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我所知道的国美真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公司的第一把手。2005年华平投资国美时,也有类似的条款。相比之下贝恩的条款已使公司的风险降低很多。最近一些媒体将之渲染成为交易条款苛刻、存在阴谋等等一些无稽说法,实属颠倒是非,在此与全体国美同仁予以澄清。
贝恩融资的成功,银行的解冻,使得公司在2009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才开始起死回生并于而后的三个季度逐季攀升。2009年上半年销售额343。42亿元,利润7。97亿元;2010年上半年销售额454。26亿元,利润16。53亿元(以上两组数据均为上市加非上市的数据,属内部考核口径)。回顾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我们有这样一支凭借智慧和勇气冲破危机、战胜困难、使国美电器至今仍能立于中国家电零售连锁行业第一的员工队伍而倍感荣耀。虽然2009年上半年公司内外危机曾经将我们推向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使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被迫缩小,但我们坚信,有坚强的国美团队,有清晰理性的五年战略规划和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奖励淘汰机制,有2010年上半年经阵痛调整后的出色业绩表现,国美与竞争对手将再度拉开距离,我们每位国美人已经做好了再度发力的准备!
三、关于“慷股东之慨,不按业绩考核,盲目给部分管理人员发期权,变相收买人心”之说
2009年7月7日,公司按照正规的法律程序向105名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期权。此期权方案的特点就是普惠制,涉及到了各级高管人员,不像其他企业的期权方案多集中于核心高管。与苏宁曾发放的期权方案比较,苏宁前13位公告高管占比57%,我司公告的11位高管占比仅为32%。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案,是基于2009年当时公司并未完全走出危机的实际状况,同时竞争对手频繁地采取各种方式来动摇、吸引公司的各级高管,更基于相当一部分高管长期在公司服务以及在此次危机中的突出表现。为了稳定团队,使高管人员能继续充满激情,充分发挥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全身投入到公司未来的价值创造中去,并能与企业一道分享这一未来价值创造的成果。
事实证明,无论是国外的成功大企业还是国内的像海尔、创维、tcl、联想等知名企业,也都同样采取了期权激励政策,并成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力。但从未有听哪个大企业对期权激励有“慷股东之慨,变相收买人心”之说。况且在2009年9月及2010年4月的投资者路演见面过程中,也从未听到过哪位投资者对此反映出任何不满,反而都对此表示了支持。
四、董事会、管理层的职责到底该向谁负责?
目前有媒体报道称,期权方案的实施使公司高管集体背叛,这种舆论导向不仅是对高管们的诬蔑、丑化,使高管们集体背负见利忘义的骂名,也是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曲解。试问,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都不曾留有这类的骂名?为什么和我们类似的企业创维、物美都能通过期权这一激励手段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并走上更好的发展阶段?期权并不是股权,它是基于业绩增长的利益分享,难道参与创造这一业绩增长的主力军就真的不该有资格参与分享,反而落此骂名才是罪有应得?
五、关于将“国美”变成“美国”的外资论
一直以来,媒体大肆渲染国美因贝恩资本的引入外资化的观点,试图激发大众的民族情感,而实质上国美电器本身就是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外资企业,其大股东就是在百幕达注册的shinningcrownholdingsinc,黄总在连续五年减持套现一百余亿的对象也几乎都是海外投资者,2005年进入国美的华平就是其中之一。若说国美外资化,早在2004年上市初期已就成为现实了。况且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发展至今天,还拿这个大做文章还有什么意义?
六、国美需要一个怎样的未来
没有人能够否认黄总对公司的贡献,没有黄总就没有公司目前在市场上的基础,没有黄总也没有国美这么多员工成长和成才的机会,这份情感相信国美的很多员工都会难以忘怀,这也是众多高管面对情、理、法的选择,内心产生沉重纠结的原因。但不幸的是自2008年底黄总被抓入狱后,至2010年5月被一审定罪14年,黄总在短期内已无望重回国美主政已成事实。在这期间,国美新的管理团队面对危机自动填补决策缺位已形成了具有抗风险和持续发展公司的坚强团体,广大员工的智慧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公司更强调群策群力,发挥群体力量。在信息共享、利益共享、干部选拔和任用考核等方面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只有公开和透明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公平与公正。新的薪酬与绩效考核政策更关注各级员工的收入与公司业绩增长的关联性。五年战略规划更是为我们明确了共同努力的方向。未来五年我们相信在现有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门店场地经营转变为商品经营,提升单店效益、优化网络为基础实现门店总数2000家、销售规模达1800亿的目标,将激励着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近日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对陈晓董事长及公司高管的舆论攻击及无事实依据的诽谤,恶语不胜枚举,这种舆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形象,使大家无端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员工内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混淆了公众及员工的视听,严重扰乱了国美20多万员工和多年培养起来的国美忠诚消费者的认和,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
在此,我们再次呼吁全体员工,不传谣不信谣,尊重事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恪尽职守、坚守岗位,用我们辛勤的劳动和良好的业绩对各种攻击和行为予以有利的驳斥,回报社会、回报股东、回报消费者。
亲爱的国美同仁们,在这攸关公司命运和员工未来的关键时刻,我们从不依赖救世主,唯有我们团结一起坚持真理,用事实理由和依据和我们不懈的努力去迎接国美充满光明的未来!
