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中国人史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安,而边疆将领中从没有一个人为我分忧。曾铣收复河套的计划,规模壮伟,国防部为什么迟疑不决,拿不出主意?”下令先发给曾铣白银二十万两调度使用。曾铣深庆他遇到盖世英主,积极准备。
但是,没有人对疯狗能预测它什么时候会忽然发作咬人,对拥有绝对权力的暴君亦然。事情突然变化,首席宰相(中极殿大学士)夏吉,全力赞助曾铣。而次席宰相(建极殿大学士)严嵩,则正积极排除夏言,河套战略正供给他攻击夏吉的工具。我们不知道他用什么方法和用什么理由,只知道严嵩和宦官勾结,在宫廷中秘密下手,终于使朱厚囗作一百八十度改变。一五四八年,当国防部把实施攻击的详细作业拟妥,而且刚刚呈请批准时,朱厚囗忽然下了一道谕旨说:“驱逐河套的敌人,出兵是不是有名?粮秣是不是够用?胜利是不是有把握?曾铣一个人不可惜,而人民受到荼毒,谁负责任?”这是一种当权人物翻脸时特有的口吻——中国人称之为“官腔”官腔一出,已不是理性可以解决的了,全体官员大为惊愕,严嵩立即公开反对擅开边衅。于是,曾铣、夏言全被处斩。
土默特部酋长俺答,不因朱厚囗的昏聩而心肠软化,明年(一五四九),俺答直抵大同、永宁(北京延庆)一带,大掠而去。又明年(一五五),攻陷古北口(北京密云东北),破长城而入,包围北京。这是上世纪(十五)也先可汗围城后,北京再次被围,两次相距恰恰一百年。朱厚囗惊恐过度,把国防部长(兵部尚书)丁汝夔杀掉泄愤。但他不承认杀错了曾铣,反而坚称这正是曾铣妄图开边,激起敌人的报复。
北京好容易解围,俺答杀够了中国人,抢够了中国人的财产之后,满载而归。但北中国全部暴露在这个蒙古部落的铁蹄之下,万里长城在腐败的边防军手中,已不发生作用。俺答几乎每年都要攻破长城,南下大大地劫掠一次。边防军将领们无可奈何,唯有把逃难的一些难民,提来杀掉,当作杀敌报功——其中有多少使人伤心落泪的事迹。然而,俺答年纪渐老,而且他和他的部落人民,都信奉了从西藏传过来的喇嘛教。开始厌倦战斗。七十年代时,又发生了一件桃色事件。遂使他们永无休止的侵略,蓦然结束。
桃色事件的男主角就是俺答,女主角是俺答的外孙女三娘子。三娘子美丽绝伦,身为外祖父的老混蛋俺答却把她纳为姬妾。三娘子的未婚夫不答应,跟俺答理论,俺答没有办法,只好把孙儿把汉那古的未婚妻,改嫁给三娘子的未婚夫。现在轮到把汉那吉恼火了,他说:“这算什么话,外祖父娶外孙女,祖父把孙儿媳妇送给别人。”就率领他的家人,逃到中国。边将们痛恨俺答,一致要求杀掉把汉那吉,幸而大同总督王崇古有政治头脑,坚持予以保护,又请中央政府委派把汉那吉一个中级军官(指挥使)的职位。
俺答的原配妻子恐怕她的孙儿被中国杀掉,日夜不停地向俺答哭闹咒骂,这个老混蛋在头脑清醒时还是有理性的,他既懊悔又惭愧,于是率领十万人的强大兵团,越过边界二直指大同,准备在发现中国杀了他的孙儿后,即发动攻击。王崇古知道他的用意,派人前去谈判和解,保证他的孙儿还结结实实地活着。俺答不肯相信,差遣他的亲信到大同窥探,看见把汉那吉穿着中国军官的制服,正在那儿骑马取乐。俺答惊喜说:“中国竟没有杀我孙儿,我从此也不再攻打中国。”
中国北方的外患,就这样戏剧性的停止。
俺答死后,三娘子掌握大权。她不但美丽,而且极有才干和见识,她发现跟中国和解,接受中国的封号所得到的赏赐,要比劫掠得到的还要多,所以她始终臣服中国,作为中国的屏藩。本世纪(十六)最后三十年,以及下世纪(十七)初叶,三娘子在世期间,两国边界保持一段长期的和平。
七张居正的改革与惨败
跟俺答和解的前四年(一五六六),朱厚囗逝世,他在位四十六年,带给中国半个世纪的痛苦。他的死使中国人照例松一口气,由他的儿子朱载垕继任。朱载垕在位七年,于一五七二年逝世,由他的十岁儿子朱诩钧继任。
当朱载垕刚死,朱诩钧还没有登极时,首席宰相高拱跟次席宰相张居正,争斗激烈。张居正跟宦官巨头——司礼太监冯保勾结,利用主少国疑,千载难逢的机会,由冯保设下网罗,向朱翊钧的母亲李太后告密说:“高拱在朝堂上向群臣扬言:十岁的孩子,怎么能担起皇帝的重任?”高拱即令是一个白痴,也不敢公开讲这种杀身灭族的话,但在官场倾轧中,问题不在他讲不讲,只要有人坚持他讲就够了,李太后颜色大变,立即把高拱免职,擢升张居正为首席宰相。
张居正使用的显然是一种不尊严的手段,但不能责备他,明王朝三百年间,所有高级官员都必须有宦官的支持。只有少数人敢跟宦官对抗,但不是死于诏狱,便是死于穷困。
张居正是明王朝所有宰相中,唯一的敢负责任而又有远大眼光和政治魄力的一位,不以自己的荣华富贵为满足,他雄心勃勃,企图对政府的腐败作一改革。但他没有公孙鞅当时的背景和王安石所具有的道德声望,更没有触及到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制度不合理的核心,他不过像一个只锯箭杆的外科医生一样,只对外在的已废弛了的纪律,加以整饬。
主要的措施在于加强行政效率,下级官员必须对中央命令彻底执行,不能敷衍了事。张居正屡次调查户口、测量耕田、整理赋税,使负担过多的穷人减少负担,使逃税的“乡绅”纳税。又大举裁减不必要的官员,缩小若干机关的编制。最有成绩的是,张居正任用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任用抗倭名将戚继光守御北方边疆。
当戚继光调任蓟辽兵团司令官(蓟辽总兵)时,准许他率领一手训练的击败倭寇的浙江部队。到任后的某一天,举行阅兵,忽然大雨倾盆,边防军竟一哄而散,只有浙江部队因没有得到解散命令,仍在大雨中屹立不动,边防军大吃一惊,从此他们才知道什么是军纪军令。这件事说明边防军的腐败(现在我们可以了解万里长城所以抵挡不住俺答的原因了)和张居正所以进行改革的必要。
然而,我们一再提醒,儒家思想下的中国传统政治,是反对任何改革的。尤其是本世纪(十六),正是大黑暗时代,对改革的反对当然更加强烈。张居正所作的这种外科医生的手术,严格地说还谈不到改革(更谈不到高一级的变法了),只不过稍为认真办事而已。但他所遭到的反对,却同样可怕。一是丧失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如被裁减的人员,被增加田赋的“乡绅”和一部分不能作威作福的宦官。另一是习惯性的反对,儒书上“利不十,不变法”已成为阻止改革的借口。不幸的是,张居正又因为父亲亡故的守丧问题,触犯了儒家的礼教。
张居正的父亲于一五七七年逝世,依照儒家礼教的规定,作儿子的必须辞去官职,回到故乡守丧三年。只有皇帝才有权下令征召守丧中的儿子继续供职。皇帝朱翊钧倒是下令征召张居正的,但仍然引起政府若干官员的喧哗,一种是卫道之士,他们认为纵然有皇帝的征召,但儒家正统思想不能违犯,不守父母三年之丧,跟禽兽没有两样。另一种是锐进之士,希望张居正马上退出政治舞台,即令是短期的也好,以便自己擢升。这场争执虽没有大礼议事件那么死伤狼藉,但也热闹了一阵。使张居正的仇人布满天下。
