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重返大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错。”杨坚点头,这套新的散官体系,比起原来确实更好用更实用。而且他对于易风说在军中,在战阵上,还将把武散官的军阶弄的更直观一些的想法很有兴趣。
“臣拟将武散官的官阶设置成一套符号和图案,三十二级四大阶,分别用不同的猛兽和颜色来标示,如一品元帅以麒麟为标示图案,正一品的骠骑元帅为黄金麒麟,从一品的辅国元帅,就用白银麒麟。二品元帅用狮子,三品用猛虎,四品用猎豹,五品用熊,六品用彪,七品用狼、八品用牛、九品用马,再以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做为正上、正下、从上、从下之分。将领们的军服铠甲上可以在胸前后背增加一块猛兽品阶补子,另外还可以按阶打制一些猛兽的肩章缀于肩上......”
易风一边说,一边直接拿了支简单铅笔,就当着杨坚的面画了起来,给杨坚画了补服、文武的禽兽补服,还有肩章等等。
杨坚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这一套一弄,确实要立体明了许多。尤其是武散官的猛兽补子和肩章,按赵王的话说,战阵之时,难免会有打乱的时候,到时军官和下属十分容易分散。那么这个时候,也不用去管建制职务什么的,直接就以军衔最高者为指挥者,重整阵形,形成临时的新建制,继续作战。等战后,再各归建制就好。杨坚虽然没有打过仗,但对于军事也并非门外汉,一听这话,就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一般情况下,军队里都是以旗号为标志,指挥作战。或者是收拢兵马,都是以旗帜为准。但如果增加这套武散官军衔制,那无疑是更好的补充。
“好好好。没想到你还有如此好的建议。快说,你还有没有其它好的建议。一次全说出来。”
易风见杨坚很是高兴,心下了不由的激动。当下笑了笑,“回至尊,对于官制改革,微臣目前也是初有些想法。不过许多暂时还不成熟,其它的先不敢拿出来,仅还有几点不算太成熟的先奏与陛下。”
“总的来说就是散官阶职化,而勋官荣誉化。”
勋官系统比起散官系统来说成形更晚。起于周齐混战之时,始于北周建德四年设置,当时以府兵制之统御官之名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于朝官,成为不理事的散秩,一直到唐后,勋官便渐成一个荣誉性质的加衔,并无实职,总体上,是从最初的实权重职。渐渐变为一个荣誉加衔。现如今朝廷的勋官有十一级,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从一品的上柱国到正七品下的都督。这套勋官系统,名字一个比一个的响亮。很有南北朝时官职名称的特点。那就是高大上。哪怕只是个几十人的小头领,也能有个将军啊都督啊这样的衔头。
易风现在建议,就是直接把这套牛气轰轰的勋官系统,干脆的把他直接供上神台,彻底的让他荣誉化,成为完全没有实职的称号而已。最好是直接把他变成如特级英雄、战斗英雄等等这样的荣誉称呼而已。
勋官自隋以后就没有什么尊贵的了,到唐宋时彻底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荣誉称呼而已。因此易风也是毫无压力的直接把后来的那套成熟的勋官体系给拿了出来。
“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修武尉、保义尉、进义尉,一共十二转,勋官十二转。转数多者为贵。”比原来的多了一级,而且把上大将军、大将军以及那些开府仪同等都改了。连三个都督也直接改了。一来也是因为上大将军和大将军、都督这些与军中现有职官名相重叠,换掉这几个名称。自然更好。
勋官十二转,转数多者为贵,以后这套勋官体系就相当于纯粹的功勋体系了,相当于后世的勋章,就算得个上柱国的勋官,那也不过相当于得到一枚八一勋章而已,极为荣誉,但也仅仅是代表着荣誉而已,并没有什么实权了。与西魏时的柱国大将军,北周时的上柱国,甚至隋早期的上柱国等,已经只剩下名字差不多,而实际上完全不同的一个东西了。
从某方面来说,易风的这个勋官的荣誉化,就等于是对过去几朝继承下来的那一大批的勋官们的过河拆桥了。如此一来,原来那些还很有含金量的勋官,就跟大贬值后的纸币一样,瞬间只剩下一点纪念价值了,再也不能兑现了。
“须弥对于职官和封爵,可有什么改革想法?”杨坚事先也没有料到这个皇孙心中还有这般丘壑,当下真是喜出望外。
