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重回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华军的铁甲舰的建造进度可以说还是比较快的,在台南海战爆发之前,安北舰和马尼拉舰的及时入役,使得那场海战之中,中华军海军的战力大大增加,完全抵消了之前台东舰受伤返厂维修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且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船厂的规模和人手的扩大,这一型号的铁甲舰的建造进度只会越来越快,船坞里面的三艘铁甲舰这个时候已经将龙骨铺设完毕了,正在进行舰船中部的建造,按照这个进度,这三艘军舰最快将在五个月之内下水,而且不同于后世战舰上面的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器系统的安装和调试,中华军的舰船下水之后,进行海试只需要测试舰船的火炮的性能以及舰船的动力系统的稳定性,海试的时间要短很多,基本上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而在台南海战之前,马尼拉号和安北号两艘军舰都没有进行完整的海试,直接就投入了战斗,但是在战后海试补充进行了海试。
这三艘铁甲舰的名字早就已经想好了,分别是定海号、雅加达号和新加坡号,其中定海号哈雅加达号还是使用的传统的火炮,因此建造的进度预计会比新加坡号要快上两个月。
新加坡号则在建造的过程之中将会采用全新的火炮,也就是类似于后世舰船的那种固定炮塔了,当然了,因为建造工艺暂时还达不到后世的那种标准,所以新加坡号的炮塔是采用的半封闭设计,炮塔被固定在舰首和舰尾,因为三联装的火炮的炮塔比较笨重,加上供弹系统难以制造,所以采用的是双联炮塔。供弹是人工供弹,因此射击速度相比于基隆级目前的几艘战舰来说要慢上一些。
但是这种炮塔在左右两面加上正面都设有挡板,这是一种十五毫米厚的铁板,可以抵挡敌方的子弹甚至是炮弹的袭击,保护炮塔里面的士兵的安全。
新加坡号舰船上面一共设置了两座主炮塔,分别位于舰首和舰尾。主炮采用的是后装填脱壳炮弹,火炮的口径是一百五十二毫米,倍径是三十六倍口径,采用的管退技术,这种技术还不成熟,只在陆地上试验过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之后才被应用于海军战舰上面。
一百五十二毫米口径的主炮,相对于中华军目前使用的火炮来说。炮口显得比较小一些,但是炮身要明显更加细长一些,炮弹是闪着金光的锥形弹,单发炮弹重达四十一公斤,因为重量比较重,所以在装弹的时候至少需要两人协作进行,这也是其发射速度慢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装弹太困难了。
这种炮塔被命名为pt一型炮塔。火炮被命名为52型火炮,因为是中华帝国建国第三年。所以又叫三式火炮。
虽然这种火炮的外形看上去没什么威胁,一点都不如之前的火炮威风,但是因为其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因此不仅是在射程上面完爆之前的老式火炮,而且威力更是远超后者,52型火炮的最远射程能够达到十五公里。这在海面上就已经是超视距了,因此在射程上比这个时候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炮都要远上一倍,不过因为缺乏相应的火控及瞄准系统,因此这样的最大射程并没有多大的使用效果,主要的战斗还是要双方靠近了来打。
不过因为新加坡号上的火炮比较少。所以为了在炮战之中保持优势,所以不能在传统舰船的炮战距离上和对方拼火力,因此中华军给52型火炮预想的最佳交战的距离是在三到五公里之内,在这个范围内,绝大多数的火炮都难以威胁到新加坡号的安全,加上新加坡号还具有机动力高,移动速度快的优势,因此能够比较轻松的在这个距离上面击败对手。
除了四门主炮之外,舰船的两侧还布置了八座单管火炮,这是一种口径为八十八毫米的火炮,倍径为四十五倍,最大射程为七公里,炮弹的重量是八公斤,弹丸不重,因此射速比较快,因此被定性为速射炮,这种火炮虽然在射程上面比不上52型火炮,但是其拥有极高的射速,并且在三到五公里的距离之内具有极佳的精准性,虽然弹丸的重量有限,但是因为射速的关系,其对敌舰产生的威胁甚至还要比52型主炮产生的威胁还要大。
这种火炮被命名为速1型火炮,又被称为88式速射炮,它和52型主炮不同,因为其射速比较快,因此人工装弹已经赶不上其发射的速度,因此采用了链式供弹系统,将火炮的炮弹放置在炮塔的侧方,通过弹链串联起来,发射的时候会大幅度的提高射速,当然了,这种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现卡住的情况,这就需要炮兵们在作战的时候注意了。
总的来说,新加坡号采用了数十种先进的技术,因为其舰上的两座主炮塔的重量的关系,舰船的吨位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动力系统的变化不大,只是将螺旋桨由原来的五叶改为六叶的,按照设计,新加坡号完全改装完毕之后,其总吨位将会超过四千五百吨,最高航速会有一定的下降,降低到二十四节,但是续航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在满载燃煤的状况下,舰船可以以十六节的航速航行四千海里,相当于七千公里,这几乎可以从新加坡开到苏伊士运河那边去了,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苏伊士运河。
尽管新加坡号距离建成还有一段的时间,而且在之后的海试之中还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其起点至高,设计之先进,在建成的九艘铁甲舰之中可谓是绝无仅有,因此即使问题连连,海军也对其报于厚望,寄希望于这种先进战舰的大批量列装。
总的来说,新加坡舰已经不属于起初的那种基隆舰的范畴了,欧洲人称它为基隆改进型,中华军则称之为基隆2型舰,按照其吨位来看,最多相当于一战时期的驱逐舰,武器装备和动力系统又远远不如后者,但是这可是在十七世纪,这种舰船要整整领先欧洲人两百多年,难怪在后来欧洲人对其谈之色变。(未完待续。)