张居正当权十一年,在一五八二年病死。朱翊钧已二十岁,蛇蝎性格随着他年龄的成长而大量显露,他恨透了在他幼年时对他生活管教过严的宦官冯保和在他幼年时对他读书要求过严的张居正。
朱诩钧十岁时,就经常拷打身边的宦官和宫女,把这些可怜无助的人拷打到死。冯保向李太后报告,李太后就责骂朱翊钧,有时候还揍他。有一次李太后暗示他如果不停止凶暴,可能有被罢黜的后果。至于张居正,他兼任皇家教师,往往在朱翊钧早睡正甜时,强迫他起床读书。在他读错字时,又声色俱厉地纠正他。
朱翊钧在张居正死后亲政,立即向他们采取报复行动,任命冯保的死敌张减当司礼太监,把冯保放逐到故都南京。接着宣布张居正的罪状,下令抄没他的家产。张居正是荆州(湖北江陵)人。地方官员在谄媚奉承宰相之家十余年后,为了表示对新当权派的忠贞和对“罪犯”的深恶痛绝,还没有得到正式命令,一听到风声,就派兵把张居正家团团围住,门户加锁,禁止出入。等中央查抄大员张诚到达时,已有十余人活活饿死。
张居正的失败是注定的,当时的社会背景绝不允许他成功。他失败后,十年的改革成果,逐渐化为乌有。一切恢复原状,黄河照旧泛滥,戚继光被逐,边防军腐败如故,守旧的士大夫、乡绅、宦官,一个个额手称庆。
八第一次保卫朝鲜
张居正死后不久,日本大举侵略朝鲜王国,中国第一次武装援助朝鲜。
朝鲜王国和安南王国,是中国南北两个最忠实的藩属,他们除了有一位国王和使用一种跟中国大同小异的文字外,事实上可以说是中国的一省。中国是他们的保护者和宗主国,但从不过问他们的内政。
日本帝国在本世纪(十六)有一位巨人崛起,他就是平民出身的大将丰臣秀吉。他统一了全国,担任国家最高执政官(关白),天皇便成为一个虚名。丰臣秀吉在国内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后,日本三岛已不能容纳他的野心,他决定征服朝鲜。
朝鲜得到日本即将入侵的情报,对于文化落后的蕞尔小国,竟敢动高度文化大国的脑筋,感到不能置信。为慎重起见,一五九o年,特地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日本访问,调查日本入侵的可能性。代表团于翌年(一五九一)返国,提出两份内容恰恰相反的报告,团长黄允吉认为日本一定会有军事行动,副团长金诚一则认为冷战有可能,热战绝不可能。朝鲜国王李(日公)问二人对丰臣秀吉的印象,黄九吉说:“光采焕发,具有胆略。”金诚一说:“双眼像老鼠一样,毫无威严。”
——判断,是人类最高智慧的表现。判断如果错误,就必须付出判断错误的代价,小焉者是个人的失败,大焉者是国家受到伤害,甚至灭亡。对同一现象,竟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判断(事实上有时候还产生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判断),跟当事人的智慧见解,生活体验,以及心理背景,有密切关系。
朝鲜政府经过研究之后,决定采信副团长金诚一的判断。那时朝鲜的李王朝跟中国的明王朝是一丘之貉,同样的腐败浑噩,他们不愿意受到攻击,所以不相信会受到攻击。
第二年卜五九二),丰臣秀吉统率海陆军十五万人,渡过对马海峡,在朝鲜半岛的釜山城登陆。朝鲜不堪一击,日军长驱直入,抵达首都王京(汉城)。王京陷落,国王李(日公)逃到北方的开京(开城)。开京又陷落,又逃到更北方的平壤。平壤又陷落,李(日公)于是逃到跟中国一水之隔,鸭绿江畔的义州。日本兵团自四月在釜山发动攻击,到六月夺取平壤,只不过三个月时间,朝鲜全国八省(道),全部失守,只剩下义州一个孤城。李(日公)向中国告急,他认为复国无望,请求举族内迁。
中国这时正逢宁夏军区(口孛)拜兵变,兵力集中在西疆,一时不能调遣。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石星就派遣精通日本语文的沈惟敬,作为中国使节,前往日本占领下的平壤,了解情况。沈惟敬到平壤后,日本大将小西行长表示:“日本无意跟中国为敌,我们愿跟中国共同瓜分朝鲜,以大同江为界。中国如果同意的话,日本就撤出平壤,退到大同江以南。”沈惟敬回报,中国拒绝,认为必须维持朝鲜领土的完整与主权的独立。这一年九月,(口孛)拜事件平息,中国大将李如松率援朝军出发。
李如松于十二月渡过鸭绿江,跟国王李(日公)会合。明年(一五九三)正月,开始进攻,张居正整顿后的武装部队,仍有残存的优良纪律和战斗力,日军大败。援朝军追击三百余公里,克复平壤。再追击一百五十余公里,克复开京(开城)。日军节节失利后,在王京(汉城)北十五公里碧蹄馆,布置埋伏,由间谍向李如松报告说:“日本人已放弃王京,向南逃窜。”李如松这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十分骄傲。他轻骑急追,在碧蹄馆陷入重围,战马跌倒,他的头部受伤,虽然援军仍将日军击退,但损失惨重,锐气已消。
然而,日本也无力反攻,而且鉴于平壤之败,不敢固守后勤交通线有随时被切断危险的孤城,不久真的放弃王京(汉城),撤退到朝鲜半岛南端最初登陆地的釜山。车臣秀吉返回日本,留下小西行长:等候命令。这时除了釜山一城外,朝鲜全国光复。如果换了有些大国,可能会趁此良机,把朝鲜一口并吞。然而中国却命国王李(日公)不必内迁,还都王京(汉城),李(日公)像中了马票一样的大喜过望。
日本退守釜山后,中国援朝军在外围布防。国防部长石星主张谈判解决,国王李(日公)也向中国要求如此。这件艰难的工作由沈惟敬担任,最后中国允诺加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允许日本贸易,日本则允诺撤出釜山。一五九六年,中国派遣使节团前往丰臣秀吉所在地大阪(当时日本首都仍在京都),举行册封典礼,朝鲜也派一个代表团陪同观礼。然而,日本的谈判不过是一个骗局,丰臣秀吉需要时间重新集结兵力。我们一眼就可看出,他不能接受日本国王的封号(好像连精通日本语文的沈惟敬,也不知道日本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天皇)。于是等到中、朝两国代表团抵达大皈之后,丰臣秀吉指摘两国代表团的代表,官位太低,礼物也太薄,不但瞧不起日本,也瞧不起中国。一方面要求中国惩罚朝鲜,一方面在釜山发动第二次攻势。
丰臣秀吉的背信,影响两个人的生命,一是国防部长石星,一是和平使节沈惟敬,这两位从事和解的人物,被勃然震怒的明政府皇帝朱翊钧下狱处决。然后命杨镐、邢玠两位大将,分别围堵。杨镐是著名的债帅人物,他在釜山北方被日本的凌厉攻势击败,死伤惨重,只身逃脱。幸而邢玠终于挡住了日本陆军,并用海军骚扰日本的海上补给线,日军的处境不久就岌岌可危。
