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龙的力量—南海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辽阔的战线之上印度的军旗在摇摇欲坠。而在伊斯兰堡,一场关于印度未来命运的讨论却已经在博物馆中开始了。“这位是谁?”在翻译的帮助下,中国人民国防军南亚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对着身边的穆沙拉夫总统笑着问道,此刻在他们两人的面前画廊中央正摆放着一幅古老君王的画像。“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父,伟大的征服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注视眼前画中人那双深邃的眼睛,穆沙拉夫总统平静的回答道。
作为阿富汗萨多查依王朝的创建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可以说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居住着的普什图人的骄傲。在他的有生之年里,由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组成的强大帝国在他的指挥四度入侵印度,征服了旁遮普和克什米尔地区,甚至一度攻占德里,并彻底洗劫了那座城市。但锡克族人和马拉塔人的游击战术却使他不胜其扰,最终不得不撤出印度。
“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您放心放心中国军队绝对有能力开创和维护一个使南亚地区走向辉煌未来的新局面。”面对着穆沙拉夫总统隐晦的提醒,胡维风中将善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的军用地图之上,曾经统一的印度此刻早已四分五裂,一个全新的对局正在南亚地区再度展开。
第七十章:南亚新局(完)
尾声:恒河沙数(上)
“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些关于印度的情况,你必须掏空你心中所有的先入之见。为什么要自囿于你心中偏狭的成见?不要试图作比较。印度是与众不同的,尽管惹人气恼,但它情愿一如既往,我行我素这就是印度的秘密:全盘地接受生活,无论是善是恶。”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
终于又一个新生命在这战乱纷承的岁月里呱呱坠地了,他将秉承着传承千年的来自印度的遗产开始在这个星球的命运之旅。如果是一个男孩,那么即便是这样艰难的岁月也将会有一场盛大的庆典,接生婆的手中会握满大把的酬金,但假如是一个女儿。那就不会再有小费,更不会有喇叭吹奏出来的欢声。时间在这个新生命诞生的分叉点停滞了下来,全世界在这一声声的啼哭之中缓慢的转动着。
诞生在任何文明之中都被认定为灵魂在尘世冒险的开始;就在这个婴儿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之时,等候在外面的众多焦急而鼓噪的女性之中,便会有一个人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记录下来,不久之后这个准确的时刻便将传递到这个家族的占星学家的手中,那么伟大的“湿婆之眼”将会推断出在那脐带割断之时,是什么星座的力量在拖曳。这位智叟将查阅各种难知的图象,最终开具出一张俯有占星算命图的身份证。在未来众多的关键性的场合里—在他剃去了胎发之后,在他结婚、考试、旅行和参加工作、选举、商业交易和其他仪式之前,都必须出示这张证件。印度人信奉宇宙,他们相信那些预先注定的不灭灵魂,遵循着宇宙神秘而可畏的节奏,出入尘世,所有的原罪和赎救都早已写在了那早已决定的帐薄之上。
因此在这个国度里占星学家总是到处都有,他们帮助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次大陆之上的人们继承这那些丰厚的遗产,摆脱命运迷宫,应付变化无常的世事。作为印度曾经最为著名的星象学家,被称为“湿婆之眼”的西德罕塔早已习惯这样的场面,虽然国家崩溃了,但是人们的生活却依旧还是要沿着原有的轨道继续着。虽然外面的世界混乱而纷扰,但他依旧细致的为这个新生命描绘着他那充满着美好的未来。在他的眼前正在燃烧着的孟买似乎只是一座画布之上的背景而已。
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忍受战火的侵扰,选择逃离那些曾经代表着希望和梦想的城市。无论是曾经代表着印度中心的新德里还是黄金遍地的孟买。筋疲力尽的老马露出像烤面包架似的肋骨艰难的前行着,而在它身后所拉着的那辆双轮马车之上高高地挤着东倒西歪的成*人和昏昏欲睡的孩子,这样不堪重负的场面早已屡见不鲜,即便是自行车上常常也要驮上3个人。而父亲开着轻骑摩托车,大儿子坐在前面,而母亲则风雅地坐在后座之上,她的背上还背着女儿,膝盖上还坐着一个哇哇啼哭着的婴儿。一辆卡车的驾驶室里挤着除驾驶员之外的三、四个人,更有数不清的人群坐在后面。如果家人不是太胖的话,一辆小轿车可以挤满一大家子人,无数的难民拥挤在并不宽广的道路之上拥挤着。由一张张写满着疲惫、诧异、惊恐的面孔组成的洪流缓慢的向前移动着。
早已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之上,汽车老板却像残酷无情的贩奴船主一般依旧从一个又一个筋疲力尽的同胞手中搜刮走他们最后的财物,随后拼命地往车上塞人。在沿途的每一个车站,到处可见无法忍受的人群从这些摇摇晃晃而又臭气熏天的怪物的窗户里倾泻而出,就像被蟑螂抛弃一块啃食过的饼干一样,其他人则蜂拥而上取代他们,而在路上等车的宛如一帮等着开球的橄榄球后卫,那些没能挤入车里的人常常被紧贴在车身上,甚至卷入车轮之下。而汽车翻进河里更是常有的事情,这些时候乘客只能痛苦地挣扎着,因为太挤而根本无法逃脱。没有人可以预言这样的苦难旅程何时是个尽头。
战争已经无情的席卷了大半个印度,无数的印度家庭破灭在战火和由此而带来的饥荒和瘟疫之中。从喜马拉雅山脉到科摩林角上的棕榈树林,从东面雾气氤氲,绿被丛生的印缅边境到宛如火盆一样的塔尔沙漠,一个曾经强大的国家此刻已经四分五裂。这些逃离孟买的难民所前进的方面,由英国海军少将摩尔。汤普森率领的英国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旅的主力已经成功的控制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
作为一支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两栖轻步兵单位,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一直以来都是英国联合快速反应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高度的机动性、自持力和灵活性。在英、阿两国第二次马岛危机爆发以来,这支部队所下辖3个轻装突击单位——驻扎陶恩顿的第40突击队、驻扎朴利茅斯的第42突击队和驻扎阿布罗斯第45突击队立即转入一级战备状态。根据前沿存在的战略思想,这些突击队将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点,在后续支援部队到达以前他们必须坚守住一条稳固的战线。但是当这些精锐步兵秣兵利马之际,他们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自己的目的地竟然不是遥远大西洋之上的岛屿,而是将大不列颠的荣耀带回曾经的殖民地—印度。当整个欧洲都在为大英帝国那往昔的荣耀而集结力量之际,很少有人会想到为了夺回那距离欧洲山高水远的群岛,而进行声势浩大的战争准备实际不过是一场英国和阿根廷之间掩人耳目的障眼法和双簧而已。
经过对多年之后解密的档案和资料,人们有理由相信第二次马尔维纳斯群岛危机最初起源于英国和新近崛起的中美洲霸主—阿根廷之间的一次龌龊的交易。英国政府很清楚面对着越来越不利于己方的力量对比,失去马尔维纳斯群岛仅是一个时间问题。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自1983年起,在英国不参加的情况下,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会议每年均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关于马岛主权的决议,敦促英国政府同布宜诺斯艾利斯方面进行相关谈判。与其在一个对自己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再被迫退出马尔维纳斯群岛,不如主动放弃。种种迹象表明,在第二次马尔维纳斯群岛危机爆发之前,英国政府便一度通过隐秘的外交渠道向阿根廷政府表明了退出这片被英国人称为福克兰群岛的南大西洋殖民地的意愿。