“陛下,微臣以为,凡事不可性急,须得一步步来,欲速则不达,当先稳步然后求发展。”易风对于官制改革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也知道,官制其实是朝廷重要的一项根本,这里面沾着太多人的利益。一个不好,就可能引起无数利益受损者的反弹,到时弄不好就是场大乱。历来改革,不管是大改小改,都不外如此。因此,易风也不得不给杨坚泼点冷水。一步步来,走稳一步,再走下一步就好。没必要搞的太急,到时控制不住出了乱子。他相信杨坚是个明白人,要不然,这些年他也不会一直缓慢的进行着一些调整,而并没有什么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尤其是涉及到关陇集团核心利益的事情,更是小心更为小心。
“小心谨慎些确实没大错,朕一时有些过急了。也好,就先推行这散官和勋官的调整变动,至于其它的暂时维持不变。”
“臣无异议。”易风欠身回道。散官阶官化,实际上对即得利益者没多大伤害,不过是减少了点薪水罢了。但对于关陇集团来说,官俸其实不过是他们收入的极小一部份而已,减少点俸禄。还不及九牛身上拔根毛。勋官的改动但是有些影响,但只要最关键的一点,勋官改革不马上涉及到勋官的儿孙凭此承荫出仕。那就无关大碍了。而对朝廷来说,也没有必要一步到位。连勋官子女承荫入仕的资格也马上取消,事情一步步来就行。
易风又提了几条建议,不过却都很聪明的没有去涉及核心的东西。首先他提出应当在幽州大总管府区内兴设学校,特别是在燕山北的三蕃羁糜州内开设汉学,推广汉话汉字等汉文化。对于这点,杨坚也大手一挥的同意了。甚至还十分大方的表示,朝廷到时可以专门拔付一笔款项用以这方面的内容。
此外,易风又向杨坚奏请。于三蕃内建立城镇商业集市,并开禁原来边市禁贸商品。他的理由是如今三蕃既然已经是隋朝统领的州县,那自然就没必要再当做敌人防范,原来的贸易禁运商品,也就可以解禁了。对于这一条,杨坚只是沉吟了一会,也答应了。他知道杨林在边境上搞边贸赚了不少钱,但他也知道,杨林先前正是用这些钱自己建立起了一支武州军,并且连续击败铁勒人的进犯。还把三蕃拉到了朝廷这边,而这一切并没有花朝廷一文钱。
杨坚思忖了一会,道:“你这次返回幽州后。身上的担子很重,既要在短时间内收拾整顿好幽州诸府,还得备战御敌,协助晋王打好这一仗,关键的时候得出兵协助晋王,必要时还得拦截高句丽人。朕以为,你可以多请动元家和李家子弟过去协助。听说,淑德也打算跟你去幽州?”
“唐国公一心欲报效国家,前些日子特向臣自荐。准备前往边境效力。”易风老实回道。
“淑德是皇后姐姐之子,说来还是你表叔。虽然这些年一直留在京中,但是他的本事不错。若是他有心跟你去边地建功,你就带上他吧。”
“陛下圣明。”易风恭维道。有了皇帝开口,主动让他带元家和李长雅家族与李渊家族的子弟前往幽州,这对他来说,是个... -->>
“不错。”杨坚点头,这套新的散官体系,比起原来确实更好用更实用。而且他对于易风说在军中,在战阵上,还将把武散官的军阶弄的更直观一些的想法很有兴趣。
“臣拟将武散官的官阶设置成一套符号和图案,三十二级四大阶,分别用不同的猛兽和颜色来标示,如一品元帅以麒麟为标示图案,正一品的骠骑元帅为黄金麒麟,从一品的辅国元帅,就用白银麒麟。二品元帅用狮子,三品用猛虎,四品用猎豹,五品用熊,六品用彪,七品用狼、八品用牛、九品用马,再以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做为正上、正下、从上、从下之分。将领们的军服铠甲上可以在胸前后背增加一块猛兽品阶补子,另外还可以按阶打制一些猛兽的肩章缀于肩上......”
易风一边说,一边直接拿了支简单铅笔,就当着杨坚的面画了起来,给杨坚画了补服、文武的禽兽补服,还有肩章等等。
杨坚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这一套一弄,确实要立体明了许多。尤其是武散官的猛兽补子和肩章,按赵王的话说,战阵之时,难免会有打乱的时候,到时军官和下属十分容易分散。那么这个时候,也不用去管建制职务什么的,直接就以军衔最高者为指挥者,重整阵形,形成临时的新建制,继续作战。等战后,再各归建制就好。杨坚虽然没有打过仗,但对于军事也并非门外汉,一听这话,就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一般情况下,军队里都是以旗号为标志,指挥作战。或者是收拢兵马,都是以旗帜为准。但如果增加这套武散官军衔制,那无疑是更好的补充。
“好好好。没想到你还有如此好的建议。快说,你还有没有其它好的建议。一次全说出来。”
易风见杨坚很是高兴,心下了不由的激动。当下笑了笑,“回至尊,对于官制改革,微臣目前也是初有些想法。不过许多暂时还不成熟,其它的先不敢拿出来,仅还有几点不算太成熟的先奏与陛下。”
“总的来说就是散官阶职化,而勋官荣誉化。”