一五九八年,即本世纪(十六)最后第二年,丰臣秀吉在大阪逝世,遗令退军,留在釜山的日军才行撤退。其实即令丰臣秀吉不死,日军因粮道不绝如缕,也会撤退。但丰臣秀臣之死,使他们撤退有名,保持了颜面。
——七世纪时,日本出兵朝鲜半岛,还可以说是援助百济王国对抗新罗王国。本世纪(十六)这一次,则连一个借口都没有,而是赤裸裸最原始性的对外侵略。假如不是中国干预,朝鲜早已灭亡。日本似乎总是气咻咻的,稍微有一点力量,就企图奴役他的邻国,不管这邻国对他多么友善。
这是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鲜,也是中国第一次保卫朝鲜,自一五九二年到二五九八年,历时七年。日军撤退后,中国援朝军也跟着撤退。这是历史上国与国之间,最标准的无私援助,中国战士的鲜血,洒遍朝鲜半岛,而一无所求。
九阳明学派
当援朝战役结束时,本世纪(十六)也告结束。
让我们暂时抛下使人昏眩的政治军事,走到另两个宁静的领域,一是学术思想领域,一是文学创作领域。学术思想领域中,本世纪(十六)兴起一种新的思潮,即阳明学派。文学创作领域中,则进入了小说时代,连续出现三部伟大的小说。
我们先叙述阳明学派。
自从纪元前二世纪起,中国的正统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崇古思想。纪元后十一世纪,儒家思想中的理学一派,成为儒家思想的正统。大黑暗时代正是理学兴盛的时代,理学最大的流弊是嘴上说的和笔下写的,都是仁义道德,而行为上不能实践,以致满坑满谷的仁义道德,都成了专门外销给别人的出口货,阳明学派针对这种流弊而生。
阳明学派的创始人王守仁,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物,他的一生遭遇比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的朱熹,要复杂曲折得多,社会地位和事业成就,也比朱熹为高。王守仁当过小官,下过诏狱,受到最屈辱的廷杖。但也当过大官,统过大军,擒过叛王,扑灭过民变,最后被皇帝封为怕爵。
王守仁于本世纪(十六)初,当南京国防部的科长(南京兵部主事),因为竭力拯救被宦官诬陷的朋友,触怒了大宦官刘瑾,被逮下锦衣卫诏狱,打四十廷杖,然后贬窜到距首都航空距离一千七百公里外的龙场驿(贵州修文),担任驿站站长(驿丞)。龙场在当时是一个荒凉的地方,人迹罕至,王守仁的前途一片沮丧和绝望。但就在那里,使他过去一直感到困扰的,理学家们何以言行不符的丑陋现象,豁然开朗地得到了解决方法。王守仁曾筑室阳明洞,研讨学问,人称阳明先生。他的学说被称为阳明学说,包括下列两个主题:
一致良知
二知行合一
致,即实行。良知,即心理上的自觉。王守仁的要求是,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实行这个道理,就是知行合一。仅仅自命为知道了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了,人性的败坏的主要原因在此,真正的知识离不开实践。
自从十二世纪朱熹利用白鹿洞书院讲学,以传播理学思想,讲学即成为高级知识分子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讲学跟学校不同,讲学是公元前五世纪孔丘式的(在西方,柏拉图也是采取这种方法,因而被称为柏拉图式的),纯以教师个人为主,没有肄业年限,也不限定授课的场所。这种讲学的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对自己的理论建立严谨的课程,教师只是随时随地的,想到那里,讲到那里。学生们固然可以追随教师数十年,但也可以只交谈几句话,即恍然大悟,满载而去。王守仁即用这种儒家学派的传统方法,传播他的学说。当一五一九年,朱宸濠亲王在南昌(江西南昌)叛变时,王守仁正担任江西省南部军区司令官(南赣巡抚),他率领大军,迅雷不及掩耳地进攻南昌,把朱宸濠擒获。即令在如此军事倥偬之际,他仍然讲学不辍,从各地投奔他的学生,跟他的卫士一样,他走到哪里,学生们跟到哪里。
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尤其当理学家发现这种指责大部分竟然都是真实时,更恼羞成怒,把王守仁形容为仅次于赢政大帝的第二号魔鬼。两派人物不久就排挤斗争,把自己纳入君子系统,把对方纳入小人系统,互相用恶言咒骂。
可是阳明学派思想比理学学派更近一步的接近佛教神秘主义的禅机,阳明学派的“良知”不是靠科学方法获得,而是跟得道的高僧一样,完全靠领悟获得。佛教中观音菩萨可以用一句话点破凡夫俗子的悟性,使他成为神仙,阳明学派更注意这个契机。而领悟是独占的,不能公开验正。于是,到了后来——王守仁逝世一百余年的下世纪(十七)中叶时,阳明学派遂走入空疏的幻境,一些堕落的阳明学家跟酒肉和尚一样,认为贪赃枉法,照样可以使自己成为圣人,引起理学家的反击,遂转衰落。
十三部小说
其次,我们叙述三部小说。
中国文学的发展,像一列车厢分明的火车,从纪元前五世纪的诗经,发展到纪元前四世纪的楚辞,再发展到纪元前二世纪的汉赋,然后发展到八世纪的唐诗,十一世纪的宋词,十三世纪的元曲。到了本世纪(十六),则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小说时代,有三部代表中国文学高度成就的长篇小说,先后出现。
三部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人说他是浙江杭州人,有人说他是山西太原人。有人说他是十四世纪人,有人说他是上世纪(十五)跟本世纪(十六)之间的人。我们不知道正确答案,只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文学,描写第三世纪三国时代——曹魏帝国、蜀汉帝国、东吴帝国,对抗的经过和最后终于统一的故事。这些多采多姿的故事,早就在民间流传。第十世纪后,曾出现讲述这些故事的稿本,那时还没有“小说”这个名词,只称为“评话”到了本世纪(十六),罗贯中用他的才华把它们加以整理组织,遂成为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巨著。在这部小说中,蜀汉帝国的宰相诸葛亮,被塑造成一个会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道教巫师。大将关羽,因他对义兄刘备私人的效忠精神,被称为忠义人物的典型,死后且被世人尊为神抵。另一位大将张飞,以直爽鲁莽、粗犷闻名于世。中国古典戏剧中有太多的主题,取材于这部小说。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身世跟罗贯中一样,历史上没有确实的记载,据说曾当过钱塘(浙江杭州)仓库的管理员。我们姑且猜测他生在罗贯中之后,因为他写的水浒传,用的是流畅而成功的白话文(三国演义还是用文言文,虽然是很通俗的文言文),这是他大胆的革命创举。
