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重返大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头疼也不行的一万恭喜头疼也不行童鞋成为本书宗师,也谢谢yunpiaopiao、醉笑道、竹林风啊几位的支持,谢谢!) ——
不搞税制改革,就根本维持不了现在的朝廷开销,更别说还得养几十万职业军队了。而要养几十万军队,还得要维持现在的扩张计划,保证不断的军事作战计划,需要的钱粮都是海量的。光靠着现在朝廷每年不到千万贯的财政收入,根本不够。
易风即位以来,北衙的那三十五万禁军,其实都是他自己掏腰包在养着,用的都是他自己的内帑。朝廷原来的税制,都是相当简单的,均田制加府兵制,是隋朝的两大基本国策,给百姓均田授田,然后租庸调制收税。
府兵授田,然后府兵不交税国家也不用支付他们粮饷,甚至府兵还得自己置办军械装备。
在这些制度下,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赋,都只是用来供给皇帝和宫廷以及京官,朝廷的地方官府地方官员甚至都不用朝廷财政支出,地方官员也一样是用职田、公廨田、公廨钱、官职永业田来支付地方官府的办公费用以及地方官员的俸禄。至于那些地方的吏员,这些人朝廷是不用支付钱粮的,甚至地方官员也一样不用支付钱粮,这些人光干活不吃饭。当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但朝廷和地方确实不给这些吏员支付钱粮,他们完全靠自己的职务合法合理的收取灰色收入以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
隋朝的政策,处处就是透着这么一种古朴,一种简单。至于说国家和地方兴建什么工程项目,修路修堤修坝、修城筑墙一类的,自然也不用动用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出,一切有老例,征召民夫,加征加派钱粮,总之这属于额外支出。
国家财政税赋收入,一不用养兵,二不用养地方官吏,三不用于百姓,每年近千万贯价值的税赋,其实就两个用处,供养皇帝和宫廷开支、养京官,其二,用于战争开支。如果不打仗,那么一年近千万贯的财政收入,其实是绰绰有余的。这也正是为什么隋朝立国十九年,其间打了好几次大仗,可最终却也仍然能靠着每年千万贯的税收,依然能够打造出一个开皇盛世的原因所在。
可现在不行了,新朝的各种新政,处处都与原来的策略不同。
朝廷的税赋除了供养皇帝和宫廷以及京中百官外,还得供养几十万北衙禁军,以及府军、边军的职业军官们,此外地方官员的薪俸也已经纳入国家财政支出,另外原来一直不用付钱就为朝廷工作的那比官员数量多出十倍以上的吏员,也算是有了编制,也纳入了国家公务员的行列,他们也是有了正式的薪俸,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加上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办公费用等等,都是相比于过去额外的支出。何况,新朝已经取消了劳役,朝廷要兴建工程项目,征召民夫还都得支付民夫们薪水。
北衙禁军做为职业军人,待遇相对优厚,平均每个士兵每年的军费是五十贯左右,计算下来一年就得一千七百五十万的供军费用。这还没计算发生战事的战争支出,而边衙与南衙的边军、府兵虽然不是职业军人,可也有不少的职业军官,要维持这两衙的几十万军队,一年也需要不少钱,合算起来三衙的军费一年起码得两千万,还是非战时。而易风给官员们加薪,给吏员们发薪水,虽不如供军花费这么大,但加上宫廷的开销,一年也起码得要一千万左右。
仅仅是每年的军费加上官吏俸禄和宫廷的开销,一年就得三千万贯。
这还没有算上朝廷如果要兴建水利或者修葺城池、维修道路,疏通运河等方面的工程费用。