勋官系统比起散官系统来说成形更晚。起于周齐混战之时,始于北周建德四年设置,当时以府兵制之统御官之名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于朝官,成为不理事的散秩,一直到唐后,勋官便渐成一个荣誉性质的加衔,并无实职,总体上,是从最初的实权重职。渐渐变为一个荣誉加衔。现如今朝廷的勋官有十一级,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从一品的上柱国到正七品下的都督。这套勋官系统,名字一个比一个的响亮。很有南北朝时官职名称的特点。那就是高大上。哪怕只是个几十人的小头领,也能有个将军啊都督啊这样的衔头。
易风现在建议,就是直接把这套牛气轰轰的勋官系统,干脆的把他直接供上神台,彻底的让他荣誉化,成为完全没有实职的称号而已。最好是直接把他变成如特级英雄、战斗英雄等等这样的荣誉称呼而已。
勋官自隋以后就没有什么尊贵的了,到唐宋时彻底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荣誉称呼而已。因此易风也是毫无压力的直接把后来的那套成熟的勋官体系给拿了出来。
“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修武尉、保义尉、进义尉,一共十二转,勋官十二转。转数多者为贵。”比原来的多了一级,而且把上大将军、大将军以及那些开府仪同等都改了。连三个都督也直接改了。一来也是因为上大将军和大将军、都督这些与军中现有职官名相重叠,换掉这几个名称。自然更好。
勋官十二转,转数多者为贵,以后这套勋官体系就相当于纯粹的功勋体系了,相当于后世的勋章,就算得个上柱国的勋官,那也不过相当于得到一枚八一勋章而已,极为荣誉,但也仅仅是代表着荣誉而已,并没有什么实权了。与西魏时的柱国大将军,北周时的上柱国,甚至隋早期的上柱国等,已经只剩下名字差不多,而实际上完全不同的一个东西了。
从某方面来说,易风的这个勋官的荣誉化,就等于是对过去几朝继承下来的那一大批的勋官们的过河拆桥了。如此一来,原来那些还很有含金量的勋官,就跟大贬值后的纸币一样,瞬间只剩下一点纪念价值了,再也不能兑现了。
“须弥对于职官和封爵,可有什么改革想法?”杨坚事先也没有料到这个皇孙心中还有这般丘壑,当下真是喜出望外。
“陛下,微臣以为,凡事不可性急,须得一步步来,欲速则不达,当先稳步然后求发展。”易风对于官制改革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也知道,官制其实是朝廷重要的一项根本,这里面沾着太多人的利益。一个不好,就可能引起无数利益受损者的反弹,到时弄不好就是场大乱。历来改革,不管是大改小改,都不外如此。因此,易风也不得不给杨坚泼点冷水。一步步来,走稳一步,再走下一步就好。没必要搞的太急,到时控制不住出了乱子。他相信杨坚是个明白人,要不然,这些年他也不会一直缓慢的进行着一些调整,而并没有什么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尤其是涉及到关陇集团核心利益的事情,更是小心更为小心。
“小心谨慎些确实没大错,朕一时有些过急了。也好,就先推行这散官和勋官的调整变动,至于其它的暂时维持不变。”
“臣无异议。”易风欠身回道。散官阶官化,实际上对即得利益者没多大伤害,不过是减少了点薪水罢了。但对于关陇集团来说,官俸其实不过是他们收入的极小一部份而已,减少点俸禄。还不及九牛身上拔根毛。勋官的改动但是有些影响,但只要最关键的一点,勋官改革不马上涉及到勋官的儿孙凭此承荫出仕。那就无关大碍了。而对朝廷来说,也没有必要一步到位。连勋官子女承荫入仕的资格也马上取消,事情一步步来就行。
易风又提了几条建议,不过却都很聪明的没有去涉及核心的东西。首先他提出应当在幽州大总管府区内兴设学校,特别是在燕山北的三蕃羁糜州内开设汉学,推广汉话汉字等汉文化。对于这点,杨坚也大手一挥的同意了。甚至还十分大方的表示,朝廷到时可以专门拔付一笔款项用以这方面的内容。
此外,易风又向杨坚奏请。于三蕃内建立城镇商业集市,并开禁原来边市禁贸商品。他的理由是如今三蕃既然已经是隋朝统领的州县,那自然就没必要再当做敌人防范,原来的贸易禁运商品,也就可以解禁了。对于这一条,杨坚只是沉吟了一会,也答应了。他知道杨林在边境上搞边贸赚了不少钱,但他也知道,杨林先前正是用这些钱自己建立起了一支武州军,并且连续击败铁勒人的进犯。还把三蕃拉到了朝廷这边,而这一切并没有花朝廷一文钱。
杨坚思忖了一会,道:“你这次返回幽州后。身上的担子很重,既要在短时间内收拾整顿好幽州诸府,还得备战御敌,协助晋王打好这一仗,关键的时候得出兵协助晋王,必要时还得拦截高句丽人。朕以为,你可以多请动元家和李家子弟过去协助。听说,淑德也打算跟你去幽州?”
“唐国公一心欲报效国家,前些日子特向臣自荐。准备前往边境效力。”易风老实回道。
“淑德是皇后姐姐之子,说来还是你表叔。虽然这些年一直留在京中,但是他的本事不错。若是他有心跟你去边地建功,你就带上他吧。”
“陛下圣明。”易风恭维道。有了皇帝开口,主动让他带元家和李长雅家族与李渊家族的子弟前往幽州,这对他来说,是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