再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国美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2010年8月19日
决战双方隔空对骂,机构们到底关心什么呢?
8月6日,富达基金用脚投票,将持股比例降到4。37%。8月10日,摩根士丹利将持有的好仓降到6。52%,淡仓则上升到2。09%,不难发现,摩根士丹利的操盘是要通过衍生品看空国美电器。而澳洲联邦银行在8月6日将股权比例减持到4。99%,10日又增持到5。25%,这是典型的投机分子,他是支持黄氏家族,还是支持陈晓呢?
摩根斯丹利、富达基金以及更多没有进入董事会的机构,并不关心国美谁是谁的,陈晓也好,黄光裕也罢,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不在乎创始人是谁,也不在乎陈晓的说辞。机构们为自己、为自己的客户赚钱,他们看中的只有一个字:钱。
“2008年国美电器回购黄氏家族持有的1。298亿股份,总值约22亿港元,这是用上市公司的钱去为黄氏家族还私人贷款,这算什么行为?”国美电器的一位高管愤愤不平“不用说在香港,就是在大陆,如此明目张胆将上市公司当成提款机,别说机构不乐意,小股东就会跟你没完。”
双方开始通过公开信隔空对战的之后,现状让陈晓十分为难。
在国美电器的公开信中,国美电器抨击黄光裕将上市公司当成黄氏家族的提款机,甚至指责黄光裕将大量股权卖给了外国人。以陈晓为首的管理层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你黄光裕早已将国美当成了洋人的国美。
然而,国美电器管理层在跟黄氏家族隔空开战之中,却泄漏了重要的筹码机密。黄光裕是将大部分股权卖给了外国人,你可以指责黄光裕早就将国美变成外国人的国美,但是激动的管理层却千不该万不该,在公开信中指名道姓,指出那个机构就是华平投资。
那么多机构不点名,为什么点华平投资的名?
据我了解,2009年年初的时候,华平投资一开始也积极参与谈判,因为华平投资当初持仓成本远远高于2009年初的股价,如果能够在低价位获得国美电器筹码,就可以摊薄持仓成本。然而最后,华平投资却出局了。尽管陈晓说当时只有贝恩资本可以保证不稀释黄光裕的股权,这才导致了华平投资的出局。
真相呢?
真相往往是尴尬的。国美电器管理层的公开信无疑泄漏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华平投资跟管理层关系若即若离。那么,华平投资会选择黄氏家族吗?看看华平投资跟国美电器四年的爱恨情仇吧:
2006年2月,华平投资9号基金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1。2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及2500万美元认股权证,约占国美电器总股本的9。71%,按照转股测算,华平投资最终持有国美电器1。77亿股,持仓成为为每股6。4港元。
2007年5月,华平投资减持了9100万股,当时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赚取两亿港元。华平在减持后手上还有国美电器8678万股,到了2009年7月国美供股期间,华平投资参与了供股,根据国美电器当时的供股明细看,华平投资的股权比例保持为2。72%。尽管华平投资将持有股票全数抛售也赚钱,但是相比黄光裕被捕之初的股价,本该到手的上亿美元的银子,真的就化成了水了。
华平投资跟摩根斯丹利以及摩根大通不一样,大小摩跟国美电器有着更多的利益诉求。华平投资看好黄氏家族掌权董事会吗?我现在了解的是,华平投资是坐山观虎斗,谁能让股票涨起来,能够让当初到手的银子赚回来,谁就是好人。
弃权是华平投资最好的选择。
这对于陈晓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华平投资弃权,那么相当于黄氏家族就增加了反对陈晓的筹码,陈晓就必须在二级市场寻求更多的支持,应该是两倍于华平投资股权,否则在对决中失去的就是相当于两倍的对决力量。更为关键的是,华平投资派驻了一名董事,华平的弃权会引发机构观望的连锁效应,这样会更加增加了陈晓的决战压力。
尽管孙一丁闭口不谈增发,方巍现在也在现金流方面打马虎眼,但在陈晓的对决计划中,定向增发是一张地球人都知道的牌。黄光裕刑案一审宣判后,罚没黄氏家族8亿元,这让黄氏家族的现金吃紧,为了对决陈晓,黄氏家族派出的香港代表四处筹集资金,为保卫黄家利益开始四处活动,就在这个时候,黄光裕的一个神秘老乡开始浮出水面。
是公司的第一把手。2005年华平投资国美时,也有类似的条款。相比之下贝恩的条款已使公司的风险降低很多。最近一些媒体将之渲染成为交易条款苛刻、存在阴谋等等一些无稽说法,实属颠倒是非,在此与全体国美同仁予以澄清。
贝恩融资的成功,银行的解冻,使得公司在2009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才开始起死回生并于而后的三个季度逐季攀升。2009年上半年销售额343。42亿元,利润7。97亿元;2010年上半年销售额454。26亿元,利润16。53亿元(以上两组数据均为上市加非上市的数据,属内部考核口径)。回顾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我们有这样一支凭借智慧和勇气冲破危机、战胜困难、使国美电器至今仍能立于中国家电零售连锁行业第一的员工队伍而倍感荣耀。虽然2009年上半年公司内外危机曾经将我们推向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使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被迫缩小,但我们坚信,有坚强的国美团队,有清晰理性的五年战略规划和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奖励淘汰机制,有2010年上半年经阵痛调整后的出色业绩表现,国美与竞争对手将再度拉开距离,我们每位国美人已经做好了再度发力的准备!
