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大明二十四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方上缺钱,那是因为没有来钱的路子,更没有创办经济实体,没了税收可以留存,当然也就没钱了。看看如今的青州府和大名府,上来的奏折都是形势一片大好,各自依靠着地方特色,搞的都是风生水起。青州府走的是流通港口的道路,而大名则是陆地商贾,由卢象升引来了众多‘贵人’的投资,又经汪乔年的经营,而且两府也都有皇上一些作坊的带动,现在两府都红火起来,看得周边府州都眼红不已。
如今‘国营’企业正是需要上马之时,有了国企,地方政府也就有了收入,地方都富了,那整个国家自然也就富了。只有富裕了才能拿出精力、钱粮来搞军备,加强国防,这是一整条路子。
但这个地方官府来做生意赚钱的决意,恐怕更会引起朝野上下的争议,一个与民争利的大帽子肯定是跑不了的。皇上自己赚钱不说,再把官员拉下水赚钱,恐怕不仅仅会受到官员的反对,连老百姓、商人都会群起而攻之。这连想都无须想就可以预知,自己刚刚开始开作坊的时候就遭到了不少的问责。而锦衣卫的生意,也是有不少的言官上奏来上奏去的,只不过皇上不搭理他而已。
这事看着不大,一旦操作不慎的话,这二个月的英名真的有可能毁于一旦。所以朱由校对此事的处理相当慎重,不能硬打硬上,拿自己这个清脆的鸡蛋去碰全国的石头。而是打算采取迂回的办法,先偷天换日来个偷梁换柱再说。
官府办实体赚百姓的钱。那是与民争利,这点无论自己再是口吞莲花说破了嘴,也是无济于事。但如果自己掏腰包,给这些官府呢?当然不能白给,要让官府拿出政绩来,什么政绩?当然是修路的政绩了,你修多少的路,自已就补你多少钱,让这些官府先来赚自己的钱,这样不算是与民争利了吧?
虽然看起来吃亏的是自己。但此事一旦操作起来。就不一定是自己了。
一个全国上下每一个地方都适合的项目,那就是修路了。这是朱由校一早就想要做的事情,如果说再在他手头哪个群体最多,那就得数修路大军了。前前后后有五六万人之多。现在路的问题是每个地方都面临着问题。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没有好的交通,想发展经济是万万不能的。自己掏钱给他们买路、桥,这应该受到朝野上下普遍的支持。修桥补路历来都是善政中的善政,那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再有人反对,那真是没天理了。
让各地官府按着自己的标准,从当地的钱庄贷款,拿钱去修建公路。钱庄的贷款里有自己的三成股份,因为是善政善行,钱庄那边也来个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也算是改变一下公众形象,为百姓造富了。
铺路当然不能象以前一样接着来个黄土铺路,那种泥巴水坑可真让人受不了,几次雨水一冲,立刻就是坑坑洼洼了。要铺当然只有水泥路才能达标。水泥当然得用自己的,而且目前在整个大明也只有自己有。虽然是拿着左手的钱给了右手,看着没什么区别,还少了一大块的钱。但水泥作坊首先是做开了,因为每个地方都得用,名声首先是打响了,老百姓当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好处,水泥生产好了,接着技术的改良也就有钱投入研究了。而且从认识到接受再到争相使用,这个过程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水泥作坊开遍全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那钱还会是大把大把的赚。
补偿好占地问题,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此善举再把百姓伤害了,那就和初衷背道而驰了。还是按着推行免税政策之时的钱庄、锦衣卫、驿站共同监督的办法来,尽量的让百姓免受损失,具体的补偿办法就是以地换地,或者直接的高于市价补偿,以后再开作坊优先安置工作等办法,这些得写明白了,不敢大意。
自古以来许多的改革初衷都是相当好的,比如说王安石、张居正,他们的出发点和政策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们恰恰忽略了一点——执行。结果让坏和尚给念歪了,不仅起不到安民的作用,反而变相的给百姓增加了相当大的困难和被剥削,而自己则落得到相当凄惨的下场。