英国政府很可能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协商敲定了如下的剧本:由阿根廷军政府出兵接管群岛,随后英国政府虽然在表面上会进行激烈的外交抗议,但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搪塞国民不满的表演而已,最终英国议会将通过一系列决议展开与阿根廷军政府的谈判,最终英国政府在获得联合勘探和开发马岛附近南大西洋海域石油等补偿的情况下,将这片岛屿交还给阿根廷人。这个剧本对于长期以来悬而难绝的英、阿马岛争端看起来不失为一个最佳的解决之道。面对示弱的英国,阿根廷军政府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照章办理。但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如同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在美国的诱导之下入侵科威特一样,最终钻入了西方世界为其精心准备的陷阱。
不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老对手也并没有占到更多的便宜,虽然通过与阿根廷的交易使英国皇室和政府利用夺回己方殖民地的名义完成了对军队的动员。最终利用大英帝国常年以来积蓄的力量在印度崩溃之际,重新返回了南亚次大陆,试图在印度西海岸建立起了一个忠于大不列颠的傀儡政府。为了这一目标,英国人可谓机关算尽,但是最终却依旧没有逃过为别人作嫁衣的宿命。不过此刻乘坐着“山猫”多用途直升机撤离孟买的谢里王子、萨金娜以及塔塔兄弟对于他们各自的命运却依旧一无所知。除了对自己前途的迷茫之外,他们之间关于爱情的角逐也同样扑朔迷离。不过不管怎么说,随着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旅的抵达,至少他们的生命是安全的。
与在战火之中痛苦挣扎的孟买相比,新德里或许是幸运的。虽然中国陆军的铁骑在过去的七十二小时里几乎席卷了整个北印度。但是此刻这座印度曾经的中心在它最后的时刻却依旧保持着他应有的尊严和荣耀。面对中国陆军最为强悍的两个重装集团军,印度陆军猬集的重兵并未重现对巴基斯坦进攻时的辉煌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空地协同的雷霆一击面前,那些固若金汤的防线在中国陆军的攻势面前不过是钢刀削烂泥,铁拳砸豆腐而已。在漫长的战线之上,一个又一个的噩耗宛如雪片般传回新德里的指挥中心,最终的崩溃已经不再是可以预期的未来,而是现实的呈现在印度军政府的核心领导层面前。
“我们必须撤离新德里,辽阔的印度还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可以留给我们去对抗中国人的入侵。”从前线惊慌失措的逃回位于新德里南楼区地下的大型地下掩体群后,印度陆军曾经的悍将南德拉乔格中将,此刻惟有面如死灰般的对着印度军政府的首脑—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以及陆军参谋长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说出了自己最后的建议。“恐怕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印度虽大却再无可战之地。放弃了新德里就意味我们的军队只能成为一群无家可归的野狗,任中国人猎杀。与其这样。”作为一名曾经的科学家和学者,阿卜杜勒。卡拉姆总统显然远比自己的部下理智的多,正如他的个人信条所说的:“惟有强大才能得到尊重。”失去了力量,所谓的正统将一钱不值。他选择了默默的等待战败的结局,而作为一名军人,乔京德尔上将却选择用行动来捍卫印度陆军最后的尊严。
“你错过了一场最后的谢幕大典。”当印度陆军第31装甲师师长瓦克尔。拉贾准将率领着他疲惫的部下赶到新德里城下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之时,阿卜杜勒。卡拉姆总统的特使已经在伊斯兰堡向中、巴两国联军指挥部表达了印度军政府愿意接受中、巴两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要求。持续了近10个月的中、印战争即将落下它的大幕。随后到来的只是漫长的手续问题,毕竟与印度进入战争状态的国家不仅仅是中国和巴基斯坦,面对着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印度,东盟各参战国、孟加拉乃至尼泊尔、不丹以及刚刚独立的锡金都希望可以以战胜国的身份加入到对印度的最终瓜分中来。此刻穿越了大半个战场的度陆军第31装甲师所能做的只有放下武器,等待最后的裁决。
“接下来将是一场华丽的盛宴。不过这一切与印度无关。”在与自己的老友瓦克尔。拉贾准将简短的交谈之后,乔京德尔上将便以印度海、陆、空三军总指挥的身份签署了印度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随后的一个小时里他与自己的妻子共进了最后的晚餐。当夜幕降临,中国陆军的先遣部队乘坐的军用运输机抵达新德里机场之时,这位一心想要拯救印度的军人选择了在自己的指挥部内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个陷入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经一群无奈的听从命运安排的人民和军队。
无条件投降意味着战败国向战胜国不附带保留条件的投降。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理只受到舆论与文明的约束,而战败国则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即一切都应遵从战胜国的指示和命令。战胜国不承认战败国原政府、原政治团体、原领导人有任何政治权力。从战败国投降签字到与战胜国建立正常关系之前,战败国政府的职能由战胜国驻军首脑机构行使。因此在印度接受无条件投降之日开始,这个曾经的南亚大国便已经成为了刀俎之上的鱼肉。任凭各国无情的宰割。
巴基斯坦无疑是各战胜国之中对印度怀有最大敌意和领土要求的一方。除了要求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纳入版图之外,伊斯兰堡还希望能够获得印属旁遮普邦地区。历史上的旁遮普地域辽阔,西连拉贾斯坦沙漠,东达喜马拉雅山脉,向西北深入印度河流域,在印、巴分治中被迫一分为二,由于这个地区穆斯林人口众多,因此分属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无论人口土地,都远远大于印度的旁遮普邦,今天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人口,已经占到巴基斯坦总人口的約60%。伊斯兰堡希望能够结束旁遮普地区的分裂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而旁遮普又被称为“五河之地” 为印度河、拉维河、 奇纳布河、萨特雷季河、杰卢姆河所环绕,一直以来都是印度农业最发达的邦之一,素有“印度粮仓”和“面包篮”之称。盛产小麦、水稻和棉花等。更有发达纺织业、丝绸业、自行车、化肥、制糖、面粉加工业以及汽车业等。巴基斯坦政府在经济上的考量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中国政府并没有急于同意巴基斯坦的要求,毕竟伊斯兰堡所提出的是获得整个大旁遮普的概念。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印属旁遮普邦之外,巴基斯坦还希望或者由于锡克教和同样說旁遮普語的非锡克教的争议,而于1966年在印度的旁遮普又划分出的哈里亚那邦及1971年喜马偕尔邦。也就说加上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将一举鲸吞印度西北部四个邦的辽阔土地。如此大的胃口自然不能不令中国站在盟国的角度上提醒巴基斯坦注意消化问题。
与印度西北部地区相比,印度东北部方向的处理要简单的多。众多印度反*政*府武装在战争的独立述求将暂时得到满足。首先位于中国、缅甸、孟加拉、不丹的交汇处的阿萨姆邦,由“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这阿萨姆邦三大反*政*府武装组织在中国远征军的协调之下在阿萨姆邦地区放下武器,开始由反*政*府武装向政党的转变。中国政府希望能在两年之内结束阿萨姆邦的军事管制,完成当地人民在这一地区建立多党联合执政的阿萨姆民主共和国的夙愿。
梅加拉亚邦和曼尼普尔邦由于长期以来比印度东北部的其他地区相比较为富裕,因此并没有特别强烈的独立要求。因此中国远征军仅是在当地进行了简单的军事管制便放手让其实行自治。但恰是此时,一个意外声音的出现,却令中国政府多少有些左右为难。
尾声:恒河沙数(二)
“米佐拉姆人是神圣的神选之民的后裔,是玛拿西(约瑟之子)支派的儿女。”这样的话语在大多数时候看来都更象是神棍们蛊惑人心的口号,而并非代表一种政治述求。毕竟无论对于熟悉佛教典故的中国人或是信仰印度教诸神的印度人来说,类似“玛拿西”和“约瑟之子”这样的称呼都往往显得无比的陌生。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米佐拉姆人来说,这些听起来晦涩难懂的名字却代表着他们种族自古相传的历史。