三、关于“慷股东之慨,不按业绩考核,盲目给部分管理人员发期权,变相收买人心”之说
2009年7月7日,公司按照正规的法律程序向105名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期权。此期权方案的特点就是普惠制,涉及到了各级高管人员,不像其他企业的期权方案多集中于核心高管。与苏宁曾发放的期权方案比较,苏宁前13位公告高管占比57%,我司公告的11位高管占比仅为32%。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案,是基于2009年当时公司并未完全走出危机的实际状况,同时竞争对手频繁地采取各种方式来动摇、吸引公司的各级高管,更基于相当一部分高管长期在公司服务以及在此次危机中的突出表现。为了稳定团队,使高管人员能继续充满激情,充分发挥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全身投入到公司未来的价值创造中去,并能与企业一道分享这一未来价值创造的成果。
事实证明,无论是国外的成功大企业还是国内的像海尔、创维、tcl、联想等知名企业,也都同样采取了期权激励政策,并成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力。但从未有听哪个大企业对期权激励有“慷股东之慨,变相收买人心”之说。况且在2009年9月及2010年4月的投资者路演见面过程中,也从未听到过哪位投资者对此反映出任何不满,反而都对此表示了支持。
四、董事会、管理层的职责到底该向谁负责?
目前有媒体报道称,期权方案的实施使公司高管集体背叛,这种舆论导向不仅是对高管们的诬蔑、丑化,使高管们集体背负见利忘义的骂名,也是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曲解。试问,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都不曾留有这类的骂名?为什么和我们类似的企业创维、物美都能通过期权这一激励手段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并走上更好的发展阶段?期权并不是股权,它是基于业绩增长的利益分享,难道参与创造这一业绩增长的主力军就真的不该有资格参与分享,反而落此骂名才是罪有应得?
五、关于将“国美”变成“美国”的外资论
一直以来,媒体大肆渲染国美因贝恩资本的引入外资化的观点,试图激发大众的民族情感,而实质上国美电器本身就是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外资企业,其大股东就是在百幕达注册的shinningcrownholdingsinc,黄总在连续五年减持套现一百余亿的对象也几乎都是海外投资者,2005年进入国美的华平就是其中之一。若说国美外资化,早在2004年上市初期已就成为现实了。况且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发展至今天,还拿这个大做文章还有什么意义?
六、国美需要一个怎样的未来
没有人能够否认黄总对公司的贡献,没有黄总就没有公司目前在市场上的基础,没有黄总也没有国美这么多员工成长和成才的机会,这份情感相信国美的很多员工都会难以忘怀,这也是众多高管面对情、理、法的选择,内心产生沉重纠结的原因。但不幸的是自2008年底黄总被抓入狱后,至2010年5月被一审定罪14年,黄总在短期内已无望重回国美主政已成事实。在这期间,国美新的管理团队面对危机自动填补决策缺位已形成了具有抗风险和持续发展公司的坚强团体,广大员工的智慧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公司更强调群策群力,发挥群体力量。在信息共享、利益共享、干部选拔和任用考核等方面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只有公开和透明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公平与公正。新的薪酬与绩效考核政策更关注各级员工的收入与公司业绩增长的关联性。五年战略规划更是为我们明确了共同努力的方向。未来五年我们相信在现有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门店场地经营转变为商品经营,提升单店效益、优化网络为基础实现门店总数2000家、销售规模达1800亿的目标,将激励着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近日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对陈晓董事长及公司高管的舆论攻击及无事实依据的诽谤,恶语不胜枚举,这种舆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形象,使大家无端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员工内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混淆了公众及员工的视听,严重扰乱了国美20多万员工和多年培养起来的国美忠诚消费者的认和,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
在此,我们再次呼吁全体员工,不传谣不信谣,尊重事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恪尽职守、坚守岗位,用我们辛勤的劳动和良好的业绩对各种攻击和行为予以有利的驳斥,回报社会、回报股东、回报消费者。
亲爱的国美同仁们,在这攸关公司命运和员工未来的关键时刻,我们从不依赖救世主,唯有我们团结一起坚持真理,用事实理由和依据和我们不懈的努力去迎接国美充满光明的未来!