十二世纪初叶,宋王朝酒肉皇帝赵佶在位时,曾经有三十六个骑士人物,以山东省梁山泊为根据地。梁山泊是山东省梁山县梁山之下的洼地湖,古代钜里泽的遗址附近。十二世纪时,黄河溃决,遂成为一片汪洋。这三十六个行侠仗义的骑士人物,纵横华北大平原,专杀人民所最痛恨的贪污官员和土豪恶霸,抢劫富家的财物,救济贫民。这种行为被广大的群众歌颂为“替天行道”骑士们生龙活虎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达数百年之久。但直到施耐庵手中,才被组织成为一部文学价值和社会史价值同样高的巨著,而三十六个骑士,也增加三倍,成为一百零八位梁山泊好汉。
全书精神是一种“官退民反”的痛苦呐喊,施耐庵用无懈可击的布局和深刻的分析,把每一个骑士,由守法畏官的善良小民,到被逼上梁山泊,成为官员心目中的万恶匪徒。他们转变的过程,都有细腻的描绘。每一个角色所遭受的迫害都不一样,但不甘心死于迫害,挺而走险的结局却是一样。我们可举出书中第一个出现的主角之一的林冲作为说明:林冲是宋王朝政府禁卫军的一位中级军官(八十万禁军教头),宰相的儿子看上了林冲美丽的妻子,在调戏强xx失败后,宰相即拿出传统的“诬以谋反”的冤狱手段,把林冲逮捕判刑,贬窜到边荒地区做一名看守草料的士兵。但他的妻子拒绝改嫁,仍盼望遇到大赦,丈夫得以回家团聚。宰相为了断绝她的盼望,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于是当地负责的军区司令官,派了两个爪牙,乘着大雪之夜,到草料场中纵火。这是一个毒计,如果把林冲烧死,固然达到目的。即令不能烧死,林冲焚毁了军用物资,也逃不了军事法庭死刑的处决。林冲在大火中死里逃生,正要去司令部报告时,却听见两个爪牙在兴高采烈地谈论这个阴谋。林冲把他们杀掉,然后发现自己“有国难奔,有家难投”唯一的一条路是,到梁山泊当强盗。
——水浒传跟三国演义,同是中国人最欢迎的文学作品,但水浒传却受到儒家系统的厌恶,因它暴露了中国不断民变的内幕,太富于反抗精神。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他是三位作者中唯一敢确定籍贯和时代的一位。他是南直隶(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淮安市)人,生于本世纪(十六)第一年(一五),死于一五八三年,活了八十四岁高龄。
西游记也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由吴承恩把它综合成为一部巨著,描写七世纪唐王朝高僧玄类前往印度寻求佛教经典的故事(唐僧取经)。玄奘在西行路上,收了三个妖怪作为他的门徒。即猴精孙悟空、猪精猪八戒、水怪沙和尚,还有一匹由白龙变化而成的白马。孙悟空神通广大,能力高强而心肠善良。猪八戒具有人类所有的弱点:自私懒惰、贪吃贪财、投机取巧、喜欢说谗言和挑拨是非。沙和尚则是平凡的乡愿,既没有特殊长处,也没有特殊的短处。他们组成了一个奇异的武装旅行团,从中国到印度,沿途共遇到八十一次灾难,每次都因为玄奘或猪八戒的错误而发生,每次也都靠孙悟空锲而不舍的忠心和努力,拯救出险。
西游记曾引起很多学者研究它的涵义,有人说是宣扬佛教,有人说是宣扬佛道儒三教合一,有人说是描写人物的善恶两面,有人说是讽刺明政府的黑暗,有人说它只是吴承恩的游戏之笔。我们感觉到应注意两点,第一,西游记中人物,除了玄奘一人外,其他全属虚构。八十一次灾难,每一难有每一难的特色和情趣,从开始到结束,都不相同,这是一种丰富的想像力。第二,西游记是一部幽默作品。书中人物连篇累牍的对话和动作,都使人作会心的微笑。而想像力和幽默感,正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无论他是理学派或阳明学派,所最缺少的东西。
这三部小说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历时数百年,直到二十世纪都被爱好不衰。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悉书上的每一个人物和书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对这些人物和故事,无不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们认为说下面的话并不过分:要想了解中国,在这三部小说中可找到宝贵的答案。三部小说在此后所发挥的力量和对中国人的影响,超过儒家系统的四书、五经百倍。
十一东西方世界
一五八年(刘瑾大发威风,命中央政府高级官员跪奉天门),西班牙征服古巴。
一五一七年(亲王朱宸濠叛变前二年),(一)葡萄牙商人到广州,欧洲跟中国海上的直接贸易,从此开始。(二)威丁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焚毁教皇李奥十世纪出售赎罪卷的谕旨,宗教革命爆发。
一五一九年(亲王朱宸濠叛变,酒肉皇帝朱厚照下诏亲征,乘机游荡江南),(一)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资助船长麦哲伦作第一次环球航行。(二)西班牙征服墨西哥。
一五二年(朱厚照在江南广索民间妇女,随从的宦官和士兵军官,更为横暴),麦哲伦船队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
一五二一年(朱厚照病死,堂弟朱厚囗即位,大礼议事件起),麦哲伦到菲律宾群岛,被当地居民所杀。
一五二八年(王守仁讨伐广西民变),蒙古酋长巴卑尔(帖木儿可汗五世孙)进攻印度,陷德里城,建莫卧儿帝国。
一五四二年(首席宰相夏言与次席宰相严嵩,斗争正烈),西班牙征服菲律宾群岛。
一五四三年(宫女杨金英集团谋杀朱厚囗失败),波兰学人哥白尼逝世,所著天体运行论发表,揭示地球非宇宙中心,太阳乃宇宙中心。
一五四七年(朱厚囗诬杀夏言前一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恐怖伊凡),改称沙皇,俄罗斯帝国出现。
一五五四年(倭寇正扰东南一带),英国女王玛丽(血腥玛丽)迫害新教徒。
一五七二年(朱诩钧即位,张居正当权),法国皇太后喀德琳下令屠杀新教徒,史学家称“圣巴托罗缨惨案”
一五八八年(张居正死后第六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进攻英国失败,自此西班牙没落,英国取而代之。