按理说只要出于公心、善心这样的事情没有办不好的,但哪... -->>
地方上缺钱,那是因为没有来钱的路子,更没有创办经济实体,没了税收可以留存,当然也就没钱了。看看如今的青州府和大名府,上来的奏折都是形势一片大好,各自依靠着地方特色,搞的都是风生水起。青州府走的是流通港口的道路,而大名则是陆地商贾,由卢象升引来了众多‘贵人’的投资,又经汪乔年的经营,而且两府也都有皇上一些作坊的带动,现在两府都红火起来,看得周边府州都眼红不已。
如今‘国营’企业正是需要上马之时,有了国企,地方政府也就有了收入,地方都富了,那整个国家自然也就富了。只有富裕了才能拿出精力、钱粮来搞军备,加强国防,这是一整条路子。
但这个地方官府来做生意赚钱的决意,恐怕更会引起朝野上下的争议,一个与民争利的大帽子肯定是跑不了的。皇上自己赚钱不说,再把官员拉下水赚钱,恐怕不仅仅会受到官员的反对,连老百姓、商人都会群起而攻之。这连想都无须想就可以预知,自己刚刚开始开作坊的时候就遭到了不少的问责。而锦衣卫的生意,也是有不少的言官上奏来上奏去的,只不过皇上不搭理他而已。
这事看着不大,一旦操作不慎的话,这二个月的英名真的有可能毁于一旦。所以朱由校对此事的处理相当慎重,不能硬打硬上,拿自己这个清脆的鸡蛋去碰全国的石头。而是打算采取迂回的办法,先偷天换日来个偷梁换柱再说。
官府办实体赚百姓的钱。那是与民争利,这点无论自己再是口吞莲花说破了嘴,也是无济于事。但如果自己掏腰包,给这些官府呢?当然不能白给,要让官府拿出政绩来,什么政绩?当然是修路的政绩了,你修多少的路,自已就补你多少钱,让这些官府先来赚自己的钱,这样不算是与民争利了吧?
虽然看起来吃亏的是自己。但此事一旦操作起来。就不一定是自己了。
一个全国上下每一个地方都适合的项目,那就是修路了。这是朱由校一早就想要做的事情,如果说再在他手头哪个群体最多,那就得数修路大军了。前前后后有五六万人之多。现在路的问题是每个地方都面临着问题。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没有好的交通,想发展经济是万万不能的。自己掏钱给他们买路、桥,这应该受到朝野上下普遍的支持。修桥补路历来都是善政中的善政,那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再有人反对,那真是没天理了。
让各地官府按着自己的标准,从当地的钱庄贷款,拿钱去修建公路。钱庄的贷款里有自己的三成股份,因为是善政善行,钱庄那边也来个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也算是改变一下公众形象,为百姓造富了。
铺路当然不能象以前一样接着来个黄土铺路,那种泥巴水坑可真让人受不了,几次雨水一冲,立刻就是坑坑洼洼了。要铺当然只有水泥路才能达标。水泥当然得用自己的,而且目前在整个大明也只有自己有。虽然是拿着左手的钱给了右手,看着没什么区别,还少了一大块的钱。但水泥作坊首先是做开了,因为每个地方都得用,名声首先是打响了,老百姓当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好处,水泥生产好了,接着技术的改良也就有钱投入研究了。而且从认识到接受再到争相使用,这个过程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水泥作坊开遍全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那钱还会是大把大把的赚。
补偿好占地问题,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此善举再把百姓伤害了,那就和初衷背道而驰了。还是按着推行免税政策之时的钱庄、锦衣卫、驿站共同监督的办法来,尽量的让百姓免受损失,具体的补偿办法就是以地换地,或者直接的高于市价补偿,以后再开作坊优先安置工作等办法,这些得写明白了,不敢大意。
自古以来许多的改革初衷都是相当好的,比如说王安石、张居正,他们的出发点和政策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们恰恰忽略了一点——执行。结果让坏和尚给念歪了,不仅起不到安民的作用,反而变相的给百姓增加了相当大的困难和被剥削,而自己则落得到相当凄惨的下场。
按理说只要出于公心、善心这样的事情没有办不好的,但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