再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国美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2010年8月19日
决战双方隔空对骂,机构们到底关心什么呢?
8月6日,富达基金用脚投票,将持股比例降到4。37%。8月10日,摩根士丹利将持有的好仓降到6。52%,淡仓则上升到2。09%,不难发现,摩根士丹利的操盘是要通过衍生品看空国美电器。而澳洲联邦银行在8月6日将股权比例减持到4。99%,10日又增持到5。25%,这是典型的投机分子,他是支持黄氏家族,还是支持陈晓呢?
摩根斯丹利、富达基金以及更多没有进入董事会的机构,并不关心国美谁是谁的,陈晓也好,黄光裕也罢,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不在乎创始人是谁,也不在乎陈晓的说辞。机构们为自己、为自己的客户赚钱,他们看中的只有一个字:钱。
“2008年国美电器回购黄氏家族持有的1。298亿股份,总值约22亿港元,这是用上市公司的钱去为黄氏家族还私人贷款,这算什么行为?”国美电器的一位高管愤愤不平“不用说在香港,就是在大陆,如此明目张胆将上市公司当成提款机,别说机构不乐意,小股东就会跟你没完。”
双方开始通过公开信隔空对战的之后,现状让陈晓十分为难。
在国美电器的公开信中,国美电器抨击黄光裕将上市公司当成黄氏家族的提款机,甚至指责黄光裕将大量股权卖给了外国人。以陈晓为首的管理层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你黄光裕早已将国美当成了洋人的国美。
然而,国美电器管理层在跟黄氏家族隔空开战之中,却泄漏了重要的筹码机密。黄光裕是将大部分股权卖给了外国人,你可以指责黄光裕早就将国美变成外国人的国美,但是激动的管理层却千不该万不该,在公开信中指名道姓,指出那个机构就是华平投资。
那么多机构不点名,为什么点华平投资的名?
据我了解,2009年年初的时候,华平投资一开始也积极参与谈判,因为华平投资当初持仓成本远远高于2009年初的股价,如果能够在低价位获得国美电器筹码,就可以摊薄持仓成本。然而最后,华平投资却出局了。尽管陈晓说当时只有贝恩资本可以保证不稀释黄光裕的股权,这才导致了华平投资的出局。
真相呢?
真相往往是尴尬的。国美电器管理层的公开信无疑泄漏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华平投资跟管理层关系若即若离。那么,华平投资会选择黄氏家族吗?看看华平投资跟国美电器四年的爱恨情仇吧:
2006年2月,华平投资9号基金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1。2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及2500万美元认股权证,约占国美电器总股本的9。71%,按照转股测算,华平投资最终持有国美电器1。77亿股,持仓成为为每股6。4港元。
2007年5月,华平投资减持了9100万股,当时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赚取两亿港元。华平在减持后手上还有国美电器8678万股,到了2009年7月国美供股期间,华平投资参与了供股,根据国美电器当时的供股明细看,华平投资的股权比例保持为2。72%。尽管华平投资将持有股票全数抛售也赚钱,但是相比黄光裕被捕之初的股价,本该到手的上亿美元的银子,真的就化成了水了。
华平投资跟摩根斯丹利以及摩根大通不一样,大小摩跟国美电器有着更多的利益诉求。华平投资看好黄氏家族掌权董事会吗?我现在了解的是,华平投资是坐山观虎斗,谁能让股票涨起来,能够让当初到手的银子赚回来,谁就是好人。
弃权是华平投资最好的选择。
这对于陈晓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华平投资弃权,那么相当于黄氏家族就增加了反对陈晓的筹码,陈晓就必须在二级市场寻求更多的支持,应该是两倍于华平投资股权,否则在对决中失去的就是相当于两倍的对决力量。更为关键的是,华平投资派驻了一名董事,华平的弃权会引发机构观望的连锁效应,这样会更加增加了陈晓的决战压力。
尽管孙一丁闭口不谈增发,方巍现在也在现金流方面打马虎眼,但在陈晓的对决计划中,定向增发是一张地球人都知道的牌。黄光裕刑案一审宣判后,罚没黄氏家族8亿元,这让黄氏家族的现金吃紧,为了对决陈晓,黄氏家族派出的香港代表四处筹集资金,为保卫黄家利益开始四处活动,就在这个时候,黄光裕的一个神秘老乡开始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