一五九八年(保卫朝鲜战役结束),日本最高执政官(关白)车臣秀吉逝世,托孤于部将德川家康、毛利辉元。
不安,而边疆将领中从没有一个人为我分忧。曾铣收复河套的计划,规模壮伟,国防部为什么迟疑不决,拿不出主意?”下令先发给曾铣白银二十万两调度使用。曾铣深庆他遇到盖世英主,积极准备。
但是,没有人对疯狗能预测它什么时候会忽然发作咬人,对拥有绝对权力的暴君亦然。事情突然变化,首席宰相(中极殿大学士)夏吉,全力赞助曾铣。而次席宰相(建极殿大学士)严嵩,则正积极排除夏言,河套战略正供给他攻击夏吉的工具。我们不知道他用什么方法和用什么理由,只知道严嵩和宦官勾结,在宫廷中秘密下手,终于使朱厚囗作一百八十度改变。一五四八年,当国防部把实施攻击的详细作业拟妥,而且刚刚呈请批准时,朱厚囗忽然下了一道谕旨说:“驱逐河套的敌人,出兵是不是有名?粮秣是不是够用?胜利是不是有把握?曾铣一个人不可惜,而人民受到荼毒,谁负责任?”这是一种当权人物翻脸时特有的口吻——中国人称之为“官腔”官腔一出,已不是理性可以解决的了,全体官员大为惊愕,严嵩立即公开反对擅开边衅。于是,曾铣、夏言全被处斩。
土默特部酋长俺答,不因朱厚囗的昏聩而心肠软化,明年(一五四九),俺答直抵大同、永宁(北京延庆)一带,大掠而去。又明年(一五五),攻陷古北口(北京密云东北),破长城而入,包围北京。这是上世纪(十五)也先可汗围城后,北京再次被围,两次相距恰恰一百年。朱厚囗惊恐过度,把国防部长(兵部尚书)丁汝夔杀掉泄愤。但他不承认杀错了曾铣,反而坚称这正是曾铣妄图开边,激起敌人的报复。
北京好容易解围,俺答杀够了中国人,抢够了中国人的财产之后,满载而归。但北中国全部暴露在这个蒙古部落的铁蹄之下,万里长城在腐败的边防军手中,已不发生作用。俺答几乎每年都要攻破长城,南下大大地劫掠一次。边防军将领们无可奈何,唯有把逃难的一些难民,提来杀掉,当作杀敌报功——其中有多少使人伤心落泪的事迹。然而,俺答年纪渐老,而且他和他的部落人民,都信奉了从西藏传过来的喇嘛教。开始厌倦战斗。七十年代时,又发生了一件桃色事件。遂使他们永无休止的侵略,蓦然结束。
桃色事件的男主角就是俺答,女主角是俺答的外孙女三娘子。三娘子美丽绝伦,身为外祖父的老混蛋俺答却把她纳为姬妾。三娘子的未婚夫不答应,跟俺答理论,俺答没有办法,只好把孙儿把汉那古的未婚妻,改嫁给三娘子的未婚夫。现在轮到把汉那吉恼火了,他说:“这算什么话,外祖父娶外孙女,祖父把孙儿媳妇送给别人。”就率领他的家人,逃到中国。边将们痛恨俺答,一致要求杀掉把汉那吉,幸而大同总督王崇古有政治头脑,坚持予以保护,又请中央政府委派把汉那吉一个中级军官(指挥使)的职位。
俺答的原配妻子恐怕她的孙儿被中国杀掉,日夜不停地向俺答哭闹咒骂,这个老混蛋在头脑清醒时还是有理性的,他既懊悔又惭愧,于是率领十万人的强大兵团,越过边界二直指大同,准备在发现中国杀了他的孙儿后,即发动攻击。王崇古知道他的用意,派人前去谈判和解,保证他的孙儿还结结实实地活着。俺答不肯相信,差遣他的亲信到大同窥探,看见把汉那吉穿着中国军官的制服,正在那儿骑马取乐。俺答惊喜说:“中国竟没有杀我孙儿,我从此也不再攻打中国。”
中国北方的外患,就这样戏剧性的停止。
俺答死后,三娘子掌握大权。她不但美丽,而且极有才干和见识,她发现跟中国和解,接受中国的封号所得到的赏赐,要比劫掠得到的还要多,所以她始终臣服中国,作为中国的屏藩。本世纪(十六)最后三十年,以及下世纪(十七)初叶,三娘子在世期间,两国边界保持一段长期的和平。
七张居正的改革与惨败
跟俺答和解的前四年(一五六六),朱厚囗逝世,他在位四十六年,带给中国半个世纪的痛苦。他的死使中国人照例松一口气,由他的儿子朱载垕继任。朱载垕在位七年,于一五七二年逝世,由他的十岁儿子朱诩钧继任。
当朱载垕刚死,朱诩钧还没有登极时,首席宰相高拱跟次席宰相张居正,争斗激烈。张居正跟宦官巨头——司礼太监冯保勾结,利用主少国疑,千载难逢的机会,由冯保设下网罗,向朱翊钧的母亲李太后告密说:“高拱在朝堂上向群臣扬言:十岁的孩子,怎么能担起皇帝的重任?”高拱即令是一个白痴,也不敢公开讲这种杀身灭族的话,但在官场倾轧中,问题不在他讲不讲,只要有人坚持他讲就够了,李太后颜色大变,立即把高拱免职,擢升张居正为首席宰相。
张居正使用的显然是一种不尊严的手段,但不能责备他,明王朝三百年间,所有高级官员都必须有宦官的支持。只有少数人敢跟宦官对抗,但不是死于诏狱,便是死于穷困。
张居正是明王朝所有宰相中,唯一的敢负责任而又有远大眼光和政治魄力的一位,不以自己的荣华富贵为满足,他雄心勃勃,企图对政府的腐败作一改革。但他没有公孙鞅当时的背景和王安石所具有的道德声望,更没有触及到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制度不合理的核心,他不过像一个只锯箭杆的外科医生一样,只对外在的已废弛了的纪律,加以整饬。
主要的措施在于加强行政效率,下级官员必须对中央命令彻底执行,不能敷衍了事。张居正屡次调查户口、测量耕田、整理赋税,使负担过多的穷人减少负担,使逃税的“乡绅”纳税。又大举裁减不必要的官员,缩小若干机关的编制。最有成绩的是,张居正任用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任用抗倭名将戚继光守御北方边疆。
当戚继光调任蓟辽兵团司令官(蓟辽总兵)时,准许他率领一手训练的击败倭寇的浙江部队。到任后的某一天,举行阅兵,忽然大雨倾盆,边防军竟一哄而散,只有浙江部队因没有得到解散命令,仍在大雨中屹立不动,边防军大吃一惊,从此他们才知道什么是军纪军令。这件事说明边防军的腐败(现在我们可以了解万里长城所以抵挡不住俺答的原因了)和张居正所以进行改革的必要。
然而,我们一再提醒,儒家思想下的中国传统政治,是反对任何改革的。尤其是本世纪(十六),正是大黑暗时代,对改革的反对当然更加强烈。张居正所作的这种外科医生的手术,严格地说还谈不到改革(更谈不到高一级的变法了),只不过稍为认真办事而已。但他所遭到的反对,却同样可怕。一是丧失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如被裁减的人员,被增加田赋的“乡绅”和一部分不能作威作福的宦官。另一是习惯性的反对,儒书上“利不十,不变法”已成为阻止改革的借口。不幸的是,张居正又因为父亲亡故的守丧问题,触犯了儒家的礼教。
张居正的父亲于一五七七年逝世,依照儒家礼教的规定,作儿子的必须辞去官职,回到故乡守丧三年。只有皇帝才有权下令征召守丧中的儿子继续供职。皇帝朱翊钧倒是下令征召张居正的,但仍然引起政府若干官员的喧哗,一种是卫道之士,他们认为纵然有皇帝的征召,但儒家正统思想不能违犯,不守父母三年之丧,跟禽兽没有两样。另一种是锐进之士,希望张居正马上退出政治舞台,即令是短期的也好,以便自己擢升。这场争执虽没有大礼议事件那么死伤狼藉,但也热闹了一阵。使张居正的仇人布满天下。
