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重返大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父亲和伯父对于子侄们的新名字都很高兴,这可是刘书吏帮忙取的。而且又没花一分钱。而对于老七狗蛋居然能得到刘书吏喜爱,教会了读书识字算术,两兄弟更加高兴。能读书识字,这可是了不得的,以前在家,哪有这样的机会。那只是地主大族家的子弟才有的机会啊。如今这位刘书吏居然如此大方,不要钱财就教大家识字。虽然其实他们也跟着一起识字,可根本记不住学不会,勉强就学会了认自己的名字,写还总错。不过大家还是对刘书吏他们很感激的。虽然据说这是圣天子皇帝陛下的旨意,可大家还是在路上凑了一笔钱,然后在经过一座补给站时,花钱置办了几桌酒席,买了一些礼物,做了谢师宴,请刘书吏他们一起喝酒,还特意让赵煊等几个算是学有小成的年轻人给刘书吏几个吏员行了正式的拜师礼。刘书吏几个推辞几遍。见却不过大家的热情,最后也只好收下了几个年轻的弟子,也是一脸的高兴。
一路上有朝廷的组织安排。他们用了几个月时间终于是自淮南一路到了辽东,队伍没掉一个人,也没有一个水土不服病逝,多亏了官府沿路安排的补给站,和那里的医生以及药材,加上随行队伍里的刘书吏也会有一些简单的医治。大家顺利的到达了辽东。
来自于淮南寿州寿春县的一千余人,最终被安置到了辽北省的扶余川。就在原来扶余国都扶余王城西五十里路,在那里设立了寿春屯堡。按朝廷的计划。这些移民基本上都是按来时的故乡,一县或者一州的移民设立一个屯堡,这样一来大家来自同一个地方,说同样的话语,多少有个照应,能更加团结一起,互相照应。而且按朝廷计划,移民们最先的三年,是要一起共同囤田垦荒的,待三年之后,才能按计划均田授地,自己耕种。一开始,他们要一起建立一个屯堡,共同居住,共同垦荒。
开始垦荒这三年,朝廷会借给他们种子、家具、耕牛等,并提供一笔安家费和无息贷款,助他们渡过这最初的三年。
当然,朝廷还为他们准备了一个大福利,那就是为那些没有妻子的到达已婚年纪的小伙子们,提供相亲机会,为他们安排辽东土著未婚适龄姑娘成亲,然后他们并不需要支付彩礼,由官府帮他们解决了。当然,如果自己愿意再给的,官府也不反对。
总之,这是一个让所有移民们都兴奋不已的好消息。
寿春屯,这里暂时还是一片临时营地,没有房屋没有围墙,什么都没有。到达这里后,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不过幸好有官上的人过来帮忙,指导他们如何打水井,如何盖房子,立围墙。按官府的计划,寿春屯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移民居住点,但却也得有自己的围墙,有自己的民兵队,屯堡建立后,得有人专门站岗值夜,按官上人的话说,虽然辽北驻有朝廷大军,但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得防止一些盗贼或者一些不死心的高句丽的贵族地主等等。
通过解释,赵煊才知道,在原来高句丽统治这里的时候,这里绝大多数的土地其实都是属于极少数的贵族以及地主豪强们的,大多数的高句丽人其实只是他们的佃农甚至是奴隶。朝廷收复了辽东之地后,对于这些原高句丽遗民,采取的是不同的政策待遇。所有的贵族豪强地主们,经过审查,如果是那种做威做福,为恶一方的,那么直接按轻重判刑,送去服劳役,挖矿修路筑城,其家产没收。而对于那些并没什么劣迹者,则将他们通通迁往中原,他们的田地山林等产业,被朝廷折价收购,最后在安置地给他们一些土地田产。
而对于那些普通的佃农和奴隶,则要好的多,奴隶们都被从原来的主人那里分离出来,他们被安置到各个屯田或者矿场,只要为朝廷役满五年,就能获得自由身份。然后再为朝廷服役五年,就能从一名雇佣工转为正式的大隋帝国百姓,能够获得均田授田的资格,分到自己的土地。这些奴隶,第一个五年为朝廷服役,朝廷只供他们吃喝,及少量的津贴。第二个五年,则可以得到雇佣的薪水,再然后,他们就是自己的主人,有自己的田地了。
对于那些佃农,或者有少部份土地的自耕农们,他们基本上维持自己的处境不变,财产得到保护,但他们得支持朝廷的政策法令,得向朝廷交纳税赋,得向朝廷服兵役,还有须让适婚年纪的未婚女儿到官府登记,参加相亲,与汉人移民成亲,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得进入官府建立的学堂,学习汉人的文化,成年人也得学习汉话,同时得更换汉人的衣冠制度等。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能让朝廷长久的稳固统治辽东辽北,对于土著们不同的待遇,也是为了拉拢绝大多数人,打击少数人。更确切点说,就是要打压那些贵族头领地主们,既是为了政治上消灭高句丽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夺得高句丽的土地山林矿产等资源。要不然,移民们来了,拿什么均地,难道给高句丽地主们佃田。
这种政策是指向分明的,高句丽的这些上层阶级有些人在隋军的强大武力下臣服了,他们选择了迁移去中原,虽然如此一来以后日子肯定没那么好过了,可起码能保存家族。而也有一些不甘心反抗的,他们绝大多数被驻扎在辽东各地的驻军们强势镇-0压了。然后有一小部份豪强,拿出自己的钱财,带着自己的家奴佃户招揽了不少的亡命徒,开始叛乱,虽然大多数很快被剿灭,但也有一些人伏着地形熟悉,开始在山里面当起了山贼盗匪,狠了心要跟隋朝对抗到底了。(未完待续)