如果还沿用朝廷的旧税制,朝廷过一年就得倒欠上两三千万,这还只是维持正常的运转,还没计算战争或者遇上灾害等需要额外支出的时候。可以说,税制不得不改,不改不行。不改,一天都维持不下去了。易风虽然有自己的皇帝私人产业,一年有不少的进项,可光靠着皇帝的内帑支撑,不是长久之事。易风早就在计划着税制的改革了,只是之前还没有完全掌控朝廷,因此也无法一步到位。但如今在位已经一年多,内内外外也清理整顿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正式提出来,自然会阻力小些。
况且,促使易风改革税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均田制根本是个维持不了多久的政策,而租庸调制就是以均田制为基本。均田制一坏,租庸调制也就失去了根本,国家的税制也就会崩坏。做为一个有着不一样见识的皇帝,易风当然不能等到以后崩坏了的时候再去改。
唐宋推行两税法,每年的两税收入都在两千万贯上下,尤其是中唐时推出两税前一年的税收不过几百万贯,推出两税后立即翻倍。而易风的新税法虽然也叫两税法,但主要是取春秋两季上税之名,实际上却已经与唐宋的两税制大为不同。唐代推行的两税最重要的是分为户税和地税,户税是按每户的贫富不同划分各种富等,然后不同的等级定不同的税款,而地税则基本上是统一的,北方等地每亩纳田租一斗左右,南方更富裕的田地则为一亩一斗到三斗左右,而代役钱等杂税也被统一纳入了两税之中。百姓的税一年分春秋两次交,按官府定下的户等和田数交纳户税和地税。而这个数额,则是由官府提出预料好了当年的财政支出数目,然后根据这个数字分配到全国各地,按额征税,因此可以说,两税到底是多少,其实一切由皇帝和朝廷说了算。朝廷说今年要花一千万,那就征一千万,天下的百姓根本不同的户等,田亩分配下去。如果皇帝说今年需要花一个亿,那天下百姓就得根据各自的户等和田数分摊这一亿。这种两税法,自然算不得公平的。
而易风的这种两税法,并不是量出为入,而是按原来均田制的税率,定出每亩田所要支付的租庸调,然后把他们全折算为钱,然后朝廷直接就根据百姓们拥有的田亩征税,田多少就征多少,再无额外。当然,这是主税,如商税等属于另外的税收。这样的两税,一年也是分两次征,可最大的区别是税收的总数是根据天下的田地数量计算的,因此也就会是一个比较... -->>
(感谢头疼也不行的一万恭喜头疼也不行童鞋成为本书宗师,也谢谢yunpiaopiao、醉笑道、竹林风啊几位的支持,谢谢!) ——
不搞税制改革,就根本维持不了现在的朝廷开销,更别说还得养几十万职业军队了。而要养几十万军队,还得要维持现在的扩张计划,保证不断的军事作战计划,需要的钱粮都是海量的。光靠着现在朝廷每年不到千万贯的财政收入,根本不够。
易风即位以来,北衙的那三十五万禁军,其实都是他自己掏腰包在养着,用的都是他自己的内帑。朝廷原来的税制,都是相当简单的,均田制加府兵制,是隋朝的两大基本国策,给百姓均田授田,然后租庸调制收税。
府兵授田,然后府兵不交税国家也不用支付他们粮饷,甚至府兵还得自己置办军械装备。
在这些制度下,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赋,都只是用来供给皇帝和宫廷以及京官,朝廷的地方官府地方官员甚至都不用朝廷财政支出,地方官员也一样是用职田、公廨田、公廨钱、官职永业田来支付地方官府的办公费用以及地方官员的俸禄。至于那些地方的吏员,这些人朝廷是不用支付钱粮的,甚至地方官员也一样不用支付钱粮,这些人光干活不吃饭。当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但朝廷和地方确实不给这些吏员支付钱粮,他们完全靠自己的职务合法合理的收取灰色收入以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
隋朝的政策,处处就是透着这么一种古朴,一种简单。至于说国家和地方兴建什么工程项目,修路修堤修坝、修城筑墙一类的,自然也不用动用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出,一切有老例,征召民夫,加征加派钱粮,总之这属于额外支出。
