取仕的规矩,这一次徽州刺史的人选,轮到蓟州曹氏推选人员出任,朝廷只需要做登记即可。
因为世家门阀对于知识和人才的把控非常严格,这就导致了大元朝廷没有自己的取仕途径。而那些从平民中走出来的天才人物,在进入官场之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那些世家门阀同化,最终就应了那句老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蓟州曹氏最初选中出任徽州府刺史的并不是曹不疑,而是分家的一个嫡子。那个嫡子才学和能力都很出色,人品也极为端正,是少有的天才人物。
但是,也不知道曹不疑从哪里听说了徽州府刺史出缺这件事了,曹不疑当时兴奋坏了。在他父母面前闹了小半个月,疯了心了,非要去做这个徽州府刺史。
曹不疑的父亲,曹氏现任族长没辙,只得同意了曹不疑的请求。曹父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个什么玩意儿,担心曹不疑胡来坏事。所以派了几个故旧门生跟着曹不疑一同赴任,美其名曰实践。
然后,徽州府的热闹就有的看了。
曹不疑自己也知道自己对于处理州务啥的一窍不通,所以干脆交给了跟他一同前来的那几个故旧门生管理。自己则是专职审案问案,干起了法曹的活儿,直接把法曹给挤的没事儿干了。
曹不疑审案,完全是按照说书先生那一套流程来的。
好家伙,看的人们是一愣一愣的。
起初人们还以为这些是这位新刺史的什么独特手段呢,每当曹不疑审案的时候,都会有大批的百姓来参观。这玩意儿比那耍猴好看多了。
曹不疑看着那乌泱泱来看他审案的老百姓,兴奋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的。他真的感觉到了说书先生口中‘青天大老爷’的牌面;那成就感挠挠的。
然后,曹不疑就在这种幻象中,渐渐的迷失了自己。
渐渐的,人们就发现不对了,因为这位曹大人审案太奇怪了。有些案件,根本不需要什么审理和审问,光凭直觉判断就能知道对错。可是这位曹大人做出的判决,直接将所有人的下巴给干脱臼了。
特别是在处理汪家和墨家案件的时候,曹不疑在完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他仅仅凭借这汪家的几句胡搅蛮缠的狡辩,竟然判处墨家状告不成立,客观上害的墨玉险些家破人亡。
... -->>
蓟州曹氏,中元帝国十大世家之一;先祖乃是法家圣子曹坤,被誉为法家亚圣,在整个大陆都备受推崇。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曹坤名声大显,顺带着蓟州曹氏也被人们所推崇,门下学子门客有数千人,那些学有所成者,也都在各个帝国或者王国出仕为官。
曹不疑,出身蓟州曹氏,是曹氏当代族长的嫡次子。
曹不疑从小娇生惯养,极受父母宠溺;曹不疑虽然不像其他贵族子弟那般纨绔,但也算的上是不学无术了。
曹不疑特别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逛青楼,逗花鸟;他钟情于茶馆酒肆,听那些说书先生们滔滔不绝的说书。他尤其钟情于公案类的书,每一次听到精彩处都会毫不吝啬的给予说书先生重赏。
所以蓟州府的说书先生们也摸准这位爷的脉了,只要看到这位爷上街,不管说书先生之前说的是什么,立马改成公案书,说的绘声绘色的,恨不得直接真人演绎一番。没办法,他给的太多了,赚钱嘛,不寒碜。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曹不疑在听完书以后,还会特别中二的在家里模拟公堂问案、审案,府里的那些小厮和侍女们不得不陪着这位爷。
但是,假的终究是假的,永远都成不了真。渐渐的,曹不疑便不再安心于模拟公堂了,他整天像个街溜子似的,在蓟州府城内城外转悠,遇到有人发生争执,他就会出面帮人断案,替人说和。
你想吧,以曹家在蓟州府的势力和威望,他出面断案,说和,谁敢有意见啊?那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了。
不过好在这家伙真不拿钱当钱,每次帮人说和完,都会给双方几两银子,让对方吃点好的,喝点好的。人们得了钱财,也就懒得再去府衙告状,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
好家伙,蓟州府刺史活生生被这位爷给架空了,门口的登闻鼓都快长蜘蛛网了。
怎么说呢……曹不疑这个人,你能说他单纯,说他蠢,说他有点中二,但是还真不能说他是个坏人。毕竟他从始至终没有想过要害什么人,反而是热心肠的想要帮助别人。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曹不疑不该主动抢徽州府刺史的这个位置。
几年前,前任徽州府刺史卸任,徽州府刺史出缺。根据大元朝取仕的规矩,这一次徽州刺史的人选,轮到蓟州曹氏推选人员出任,朝廷只需要做登记即可。
因为世家门阀对于知识和人才的把控非常严格,这就导致了大元朝廷没有自己的取仕途径。而那些从平民中走出来的天才人物,在进入官场之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那些世家门阀同化,最终就应了那句老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蓟州曹氏最初选中出任徽州府刺史的并不是曹不疑,而是分家的一个嫡子。那个嫡子才学和能力都很出色,人品也极为端正,是少有的天才人物。
但是,也不知道曹不疑从哪里听说了徽州府刺史出缺这件事了,曹不疑当时兴奋坏了。在他父母面前闹了小半个月,疯了心了,非要去做这个徽州府刺史。
曹不疑的父亲,曹氏现任族长没辙,只得同意了曹不疑的请求。曹父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个什么玩意儿,担心曹不疑胡来坏事。所以派了几个故旧门生跟着曹不疑一同赴任,美其名曰实践。
然后,徽州府的热闹就有的看了。
曹不疑自己也知道自己对于处理州务啥的一窍不通,所以干脆交给了跟他一同前来的那几个故旧门生管理。自己则是专职审案问案,干起了法曹的活儿,直接把法曹给挤的没事儿干了。
曹不疑审案,完全是按照说书先生那一套流程来的。
好家伙,看的人们是一愣一愣的。
起初人们还以为这些是这位新刺史的什么独特手段呢,每当曹不疑审案的时候,都会有大批的百姓来参观。这玩意儿比那耍猴好看多了。
曹不疑看着那乌泱泱来看他审案的老百姓,兴奋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的。他真的感觉到了说书先生口中‘青天大老爷’的牌面;那成就感挠挠的。
然后,曹不疑就在这种幻象中,渐渐的迷失了自己。
渐渐的,人们就发现不对了,因为这位曹大人审案太奇怪了。有些案件,根本不需要什么审理和审问,光凭直觉判断就能知道对错。可是这位曹大人做出的判决,直接将所有人的下巴给干脱臼了。
特别是在处理汪家和墨家案件的时候,曹不疑在完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他仅仅凭借这汪家的几句胡搅蛮缠的狡辩,竟然判处墨家状告不成立,客观上害的墨玉险些家破人亡。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