根据圣经中的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共有十二个支派,其中十个支派是以雅各的儿子的名字命名的,也就是︰流便、西缅、犹大、以萨迦、西布伦、迦得、亚设、但、拿弗他利、便雅悯。而另外两个支派则是以雅各的孙子,约瑟的儿子的名字命名的,即:以法莲和玛拿西。雅各的另外一个儿子—利未,由于统治着是一个宗教性支派。因此有别于其他的十二个支派,长期以来并未在以色列人所征服迦南之地时获得一块属于他们的土地。在上古以色列的历史之中,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后来合为南方的犹大王国,而北方的十个支派合为以色列王国。在西元前721年,由北方十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由于遭到强大军事帝国—亚述的入侵而最终消失。其居民大多数都被亚述人卖为奴隶,被征服者带往亚洲各地。也就是以色列所谓的“失落的十族”而犹大与便雅悯便成为仅存的两个支派,也就被认为是今天的犹太人的祖先。
很大程度上被基督徒认为无比神圣的圣经其最初的起源更象是一部古代希伯来人神话史诗。但是由于基督教义的神化,使得这部史诗批上了太多神圣的光环,对于它的记载总有两大最极端的派别,一派相信圣经中描述的全部是可信的历史,甚至包括上帝创世的传说,另一派,则坚定的认为圣经中几乎都是无稽的传说,当然大多数现代人对于圣经的看法,总是正态的分布两者之间。不过这个世界上总有好事者喜欢牵强附会,关于古代希伯来人“失落的十族”最终去向的研究从西方文艺复兴便一度兴盛一时,而自20世纪50年以来,随着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和以色列的强盛。越来越多的亚洲不为人所关注的渺小民族出于历史和文化上的自卑情节,开始尝试着利用圣经中的传说将自己与逐渐成为富有和成功代表的犹太人扯上关系。世代居住于印度东北部的米佐拉姆人显然也是其中之一。
在印度的米佐拉姆和曼尼普尔两个邦一共生活着200万“钦龙”人,他们中的多数人表示自己是亚述征服者于2700年前流放的以色列“失落支派”的后裔。当时共有十个支派被亚述征服者流放。他们在穿过伊拉克、阿富汗和中国南方后,最终在印度和缅甸边界地区的森林地带定居下来。一个多世纪前,多数人放弃了万物有灵论,转而信仰基督教。而他们的“回归运动”的基础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据说当时两名基督教徒都做了相同的一个梦,梦见天使宣布他们是以色列人。而随后其它人也开始已注意到他们在信奉基督教前的传统与犹太人传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包括就是在出生第8天实施行割礼,但不是用刀,而是使用磨尖的石头。以及在庆祝节日时还会食用未经发酵的面包,虽然他们平常根本就不吃面包。
虽然这一行为被当地的基督教会直斥为无稽之谈。但还是越来越多的米佐拉姆人开始归信犹太教。实际这一点与中国古人所云:“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同样的道理,毕竟在犹太人成为整个欧洲的仇敌,被强大的第三帝国送进集中营的时候,便没有看到有任何一个民族出来自认是“失落的十族”后裔,去和自己的犹太兄弟一起去承受那集中营的毒气沐浴。当然包括米佐拉姆人在内的这些民族得意攀上犹太人,成为他们散落在外的“穷亲戚”实际上也得益于犹太人在复国主义思想感召之下所并发出的空前的团结和互助。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而以色列建国后,认为要团结流落到全世界所有本民族的人,所以他们采取了以色列为国名,而没有采用犹大作为国名,而且自称为希伯來民族,而不是犹太民族。但犹太人这个名词已经被世界各地广泛接受。
对于来自遥远印度,自称“昔日同胞”的米佐拉姆人,以色列政府一度采取谨慎的态度,一度拒绝承认他的犹太人身份。但是随着多次中东战争武力对抗的结束,以色列政府却发现他们正在面临一场新的对抗—在“人口和生育率”领域的竞争。虽然以色列人妇女的总合生育率超过了欧洲达到2。9左右,也就是说每1000名妇女可以生育2900个孩子。但是这一速度比起巴勒斯坦人5以上的生育率,因此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永远也不可能超过巴勒斯坦人。而犹太人口的比例持续下降。这种此消彼涨的较量最终导致的以色列人不得不放弃了他们在加沙地带的定居点,以加大了以色列控制的以色列本土以及西岸地区的犹太人口比例。但这也仅仅是将犹太人从多数民族转为少数民族的时间推迟了不过20年而已。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里卡特便曾不无得意的说过:“我们并没有消失,我们也不准备消失。出生在我家乡杰里科镇的孩子们将成为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的多数民族。”
为了改变这一力量对比,在不进行战争来削减巴勒斯坦人的前提下,犹太人只能选求外来力量的帮助。而自称“失落的十族”之一的米佐拉姆人显然不失为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的一个典型范例。当然一口气引入200万根本与犹太民族生活习惯格格不入的米佐拉姆人显然不是大多数犹太人可以接受的事实,因此以色列的教宗—大拉比阿马尔在派出宗教法庭代表团与米佐拉姆人进行了接触之后,决定不承认来自米佐拉姆和曼尼普尔两个邦的印度人为犹太人,但接受他们是犹太人后裔的证据。而其中的一个拥有7000余人的“布尼梅纳什”部落则被认为是犹太的直系后裔,派几名犹太宗教法官前往印度东北部与缅甸接壤的偏僻角落,主持仪式使“布尼梅纳什”部落人皈依犹太教,而这个部落中两百多名幸运儿则可以如愿以偿的移民以色列。最终定居以色列北部的拿撒勒镇和卡尔米埃勒
显然绝大多数的米佐拉姆人并不了解以色列政府这一举动背后“千金买骨”的象征意义。这极少数人成功的加入以色列国籍给了他们无穷的动力和勇气。但是在新德里的统治之下,他们的这一美好夙愿显然依旧遥遥无期,印度政府在这个问题虽然保持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给米佐拉姆人脱离印度的机会。这一点并非单独出自于印度自身利益的考虑,更是以色列政府与新德里达成一致协议。
不过中印战争的结束却给了一直以来都幻想着自己是“犹太后裔”的米佐拉姆人一个实现梦想的最好契机。当中国远征军带来了新德里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米佐拉姆邦的居民们并没有象他们的邻居那样对独立自主,可以摆脱印度斯坦人的统治抱有太大的兴趣,相反真正可以激发他们热情的是他们终于可以不受约束的奔向自己的那失落的家园了。米佐拉姆人第一时间联络的并不是前来解放他们的中国远征军,而是远在中东的以色列政府。米佐拉姆人组织了一个由各部族长老组成的使团前往耶路撒冷,除了朝圣之外他们还希望根据犹太人回归法,让大多数的米佐拉姆人移居以色列。而国际基督教徒与犹太教徒会社则应该承担“玛拿西儿女”部族皈依犹太教的全部费用,并为他们移民以色列提供便利。
面对这群“讹人”的“远方亲戚”以色列政府多少有些哭笑不得。痛斥对方然后拒之门外自然并非难事,但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以色列政府还是表示了愿意考虑他们的意见。只是让众多米佐拉姆人离开生活已久的土地,恐怕大多数人都会留恋吧!因此以色列政府希望米佐拉姆人可以多考虑一下移民的问题。
“我们一点也不后悔离开那些我们出生的地方。因为以色列才是我们的应允之地。”但以色列政府的劝告却遭到了对方义正词严的回答。根据出埃及记中记载:当年希伯来人因受到埃及人的高压统治而被迫逃出埃及,摩西奉上帝之命,带领希伯来人穿越红海,抵达充满奶与蜜的应允之地。显然米佐拉姆人早已不将可以移民以色列看成是一种奢求,而是自己作为“神选之民”所理应享有的权力。
面对米佐拉姆人死皮赖脸的移民请求,以色列政府只能表示将200万米佐拉姆邦的居民移居到以色列的国土之上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并非可以一蹴而就,以色列政府希望米佐拉姆人能够先逐步找回他们作为犹太后裔的光荣和生活习惯再考虑移居以色列本土。但是令以色列人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自己的这一推脱,米佐拉姆人似乎也早有应对之策。米佐拉姆使团面对无法移居以色列这一问题显然早已有预料。他们迅速退而求其次提出了希望能够先与以色列结成一个基于犹太后裔共同利益的联盟。
这一要求虽然表面上看对以色列颇为有利,毕竟自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建立以色列国以来,在世界各大种族的政治版图之上以色列依旧是犹太人唯一的聚居地。如果可以与独立的米佐拉姆结成联盟,无疑从一个侧面扩大了以色列的政治生存空间。但是精于算计的犹太人却不难从这事情充满诱惑的表面洞察其背后的隐患。米佐拉姆邦的面积不过2。1万平方公里,且地处米佐丘陵,东部河谷狭窄,人口极稀,西部虽然有一些利于耕作的平原,但农业却以粗放的轮作为主。可以说整个米佐拉姆的经济还处于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米佐拉姆邦空前的落后与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的以色列完全格格不入。如果这个联盟真的变成了现实,那么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以色列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被迫向遥远的米佐拉姆邦持续输血。