国家财政税赋收入,一不用养兵,二不用养地方官吏,三不用于百姓,每年近千万贯价值的税赋,其实就两个用处,供养皇帝和宫廷开支、养京官,其二,用于战争开支。如果不打仗,那么一年近千万贯的财政收入,其实是绰绰有余的。这也正是为什么隋朝立国十九年,其间打了好几次大仗,可最终却也仍然能靠着每年千万贯的税收,依然能够打造出一个开皇盛世的原因所在。
可现在不行了,新朝的各种新政,处处都与原来的策略不同。
朝廷的税赋除了供养皇帝和宫廷以及京中百官外,还得供养几十万北衙禁军,以及府军、边军的职业军官们,此外地方官员的薪俸也已经纳入国家财政支出,另外原来一直不用付钱就为朝廷工作的那比官员数量多出十倍以上的吏员,也算是有了编制,也纳入了国家公务员的行列,他们也是有了正式的薪俸,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加上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办公费用等等,都是相比于过去额外的支出。何况,新朝已经取消了劳役,朝廷要兴建工程项目,征召民夫还都得支付民夫们薪水。
北衙禁军做为职业军人,待遇相对优厚,平均每个士兵每年的军费是五十贯左右,计算下来一年就得一千七百五十万的供军费用。这还没计算发生战事的战争支出,而边衙与南衙的边军、府兵虽然不是职业军人,可也有不少的职业军官,要维持这两衙的几十万军队,一年也需要不少钱,合算起来三衙的军费一年起码得两千万,还是非战时。而易风给官员们加薪,给吏员们发薪水,虽不如供军花费这么大,但加上宫廷的开销,一年也起码得要一千万左右。
仅仅是每年的军费加上官吏俸禄和宫廷的开销,一年就得三千万贯。
这还没有算上朝廷如果要兴建水利或者修葺城池、维修道路,疏通运河等方面的工程费用。
如果还沿用朝廷的旧税制,朝廷过一年就得倒欠上两三千万,这还只是维持正常的运转,还没计算战争或者遇上灾害等需要额外支出的时候。可以说,税制不得不改,不改不行。不改,一天都维持不下去了。易风虽然有自己的皇帝私人产业,一年有不少的进项,可光靠着皇帝的内帑支撑,不是长久之事。易风早就在计划着税制的改革了,只是之前还没有完全掌控朝廷,因此也无法一步到位。但如今在位已经一年多,内内外外也清理整顿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正式提出来,自然会阻力小些。
况且,促使易风改革税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均田制根本是个维持不了多久的政策,而租庸调制就是以均田制为基本。均田制一坏,租庸调制也就失去了根本,国家的税制也就会崩坏。做为一个有着不一样见识的皇帝,易风当然不能等到以后崩坏了的时候再去改。
唐宋推行两税法,每年的两税收入都在两千万贯上下,尤其是中唐时推出两税前一年的税收不过几百万贯,推出两税后立即翻倍。而易风的新税法虽然也叫两税法,但主要是取春秋两季上税之名,实际上却已经与唐宋的两税制大为不同。唐代推行的两税最重要的是分为户税和地税,户税是按每户的贫富不同划分各种富等,然后不同的等级定不同的税款,而地税则基本上是统一的,北方等地每亩纳田租一斗左右,南方更富裕的田地则为一亩一斗到三斗左右,而代役钱等杂税也被统一纳入了两税之中。百姓的税一年分春秋两次交,按官府定下的户等和田数交纳户税和地税。而这个数额,则是由官府提出预料好了当年的财政支出数目,然后根据这个数字分配到全国各地,按额征税,因此可以说,两税到底是多少,其实一切由皇帝和朝廷说了算。朝廷说今年要花一千万,那就征一千万,天下的百姓根本不同的户等,田亩分配下去。如果皇帝说今年需要花一个亿,那天下百姓就得根据各自的户等和田数分摊这一亿。这种两税法,自然算不得公平的。
而易风的这种两税法,并不是量出为入,而是按原来均田制的税率,定出每亩田所要支付的租庸调,然后把他们全折算为钱,然后朝廷直接就根据百姓们拥有的田亩征税,田多少就征多少,再无额外。当然,这是主税,如商税等属于另外的税收。这样的两税,一年也是分两次征,可最大的区别是税收的总数是根据天下的田地数量计算的,因此也就会是一个比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