。
父亲和伯父对于子侄们的新名字都很高兴,这可是刘书吏帮忙取的。而且又没花一分钱。而对于老七狗蛋居然能得到刘书吏喜爱,教会了读书识字算术,两兄弟更加高兴。能读书识字,这可是了不得的,以前在家,哪有这样的机会。那只是地主大族家的子弟才有的机会啊。如今这位刘书吏居然如此大方,不要钱财就教大家识字。虽然其实他们也跟着一起识字,可根本记不住学不会,勉强就学会了认自己的名字,写还总错。不过大家还是对刘书吏他们很感激的。虽然据说这是圣天子皇帝陛下的旨意,可大家还是在路上凑了一笔钱,然后在经过一座补给站时,花钱置办了几桌酒席,买了一些礼物,做了谢师宴,请刘书吏他们一起喝酒,还特意让赵煊等几个算是学有小成的年轻人给刘书吏几个吏员行了正式的拜师礼。刘书吏几个推辞几遍。见却不过大家的热情,最后也只好收下了几个年轻的弟子,也是一脸的高兴。
一路上有朝廷的组织安排。他们用了几个月时间终于是自淮南一路到了辽东,队伍没掉一个人,也没有一个水土不服病逝,多亏了官府沿路安排的补给站,和那里的医生以及药材,加上随行队伍里的刘书吏也会有一些简单的医治。大家顺利的到达了辽东。
来自于淮南寿州寿春县的一千余人,最终被安置到了辽北省的扶余川。就在原来扶余国都扶余王城西五十里路,在那里设立了寿春屯堡。按朝廷的计划。这些移民基本上都是按来时的故乡,一县或者一州的移民设立一个屯堡,这样一来大家来自同一个地方,说同样的话语,多少有个照应,能更加团结一起,互相照应。而且按朝廷计划,移民们最先的三年,是要一起共同囤田垦荒的,待三年之后,才能按计划均田授地,自己耕种。一开始,他们要一起建立一个屯堡,共同居住,共同垦荒。
开始垦荒这三年,朝廷会借给他们种子、家具、耕牛等,并提供一笔安家费和无息贷款,助他们渡过这最初的三年。
当然,朝廷还为他们准备了一个大福利,那就是为那些没有妻子的到达已婚年纪的小伙子们,提供相亲机会,为他们安排辽东土著未婚适龄姑娘成亲,然后他们并不需要支付彩礼,由官府帮他们解决了。当然,如果自己愿意再给的,官府也不反对。
总之,这是一个让所有移民们都兴奋不已的好消息。
寿春屯,这里暂时还是一片临时营地,没有房屋没有围墙,什么都没有。到达这里后,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不过幸好有官上的人过来帮忙,指导他们如何打水井,如何盖房子,立围墙。按官府的计划,寿春屯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移民居住点,但却也得有自己的围墙,有自己的民兵队,屯堡建立后,得有人专门站岗值夜,按官上人的话说,虽然辽北驻有朝廷大军,但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得防止一些盗贼或者一些不死心的高句丽的贵族地主等等。
通过解释,赵煊才知道,在原来高句丽统治这里的时候,这里绝大多数的土地其实都是属于极少数的贵族以及地主豪强们的,大多数的高句丽人其实只是他们的佃农甚至是奴隶。朝廷收复了辽东之地后,对于这些原高句丽遗民,采取的是不同的政策待遇。所有的贵族豪强地主们,经过审查,如果是那种做威做福,为恶一方的,那么直接按轻重判刑,送去服劳役,挖矿修路筑城,其家产没收。而对于那些并没什么劣迹者,则将他们通通迁往中原,他们的田地山林等产业,被朝廷折价收购,最后在安置地给他们一些土地田产。
而对于那些普通的佃农和奴隶,则要好的多,奴隶们都被从原来的主人那里分离出来,他们被安置到各个屯田或者矿场,只要为朝廷役满五年,就能获得自由身份。然后再为朝廷服役五年,就能从一名雇佣工转为正式的大隋帝国百姓,能够获得均田授田的资格,分到自己的土地。这些奴隶,第一个五年为朝廷服役,朝廷只供他们吃喝,及少量的津贴。第二个五年,则可以得到雇佣的薪水,再然后,他们就是自己的主人,有自己的田地了。
对于那些佃农,或者有少部份土地的自耕农们,他们基本上维持自己的处境不变,财产得到保护,但他们得支持朝廷的政策法令,得向朝廷交纳税赋,得向朝廷服兵役,还有须让适婚年纪的未婚女儿到官府登记,参加相亲,与汉人移民成亲,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得进入官府建立的学堂,学习汉人的文化,成年人也得学习汉话,同时得更换汉人的衣冠制度等。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能让朝廷长久的稳固统治辽东辽北,对于土著们不同的待遇,也是为了拉拢绝大多数人,打击少数人。更确切点说,就是要打压那些贵族头领地主们,既是为了政治上消灭高句丽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夺得高句丽的土地山林矿产等资源。要不然,移民们来了,拿什么均地,难道给高句丽地主们佃田。
这种政策是指向分明的,高句丽的这些上层阶级有些人在隋军的强大武力下臣服了,他们选择了迁移去中原,虽然如此一来以后日子肯定没那么好过了,可起码能保存家族。而也有一些不甘心反抗的,他们绝大多数被驻扎在辽东各地的驻军们强势镇-0压了。然后有一小部份豪强,拿出自己的钱财,带着自己的家奴佃户招揽了不少的亡命徒,开始叛乱,虽然大多数很快被剿灭,但也有一些人伏着地形熟悉,开始在山里面当起了山贼盗匪,狠了心要跟隋朝对抗到底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