最终以色列政府不得不抱着“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心理,向在处理印度所属各邦的前途问题上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中国政府求助。在了解了以色列政府所面对的尴尬之后,中国政府多少也有些无从应对,毕竟米佐拉姆人对于自己是犹太后裔这一理论坚信不移。而在印度东北各邦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又向来强调民族自决的精神。如果不是以色列政府开出了众多丰厚的后报,中国政府也实在不想趟这个混水。最终经过了历时数个月的讨价还价,在中国政府的协调之下,以色列政府与获得独立的米佐拉姆共和国订立了一系列经济、科技互作协议。暂时稳住了叫嚣要“举国重演出埃及记”到处租借船只恨不能全民渡海,移民以色列的米佐拉姆人。
原印度东北部特区在战前共有印度政府设立七个邦,分别是阿萨姆、那加兰、梅加拉亚、米佐拉姆、特里普拉、锡金和阿鲁纳恰尔。总人口3100多万,总面积约占印度陆地领土面积的8%。由于印度东北部在行政上属于印度的时间较晚,而印度自身在其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统一的时间也很短。加上贫困落后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长期以来都与印度政府处于离心离德的状态。虽然新德里一直以来强调东北部地区的特殊情况,例如地处山区,没有港口,又偏处一隅,与印度其他地区之间夹着一个孟加拉国,仅有狭窄通道相连等等原因。但实际上印度政府长期以来错误的经济政策也是导致东北部地区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除了在民族自绝的基础上赋予了阿萨姆、那加兰、梅加拉亚、米佐拉姆、特里普拉、锡金这6个邦的独立自主之后,中国政府更是启动了准备已久的“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战略。这一战略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便由中国云南省的经济学界提出,但是由于新德里的反对而迟迟无法启动。而随着中印战争的终结,一个崭新的自由贸易区域的雏形终于出现在了环孟加拉湾地区。
中印这段争议始于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会谈。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藏南及达旺等地区割与英国。后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该线,中方代表则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中方至今的观点是: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单方签字(即英国),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
而长期以来由印度根据英国政府单方面划定的麦克马洪线而强占的藏南及达旺等地区建立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国政府从来不承认该邦的合法性,而随着中印战争的结束,这一长期搁置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了。印度所强占的阿鲁纳恰尔邦地区,总面积为83743平方千米,可以说是现时印度东北部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但是人口不过100多万。随着由拉萨军分区组织的特遣队抵达该邦首府伊塔那噶。阔别祖国多年的藏南领土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
印度东北部各邦的独立风潮一度引发了印度本土民众和西方各国政府的猜测。中国会以印度原属各邦为单位彻底肢解印度的怀疑一度出现在众多国际观察家的报告之中。但是很快一个新兴联邦政体的出现却最终打破了人们的这些顾虑。
尾声:恒河沙数(三)
曾几何时西方国家在探讨苏联解体之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之时,总认为象印度、日本这样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国家里存在共产主义党派,并不为奇。毕竟在全世界的国际共产主义陷入空前低潮的情况下,这些共产主义党派的存在与其说是一股政治力量,不如说是这些国家议会民主的一种象征和标志。虽然在印度,共产主义党派存在的时间并不短,影响力也不可谓不大,甚至可以在象西孟加拉邦这样的地方政府内长期执政,可以说星星之火,生生不息,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也导致了他们要想夺取全国政权,形成燎原之势,却也遥遥无期。
共产主义理论在印度的传播几乎与中国是同步的。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时,正是印度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时候,这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在印度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土壤,一些小资产阶级秘密革命组织成员和国大党内的少数激进青年成为最早接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人。其中作为著名、并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熟知的当数—罗易(manabendra nath roy)。这位出身于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的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及活动家,18岁就参加谋求印度独立的地下抵挡运动,而当1915年尝试发动武装政变推翻英国统治之后。这位年轻的革命者开始踏上了前往德国及中国上海寻求德国提供武器支持印度革命的道路,但是却均未能获得成功。据说他还曾在日本会见了在那里避难的孙中山,但是谈到民族解放问题时,孙中山提出了要借助日本的力量把欧洲列强赶出中国和亚洲。罗易对孙中山的主张不予赞同。而孙中山还建议罗易从袁世凯的反对者手中购买武器用以协助自己的倒袁运动。
1917年,罗易流亡墨西哥开展民族主义革命活动。由于与当地知识份子及政治领袖关系密切。罗易曾一度被选为墨西哥社会党总书记。十月革命后他转向共产主义,与当时在墨西哥的俄罗斯革命者鲍罗廷熟悉,并一起创建了墨西哥共产党。1920年他受到列宁的邀请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并在会上发表关于民族及殖民问题的理论,甚至成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方面理论的补充。罗易在这次会议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印度人在共产国际运动的一次颠峰,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旧处于襁褓之中。此后罗易在共产国际之中可谓春风得意,1920年他于塔什干成立印度侨民共产党。1922年为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之一,之后更一度成为共产国际主席团成员。但是随后的中国之行,却成为了他人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拐点。
1927年年初,罗易奉共产国际之命前往中国,担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负责“指导中国革命”不过他生不逢时,他4月初抵达中国,4月12日便发生了震惊中外“4。12”反革命政变,接下来他又与当时的中共总书记陈独秀以及老友—苏共驻华代表鲍罗廷就中国革命的策略问题发生激烈冲突。5月31日,共产国际密电中共,指示中共发动进行土地革命,武装农民、没收土地;渗入国民党内并组成可靠的武装部队。但罗易请与6月将共产国际指示未经许可给了国民党在武汉的领导人汪精卫过目,最终令汪精卫在在武汉发动“7。15”反革命政变,残杀共产党人和... -->>