张居正当权十一年,在一五八二年病死。朱翊钧已二十岁,蛇蝎性格随着他年龄的成长而大量显露,他恨透了在他幼年时对他生活管教过严的宦官冯保和在他幼年时对他读书要求过严的张居正。
朱诩钧十岁时,就经常拷打身边的宦官和宫女,把这些可怜无助的人拷打到死。冯保向李太后报告,李太后就责骂朱翊钧,有时候还揍他。有一次李太后暗示他如果不停止凶暴,可能有被罢黜的后果。至于张居正,他兼任皇家教师,往往在朱翊钧早睡正甜时,强迫他起床读书。在他读错字时,又声色俱厉地纠正他。
朱翊钧在张居正死后亲政,立即向他们采取报复行动,任命冯保的死敌张减当司礼太监,把冯保放逐到故都南京。接着宣布张居正的罪状,下令抄没他的家产。张居正是荆州(湖北江陵)人。地方官员在谄媚奉承宰相之家十余年后,为了表示对新当权派的忠贞和对“罪犯”的深恶痛绝,还没有得到正式命令,一听到风声,就派兵把张居正家团团围住,门户加锁,禁止出入。等中央查抄大员张诚到达时,已有十余人活活饿死。
张居正的失败是注定的,当时的社会背景绝不允许他成功。他失败后,十年的改革成果,逐渐化为乌有。一切恢复原状,黄河照旧泛滥,戚继光被逐,边防军腐败如故,守旧的士大夫、乡绅、宦官,一个个额手称庆。
八第一次保卫朝鲜
张居正死后不久,日本大举侵略朝鲜王国,中国第一次武装援助朝鲜。
朝鲜王国和安南王国,是中国南北两个最忠实的藩属,他们除了有一位国王和使用一种跟中国大同小异的文字外,事实上可以说是中国的一省。中国是他们的保护者和宗主国,但从不过问他们的内政。
日本帝国在本世纪(十六)有一位巨人崛起,他就是平民出身的大将丰臣秀吉。他统一了全国,担任国家最高执政官(关白),天皇便成为一个虚名。丰臣秀吉在国内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后,日本三岛已不能容纳他的野心,他决定征服朝鲜。
朝鲜得到日本即将入侵的情报,对于文化落后的蕞尔小国,竟敢动高度文化大国的脑筋,感到不能置信。为慎重起见,一五九o年,特地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日本访问,调查日本入侵的可能性。代表团于翌年(一五九一)返国,提出两份内容恰恰相反的报告,团长黄允吉认为日本一定会有军事行动,副团长金诚一则认为冷战有可能,热战绝不可能。朝鲜国王李(日公)问二人对丰臣秀吉的印象,黄九吉说:“光采焕发,具有胆略。”金诚一说:“双眼像老鼠一样,毫无威严。”
——判断,是人类最高智慧的表现。判断如果错误,就必须付出判断错误的代价,小焉者是个人的失败,大焉者是国家受到伤害,甚至灭亡。对同一现象,竟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判断(事实上有时候还产生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判断),跟当事人的智慧见解,生活体验,以及心理背景,有密切关系。
朝鲜政府经过研究之后,决定采信副团长金诚一的判断。那时朝鲜的李王朝跟中国的明王朝是一丘之貉,同样的腐败浑噩,他们不愿意受到攻击,所以不相信会受到攻击。
第二年卜五九二),丰臣秀吉统率海陆军十五万人,渡过对马海峡,在朝鲜半岛的釜山城登陆。朝鲜不堪一击,日军长驱直入,抵达首都王京(汉城)。王京陷落,国王李(日公)逃到北方的开京(开城)。开京又陷落,又逃到更北方的平壤。平壤又陷落,李(日公)于是逃到跟中国一水之隔,鸭绿江畔的义州。日本兵团自四月在釜山发动攻击,到六月夺取平壤,只不过三个月时间,朝鲜全国八省(道),全部失守,只剩下义州一个孤城。李(日公)向中国告急,他认为复国无望,请求举族内迁。
中国这时正逢宁夏军区(口孛)拜兵变,兵力集中在西疆,一时不能调遣。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石星就派遣精通日本语文的沈惟敬,作为中国使节,前往日本占领下的平壤,了解情况。沈惟敬到平壤后,日本大将小西行长表示:“日本无意跟中国为敌,我们愿跟中国共同瓜分朝鲜,以大同江为界。中国如果同意的话,日本就撤出平壤,退到大同江以南。”沈惟敬回报,中国拒绝,认为必须维持朝鲜领土的完整与主权的独立。这一年九月,(口孛)拜事件平息,中国大将李如松率援朝军出发。
李如松于十二月渡过鸭绿江,跟国王李(日公)会合。明年(一五九三)正月,开始进攻,张居正整顿后的武装部队,仍有残存的优良纪律和战斗力,日军大败。援朝军追击三百余公里,克复平壤。再追击一百五十余公里,克复开京(开城)。日军节节失利后,在王京(汉城)北十五公里碧蹄馆,布置埋伏,由间谍向李如松报告说:“日本人已放弃王京,向南逃窜。”李如松这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十分骄傲。他轻骑急追,在碧蹄馆陷入重围,战马跌倒,他的头部受伤,虽然援军仍将日军击退,但损失惨重,锐气已消。
然而,日本也无力反攻,而且鉴于平壤之败,不敢固守后勤交通线有随时被切断危险的孤城,不久真的放弃王京(汉城),撤退到朝鲜半岛南端最初登陆地的釜山。车臣秀吉返回日本,留下小西行长:等候命令。这时除了釜山一城外,朝鲜全国光复。如果换了有些大国,可能会趁此良机,把朝鲜一口并吞。然而中国却命国王李(日公)不必内迁,还都王京(汉城),李(日公)像中了马票一样的大喜过望。
日本退守釜山后,中国援朝军在外围布防。国防部长石星主张谈判解决,国王李(日公)也向中国要求如此。这件艰难的工作由沈惟敬担任,最后中国允诺加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允许日本贸易,日本则允诺撤出釜山。一五九六年,中国派遣使节团前往丰臣秀吉所在地大阪(当时日本首都仍在京都),举行册封典礼,朝鲜也派一个代表团陪同观礼。然而,日本的谈判不过是一个骗局,丰臣秀吉需要时间重新集结兵力。我们一眼就可看出,他不能接受日本国王的封号(好像连精通日本语文的沈惟敬,也不知道日本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天皇)。于是等到中、朝两国代表团抵达大皈之后,丰臣秀吉指摘两国代表团的代表,官位太低,礼物也太薄,不但瞧不起日本,也瞧不起中国。一方面要求中国惩罚朝鲜,一方面在釜山发动第二次攻势。
丰臣秀吉的背信,影响两个人的生命,一是国防部长石星,一是和平使节沈惟敬,这两位从事和解的人物,被勃然震怒的明政府皇帝朱翊钧下狱处决。然后命杨镐、邢玠两位大将,分别围堵。杨镐是著名的债帅人物,他在釜山北方被日本的凌厉攻势击败,死伤惨重,只身逃脱。幸而邢玠终于挡住了日本陆军,并用海军骚扰日本的海上补给线,日军的处境不久就岌岌可危。
一五九八年,即本世纪(十六)最后第二年,丰臣秀吉在大阪逝世,遗令退军,留在釜山的日军才行撤退。其实即令丰臣秀吉不死,日军因粮道不绝如缕,也会撤退。但丰臣秀臣之死,使他们撤退有名,保持了颜面。