中华军的铁甲舰的建造进度可以说还是比较快的,在台南海战爆发之前,安北舰和马尼拉舰的及时入役,使得那场海战之中,中华军海军的战力大大增加,完全抵消了之前台东舰受伤返厂维修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且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船厂的规模和人手的扩大,这一型号的铁甲舰的建造进度只会越来越快,船坞里面的三艘铁甲舰这个时候已经将龙骨铺设完毕了,正在进行舰船中部的建造,按照这个进度,这三艘军舰最快将在五个月之内下水,而且不同于后世战舰上面的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器系统的安装和调试,中华军的舰船下水之后,进行海试只需要测试舰船的火炮的性能以及舰船的动力系统的稳定性,海试的时间要短很多,基本上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而在台南海战之前,马尼拉号和安北号两艘军舰都没有进行完整的海试,直接就投入了战斗,但是在战后海试补充进行了海试。
这三艘铁甲舰的名字早就已经想好了,分别是定海号、雅加达号和新加坡号,其中定海号哈雅加达号还是使用的传统的火炮,因此建造的进度预计会比新加坡号要快上两个月。
新加坡号则在建造的过程之中将会采用全新的火炮,也就是类似于后世舰船的那种固定炮塔了,当然了,因为建造工艺暂时还达不到后世的那种标准,所以新加坡号的炮塔是采用的半封闭设计,炮塔被固定在舰首和舰尾,因为三联装的火炮的炮塔比较笨重,加上供弹系统难以制造,所以采用的是双联炮塔。供弹是人工供弹,因此射击速度相比于基隆级目前的几艘战舰来说要慢上一些。
但是这种炮塔在左右两面加上正面都设有挡板,这是一种十五毫米厚的铁板,可以抵挡敌方的子弹甚至是炮弹的袭击,保护炮塔里面的士兵的安全。
新加坡号舰船上面一共设置了两座主炮塔,分别位于舰首和舰尾。主炮采用的是后装填脱壳炮弹,火炮的口径是一百五十二毫米,倍径是三十六倍口径,采用的管退技术,这种技术还不成熟,只在陆地上试验过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之后才被应用于海军战舰上面。
一百五十二毫米口径的主炮,相对于中华军目前使用的火炮来说。炮口显得比较小一些,但是炮身要明显更加细长一些,炮弹是闪着金光的锥形弹,单发炮弹重达四十一公斤,因为重量比较重,所以在装弹的时候至少需要两人协作进行,这也是其发射速度慢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装弹太困难了。
这种炮塔被命名为pt一型炮塔。火炮被命名为52型火炮,因为是中华帝国建国第三年。所以又叫三式火炮。
虽然这种火炮的外形看上去没什么威胁,一点都不如之前的火炮威风,但是因为其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因此不仅是在射程上面完爆之前的老式火炮,而且威力更是远超后者,52型火炮的最远射程能够达到十五公里。这在海面上就已经是超视距了,因此在射程上比这个时候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炮都要远上一倍,不过因为缺乏相应的火控及瞄准系统,因此这样的最大射程并没有多大的使用效果,主要的战斗还是要双方靠近了来打。
不过因为新加坡号上的火炮比较少。所以为了在炮战之中保持优势,所以不能在传统舰船的炮战距离上和对方拼火力,因此中华军给52型火炮预想的最佳交战的距离是在三到五公里之内,在这个范围内,绝大多数的火炮都难以威胁到新加坡号的安全,加上新加坡号还具有机动力高,移动速度快的优势,因此能够比较轻松的在这个距离上面击败对手。
除了四门主炮之外,舰船的两侧还布置了八座单管火炮,这是一种口径为八十八毫米的火炮,倍径为四十五倍,最大射程为七公里,炮弹的重量是八公斤,弹丸不重,因此射速比较快,因此被定性为速射炮,这种火炮虽然在射程上面比不上52型火炮,但是其拥有极高的射速,并且在三到五公里的距离之内具有极佳的精准性,虽然弹丸的重量有限,但是因为射速的关系,其对敌舰产生的威胁甚至还要比52型主炮产生的威胁还要大。
这种火炮被命名为速1型火炮,又被称为88式速射炮,它和52型主炮不同,因为其射速比较快,因此人工装弹已经赶不上其发射的速度,因此采用了链式供弹系统,将火炮的炮弹放置在炮塔的侧方,通过弹链串联起来,发射的时候会大幅度的提高射速,当然了,这种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现卡住的情况,这就需要炮兵们在作战的时候注意了。
总的来说,新加坡号采用了数十种先进的技术,因为其舰上的两座主炮塔的重量的关系,舰船的吨位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动力系统的变化不大,只是将螺旋桨由原来的五叶改为六叶的,按照设计,新加坡号完全改装完毕之后,其总吨位将会超过四千五百吨,最高航速会有一定的下降,降低到二十四节,但是续航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在满载燃煤的状况下,舰船可以以十六节的航速航行四千海里,相当于七千公里,这几乎可以从新加坡开到苏伊士运河那边去了,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苏伊士运河。
尽管新加坡号距离建成还有一段的时间,而且在之后的海试之中还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其起点至高,设计之先进,在建成的九艘铁甲舰之中可谓是绝无仅有,因此即使问题连连,海军也对其报于厚望,寄希望于这种先进战舰的大批量列装。
总的来说,新加坡舰已经不属于起初的那种基隆舰的范畴了,欧洲人称它为基隆改进型,中华军则称之为基隆2型舰,按照其吨位来看,最多相当于一战时期的驱逐舰,武器装备和动力系统又远远不如后者,但是这可是在十七世纪,这种舰船要整整领先欧洲人两百多年,难怪在后来欧洲人对其谈之色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