辽阔的战线之上印度的军旗在摇摇欲坠。而在伊斯兰堡,一场关于印度未来命运的讨论却已经在博物馆中开始了。“这位是谁?”在翻译的帮助下,中国人民国防军南亚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对着身边的穆沙拉夫总统笑着问道,此刻在他们两人的面前画廊中央正摆放着一幅古老君王的画像。“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父,伟大的征服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注视眼前画中人那双深邃的眼睛,穆沙拉夫总统平静的回答道。
作为阿富汗萨多查依王朝的创建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可以说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居住着的普什图人的骄傲。在他的有生之年里,由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组成的强大帝国在他的指挥四度入侵印度,征服了旁遮普和克什米尔地区,甚至一度攻占德里,并彻底洗劫了那座城市。但锡克族人和马拉塔人的游击战术却使他不胜其扰,最终不得不撤出印度。
“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您放心放心中国军队绝对有能力开创和维护一个使南亚地区走向辉煌未来的新局面。”面对着穆沙拉夫总统隐晦的提醒,胡维风中将善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的军用地图之上,曾经统一的印度此刻早已四分五裂,一个全新的对局正在南亚地区再度展开。
第七十章:南亚新局(完)
尾声:恒河沙数(上)
“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些关于印度的情况,你必须掏空你心中所有的先入之见。为什么要自囿于你心中偏狭的成见?不要试图作比较。印度是与众不同的,尽管惹人气恼,但它情愿一如既往,我行我素这就是印度的秘密:全盘地接受生活,无论是善是恶。”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
终于又一个新生命在这战乱纷承的岁月里呱呱坠地了,他将秉承着传承千年的来自印度的遗产开始在这个星球的命运之旅。如果是一个男孩,那么即便是这样艰难的岁月也将会有一场盛大的庆典,接生婆的手中会握满大把的酬金,但假如是一个女儿。那就不会再有小费,更不会有喇叭吹奏出来的欢声。时间在这个新生命诞生的分叉点停滞了下来,全世界在这一声声的啼哭之中缓慢的转动着。
诞生在任何文明之中都被认定为灵魂在尘世冒险的开始;就在这个婴儿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之时,等候在外面的众多焦急而鼓噪的女性之中,便会有一个人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记录下来,不久之后这个准确的时刻便将传递到这个家族的占星学家的手中,那么伟大的“湿婆之眼”将会推断出在那脐带割断之时,是什么星座的力量在拖曳。这位智叟将查阅各种难知的图象,最终开具出一张俯有占星算命图的身份证。在未来众多的关键性的场合里—在他剃去了胎发之后,在他结婚、考试、旅行和参加工作、选举、商业交易和其他仪式之前,都必须出示这张证件。印度人信奉宇宙,他们相信那些预先注定的不灭灵魂,遵循着宇宙神秘而可畏的节奏,出入尘世,所有的原罪和赎救都早已写在了那早已决定的帐薄之上。
因此在这个国度里占星学家总是到处都有,他们帮助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次大陆之上的人们继承这那些丰厚的遗产,摆脱命运迷宫,应付变化无常的世事。作为印度曾经最为著名的星象学家,被称为“湿婆之眼”的西德罕塔早已习惯这样的场面,虽然国家崩溃了,但是人们的生活却依旧还是要沿着原有的轨道继续着。虽然外面的世界混乱而纷扰,但他依旧细致的为这个新生命描绘着他那充满着美好的未来。在他的眼前正在燃烧着的孟买似乎只是一座画布之上的背景而已。
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忍受战火的侵扰,选择逃离那些曾经代表着希望和梦想的城市。无论是曾经代表着印度中心的新德里还是黄金遍地的孟买。筋疲力尽的老马露出像烤面包架似的肋骨艰难的前行着,而在它身后所拉着的那辆双轮马车之上高高地挤着东倒西歪的成*人和昏昏欲睡的孩子,这样不堪重负的场面早已屡见不鲜,即便是自行车上常常也要驮上3个人。而父亲开着轻骑摩托车,大儿子坐在前面,而母亲则风雅地坐在后座之上,她的背上还背着女儿,膝盖上还坐着一个哇哇啼哭着的婴儿。一辆卡车的驾驶室里挤着除驾驶员之外的三、四个人,更有数不清的人群坐在后面。如果家人不是太胖的话,一辆小轿车可以挤满一大家子人,无数的难民拥挤在并不宽广的道路之上拥挤着。由一张张写满着疲惫、诧异、惊恐的面孔组成的洪流缓慢的向前移动着。
早已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之上,汽车老板却像残酷无情的贩奴船主一般依旧从一个又一个筋疲力尽的同胞手中搜刮走他们最后的财物,随后拼命地往车上塞人。在沿途的每一个车站,到处可见无法忍受的人群从这些摇摇晃晃而又臭气熏天的怪物的窗户里倾泻而出,就像被蟑螂抛弃一块啃食过的饼干一样,其他人则蜂拥而上取代他们,而在路上等车的宛如一帮等着开球的橄榄球后卫,那些没能挤入车里的人常常被紧贴在车身上,甚至卷入车轮之下。而汽车翻进河里更是常有的事情,这些时候乘客只能痛苦地挣扎着,因为太挤而根本无法逃脱。没有人可以预言这样的苦难旅程何时是个尽头。
战争已经无情的席卷了大半个印度,无数的印度家庭破灭在战火和由此而带来的饥荒和瘟疫之中。从喜马拉雅山脉到科摩林角上的棕榈树林,从东面雾气氤氲,绿被丛生的印缅边境到宛如火盆一样的塔尔沙漠,一个曾经强大的国家此刻已经四分五裂。这些逃离孟买的难民所前进的方面,由英国海军少将摩尔。汤普森率领的英国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旅的主力已经成功的控制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
作为一支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两栖轻步兵单位,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一直以来都是英国联合快速反应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高度的机动性、自持力和灵活性。在英、阿两国第二次马岛危机爆发以来,这支部队所下辖3个轻装突击单位——驻扎陶恩顿的第40突击队、驻扎朴利茅斯的第42突击队和驻扎阿布罗斯第45突击队立即转入一级战备状态。根据前沿存在的战略思想,这些突击队将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点,在后续支援部队到达以前他们必须坚守住一条稳固的战线。但是当这些精锐步兵秣兵利马之际,他们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自己的目的地竟然不是遥远大西洋之上的岛屿,而是将大不列颠的荣耀带回曾经的殖民地—印度。当整个欧洲都在为大英帝国那往昔的荣耀而集结力量之际,很少有人会想到为了夺回那距离欧洲山高水远的群岛,而进行声势浩大的战争准备实际不过是一场英国和阿根廷之间掩人耳目的障眼法和双簧而已。
经过对多年之后解密的档案和资料,人们有理由相信第二次马尔维纳斯群岛危机最初起源于英国和新近崛起的中美洲霸主—阿根廷之间的一次龌龊的交易。英国政府很清楚面对着越来越不利于己方的力量对比,失去马尔维纳斯群岛仅是一个时间问题。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自1983年起,在英国不参加的情况下,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会议每年均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关于马岛主权的决议,敦促英国政府同布宜诺斯艾利斯方面进行相关谈判。与其在一个对自己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再被迫退出马尔维纳斯群岛,不如主动放弃。种种迹象表明,在第二次马尔维纳斯群岛危机爆发之前,英国政府便一度通过隐秘的外交渠道向阿根廷政府表明了退出这片被英国人称为福克兰群岛的南大西洋殖民地的意愿。