——七世纪时,日本出兵朝鲜半岛,还可以说是援助百济王国对抗新罗王国。本世纪(十六)这一次,则连一个借口都没有,而是赤裸裸最原始性的对外侵略。假如不是中国干预,朝鲜早已灭亡。日本似乎总是气咻咻的,稍微有一点力量,就企图奴役他的邻国,不管这邻国对他多么友善。
这是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鲜,也是中国第一次保卫朝鲜,自一五九二年到二五九八年,历时七年。日军撤退后,中国援朝军也跟着撤退。这是历史上国与国之间,最标准的无私援助,中国战士的鲜血,洒遍朝鲜半岛,而一无所求。
九阳明学派
当援朝战役结束时,本世纪(十六)也告结束。
让我们暂时抛下使人昏眩的政治军事,走到另两个宁静的领域,一是学术思想领域,一是文学创作领域。学术思想领域中,本世纪(十六)兴起一种新的思潮,即阳明学派。文学创作领域中,则进入了小说时代,连续出现三部伟大的小说。
我们先叙述阳明学派。
自从纪元前二世纪起,中国的正统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崇古思想。纪元后十一世纪,儒家思想中的理学一派,成为儒家思想的正统。大黑暗时代正是理学兴盛的时代,理学最大的流弊是嘴上说的和笔下写的,都是仁义道德,而行为上不能实践,以致满坑满谷的仁义道德,都成了专门外销给别人的出口货,阳明学派针对这种流弊而生。
阳明学派的创始人王守仁,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物,他的一生遭遇比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的朱熹,要复杂曲折得多,社会地位和事业成就,也比朱熹为高。王守仁当过小官,下过诏狱,受到最屈辱的廷杖。但也当过大官,统过大军,擒过叛王,扑灭过民变,最后被皇帝封为怕爵。
王守仁于本世纪(十六)初,当南京国防部的科长(南京兵部主事),因为竭力拯救被宦官诬陷的朋友,触怒了大宦官刘瑾,被逮下锦衣卫诏狱,打四十廷杖,然后贬窜到距首都航空距离一千七百公里外的龙场驿(贵州修文),担任驿站站长(驿丞)。龙场在当时是一个荒凉的地方,人迹罕至,王守仁的前途一片沮丧和绝望。但就在那里,使他过去一直感到困扰的,理学家们何以言行不符的丑陋现象,豁然开朗地得到了解决方法。王守仁曾筑室阳明洞,研讨学问,人称阳明先生。他的学说被称为阳明学说,包括下列两个主题:
一致良知
二知行合一
致,即实行。良知,即心理上的自觉。王守仁的要求是,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实行这个道理,就是知行合一。仅仅自命为知道了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了,人性的败坏的主要原因在此,真正的知识离不开实践。
自从十二世纪朱熹利用白鹿洞书院讲学,以传播理学思想,讲学即成为高级知识分子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讲学跟学校不同,讲学是公元前五世纪孔丘式的(在西方,柏拉图也是采取这种方法,因而被称为柏拉图式的),纯以教师个人为主,没有肄业年限,也不限定授课的场所。这种讲学的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对自己的理论建立严谨的课程,教师只是随时随地的,想到那里,讲到那里。学生们固然可以追随教师数十年,但也可以只交谈几句话,即恍然大悟,满载而去。王守仁即用这种儒家学派的传统方法,传播他的学说。当一五一九年,朱宸濠亲王在南昌(江西南昌)叛变时,王守仁正担任江西省南部军区司令官(南赣巡抚),他率领大军,迅雷不及掩耳地进攻南昌,把朱宸濠擒获。即令在如此军事倥偬之际,他仍然讲学不辍,从各地投奔他的学生,跟他的卫士一样,他走到哪里,学生们跟到哪里。
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尤其当理学家发现这种指责大部分竟然都是真实时,更恼羞成怒,把王守仁形容为仅次于赢政大帝的第二号魔鬼。两派人物不久就排挤斗争,把自己纳入君子系统,把对方纳入小人系统,互相用恶言咒骂。
可是阳明学派思想比理学学派更近一步的接近佛教神秘主义的禅机,阳明学派的“良知”不是靠科学方法获得,而是跟得道的高僧一样,完全靠领悟获得。佛教中观音菩萨可以用一句话点破凡夫俗子的悟性,使他成为神仙,阳明学派更注意这个契机。而领悟是独占的,不能公开验正。于是,到了后来——王守仁逝世一百余年的下世纪(十七)中叶时,阳明学派遂走入空疏的幻境,一些堕落的阳明学家跟酒肉和尚一样,认为贪赃枉法,照样可以使自己成为圣人,引起理学家的反击,遂转衰落。
十三部小说
其次,我们叙述三部小说。
中国文学的发展,像一列车厢分明的火车,从纪元前五世纪的诗经,发展到纪元前四世纪的楚辞,再发展到纪元前二世纪的汉赋,然后发展到八世纪的唐诗,十一世纪的宋词,十三世纪的元曲。到了本世纪(十六),则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小说时代,有三部代表中国文学高度成就的长篇小说,先后出现。
三部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人说他是浙江杭州人,有人说他是山西太原人。有人说他是十四世纪人,有人说他是上世纪(十五)跟本世纪(十六)之间的人。我们不知道正确答案,只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文学,描写第三世纪三国时代——曹魏帝国、蜀汉帝国、东吴帝国,对抗的经过和最后终于统一的故事。这些多采多姿的故事,早就在民间流传。第十世纪后,曾出现讲述这些故事的稿本,那时还没有“小说”这个名词,只称为“评话”到了本世纪(十六),罗贯中用他的才华把它们加以整理组织,遂成为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巨著。在这部小说中,蜀汉帝国的宰相诸葛亮,被塑造成一个会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道教巫师。大将关羽,因他对义兄刘备私人的效忠精神,被称为忠义人物的典型,死后且被世人尊为神抵。另一位大将张飞,以直爽鲁莽、粗犷闻名于世。中国古典戏剧中有太多的主题,取材于这部小说。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身世跟罗贯中一样,历史上没有确实的记载,据说曾当过钱塘(浙江杭州)仓库的管理员。我们姑且猜测他生在罗贯中之后,因为他写的水浒传,用的是流畅而成功的白话文(三国演义还是用文言文,虽然是很通俗的文言文),这是他大胆的革命创举。
