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学会忽略学会忘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82年,有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一个医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了救一个掏粪的老人献出生命。多少人都在问:张华的死究竟值不值得?
那以后,我无从知道那个被救的老人顶着人们怎样的质疑走过风烛残年。然而我想,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想了很久,终于想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有两点,一是在于——张华死了,而老人活着。
如果张华没有死,他是英雄。颁奖大会上他会戴着大红花接受人们的赞扬——他是英雄,他见义勇为,他为别人不怕遭遇生命的威胁。可是他却死了,他的生命陨落的那一刻,因为老人活了下来,所以变成生命的交换:救人者用生命换回了被救者。
症结之二在于:张华是大学生,而老人是掏粪的;张华还年轻,而老人已经近70岁。
就是因为学历等等“硬件”的差异,这场生命的交换就被赋予了价值衡量的意义:用一个大学生的命换一个掏粪老人的命,值得吗?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大学生死了,掏粪的老人活了,他们的“硬件”完全不同,奉献的价值也不同。没有人再讨论这是生命和生命之间的交换,而是开始关注,这是怎样的两个生命之间的交换。
可是,生命就是生命,对于生命本身来说,大学生和掏粪的老人是平等的。
于是又有人说到未来的贡献。
有人说,张华如果活着,大学毕业后,他会成为一名医生,可以拯救很多人的命,他的价值比一个掏粪老人大多了。也有人说,掏粪的老人已经近70岁了,人生不久就是尽头,可是张华还年轻,还有太长的路可以走。这些感叹的人们痛心疾首,为一个优秀年轻人的早逝伤心不已。
他们觉得不值。
可是,生活中总有很多假设,很多问号的。
假设,张华救上来的是个中学生,而他将来有很多发明问世,或许还是成功的企业家;假设,老人是老红军,为中国革命献出青春与健康;假设,张华和被救者是亲戚关系甚至父子关系或许评价就完全不是现在这样。
于是我想到,张华决定救人的刹那一定没有去想自己会不会死,他的崇高就是因为他压根没有设想死亡,也压根没有时间去关注掉进粪池的是什么样的人。在他眼里,在粪池里挣扎的,是一个生命。而对医生来说,挽救生命是天职使然,而挽救生命,靠的是善良的品质,而不仅仅是一把手术刀。
没有人承认自己对张华行为的否认是出于冷漠:如果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那个老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那么张华跳进粪池的一瞬间,对自己而言是由衷的感激,还是对其付出的不屑?
其实,这样的换位思考多么简单,却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想。从张华事件发生到今天——公元2005年,时间走过23年,可是冷漠的故事依然屡见不鲜。
一个年轻女子在喧闹的街上遭遇歹徒抢劫,案件发生的时候据说有数十人围观,然而没有人伸出援手。最后,歹徒抢劫并逃窜,女子含泪求救,声音绝望而凄凉。
城市里的一场车祸,司机被撞得血肉模糊,可是过路的出租车没有一辆停下来,最后,110和急救车赶到,伤者却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因失血过多而被宣告死亡。
一个民工受了伤,可是医院却要等他的亲属凑够钱才能输血。不过差100元的血费,却拖了十几个小时,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医生,是上帝唯一的手,可是这只手却不肯为一个生命稍作停留。
看多了冷漠的故事,看多了人们谴责冷漠,可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反省冷漠的成因。甚至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当我遇见一双求救的手,当我听见那声嘶力竭的呼喊,当我被人用期盼的眼神注视,我会怎么做?
当然... -->>
1982年,有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一个医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了救一个掏粪的老人献出生命。多少人都在问:张华的死究竟值不值得?
那以后,我无从知道那个被救的老人顶着人们怎样的质疑走过风烛残年。然而我想,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想了很久,终于想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有两点,一是在于——张华死了,而老人活着。
如果张华没有死,他是英雄。颁奖大会上他会戴着大红花接受人们的赞扬——他是英雄,他见义勇为,他为别人不怕遭遇生命的威胁。可是他却死了,他的生命陨落的那一刻,因为老人活了下来,所以变成生命的交换:救人者用生命换回了被救者。
症结之二在于:张华是大学生,而老人是掏粪的;张华还年轻,而老人已经近70岁。
就是因为学历等等“硬件”的差异,这场生命的交换就被赋予了价值衡量的意义:用一个大学生的命换一个掏粪老人的命,值得吗?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大学生死了,掏粪的老人活了,他们的“硬件”完全不同,奉献的价值也不同。没有人再讨论这是生命和生命之间的交换,而是开始关注,这是怎样的两个生命之间的交换。
可是,生命就是生命,对于生命本身来说,大学生和掏粪的老人是平等的。
于是又有人说到未来的贡献。
有人说,张华如果活着,大学毕业后,他会成为一名医生,可以拯救很多人的命,他的价值比一个掏粪老人大多了。也有人说,掏粪的老人已经近70岁了,人生不久就是尽头,可是张华还年轻,还有太长的路可以走。这些感叹的人们痛心疾首,为一个优秀年轻人的早逝伤心不已。
他们觉得不值。
可是,生活中总有很多假设,很多问号的。
假设,张华救上来的是个中学生,而他将来有很多发明问世,或许还是成功的企业家;假设,老人是老红军,为中国革命献出青春与健康;假设,张华和被救者是亲戚关系甚至父子关系或许评价就完全不是现在这样。
于是我想到,张华决定救人的刹那一定没有去想自己会不会死,他的崇高就是因为他压根没有设想死亡,也压根没有时间去关注掉进粪池的是什么样的人。在他眼里,在粪池里挣扎的,是一个生命。而对医生来说,挽救生命是天职使然,而挽救生命,靠的是善良的品质,而不仅仅是一把手术刀。
没有人承认自己对张华行为的否认是出于冷漠:如果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那个老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那么张华跳进粪池的一瞬间,对自己而言是由衷的感激,还是对其付出的不屑?
其实,这样的换位思考多么简单,却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想。从张华事件发生到今天——公元2005年,时间走过23年,可是冷漠的故事依然屡见不鲜。
一个年轻女子在喧闹的街上遭遇歹徒抢劫,案件发生的时候据说有数十人围观,然而没有人伸出援手。最后,歹徒抢劫并逃窜,女子含泪求救,声音绝望而凄凉。
城市里的一场车祸,司机被撞得血肉模糊,可是过路的出租车没有一辆停下来,最后,110和急救车赶到,伤者却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因失血过多而被宣告死亡。
一个民工受了伤,可是医院却要等他的亲属凑够钱才能输血。不过差100元的血费,却拖了十几个小时,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医生,是上帝唯一的手,可是这只手却不肯为一个生命稍作停留。
看多了冷漠的故事,看多了人们谴责冷漠,可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反省冷漠的成因。甚至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当我遇见一双求救的手,当我听见那声嘶力竭的呼喊,当我被人用期盼的眼神注视,我会怎么做?
当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