英国政府很可能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协商敲定了如下的剧本:由阿根廷军政府出兵接管群岛,随后英国政府虽然在表面上会进行激烈的外交抗议,但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搪塞国民不满的表演而已,最终英国议会将通过一系列决议展开与阿根廷军政府的谈判,最终英国政府在获得联合勘探和开发马岛附近南大西洋海域石油等补偿的情况下,将这片岛屿交还给阿根廷人。这个剧本对于长期以来悬而难绝的英、阿马岛争端看起来不失为一个最佳的解决之道。面对示弱的英国,阿根廷军政府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照章办理。但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如同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在美国的诱导之下入侵科威特一样,最终钻入了西方世界为其精心准备的陷阱。
不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老对手也并没有占到更多的便宜,虽然通过与阿根廷的交易使英国皇室和政府利用夺回己方殖民地的名义完成了对军队的动员。最终利用大英帝国常年以来积蓄的力量在印度崩溃之际,重新返回了南亚次大陆,试图在印度西海岸建立起了一个忠于大不列颠的傀儡政府。为了这一目标,英国人可谓机关算尽,但是最终却依旧没有逃过为别人作嫁衣的宿命。不过此刻乘坐着“山猫”多用途直升机撤离孟买的谢里王子、萨金娜以及塔塔兄弟对于他们各自的命运却依旧一无所知。除了对自己前途的迷茫之外,他们之间关于爱情的角逐也同样扑朔迷离。不过不管怎么说,随着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旅的抵达,至少他们的生命是安全的。
与在战火之中痛苦挣扎的孟买相比,新德里或许是幸运的。虽然中国陆军的铁骑在过去的七十二小时里几乎席卷了整个北印度。但是此刻这座印度曾经的中心在它最后的时刻却依旧保持着他应有的尊严和荣耀。面对中国陆军最为强悍的两个重装集团军,印度陆军猬集的重兵并未重现对巴基斯坦进攻时的辉煌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空地协同的雷霆一击面前,那些固若金汤的防线在中国陆军的攻势面前不过是钢刀削烂泥,铁拳砸豆腐而已。在漫长的战线之上,一个又一个的噩耗宛如雪片般传回新德里的指挥中心,最终的崩溃已经不再是可以预期的未来,而是现实的呈现在印度军政府的核心领导层面前。
“我们必须撤离新德里,辽阔的印度还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可以留给我们去对抗中国人的入侵。”从前线惊慌失措的逃回位于新德里南楼区地下的大型地下掩体群后,印度陆军曾经的悍将南德拉乔格中将,此刻惟有面如死灰般的对着印度军政府的首脑—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以及陆军参谋长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说出了自己最后的建议。“恐怕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印度虽大却再无可战之地。放弃了新德里就意味我们的军队只能成为一群无家可归的野狗,任中国人猎杀。与其这样。”作为一名曾经的科学家和学者,阿卜杜勒。卡拉姆总统显然远比自己的部下理智的多,正如他的个人信条所说的:“惟有强大才能得到尊重。”失去了力量,所谓的正统将一钱不值。他选择了默默的等待战败的结局,而作为一名军人,乔京德尔上将却选择用行动来捍卫印度陆军最后的尊严。
“你错过了一场最后的谢幕大典。”当印度陆军第31装甲师师长瓦克尔。拉贾准将率领着他疲惫的部下赶到新德里城下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之时,阿卜杜勒。卡拉姆总统的特使已经在伊斯兰堡向中、巴两国联军指挥部表达了印度军政府愿意接受中、巴两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要求。持续了近10个月的中、印战争即将落下它的大幕。随后到来的只是漫长的手续问题,毕竟与印度进入战争状态的国家不仅仅是中国和巴基斯坦,面对着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印度,东盟各参战国、孟加拉乃至尼泊尔、不丹以及刚刚独立的锡金都希望可以以战胜国的身份加入到对印度的最终瓜分中来。此刻穿越了大半个战场的度陆军第31装甲师所能做的只有放下武器,等待最后的裁决。
“接下来将是一场华丽的盛宴。不过这一切与印度无关。”在与自己的老友瓦克尔。拉贾准将简短的交谈之后,乔京德尔上将便以印度海、陆、空三军总指挥的身份签署了印度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随后的一个小时里他与自己的妻子共进了最后的晚餐。当夜幕降临,中国陆军的先遣部队乘坐的军用运输机抵达新德里机场之时,这位一心想要拯救印度的军人选择了在自己的指挥部内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个陷入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经一群无奈的听从命运安排的人民和军队。
无条件投降意味着战败国向战胜国不附带保留条件的投降。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理只受到舆论与文明的约束,而战败国则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即一切都应遵从战胜国的指示和命令。战胜国不承认战败国原政府、原政治团体、原领导人有任何政治权力。从战败国投降签字到与战胜国建立正常关系之前,战败国政府的职能由战胜国驻军首脑机构行使。因此在印度接受无条件投降之日开始,这个曾经的南亚大国便已经成为了刀俎之上的鱼肉。任凭各国无情的宰割。
巴基斯坦无疑是各战胜国之中对印度怀有最大敌意和领土要求的一方。除了要求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纳入版图之外,伊斯兰堡还希望能够获得印属旁遮普邦地区。历史上的旁遮普地域辽阔,西连拉贾斯坦沙漠,东达喜马拉雅山脉,向西北深入印度河流域,在印、巴分治中被迫一分为二,由于这个地区穆斯林人口众多,因此分属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无论人口土地,都远远大于印度的旁遮普邦,今天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人口,已经占到巴基斯坦总人口的約60%。伊斯兰堡希望能够结束旁遮普地区的分裂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而旁遮普又被称为“五河之地” 为印度河、拉维河、 奇纳布河、萨特雷季河、杰卢姆河所环绕,一直以来都是印度农业最发达的邦之一,素有“印度粮仓”和“面包篮”之称。盛产小麦、水稻和棉花等。更有发达纺织业、丝绸业、自行车、化肥、制糖、面粉加工业以及汽车业等。巴基斯坦政府在经济上的考量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中国政府并没有急于同意巴基斯坦的要求,毕竟伊斯兰堡所提出的是获得整个大旁遮普的概念。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印属旁遮普邦之外,巴基斯坦还希望或者由于锡克教和同样說旁遮普語的非锡克教的争议,而于1966年在印度的旁遮普又划分出的哈里亚那邦及1971年喜马偕尔邦。也就说加上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将一举鲸吞印度西北部四个邦的辽阔土地。如此大的胃口自然不能不令中国站在盟国的角度上提醒巴基斯坦注意消化问题。
与印度西北部地区相比,印度东北部方向的处理要简单的多。众多印度反*政*府武装在战争的独立述求将暂时得到满足。首先位于中国、缅甸、孟加拉、不丹的交汇处的阿萨姆邦,由“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这阿萨姆邦三大反*政*府武装组织在中国远征军的协调之下在阿萨姆邦地区放下武器,开始由反*政*府武装向政党的转变。中国政府希望能在两年之内结束阿萨姆邦的军事管制,完成当地人民在这一地区建立多党联合执政的阿萨姆民主共和国的夙愿。
梅加拉亚邦和曼尼普尔邦由于长期以来比印度东北部的其他地区相比较为富裕,因此并没有特别强烈的独立要求。因此中国远征军仅是在当地进行了简单的军事管制便放手让其实行自治。但恰是此时,一个意外声音的出现,却令中国政府多少有些左右为难。
尾声:恒河沙数(二)
“米佐拉姆人是神圣的神选之民的后裔,是玛拿西(约瑟之子)支派的儿女。”这样的话语在大多数时候看来都更象是神棍们蛊惑人心的口号,而并非代表一种政治述求。毕竟无论对于熟悉佛教典故的中国人或是信仰印度教诸神的印度人来说,类似“玛拿西”和“约瑟之子”这样的称呼都往往显得无比的陌生。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米佐拉姆人来说,这些听起来晦涩难懂的名字却代表着他们种族自古相传的历史。