十二世纪初叶,宋王朝酒肉皇帝赵佶在位时,曾经有三十六个骑士人物,以山东省梁山泊为根据地。梁山泊是山东省梁山县梁山之下的洼地湖,古代钜里泽的遗址附近。十二世纪时,黄河溃决,遂成为一片汪洋。这三十六个行侠仗义的骑士人物,纵横华北大平原,专杀人民所最痛恨的贪污官员和土豪恶霸,抢劫富家的财物,救济贫民。这种行为被广大的群众歌颂为“替天行道”骑士们生龙活虎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达数百年之久。但直到施耐庵手中,才被组织成为一部文学价值和社会史价值同样高的巨著,而三十六个骑士,也增加三倍,成为一百零八位梁山泊好汉。
全书精神是一种“官退民反”的痛苦呐喊,施耐庵用无懈可击的布局和深刻的分析,把每一个骑士,由守法畏官的善良小民,到被逼上梁山泊,成为官员心目中的万恶匪徒。他们转变的过程,都有细腻的描绘。每一个角色所遭受的迫害都不一样,但不甘心死于迫害,挺而走险的结局却是一样。我们可举出书中第一个出现的主角之一的林冲作为说明:林冲是宋王朝政府禁卫军的一位中级军官(八十万禁军教头),宰相的儿子看上了林冲美丽的妻子,在调戏强xx失败后,宰相即拿出传统的“诬以谋反”的冤狱手段,把林冲逮捕判刑,贬窜到边荒地区做一名看守草料的士兵。但他的妻子拒绝改嫁,仍盼望遇到大赦,丈夫得以回家团聚。宰相为了断绝她的盼望,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于是当地负责的军区司令官,派了两个爪牙,乘着大雪之夜,到草料场中纵火。这是一个毒计,如果把林冲烧死,固然达到目的。即令不能烧死,林冲焚毁了军用物资,也逃不了军事法庭死刑的处决。林冲在大火中死里逃生,正要去司令部报告时,却听见两个爪牙在兴高采烈地谈论这个阴谋。林冲把他们杀掉,然后发现自己“有国难奔,有家难投”唯一的一条路是,到梁山泊当强盗。
——水浒传跟三国演义,同是中国人最欢迎的文学作品,但水浒传却受到儒家系统的厌恶,因它暴露了中国不断民变的内幕,太富于反抗精神。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他是三位作者中唯一敢确定籍贯和时代的一位。他是南直隶(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淮安市)人,生于本世纪(十六)第一年(一五),死于一五八三年,活了八十四岁高龄。
西游记也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由吴承恩把它综合成为一部巨著,描写七世纪唐王朝高僧玄类前往印度寻求佛教经典的故事(唐僧取经)。玄奘在西行路上,收了三个妖怪作为他的门徒。即猴精孙悟空、猪精猪八戒、水怪沙和尚,还有一匹由白龙变化而成的白马。孙悟空神通广大,能力高强而心肠善良。猪八戒具有人类所有的弱点:自私懒惰、贪吃贪财、投机取巧、喜欢说谗言和挑拨是非。沙和尚则是平凡的乡愿,既没有特殊长处,也没有特殊的短处。他们组成了一个奇异的武装旅行团,从中国到印度,沿途共遇到八十一次灾难,每次都因为玄奘或猪八戒的错误而发生,每次也都靠孙悟空锲而不舍的忠心和努力,拯救出险。
西游记曾引起很多学者研究它的涵义,有人说是宣扬佛教,有人说是宣扬佛道儒三教合一,有人说是描写人物的善恶两面,有人说是讽刺明政府的黑暗,有人说它只是吴承恩的游戏之笔。我们感觉到应注意两点,第一,西游记中人物,除了玄奘一人外,其他全属虚构。八十一次灾难,每一难有每一难的特色和情趣,从开始到结束,都不相同,这是一种丰富的想像力。第二,西游记是一部幽默作品。书中人物连篇累牍的对话和动作,都使人作会心的微笑。而想像力和幽默感,正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无论他是理学派或阳明学派,所最缺少的东西。
这三部小说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历时数百年,直到二十世纪都被爱好不衰。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悉书上的每一个人物和书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对这些人物和故事,无不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们认为说下面的话并不过分:要想了解中国,在这三部小说中可找到宝贵的答案。三部小说在此后所发挥的力量和对中国人的影响,超过儒家系统的四书、五经百倍。
十一东西方世界
一五八年(刘瑾大发威风,命中央政府高级官员跪奉天门),西班牙征服古巴。
一五一七年(亲王朱宸濠叛变前二年),(一)葡萄牙商人到广州,欧洲跟中国海上的直接贸易,从此开始。(二)威丁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焚毁教皇李奥十世纪出售赎罪卷的谕旨,宗教革命爆发。
一五一九年(亲王朱宸濠叛变,酒肉皇帝朱厚照下诏亲征,乘机游荡江南),(一)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资助船长麦哲伦作第一次环球航行。(二)西班牙征服墨西哥。
一五二年(朱厚照在江南广索民间妇女,随从的宦官和士兵军官,更为横暴),麦哲伦船队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
一五二一年(朱厚照病死,堂弟朱厚囗即位,大礼议事件起),麦哲伦到菲律宾群岛,被当地居民所杀。
一五二八年(王守仁讨伐广西民变),蒙古酋长巴卑尔(帖木儿可汗五世孙)进攻印度,陷德里城,建莫卧儿帝国。
一五四二年(首席宰相夏言与次席宰相严嵩,斗争正烈),西班牙征服菲律宾群岛。
一五四三年(宫女杨金英集团谋杀朱厚囗失败),波兰学人哥白尼逝世,所著天体运行论发表,揭示地球非宇宙中心,太阳乃宇宙中心。
一五四七年(朱厚囗诬杀夏言前一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恐怖伊凡),改称沙皇,俄罗斯帝国出现。
一五五四年(倭寇正扰东南一带),英国女王玛丽(血腥玛丽)迫害新教徒。
一五七二年(朱诩钧即位,张居正当权),法国皇太后喀德琳下令屠杀新教徒,史学家称“圣巴托罗缨惨案”
一五八八年(张居正死后第六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进攻英国失败,自此西班牙没落,英国取而代之。
一五九八年(保卫朝鲜战役结束),日本最高执政官(关白)车臣秀吉逝世,托孤于部将德川家康、毛利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