根据圣经中的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共有十二个支派,其中十个支派是以雅各的儿子的名字命名的,也就是︰流便、西缅、犹大、以萨迦、西布伦、迦得、亚设、但、拿弗他利、便雅悯。而另外两个支派则是以雅各的孙子,约瑟的儿子的名字命名的,即:以法莲和玛拿西。雅各的另外一个儿子—利未,由于统治着是一个宗教性支派。因此有别于其他的十二个支派,长期以来并未在以色列人所征服迦南之地时获得一块属于他们的土地。在上古以色列的历史之中,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后来合为南方的犹大王国,而北方的十个支派合为以色列王国。在西元前721年,由北方十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由于遭到强大军事帝国—亚述的入侵而最终消失。其居民大多数都被亚述人卖为奴隶,被征服者带往亚洲各地。也就是以色列所谓的“失落的十族”而犹大与便雅悯便成为仅存的两个支派,也就被认为是今天的犹太人的祖先。
很大程度上被基督徒认为无比神圣的圣经其最初的起源更象是一部古代希伯来人神话史诗。但是由于基督教义的神化,使得这部史诗批上了太多神圣的光环,对于它的记载总有两大最极端的派别,一派相信圣经中描述的全部是可信的历史,甚至包括上帝创世的传说,另一派,则坚定的认为圣经中几乎都是无稽的传说,当然大多数现代人对于圣经的看法,总是正态的分布两者之间。不过这个世界上总有好事者喜欢牵强附会,关于古代希伯来人“失落的十族”最终去向的研究从西方文艺复兴便一度兴盛一时,而自20世纪50年以来,随着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和以色列的强盛。越来越多的亚洲不为人所关注的渺小民族出于历史和文化上的自卑情节,开始尝试着利用圣经中的传说将自己与逐渐成为富有和成功代表的犹太人扯上关系。世代居住于印度东北部的米佐拉姆人显然也是其中之一。
在印度的米佐拉姆和曼尼普尔两个邦一共生活着200万“钦龙”人,他们中的多数人表示自己是亚述征服者于2700年前流放的以色列“失落支派”的后裔。当时共有十个支派被亚述征服者流放。他们在穿过伊拉克、阿富汗和中国南方后,最终在印度和缅甸边界地区的森林地带定居下来。一个多世纪前,多数人放弃了万物有灵论,转而信仰基督教。而他们的“回归运动”的基础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据说当时两名基督教徒都做了相同的一个梦,梦见天使宣布他们是以色列人。而随后其它人也开始已注意到他们在信奉基督教前的传统与犹太人传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包括就是在出生第8天实施行割礼,但不是用刀,而是使用磨尖的石头。以及在庆祝节日时还会食用未经发酵的面包,虽然他们平常根本就不吃面包。
虽然这一行为被当地的基督教会直斥为无稽之谈。但还是越来越多的米佐拉姆人开始归信犹太教。实际这一点与中国古人所云:“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同样的道理,毕竟在犹太人成为整个欧洲的仇敌,被强大的第三帝国送进集中营的时候,便没有看到有任何一个民族出来自认是“失落的十族”后裔,去和自己的犹太兄弟一起去承受那集中营的毒气沐浴。当然包括米佐拉姆人在内的这些民族得意攀上犹太人,成为他们散落在外的“穷亲戚”实际上也得益于犹太人在复国主义思想感召之下所并发出的空前的团结和互助。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而以色列建国后,认为要团结流落到全世界所有本民族的人,所以他们采取了以色列为国名,而没有采用犹大作为国名,而且自称为希伯來民族,而不是犹太民族。但犹太人这个名词已经被世界各地广泛接受。
对于来自遥远印度,自称“昔日同胞”的米佐拉姆人,以色列政府一度采取谨慎的态度,一度拒绝承认他的犹太人身份。但是随着多次中东战争武力对抗的结束,以色列政府却发现他们正在面临一场新的对抗—在“人口和生育率”领域的竞争。虽然以色列人妇女的总合生育率超过了欧洲达到2。9左右,也就是说每1000名妇女可以生育2900个孩子。但是这一速度比起巴勒斯坦人5以上的生育率,因此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永远也不可能超过巴勒斯坦人。而犹太人口的比例持续下降。这种此消彼涨的较量最终导致的以色列人不得不放弃了他们在加沙地带的定居点,以加大了以色列控制的以色列本土以及西岸地区的犹太人口比例。但这也仅仅是将犹太人从多数民族转为少数民族的时间推迟了不过20年而已。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里卡特便曾不无得意的说过:“我们并没有消失,我们也不准备消失。出生在我家乡杰里科镇的孩子们将成为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的多数民族。”
为了改变这一力量对比,在不进行战争来削减巴勒斯坦人的前提下,犹太人只能选求外来力量的帮助。而自称“失落的十族”之一的米佐拉姆人显然不失为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的一个典型范例。当然一口气引入200万根本与犹太民族生活习惯格格不入的米佐拉姆人显然不是大多数犹太人可以接受的事实,因此以色列的教宗—大拉比阿马尔在派出宗教法庭代表团与米佐拉姆人进行了接触之后,决定不承认来自米佐拉姆和曼尼普尔两个邦的印度人为犹太人,但接受他们是犹太人后裔的证据。而其中的一个拥有7000余人的“布尼梅纳什”部落则被认为是犹太的直系后裔,派几名犹太宗教法官前往印度东北部与缅甸接壤的偏僻角落,主持仪式使“布尼梅纳什”部落人皈依犹太教,而这个部落中两百多名幸运儿则可以如愿以偿的移民以色列。最终定居以色列北部的拿撒勒镇和卡尔米埃勒
显然绝大多数的米佐拉姆人并不了解以色列政府这一举动背后“千金买骨”的象征意义。这极少数人成功的加入以色列国籍给了他们无穷的动力和勇气。但是在新德里的统治之下,他们的这一美好夙愿显然依旧遥遥无期,印度政府在这个问题虽然保持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给米佐拉姆人脱离印度的机会。这一点并非单独出自于印度自身利益的考虑,更是以色列政府与新德里达成一致协议。
不过中印战争的结束却给了一直以来都幻想着自己是“犹太后裔”的米佐拉姆人一个实现梦想的最好契机。当中国远征军带来了新德里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米佐拉姆邦的居民们并没有象他们的邻居那样对独立自主,可以摆脱印度斯坦人的统治抱有太大的兴趣,相反真正可以激发他们热情的是他们终于可以不受约束的奔向自己的那失落的家园了。米佐拉姆人第一时间联络的并不是前来解放他们的中国远征军,而是远在中东的以色列政府。米佐拉姆人组织了一个由各部族长老组成的使团前往耶路撒冷,除了朝圣之外他们还希望根据犹太人回归法,让大多数的米佐拉姆人移居以色列。而国际基督教徒与犹太教徒会社则应该承担“玛拿西儿女”部族皈依犹太教的全部费用,并为他们移民以色列提供便利。
面对这群“讹人”的“远方亲戚”以色列政府多少有些哭笑不得。痛斥对方然后拒之门外自然并非难事,但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以色列政府还是表示了愿意考虑他们的意见。只是让众多米佐拉姆人离开生活已久的土地,恐怕大多数人都会留恋吧!因此以色列政府希望米佐拉姆人可以多考虑一下移民的问题。
“我们一点也不后悔离开那些我们出生的地方。因为以色列才是我们的应允之地。”但以色列政府的劝告却遭到了对方义正词严的回答。根据出埃及记中记载:当年希伯来人因受到埃及人的高压统治而被迫逃出埃及,摩西奉上帝之命,带领希伯来人穿越红海,抵达充满奶与蜜的应允之地。显然米佐拉姆人早已不将可以移民以色列看成是一种奢求,而是自己作为“神选之民”所理应享有的权力。
面对米佐拉姆人死皮赖脸的移民请求,以色列政府只能表示将200万米佐拉姆邦的居民移居到以色列的国土之上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并非可以一蹴而就,以色列政府希望米佐拉姆人能够先逐步找回他们作为犹太后裔的光荣和生活习惯再考虑移居以色列本土。但是令以色列人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自己的这一推脱,米佐拉姆人似乎也早有应对之策。米佐拉姆使团面对无法移居以色列这一问题显然早已有预料。他们迅速退而求其次提出了希望能够先与以色列结成一个基于犹太后裔共同利益的联盟。
这一要求虽然表面上看对以色列颇为有利,毕竟自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建立以色列国以来,在世界各大种族的政治版图之上以色列依旧是犹太人唯一的聚居地。如果可以与独立的米佐拉姆结成联盟,无疑从一个侧面扩大了以色列的政治生存空间。但是精于算计的犹太人却不难从这事情充满诱惑的表面洞察其背后的隐患。米佐拉姆邦的面积不过2。1万平方公里,且地处米佐丘陵,东部河谷狭窄,人口极稀,西部虽然有一些利于耕作的平原,但农业却以粗放的轮作为主。可以说整个米佐拉姆的经济还处于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米佐拉姆邦空前的落后与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的以色列完全格格不入。如果这个联盟真的变成了现实,那么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以色列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被迫向遥远的米佐拉姆邦持续输血。
最终以色列政府不得不抱着“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心理,向在处理印度所属各邦的前途问题上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中国政府求助。在了解了以色列政府所面对的尴尬之后,中国政府多少也有些无从应对,毕竟米佐拉姆人对于自己是犹太后裔这一理论坚信不移。而在印度东北各邦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又向来强调民族自决的精神。如果不是以色列政府开出了众多丰厚的后报,中国政府也实在不想趟这个混水。最终经过了历时数个月的讨价还价,在中国政府的协调之下,以色列政府与获得独立的米佐拉姆共和国订立了一系列经济、科技互作协议。暂时稳住了叫嚣要“举国重演出埃及记”到处租借船只恨不能全民渡海,移民以色列的米佐拉姆人。
原印度东北部特区在战前共有印度政府设立七个邦,分别是阿萨姆、那加兰、梅加拉亚、米佐拉姆、特里普拉、锡金和阿鲁纳恰尔。总人口3100多万,总面积约占印度陆地领土面积的8%。由于印度东北部在行政上属于印度的时间较晚,而印度自身在其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统一的时间也很短。加上贫困落后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长期以来都与印度政府处于离心离德的状态。虽然新德里一直以来强调东北部地区的特殊情况,例如地处山区,没有港口,又偏处一隅,与印度其他地区之间夹着一个孟加拉国,仅有狭窄通道相连等等原因。但实际上印度政府长期以来错误的经济政策也是导致东北部地区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除了在民族自绝的基础上赋予了阿萨姆、那加兰、梅加拉亚、米佐拉姆、特里普拉、锡金这6个邦的独立自主之后,中国政府更是启动了准备已久的“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战略。这一战略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便由中国云南省的经济学界提出,但是由于新德里的反对而迟迟无法启动。而随着中印战争的终结,一个崭新的自由贸易区域的雏形终于出现在了环孟加拉湾地区。
中印这段争议始于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会谈。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藏南及达旺等地区割与英国。后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该线,中方代表则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中方至今的观点是: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单方签字(即英国),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
而长期以来由印度根据英国政府单方面划定的麦克马洪线而强占的藏南及达旺等地区建立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国政府从来不承认该邦的合法性,而随着中印战争的结束,这一长期搁置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了。印度所强占的阿鲁纳恰尔邦地区,总面积为83743平方千米,可以说是现时印度东北部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但是人口不过100多万。随着由拉萨军分区组织的特遣队抵达该邦首府伊塔那噶。阔别祖国多年的藏南领土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
印度东北部各邦的独立风潮一度引发了印度本土民众和西方各国政府的猜测。中国会以印度原属各邦为单位彻底肢解印度的怀疑一度出现在众多国际观察家的报告之中。但是很快一个新兴联邦政体的出现却最终打破了人们的这些顾虑。
尾声:恒河沙数(三)
曾几何时西方国家在探讨苏联解体之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之时,总认为象印度、日本这样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国家里存在共产主义党派,并不为奇。毕竟在全世界的国际共产主义陷入空前低潮的情况下,这些共产主义党派的存在与其说是一股政治力量,不如说是这些国家议会民主的一种象征和标志。虽然在印度,共产主义党派存在的时间并不短,影响力也不可谓不大,甚至可以在象西孟加拉邦这样的地方政府内长期执政,可以说星星之火,生生不息,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也导致了他们要想夺取全国政权,形成燎原之势,却也遥遥无期。
共产主义理论在印度的传播几乎与中国是同步的。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时,正是印度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时候,这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在印度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土壤,一些小资产阶级秘密革命组织成员和国大党内的少数激进青年成为最早接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人。其中作为著名、并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熟知的当数—罗易(manabendra nath roy)。这位出身于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的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及活动家,18岁就参加谋求印度独立的地下抵挡运动,而当1915年尝试发动武装政变推翻英国统治之后。这位年轻的革命者开始踏上了前往德国及中国上海寻求德国提供武器支持印度革命的道路,但是却均未能获得成功。据说他还曾在日本会见了在那里避难的孙中山,但是谈到民族解放问题时,孙中山提出了要借助日本的力量把欧洲列强赶出中国和亚洲。罗易对孙中山的主张不予赞同。而孙中山还建议罗易从袁世凯的反对者手中购买武器用以协助自己的倒袁运动。
1917年,罗易流亡墨西哥开展民族主义革命活动。由于与当地知识份子及政治领袖关系密切。罗易曾一度被选为墨西哥社会党总书记。十月革命后他转向共产主义,与当时在墨西哥的俄罗斯革命者鲍罗廷熟悉,并一起创建了墨西哥共产党。1920年他受到列宁的邀请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并在会上发表关于民族及殖民问题的理论,甚至成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方面理论的补充。罗易在这次会议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印度人在共产国际运动的一次颠峰,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旧处于襁褓之中。此后罗易在共产国际之中可谓春风得意,1920年他于塔什干成立印度侨民共产党。1922年为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之一,之后更一度成为共产国际主席团成员。但是随后的中国之行,却成为了他人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拐点。
1927年年初,罗易奉共产国际之命前往中国,担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负责“指导中国革命”不过他生不逢时,他4月初抵达中国,4月12日便发生了震惊中外“4。12”反革命政变,接下来他又与当时的中共总书记陈独秀以及老友—苏共驻华代表鲍罗廷就中国革命的策略问题发生激烈冲突。5月31日,共产国际密电中共,指示中共发动进行土地革命,武装农民、没收土地;渗入国民党内并组成可靠的武装部队。但罗易请与6月将共产国际指示未经许可给了国民党在武汉的领导人汪精卫过目,最终令汪精卫在在武汉发动“7。15”反革命政变,残杀共产党人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